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多种病理变化同时存在,治疗更为困难。老年患者接受心力衰竭标准治疗,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8受体阻滞剂和正性肌力药物等综合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HF)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最大和最后的战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也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近30年来慢性收缩功能障碍性HF的治疗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但各种复杂HF的高发病率和致死率仍使广大临床医师处理时面临困惑。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又有许多新的药物问世,尤其是针对急性HF(AHF)发作或慢性HF(CHF)加重时[1]。本文将简要介绍这方面的进展,希望能帮助广大医师救治更多的HF患者。  相似文献   

3.
梁通流 《内科》2012,7(3):241-242
目的观察与评价β受体阻滞剂在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及4个月对两组患者心率、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6 min步行试验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2个月及4个月,对照组在治疗后4个月,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降低(P〈0.05);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升高(P〈0.05)。治疗后4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降低,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升高(P〈0.05);6个月、12个月后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49)。结论在严格掌握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前提下,此类药物治疗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20年来心血管病治疗的重大进展之一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病人(HFr EF)。目前的心衰指南建议,所有的HFr EF和QRS波时限延长(150 ms)病人均采用CRT。10年来还组织过多项大的药物治疗临床试验,直接针对新的靶标。几种内源性利钠肽具有扩血管、抗纤维化和利钠作用,用药物抑制neprilysin能增强内源性的生理利钠作用。《PARADIGM-HF研究》旨在观察ARB-neprilysin抑制剂LCZ696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药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约有200万左右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每年约新增50万。曾有许多药物用于CHF治疗,目前亦正在研究许多新药物。1正性肌力药CHF治疗早期涉及许多正性肌力药,但大多数令人失望。1785年洋地黄始用于CHF,但用于心肌梗死后CHF的治疗仍有争议。近年洋地黄研究小组报告了一项随机双盲试验,比较地高辛与安慰剂对照对7788例CHF患者死亡率的预防作用(多数是缺血性心脏病窦性心律患者),多数患者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利尿剂。结果发现地高辛不能减少总死亡率,且有增加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近年来的几个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的发表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已经确立 ,是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药物之一。本文即就有关问题作一介绍。1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既往认为心力衰竭只是一种血流动力学障碍性疾病 ,即由于心肌收缩力减退 ,致前向血流减少和肺静脉系统血流回流障碍 ,而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的激活起代偿作用。但很遗憾的是 ,针对增强心肌收缩力或降低后负荷的治疗研究并没有显示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相反 80年代发表的针对RAS的两个大规模试验 (CONSENSU…  相似文献   

8.
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多种病理变化同时存在,治疗更为困难。老年患者接受心力衰竭标准治疗,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8受体阻滞剂和正性肌力药物等综合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认识到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在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ACEI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心力衰竭患的预后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心衰患仍面临高死亡率的威胁。如何进一步提高心衰治疗的效果成为一个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自Waagstein1975年报道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是21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2种新的流行病。我国房颤患病率约为0.77%,经标准人口构成标准化后为0.61%;而心衰在我国的患病率达0.9%[1]。据估算,目前我国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超过264万例。对合并房颤的心衰患者的治疗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心衰合并房颤的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绪洪  朱兴雷 《山东医药》2005,45(13):71-72
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也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尽管其药物治疗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心衰患者的死亡率还是很高,近年来,心衰的非药物治疗进展很大。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我国人群发病率达0.9%,65岁以上人群达1.3%。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多数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医疗负担加重。以前治疗心力衰竭强调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在初期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长期应用却导致病死率增加。而一些能改善心肌重塑的具有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作用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抵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重组人脑钠肽等,长期应用可以改善心肌的功能和结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减轻症状、降低病死率。现就近年来这些能够改善心肌重塑,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53例,其中42例窦性心律患者及11例房颤患者接受双心室起搏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测定各房室腔内径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返流以及速度向量成像超声评价同步性参数的变化。结果 53例三腔起搏器置入术均取得成功。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房颤CRT患者心功能分级(2.30±0.47级vs 3.0±0.02级)、左房内径(44.9±3.8 mm vs52.2±4.2 mm,P<0.05),LVEF(0.43±0.02 vs 0.32±0.03)及二尖瓣返流(1.5±0.2 vs 3.18±1.75,P<0.01)均有明显改善,速度向量成像超声结果显示,室内不同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窦性心律患者术后各项心功能及不同步指标较术前亦有明显改善,与房颤CRT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慢性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CRT与窦性心律一样可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及应用要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应用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终于确立了其重要地位,这是“生物学”治疗的典范。多个临床研究证实其在阻断CHF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应用要点:尽早应用,早日获益;在CHF稳定时应用;注意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尽量至靶剂量并注意监测其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James  KB  Militello  M  Gus  B  阳元彬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6):810-810
在纽约心脏协会评估的心功能Ⅲ级病人中,双室起搏能使其受益。对心功能Ⅳ级病人,双室起搏能否使药物治疗病人受益,目前还不清楚。回顾性调查38例持续心力衰竭病人接受双室起搏与30 d内同时接受药物治疗后心肌收缩力的比较。病人平均年龄63岁,女性9名,其中14例病人接受正性肌力药物治疗,他们曾行冠脉搭桥术,或有心脏瓣膜病,或曾有心肌梗死而非外科治疗。23例病人仅在安装双室起搏前接受药物治疗,其他9例在安装双室起搏前接受药物治疗(其中4例植入时亦给正性肌力药,5例双室起搏后有正性肌力药物支持)。6例仅在植入时用药。平均随访1年余,14例…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再同步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和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两者常并存,并互相促进对方的发生发展,并呈一种恶性循环的趋势。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能够逆转心衰患者心房重构,降低房颤的发生;对于合并房颤的心衰患者,CRT治疗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然而,心衰合并房颤时,行CRT治疗存在技术上的难点,关键是在房颤节律下CRT心室夺获问题。目前证据表明行房室结消融后行CRT治疗,不失为一种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朱俊 《中国循环杂志》2006,21(3):163-164
心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多年,近年来对此进行了重新审视.洋地黄用于慢性收缩功能不全可以改善症状,但不能改善预后.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主要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本文强调要参考循证医学的证据和指南,正确认识正性肌力药物在当今的位置,以远期预后和患者的安全性为主要目标决定治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衰)是老年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20年来,心衰的治疗虽有很大的进展,如已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以及心脏移植等方法可降低心衰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69,62,73岁,均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控制心室率,在随访过程中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中途停用β受体阻滞剂后房颤复发,再加用后房颤又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1~3年均维持窦性心律。结果提示β受体阻滞剂在控制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时的心室率时有可能转复持续性房颤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