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旨在对体检中发现脂肪肝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起到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方法:对体检1 829例职工中,经B超检查为脂肪肝者行健康教育,使其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结果:1 829例中诊断为脂肪肝548例(29.96%),经健康教育后,建立了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1年后发现脂肪肝检出率为485例(26.52%)(P<0.05)。2009年血脂异常874例(47.79%),1年后血脂异常下降为580例(31.71%)(P<0.01);2009年肝功能异常633例(34.61%),1年后肝功能异常下降为433例(23.67%)(P<0.01)。结论:对体检中检出的脂肪肝患者给与相应的健康教育,可防治脂肪肝。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是目前常见的一种肝弥漫性病变,是指肝内脂肪在组织细胞内贮积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有30%的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轻度脂肪肝患者可无症状;较重者可有肝大、肝区疼痛和压痛;严重者可有食欲减退、恶心、黄疸和肝功能异常;长期的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硬化。经治疗后,可逆转恢复正常,长期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硬化。现对超生诊断脂肪肝病例15例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B超在脂肪肝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40例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B超检查,对患者的的脂肪肝病变进行分析。结果检查结果轻度脂肪肝15例,占37.5%,中度脂肪肝13例,占32.5%,重度脂肪肝12例,占30.0%,所有患者甘油三脂增高13例,占32.5%,卵磷脂9例,占22.5%,胆固醇12例,占30.0%,正常6例,占15.0%。结论 B超检查可较好的用于辅助检查脂肪肝,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脂肪肝与胆囊结石及二者的关系分析。方法按脂肪肝和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标准,对4185名体检人员的超声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受检的4185名人员中,男性脂肪肝的患病率29.36%明显高于女性11.18%(<0.01);脂肪肝组中胆囊结石患病率10.62%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4.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脂肪肝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密切相关,对脂肪肝的防治可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超声检查可作为脂肪肝、胆囊结石的诊断和监测其发展过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在10%左右;在某些相关职业的人群中(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在肥胖人群与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在嗜酒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7.7%;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60%。因此,脂肪肝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什么是脂肪肝脂肪肝是因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引起的一种代谢性肝病,根据病程的长短,它可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其中以慢性脂肪肝比较多见,根据病因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席连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3086-3087
<正>脂肪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脂肪在肝内过度蓄积所致的一种弥漫性肝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据权威统计,我国城镇人口脂肪肝的发病率约8%,大中城市人口脂肪肝的发病率约10%,白领人群的发病率高达30%,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一般而言,轻度脂肪肝可没有任何不适,中、重度脂肪肝可见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肝区隐痛等症状。如果未能及时诊治,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因此,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对阻止脂肪肝进展和改善预后都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脂肪肝发生率有明显增长趋势.虽然脂肪肝被认为是良性病变,但有资料表明,35%的肝功能异常由脂肪肝引起,约5%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故预防与治疗脂肪肝工作已成当务之急.脂肪肝是肝脏本身及肝外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当肝脏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湿重的5%即是脂肪肝.……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几项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为12.5~35.4%,脂肪肝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来自香港的研究发现,非肥胖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9.3%,而肥胖者脂肪肝的发病率更高,达60.5%。)症状很轻,危害不小很多人认为,脂肪肝是良性病变。实际上,脂肪肝的危害可真不少。今年欧洲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会使肝纤维化风险增加5倍以上;欧洲肝脏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40岁以上的脂肪肝患者明显增多。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成人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10%。脂肪肝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诱发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包括饮酒、肥胖、糖尿病、中毒、营养过剩、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等。脂肪肝是指脂类特别是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堆积过多。正常人肝脏中的总脂量占肝脏重量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若总脂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即称为脂肪肝,超过的越多,病情越重。◆根据不同的病因,脂肪肝如何分类脂肪肝有很多类型,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营养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肝…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可由多种原因所致,虽对机体影响不大,预后也良好,但严重的脂肪肝可致肝功能异常、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为探讨其发病原因和防治对策.2007年我们对1 541名干部进行了脂肪肝患病情况调查,共检出脂肪肝324例,检出率为21.03%,现对其可能的发病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谢敏  高超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157-158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计量诊断方法。方法:以常德市武陵区2008年老年健康体检资料为依据,对数据齐全的538名对象的血液生化指标与患脂肪肝与否原始数据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在进行标准正态离差变换的基础上,选与脂肪肝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逐步回归筛选,再用筛选到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建立因子回归方程,计算各对象对脂肪肝的因子得分值,令因子得分值≥0者为脂肪肝、〈0者为非脂肪肝,并以临床诊断为标准进行因子计量诊断与筛检的真实性评价。结果:灵敏度为83.33%,漏诊率为16.67%,阳性似然比为116.73%。结论:本法可试用于脂肪肝高危人群的筛选。  相似文献   

12.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代谢性肝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 ,在某些地区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脂肪肝系指过量脂肪 (主要是甘油三酯及脂肪酸 )在肝细胞内堆积 ,使肝脏功能受损所致的病证。正常肝脏所含脂肪约占肝重的 3%~ 5 %,若含量超过肝重的5 %时 ,即称脂肪肝。肥胖、糖尿病和酒精中毒是脂肪肝的三大病因 ,并且无论单纯性脂肪肝成因如何 ,肝纤维化发生率高达 2 5 %,约 1.5 %~ 8.0 %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因此 ,积极防治脂肪肝对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和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兹将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研…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已成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仅次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约有2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其中约1.5%~8.0%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本研究探讨RBP4及CK18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中医防治NAFLD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企业职工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脂肪肝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流行状况.方法: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健康体检的24 076名人员中脂肪肝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能等检测结果与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检出脂肪肝3 816例,检出率为15.85%.其中男性检出率17.57%,女性检出率11.33%,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脂肪肝的患病率增加.脂肪肝组中合并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结论: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是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脂肪肝可表现为转氨酶轻一中度升高;减轻体重、控制高血脂和维持正常的血糖及血压水平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脂肪肝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脂肪肝肝纤维化的发生率约25%,且1.5%~1.8%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最终致肝衰竭而死亡[1].脂肪肝参与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探讨脂肪肝的致病因素和相互关系,制定预防措施,做好健康教育,对降低其发病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不同职业人群各年龄段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职业人群脂肪肝流行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体检中医务人员、高校教师、干警、机关工作人员共11 0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进行分组,分析不同职业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根据是否患脂肪肝分为脂肪肝组及非脂肪肝组,对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36.46%,男性患病率(45.41%)高于女性(26.49%),男性40~60岁患病率较高,女性50岁之后患病率开始上升,60岁后患病率较高;不同职业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无明显不同,而40~60岁的不同职业男性脂肪肝患病率不同,机关工作人员患病率高于其他职业;年龄、体质指数、舒张压、尿素氮、尿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表面抗体与脂肪肝的发生有相关性,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乙肝表面抗体是保护性因素。结论男性脂肪肝重点防治年龄为40~60岁,女性为绝经期后;生活方式对脂肪肝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脂肪肝的患病风险;脂肪肝患者主要为肝细胞轻、中度损伤,血脂、血压、血糖、血尿酸、体质指数的控制可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青年人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及早控制和预防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健康指导和科学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通过健康体检和开展问卷调查对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自愿参加健康体检的18-44岁常住城镇青年居民进行调查。结果:1828例青年中男性占80.85%,女性占19.15%;年龄(31.77±7.13)岁,其中以35岁~者居多,占42.16%;民族分布以汉族居多,占80.36%,其次是维吾尔族占11.05%。检出脂肪肝者309例,患病率为16.90%。其中轻度脂肪肝126人,占6.89%;中度脂肪肝179人,占9.79%;重度脂肪肝4人,占0.22%。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民族脂肪肝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中随着年龄增长脂肪肝检出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以35岁~者患病率最高为42.72%。BMI的高低和是否选择膳食饮食导致的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在BMI≥24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BMI24的青年;膳食饮食青年脂肪肝检出率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选择膳食饮食是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年中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体质质量可有效控制和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脂肪肝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肝脏脂肪代谢障碍,脂类物质的动态调节平衡失调,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贮积所致.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种病因引起的脂肪肝肝纤维化发生率高达25%,约有1.5%~8.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故早期治疗脂肪肝非常重要.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报道颇多,并取得显著进展.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射频信号多参数诊断SD大鼠脂肪肝价值。方法 32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8)和脂肪肝组(n=24),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用高频超声探头以40 MHz的采样频率获取肝脏的16位超声数字射频信号,再在MATLAB7.0软件上计算感兴趣区域内射频信号包络的均值(Mean)、均值/标准差(MSR)、偏态量(SK)、峰态量(KU)4个参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这些参数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并与常规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比较。结果脂肪肝组Mean、MSR高于对照组(P<0.05),SK、KU低于对照组(P<0.05)。Mean、MSR、SK、KU诊断脂肪肝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96、0.98、0.98,临界值为38.67,1.75,1.08,1.43,诊断脂肪肝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和88.9%、87.5%和100%、95.8%和100%、95.8%和100%,而常规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8.2%和66.7%。结论与常规超声相比,基于超声射频信号包络的参数MSR、SK、KU诊断脂肪肝准确性更高,可用于脂肪肝的辅助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什么是脂肪肝?当肝脏内脂肪分解与合成失去平衡,或储存发生障碍,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就会在肝实质细胞内过量积聚。如果总量超过常量的一倍,或组织学上肝实质脂肪浸润超过30%-50%,称为脂肪肝。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与过量饮酒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相关。脂肪肝的危害在于可发生脂肪性肝炎,并可逐渐演变为肝硬化,应引起重视,并进行治疗和干预。一、病因治疗脂肪肝的患者应首先明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病因治疗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