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与具体参与方式。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临床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调取干预前、第1阶段干预后、第2阶段干预后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药学干预,干预后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7.96%下降至41.94%,总体降幅为57.19%;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率由干预前的41.91%上升至82.26%,总体升幅为96.28%;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7.06%降至7.78%,总体降幅为83.47%。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管理,可有效规范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祁佳  周佳  李莉霞  卜书红  张健 《中国医药》2013,8(5):680-68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应用临床研究证据对普外科医师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和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普外科手术后出院患者病历各60份。设计《外科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临床药师查阅文献,结合临床证据进行宣教,提供较高证据级别文献供医生参考。对比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品种、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结果临床药师结合临床证据进行干预后,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术后用药、用法用量的合理比例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分别为70%(42/60)与50%(30/60)(P〈0.05),97%(58/60)与52%(31/60)(P〈0.05),82%(49/60)与48%(29/60)(P〈0.05),87%(52/60)与80%(48/60)(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检索文献,应用临床证据对医生提供有效的宣教和干预,能够更好地提高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血管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的效果。方法:分别抽取2011年4—10月(干预前)我院血管外科出院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104例和2012年4~10月(干预后)出院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132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预防应用合理性明显改善,抗菌药预防使用率由48.08%下降至12.12%(P〈0.01);其中用药指征、药物选择、术后用药时间的不合理用药频次较干预前明显减少(P〈0.01);干预后抗菌药费用明显下降(P〈0.01)。结论:临床药师采取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患者药品费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何芬芬  曹力波 《海峡药学》2013,25(9):162-163
抽取我院瞢外科2012年4月-2013年2月I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237例进行统计和分析。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抗茵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4.22%;预防应用给药时间在术前0.5~2h的有5倒(占50%),术前未用术后给药的有5例(占50%);术后用药,t〈24h者7例(70%),术后用药24h〈t~48h者1例(占10%),术后用药3-7天有2例(占20%);均无联合用药现象。说明我院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茼药物基本合理,但预防应用抗茵药物品种的选择还需规范。  相似文献   

5.
倪政彪  蔡华晶 《中国医药》2013,8(5):682-683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我院外科I类手术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干预前1—6月份和干预后7—12月份I类手术切口病例77例和84例,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干预前后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后,我院I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00.0%(77/77)和34.5%(2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0.5~2h用药比例分别为87.0%(67/77)和89.7%(26/29),干预后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分别为(2.2±1.0)d和(1.9±0.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后,我院I类手术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普外科清洁手术患者400例,分为非干预组和干预组,根据抗茵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其应用情况、合理性评价结果及费用等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通过干预,围手术期抗茵药物合理应用率为94.00%,显著高于非干预组的28.50%(P〈0.01);药物使用率为12.50%,显著低于非干预组的93.00%(P〈0.01);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14.79元,显著低于非干预组的424.56元(P〈0.01);平均住院天数为5.53d,明显低于非干预组的7.79d(P〈0.05)。结论医院对抗茵药物使用的一系列干预措施收效显著,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经济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调查我院2011年1—2月(干预前组,281例)和2013年1—2月(干预后组,294例)出院的,在我院实施过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2.99%下降至33.67%,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从24.29%下降至0,抗菌药物选择的合理率从33.33%上升至58.59%。结论临床药师干预促进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何芬芬  李名扬 《海峡药学》2010,22(7):213-214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茵药物的现状。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29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98.4%。预防应用给药时间在术前30min-2h的有108例(占85%),术前〉2h给药有3例(占2.4%),术前未用术后给药的有16例(占12.6%)。术后用药,t〈24h者35例(占27.56%),术后用药24h〈t≤48h者45例(占35.44%),术后用药3~7天有47例(占37%)。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李卫红  王静 《中国药业》2013,(20):59-60
目的为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12月出院的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462例患者中有380例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茵药物预防使用率为82.25%;药物使用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第1代、2代头孢菌素(92.57%),青霉素类(5.78%)和硝咪唑类(2.36%);380例患者中,77.89%的病例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药物选择不合理(80.00%)、用药疗程过长(58.15%)、用法用量不正确(56.57%)、预防给药时机不当(15.52%)、联合用药无指征(6.31%)等。结论该县级医院外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较严重,应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介入泌尿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临床药师介入前2012年1~6月泌尿外科I、Ⅱ类切口手术病历各6()份,介入后2012年7月~2013年1月泌尿外科I、Ⅱ类切口手术病历各60份,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介入泌尿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茵药使用后,I类切口病例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用法、剂量、疗程较干预前趋于合理(P〈0.01);但Ⅱ类切口病例仍存在选药广谱、用药疗程偏长等问题。结论:临床药师介入使得抗菌药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更加合理,但监督作用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我院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普外科临床药师深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前后腹股沟疝修补术出院病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以考查临床药师的工作效果。结果:干预后腹股沟疝修补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6%(96/100)降至39%(39/100)(P〈0.0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5%(5/100)升至69%(69/100)(P〈0.05);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药费、抗菌药物费用下降显著(P〈0.05)。结论:我院临床药师深入临床,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有效干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极大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为下一步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药学服务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振知  韩凤昭  杨文华 《中国药房》2012,(22):2036-2038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6月(非干预组)和2011年9月-11月(干预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对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围术期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时机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提高,合理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71%、68.57%、11.43%提升至干预后的75.90%、95.18%、75.90%(P<0.05);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814.6元下降至433.5元(P<0.05);人均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由4.07d下降至3.65d。结论:通过制定规范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可显著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药比例,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河池市东兰县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4月(干预前)普外科出院病例205例,设为非干预组;干预分为2个阶段,2011年5月—2012年4月为干预的第1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51例;2012年5月—2013年4月为干预的第2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63例,对干预前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第一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99.6%,疗程由干预前的5~14 d(平均8.39 d,且出院还带口服抗菌药物)下降为1~8 d(平均2.8 d),未用抗菌药物者已有1例,疗程≤24 h、25~48 h的比例从零到明显提升,疗程≤24 h的比例已达40.64%,疗程为3~7 d、>7 d的比例明显下降,用药选择、给药时间、术中用药、用法与用量逐步合理,联合用药、给药途径全部合理;第二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5.70%,且后阶段有用药指征的患者也不预防性用药,疗程为0~1 d(平均0.057 d),其余各项也全部合理且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显著,全部达到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情况,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选取骨科Ⅰ类切口手术2011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2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3%下降为干预后的67.1%(P〈0.01),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间不当由干预前的63.01%下降为干预后的27%(P〈0.01)。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应进一步优化各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心脏介入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的效果.方法:临床药师分两步制定干预措施,督促落实.对干预前(2011年)及干预后(2012年、2013年1~6月)心脏介入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诊断性介入造影术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预防用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90.72%、99.07%下降至0,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预防用药时间由干预前的3d以上缩至为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药师有效地促进了心脏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的效果。方法:分别抽取某三甲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干预前)和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干预后)的甲状腺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各90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该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6.67%下降到干预后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术前用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指标合理率均显著提高(P<0.05)。干预前后切口感染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体温变化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甲状腺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可行且有效,可对Ⅰ类切口围术期合理预防用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对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的整体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相关标准,抽取我院骨外科、普外科2010年5月—2011年4月(干预前)住院病历220份与2011年5月—2012年4月(干预后)住院病历260份,对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综合合理率大幅提升,由干预前的2.3%升至71.9%,干预效果斐然。结论:对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进行督导干预,能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我院对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普外科400例清洁手术患者分为非干预组和干预组,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其应用情况、合理性评价结果及费用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为94.5%(189/200),显著高于非干预组的28.5%(57/200)(P〈0.01);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6%(32/200),显著低于非干预组的93%(186/200)(P〈0.01);干预组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为28.52元,显著低于非干预组的424.56元(P〈0.01);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44 d,明显低于非干预组的7.79 d(P〈0.05)。结论:我院对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一系列干预措施收效显著,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