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DVD逐渐走入普通人的家庭,但由于DVD采用650nm波长的激光信号来读取数据,同原先CD的780nm波长不兼容,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谁让我们已经有这么多的CD产品)各个公司纷纷使出自己的绝招: 一、SONY的双光头方案 在所有的方案中要数索尼最实在,因为人家不偷懒、不耍滑,直接将两个不同波长的光头结合在一起,你放入CD我就转换到780nm的光头中读取,  相似文献   

2.
漫谈DVD     
自从竞争对手华纳/东芝和菲利浦/索尼公司抛弃前嫌,公布了一个统一的高密CD格式(称为DVD)以来,最近几个月许多致力于在这一新技术领域发展的公司也变得比较活跃:消费类电子产品公司已经公布了将要使用这一新格式多种功能的不同产品,一些人还提出要制定关于拷贝保护的  相似文献   

3.
解读DVD     
如果我给您一张没有任何标记的DVD光盘,您也许会认为我给您的是一张电脑用的CD-ROM光盘或者CD唱片。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从外观上看他们的确是一模一样的,都是直径120毫米(mm)、厚度1.2毫米(mm),同样的光亮照人。如果您想了解有关DVD的知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  相似文献   

4.
DVD检测概要     
DVD光盘生产相对于传统的CD生产而言对品质控制的依赖更加紧密,丰富的过程控制经验可以使生产合格率不断增加,离线检测和在线检测的合理配合对于整个生产过程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一个获得好的收益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DVD之路     
DVD有五岁了。自DVD诞生之日起,也就是从1997年2月算起,当DVD第—次在美国市场上出现的时候到现在已经有五年了。有些人可能会从1997年3月份算起,当第一批的DVD名称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是DVD诞生的日期。 事实是,你很难掐着指头来算出DVD官方“诞生”的日期。DVD作为一个概念或者一种技术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许多DVD技术的开发促使在1993年的时候就“诞生”了DVD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DVD信号指南     
一、综述1.质量控制和校正 基于质量控制的生产管理需要适当的测量设备和质量标准限定,这些质量标准限定已在一些全世界有效的标准中做了规定。DVD论坛已确定了各种DVD的国际标准,它们包括了生产可在全球消费者光盘唱机上播放的DVD光盘所必须遵循的所有标准和限定。 光盘生产中最关键是要使产品处于或接近上述国际标准所规定的限定范围,决定一批产品能够播放并在消费者市场销售或只是一批废品取决  相似文献   

7.
《光盘技术》2003,(6):11-11
产业有关人士表示:近来,混合模式的光盘开始在唱片行业发行。WEA的顾问David Dorn对2003年秋季将推出混合模式音乐产品的消息不置可否。不过得到证实消息显示,此次出现的混合光盘模式将建立于DVDPlus。光盘的一层存储DVD数据,另外一层存储CD数据。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世界中,光盘及其播放机也许是最成功的消费电子产品了。自1982年CD音乐光盘推广以来,在全球共销售了4亿台光盘播放机和60亿张CD光盘。近几年,它的扩展产品——CD-ROM光驱也同样在电脑应用领域内取得了极大的成功。1996年一年CD-ROM驱动器和音乐CD播放机的总销量就超过3500万台,同时,光盘技术的下一代产品DVD格式光盘(数字通用光盘)也正在积极准备登场。已有十家世界主要的电子公司已经在1996年年底或计划在1997年年初展示它们的系列DVD产品,包括DVD电影放映机和电脑用DVD-ROM驱动器。 1995年末,在众多互相竞争的著名  相似文献   

9.
再论DVD     
  相似文献   

10.
1.DVD概要 DVD系统是由媒体/拾波器/伺服系统/信号处理回路构成的。从光盘读取出的再现信号的Jitter(跳动)就反映了该组成回路的特性。因而对再现信号的Jitter的评价十分重要。此外,这些再现信号的Jitter同误码率具有相关性,以往的CD也是采用Jitter Meter(抖晃仪)进行Jitter测试的。 同CD相比,DVD记录密度高,规格严格,加上规定的测试方法也不同于CD,所以对  相似文献   

11.
12.
苗涛 《光盘技术》2001,(1):45-47
媒体复制商们始终在寻找可以革新工艺的方法,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媒体复制商们就像沉醉于麻醉品的人一样,不断寻求新的、具有革命意义的方法以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对于检测工人来说,技术革新意味着更快、更多、更加简捷容易;而对于DVD复制商而言,则意味着更快的循环周期、更高的产量和更低的生产成本。 “在CD制造业的初级阶段,复制商可以获取两倍于投入的利润,”光盘协会董事长KarlSchneck指出,“这得益于当时所谓‘神秘的新技术’,但是到了DVD时代来临的时候,面对早已习惯于购买价格低廉的CD的消费者,DVD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DVD是数字通用光盘(Di 9 1 t al Versa七ileDis。)的缩写二它集计算机技术、光学记录技术和影视技术等为一体,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大存储容量、高性能存储媒体的需求,主要用于存储多媒体软件和影视节目。 D四光盘的大容量特性为软件创作者提讲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施展才能的舞台,可以利用它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节目。DvD光盘不仅己在民用音视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将会带动出版、广播、通信等行业的发展。 目前,DVD光盘的高品质音视频已得到广泛认同,DvD播放机已成为家庭影院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有CD/VCD相…  相似文献   

14.
《光盘技术》2004,(4):24-24
台湾各光盘生产商目前积极进行新一代光盘“蓝光光盘”和“HD DVD”的量产筹备。在2004年台北国际电脑展上,台湾铼德、精碟和中环等著名厂商纷纷展出了遵循“蓝光光盘”和“HD DVD”规格的可擦写光盘。 展示内容和开始量产的时间方面,各公司均不相同。不过,都表示:“将同时生产蓝  相似文献   

15.
不少光盘刻录爱好者已经开始将DVD刻录机视为标准配备.不仅因为主流规格的刻录机价格跌到大部分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刻录光盘的价格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再加上现在不少影音资料都超过单片CD光盘所能够储存的空间.为了方便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目前世界上DVD专利费用的混乱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为我国DVD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只有付出最艰辛的努力才能得到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对于DVD-9来说,确实如此。在DVD产生初期,DVD-9(单面、双层)已被许多工业界人士誉为信息格式化的“圣杯”。 为什么DVD-9这么令人难以企及呢?很简单,因为它是目前DVD单面盘中存储容量最大的。DVD-10、DVD-14和DVD-18都是双面盘,只有内部中心一片狭小区域(内圈)可以印刷盘标,这样的格式对于使用者显  相似文献   

18.
19.
20.
潘晋  高宏 《光盘技术》1996,(6):13-15
一、DVD的由来 DVD技术是近一、两年来兴起的新型数字存储技术,它代表了21世纪光盘存储产品的发展方向,将成为先进数字压缩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 CD产品自80年代初由SONY和PHILIPS公司共同推出以来,在娱乐及计算机两大市场获得了迅猛发展,但在视频领域,VCD产品在两个方面不能令专业人士满意,一是MPEG Ⅰ的图像质量;二是一张盘片的存储时间。电影界对新的视听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1)光盘单面的播放时间至少130分钟(满足90%以上电影节目的需要);(2)图像质量MPEG Ⅱ;(3)5.1通道的数字声音,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