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现状,为提高,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12月我院465例行剖宫产术的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剂量、品种、用药疗程以及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65例剖宫产术患者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者464例(占99.8%),其中单一用药者391例(占84.3%),联合用药者73例(占15.8%)。383例患者(占82.7%)在断脐后给药;用药疗程≥72h者314例(占67.7%)、≤48h者10例(占2.3%)、≤24h者140例(占30%)。用药频度(DDDs)排序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呋辛钠、头孢替安钠和奥硝唑。结论:我院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给药时间、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等方面比较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用药疗程过长、药物利用指数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我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计划性剖宫产手术出院病历211例,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标准,评价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间、溶媒选择、溶媒用量、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用药疗程、更换药品等各项指标的合理性。结果: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使用率100%,均为静脉给药;抗菌药按频次高低排序前5位分别是阿莫西林/舒巴坦、甲硝唑、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克林霉素;平均用药天数6.8d;无1例在手术开始前2h内或结扎脐带后给药,术前1d开始用药占12.8%,术后开始用药占87.2%;在抗菌药的用法、用量、溶剂、联合用药等方面,也存在不合理之处。结论:我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需积极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我院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510份剖宫产手术病历,对抗茵药物预防性用药方案、联合用药情况、给药时间、持续用药时间及切口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510例剖宫产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以β-内酰胺类和奥硝唑为主。2009-2011年我院抗茵药物二联用药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已无三联用药。507例患者术前0.5~2h给药,占总病例数的99.4%。3年来持续用药时间均呈下降趋势,但仍〉48h。结论:我院剖宫产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用药存在选药欠合理、持续用药时间长等问题,需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茵药物预防感染的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出院的正常围产期妇女的剖宫产病例360例,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及频次、给药时间、用药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抗茵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剖宫产患者术前30min-2h或麻醉时用药只有3例,占0.8%。其余均为术后预防性用药,占99.2%。用药时间≤2、3、4、5、≥6d的比例分别为0%、0.8%、6.9%、74.8%、17.5%。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11.7%。结论: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在给药时间、疗程、药物的选择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王爱林 《北方药学》2014,(11):156-157
目的:调查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27例,对其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用药例次、用药时机、联合用药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68.50%,预防用抗菌药物以第一代头孢为主;使用最多的是头孢唑林30例次,占32.26%;其次是头孢拉定17例次,占18.28%。32例患者于术前0.5~2h给药,72例患者于术后给药;联合用药6例,占6.90%。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符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但仍存在总体用药频率过高、给药时机不合理、术后给药时间过长及盲目联合用药等情况,需要提高本院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出院的451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病历有144例,其中有用药指征的有138例,占95.83%;术前0.5~2 h内给药的有130例,占94.20%;用药疗程〈24 h的有110例,占79.71%;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的有127例,占92.02%。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规范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无指征用药、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适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不适宜、用药疗程不适宜等。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与规范化管理工作,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相似文献   

7.
林玲 《北方药学》2020,(2):191-191,196
目的:针对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展开分析。方法:观察对象均选自本院接收的剖宫产产妇,51例产妇的入院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3月。分析围手术期(术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使用头孢替安占比最高,单一用药占比较联合用药占比高,且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给药时机为术前0.5~2 h或脐带结扎后占比较其他给药时机占比高,用药2~7 d占比较其他疗程占比高。结论: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与管理要求基本相符,手术前预防用药较为合理,手术后预防用药的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展开管理,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苍南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规范抗菌药物在围术期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l023份清洁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023例清洁手术患者中有241例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56%。214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有105例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合理率为43.57%;给药时间在术前0.5~2h的有196例,占81.33%;用药疗程≤24h的有188例,占78.01%;无联合用药情况。结论:我院普外科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该院会阴切开术、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剖宫产手术、双附件切除术病历各40份,回顾性分析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该院妇产科200例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有190例围术期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5.00%;平均预防性用药疗程为(3.77±1.37)d;选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霉素类、硝基咪唑类和头孢菌素类。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给药时间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疗程偏长、溶剂用量偏大、选药不当等。结论:该院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的比例较高,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1 504例剖宫产患者的病历,编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00%;给药途径均采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应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以头孢替安和头孢替唑钠为主;单联用抗菌药物1 293例(85.97%),二联203例(13.50%),三联8例(0.53%);术前预防给药9例,占0.60%,断脐后给药362例,占24.07%,术后100%给药;抗菌药物用药天数≤2d的仅占0.53%,平均疗程5.31d.结论: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首次给药时机,品种选择,用法及用量基本合理,但用药疗程偏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现状,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7—12月所有剖宫产病例共计371例,对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频次最高的是甲硝唑351例(42.24%);347例(93.53%)患者采取术后给药方式;围术期用药时间疗程主要集中在72~120h(81.67%);少数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单次剂量选择存在不合理。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剖宫产围术期预防用药管理,加大对临床科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将围术期用药纳入医院合理用药考评标准,建立健全临床药师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213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3例Ⅰ类切口患者,其中专项整治活动前有53例,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96.23%;20例患者联合用药,占39.22%,其中有2例患者为三联用药;给药时间正确的仅1例,占1.96%;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为9种,多为第3代头孢菌素,甚至选用头霉素类头孢西丁。专项整治活动后有160例,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43.13%;8例患者二联用药,占11.59%,无三联或四联用药;给药时间正确的有26例,占37.68%;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为9种,其中头孢菌素类占5种,使用最多的为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较之前有很大改观,但不合理应用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给药时间不当,使用时间过长及无指征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7—9月我院665例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86%(285/665),术前0.5~2 h内给药率为85.26%(243/285),平均用药疗程为2.31 d,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头孢呋辛、头孢唑肟、美洛西林、头孢替安等。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指征把握不严、预防使用率高、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当、用药疗程长、不合理联合用药等。需进一步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144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并分析我院2008年普通外科阑尾炎住院手术患者病例144份,统计其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用药时间、不合理用药等情况。结果:144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预防性用药96.53%,且均为静脉滴注给药。抗菌药物应用率较高的前5位分别是奥硝唑(25.3%)、依替米星(10.1%)、头孢地嗪(9.1%)、五水头孢唑啉钠(7.8%)、甲硝唑(7.5%)。联合用药中,二联用药比例最大,占91.67%。结论:我院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用药时间长、选药档次高等不合理现象,因此要加强我院阑尾炎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抽取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16%;术前预防性给药时间≤2h的有3例(占13.64%),〉2h的有7例(占31.82%);用药疗程≤24h的有4例(占18.18%)、≤48h的有7例(占31.82%)、≤72h的有1例(占4.55%),〉72h的有10例(占45.45%)。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是硝基咪唑类。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还存在不舍理之处,应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法,统计我院2011年1-12月100例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100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达100%,用药疗程不合理55例(55%),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5例(5%),联用不合理2例(2%),无药敏试验支持更换药物5例(5%)。结论:我院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仍存在许多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医院甲状腺手术住院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情况,并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择沈阳市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以随机抽样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甲状腺手术住院患者病历400份,提取病历资料中有关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信息,按照国家有关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相关评价标准,逐一分析抗茵药物联合用药情况、抗菌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剂量、次数、换药理由及其合理性等。结果:400例患者中,抗茵药物单一使用率为92.00%(368/400),二联使用率为8.00%(32/400)。其中,抗菌药物种类选择合理率为47.50%(190/400),给药途径合理率为100.00%(581/581),给药剂量合理率为82.10%(477/581),给药次数合理率为85.20%(495/581),换药理由合理率为14.36%(26/181)。结论:该三级甲等医院甲状腺手术住院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