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0例.A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B组单纯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C组口服甘露醇.观察三组的肠道清洁效果、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和耐受程度。结果 三组肠道清洁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度比较,A组的耐受程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镜检查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肠道准备方法,不良反应少,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在小儿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结肠镜检查前的最佳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将16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小儿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早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A组)、早晨口服甘露醇组(B组)、早晨口服硫酸镁组(C组)及晚上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D组),观察各组的肠道清洁度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的肠道清洁度优于B组、C组(P〈0.05),A组与D组的肠道清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较B组、C组及D组少(P〈0.05)。结论早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不良反应少,适合于小儿行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  相似文献   

3.
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森权  温育鹏 《当代医学》2009,15(15):49-51
目的观察比较口服甘露醇、硫酸镁和番泻叶法对肠道清洁的效果差异。方法将80例需要清洁肠道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甘露醇(A组)、硫酸镁(B组)和番泻叶组(C组)常规口服后在规定时间内大量饮水。结果A组和B组在清洁效果和清洁范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0.05),这两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34.4%,17.9%,30.0%,B组的不良反应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种肠道准备各有利弊,应根据病人的耐受性、各种结肠清洁方法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清洁肠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钟刚  钟利春 《四川医学》2011,32(12):1988-1990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肠道清洁剂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方法取30%硫酸镁、20%甘露醇、磷酸钠,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对肠道准备有效性、患者耐受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磷酸钠组患者肠道准备有效性方面高于硫酸镁、甘露醇组。甘露醇、磷酸钠组患者愿再次服药率高于硫酸镁组,硫酸镁、甘露醇组患者不良反应高于磷酸钠组(P〈0.05)。结论磷酸盐是更为安全、有效的肠道清洁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顺序下使用大肠水疗和聚乙二醇对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22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交替随机法1:1比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按大肠水疗——口服聚乙二醇顺序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按口服聚乙二醇——大肠水疗顺序进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肠道准备合格率、肠道清洁度波士顿量表评分(BBPS)、不良反应发生率、操作时间、结肠镜插入深度、患者可视化疼痛评分(VAS)和息肉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肠道准备合格率为86.9%,对照组为75.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BBPS总评分为(6.7±1.0)分,对照组为(6.2±1.1)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右半结肠BB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横结肠和左半结肠BBP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和4.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在操作时间、插镜深度、VAS评分上,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息肉检出率分别为19.7%和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拟行结肠镜检查的便秘患者,大肠水疗联合口服聚乙二醇可达到合格的肠道准备效果,先行大肠水疗后口服聚乙二醇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肠镜肠道准备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将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比例溶解于水1.5、2.0、2.5、3.0L分组,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临床观察表对随机分组的患者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299例正式试验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给药时间、大便性状及重复检验意愿与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BBPS)相关,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不同剂量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肠镜肠道准备:肠道准备的完成率、BBPS评分无临床差异;但服药剂量越高,患者的依从性及再次结肠镜检查的意愿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肠道准备完成时间间隔对无痛胃肠镜麻醉安全性和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既往无基础疾病的体检者373例。按患者完成肠道准备到实际行胃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分为5组:A组(>2~3h)73例、B组(>3~4h)76例、C组(>4~5h)75例、D组(>5~6h)67例和E组(>6h)82例。收集并比较各组体检者性别、年龄、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丙泊酚用量、残余胃容量,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误吸、低血氧饱和度(SpO2)、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采用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估肠道准备质量的情况。结果所有体检者均未发生误吸事件。各组体检者的残余胃容量以及低SpO2、心动过缓和呕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期间低血压的发生率在A、B、C、D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组发生率较高,与A、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检者的肠道准备不充分率和BBPS评分在B、C、D组间以及A组与E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E组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组的肠道准备不充分率更高,BBPS评分更低(均P<0.05)。结论对于无基础疾病的体检者,肠道准备完成后6h以上,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期间低血压的发生率上升,肠道准备质量下降;肠道准备完成至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在3~6h内,肠道准备质量能保持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肠道清洁时间对CT仿真结肠镜检查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0例64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当天早上服药清肠,B组前一天晚上服药清肠。结果: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结肠成像图像质量及肠道充气扩张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肠道准备耐受程度及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肠道清洁时间均能达到良好的肠道清洁效果,结肠成像图像质量好,但当天早上服药清肠的患者耐受程度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方法:4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口服甘露醇+葡萄糖盐水。结果:A组服药到初次排便时间平均65分钟,饮水1.5~2.0L,清洁肠道的有效率100%,B组为96分钟、2~4L、100%。两组肠腔清洗效果无显著差异。A组费用较B组费用高..结论:甘露醇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效果良好,价廉物美,但准备时间较长,饮水较多;如患者经济条件较差,且不需行息肉切除,可选择甘露醇.  相似文献   

10.
秦海松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322-1324
目的观察结肠镜检查中三种不同肠道准备方式的肠道清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9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130例。A组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服用单瓶磷酸钠盐口服液加番泻叶,C组服用硫酸镁。观察各组结肠镜检查中的肠道清洁度及不良反应。结果A、B组肠道清洁度优于C组,B组肠腔内泡沫明显少于A、C组,视野更清晰(P〈0.01)。B组不良反应明显较A、C两组少(P〈0.05)。结论单瓶磷酸钠盐加番泻叶的肠道准备新方案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PEG)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1 年 3月至2022年2月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74 例慢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 ,每组各58 例。A组患者采用3LPEG分次清肠,B组患者采用3粒利那洛肽联合3LPEG分次清肠,C组患者采用4LPEG分次清肠。比较3组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结肠镜检查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B组和C组的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评分及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总评分均高于A组(P < 0.05);B组的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评分及BBPS总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老年便秘患者中,B组的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评分及BBPS总评分与C组比较,高于C组(P < 0.05)。B组和C组进境时间、退镜时间、肠镜总时间均小于A组(P < 0.05);B组的进境时间、退镜时间、肠镜总时间与C组比较,小于C组(P < 0.05)。A组和B组与C组比较,每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C组(P < 0.05)。  结论  利那洛肽联合分次口服3LPEG相对单独分次口服3LPEG而言,提高了肠道准备质量并缩短了结肠镜检查时间,相对单独分次口服4LPEG而言,可以达到同样的肠道准备效果,且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对于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利那洛肽联合分次口服3LPEG与单独分次口服4LPEG比较,肠道准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对便秘患者肠道准备影响。方法 对55 例结肠镜检 查患者,将其分为A、B 两组。其中,A 组26 例,B 组29 例。A 组检查当天口服2 L PEG 溶液;B 组分次口服 4 L PEG 溶液。肠道清洁度采用波士顿量表评分(BBPS),记录是否检出大肠息肉、不良反应及对药物口感评 价。结果 两组BBPS 评分总分、左半结肠、中段结肠及右半结肠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 组息肉检出率、不良反应及对药物口感的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分层分析:B 组男性与女性 BBPS 评分总分和右半结肠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男性与女性BBP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有无腹部手术史BBP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慢性便秘 患者,分次口服4 L PEG 溶液方案较口服2 L 方案肠道清洁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按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3组,LVEF值在34.0%~45.0%者为A组(n=27),25.0%~〈34.0%者为B组(n=20),〈25.0%者为C组(n=11);按QRS波时限情况分为3组,QRS波时限值在120~130 ms者为A1组(n=22),131~140 ms者为B1组(n=20),〉140 ms者为C1组(n=16)。分析不同LVEF、QRS波时限与心脏同步化运动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①A组、B组、C组间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43.6±6.7)、(37.4±5.7)、(35.0±4.2)]、左室、右室射血前时间差值(LRVPEI)[(44.3±5.8)、(46.3±6.2)、(55.6±7.4)ms]、SPWMD[(94.5±11.6)、(155.3±22.4)、(189.4±28.4)ms]、Ts1[(49.3±8.9)、(72.4±8.5)、(81.4±11.4)ms]、Ts2[(52.1±8.4)、(73.4±6.7)、(85.5±11.7)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B组、C组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LRVPEI、SPWMD、Ts1、Ts2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LRVPEI、室间隔和后壁收缩末时间差(SPWMD)、Ts1、Ts2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1组、B1组、C1组间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44.5±7.8)、(36.3±5.6)、(32.2±9.3)]、LRVPEI[(41.5±5.4)、(48.5±6.7)、(56.8±8.6)ms]、SPWMD[(101.3±16.5)、(142.4±22.7)、(178.4±22.8)ms]、Ts1[(50.2±7.3)、(71.2±6.4)、(80.3±8.9)ms]、Ts2[(50.2±7.3)、(71.2±6.4)、(80.3±8.9)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其中,B1组、C1组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LRVPEI、SPWMD、Ts1、Ts2与A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LRVPEI、SPWMD、Ts1、Ts2与C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与QRS波时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均呈负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r=-0.12、-0.21、-0.21、-0.41,均P〈0.05);与LVEF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r=1.12,P〈0.05)。而LRVPEI、SPWMD、Ts1、Ts2均与QRS波时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均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r=0.16、0.22、0.17、0.19;0.21、0.15、0.31、0.22;0.11、0.12、0.26、0.27;0.27、0.18、0.23、0.26,均P〈0.05);而与LVEF呈现负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r=-0.28、-0.22、-0.18、-0.27,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具有较好的独特效果,临床中可以采取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指标和QRS波时限进行共同评估,从而提高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4.
周艳梅 《河北医学》2014,20(2):242-244
目的:探讨不同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效果比(C/E),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50例患者,A组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B组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C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8周后进行临床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90.00%,B组为86.00%,C组为84.00%,三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E为3.11,B组C/E为3.93,C组C/E为4.35,A组患者C/E明显低于B组或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C//E为2.80,B组C//E为3.53,C组C//E为3.92,A组患者C//E仍然明显低于B组或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更高的经济学价值,从药物经济学讲,硝苯地平控释片更适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94例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两组,NYHAⅠ、Ⅱ级为B组,NYHAⅢ、Ⅳ级为C组,另选40例健康对照组为A组,分别检测其GFR、血浆NT-proBNP水平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患者GFR、NT-proBNP、LVIDd、LVEF比较结果可见: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A组〉B组〉C组,分别为(121.14±5.03)、(87.26±4.33)、(76.01±3.83)mL/(min.1.73 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NT-proBNP水平A组〈B组〈C组,分别为(81.98±18.19)、(753.13±198.06)、(2321.31±644.24)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VIDd比较A组〈B组〈C组,分别为(48.44±7.82)、(51.70±7.01)、(57.68±9.30)mm,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比较A组〉B组〉C组,分别为(65.70±8.11)%、(51.86±7.68)%、(37.59±8.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不全患者GFR、NT-proBNP、LVIDd、LVEF相关性分析比较:GFR与LVIDd呈负相关(r=-0.289,P〈0.05),GFR与LVEF呈正相关(r=0.461,P〈0.01);NT-proBNP与LVIDd呈正相关(r=0.287,P〈0.05),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637,P〈0.01);提示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亦可以表现GFR下降,NT-proBNP表达上调。结论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即开始出现GFR下降及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单盲法将146例需要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肠道准备方法采用检查前1d口服四磨汤20ml、3次/d后,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L;对照组直接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L。并由内镜操作医师应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对肠道准备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首次大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排便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用四磨汤和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老年慢性便秘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可提高其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治疗妊娠20周前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2011年就诊于4家医院的妊娠4~20周的先兆流产患者127例,将其按妊娠时间随机分为A、B、C、D4组,A、B组为早期妊娠(妊娠4~12周),C、D组为中期妊娠(妊娠12~20周)。A组及C组应用间苯三酚联合常规保胎药治疗,B组及D组单独使用常规保胎药物进行治疗。对4组先兆流产患者的疗效予以评估,包括观察阴道流血和下腹疼痛情况,记录用药天数,监测妊娠4~8周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HCG及孕酮水平的变化,追踪妊娠结局。同时监控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组经治疗后阴道流血发生率从86.84%降至18.42%,B组阴道流血发生率从64.10%降至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经治疗后腹部不适发生率从44.74%降至7.89%,B组腹部不适发生率从28.20%降至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4~8周的患者经联合治疗后体内HCG从(44612±49365)IU/L上升到(120802.67±56900)IU/L,但常规治疗者仅从(28080±43892)IU/L上升到(55166±36250)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天数分别为(7.97±3.83)d、(11.44±6.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和D组治疗天数分别为(6.42±3.12)d、(9.53±7.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妊娠结局共失访10例,B组自然流产1例,C组自然流产2例,D组自然流产4例。使用间苯三酚的不良反应1例皮疹,1例皮肤潮红。结论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阴道流血和下腹疼痛的症状,促进早期妊娠HCG生长,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n=43):予以传统治疗;观察组( n=43):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血粘度情况、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日消耗硝酸甘油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粘度情况、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日消耗硝酸甘油量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具有安全、显著的临床疗效,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独及联合应用修复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5 cm骨缺损,海水浸泡3 h,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5只兔。A组为对照组,植入自体髂骨;B、C、D三组为实验组,B组植入自体髂骨/可吸收胶原海绵(ACS)/BMP-2;C组植入自体髂骨/ACS/VEGF;D组植入自体髂骨/ACS/BMP-2/VEGF。分别于术后1、2、4、8及12周切取标本,每组每个时相点根据随机原则取6个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痂灰度值、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各时相点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①1、2周时,四组X线差异不明显,4、8、12周时B、C、D三组与A组的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骨缺损修复早期BMP-2、VEGF二者相互促进,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结论①BMP-2、VEGF单独应用均能促进海水浸泡兔桡骨开放性骨缺损的修复。②BMP-2和VEGF联合应用能显著促进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修复,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