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ASI法在葡萄推荐施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N、P、Mn、Zn、S变异较大,测试值变异系数在35.1%~63.3%之间。基于ASI法的葡萄推荐施肥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度增加葡萄产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推荐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葡萄增产幅度为13.7%~14.8%,增收幅度为17040~17820元/hm2。  相似文献   

2.
测土配方施肥时效性很强,而ASI法能够高效快速地一次性测定土壤中多种养分,为测土配方施肥在实践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介绍了ASI方法的养分测试的基本流程、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促进ASI法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宣州区被列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试点县,引进ASI土壤分析方法,配套了中国农科院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一套相关设备和软件.该方法的核心是应用联合浸提剂、系列化操作规程和程序化的推荐施肥技术,快速准确测定土壤中13个大中微量元素,对土壤中各种养分的供应能力提供较系统的评价,据此提出农作物的推荐施肥信息.目前,宣州区已化验土样4 000个,采集数据5万多个,对ASI法的操作与应用有了一定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推荐施肥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ASI法推荐施肥、超高产攻关田经验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对超高产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养分积累量及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施肥处理显著增产9.50%~18.84%;ASI法推荐施肥与超高产攻关田经验施肥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比农民习惯施肥显著增产,增产率分别为6.62%和8.53%;氮、磷、钾肥配施增加了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重,促进了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ASI法推荐施肥处理的纯收益和产投比最佳,对超高产夏玉米有较好的增产、增收效应。  相似文献   

5.
ASI法和常规分析法在新疆土壤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ASI法和常规分析法对新疆绿洲内代表性农区143个土样的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磷和钾进行分析,比较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发现用两种方法测定的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有较好的相关性.ASI法土壤有效氮的测定已增加了NO3--N的测试,这样也能够较好地反应土壤无机氮的供应状况.因此该方法值得在当前的测土配方施肥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土壤网格取样、室内分析及 ASI施肥推荐等方法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建立了区域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模型。该模型以土壤空间变异为基础 ,地统计学为手段 ,土壤分块管理为目的 ,考虑了土壤的空间变异和我国农村分散经营的实际 ,可为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合理的施肥量 ,也可为区域养分管理提供宏观决策。通过对河北省辛集市马兰试验区的实施与验证 ,在 Arc Info平台上 ,用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模型进行施肥推荐 ,同时给出整个区域的土壤养分分布图、分区土壤养分分级图、土壤养分管理图和养分施用推荐表等。它既避免了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所造成的施肥推荐偏差 ,又能考虑土壤养分严重缺乏的地块 ,使土壤养分管理趋于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52  
通过土壤网格取样、室内分析及ASI施肥推荐等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了区域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模型。该模型以土壤空间变异为基础,地统计学为手段,土壤分块管理为目的,考虑了土壤的空间变异和我国农村分散经营的实际,可为土壤分管理提供合理的施肥量,也可为区域养分管理提供宏观决策。通过对河北省辛集市马兰试验区的实施与验证,在ArcInfo平台上,用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模型进行施肥推荐,同时给出整个区域的土壤养分分布图、分区土壤养分分级图、土壤养分管理图和养分施用推荐表等。它既避免了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所造成的施肥推荐偏差,又能考虑土壤养分严重缺乏的地块,使土壤养分管理趋于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壤类型夏玉米推荐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南省潮土、褐土和黄褐土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夏玉米Nutrient Expert(NE)和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ASI)法推荐施肥的产量和经济效应及基于NE推荐施肥的氮、磷、钾肥料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三种土类上NE和ASI法推荐施肥在减少施肥量的情况下,仍获得农户习惯施肥的产量,在潮土上经济效益较好。基于NE推荐施肥黄褐土氮、磷和钾肥增产率分别为17.35%、9.58%和6.86%,褐土为21.93%、1283%和8.10%,潮土为8.46%、8.64%和7.06%;氮、磷和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1.38%~40.84%、20.15%~24.47%和45.58%~49.95%;氮、磷和钾肥农学效率依次为5.23~10.26 kg/kg、12.99~16.52 kg/kg和9.57~11.83 kg/kg,黄褐土肥料利用效率较高,而潮土较低。黄褐土ASI法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而潮土上NE推荐施肥效应较佳。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科学》2000,34(6):40-45
通过土壤网格取样、室内分析及 ASI施肥推荐等方法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建立了区域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模型。该模型以土壤空间变异为基础 ,地统计学为手段 ,土壤分块管理为目的 ,考虑了土壤的空间变异和我国农村分散经营的实际 ,可为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合理的施肥量 ,也可为区域养分管理提供宏观决策。通过对河北省辛集市马兰试验区的实施与验证 ,在 Arc Info平台上 ,用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模型进行施肥推荐 ,同时给出整个区域的土壤养分分布图、分区土壤养分分级图、土壤养分管理图和养分施用推荐表等。它既避免了土壤养  相似文献   

10.
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和ASI法测土壤有机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与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结果进行了相关性比较。结果表明,中性和碱性土壤ASI法与重铬酸钾外加热法的测定值呈显著正相关,且两种方法的测试值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系数。  相似文献   

11.
ASI与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速效P·K·Cu·Zn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SI法和常规方法对宣城地区土壤速效P、K、Cu、Zn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方法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郊区10.67万hm^2水稻田为研究区域,利用GPS定位网格采集土壤样品4087个,建立了12个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应用ASI土壤快速测定方法开展了水稻磷钾肥推荐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磷钾肥推荐施肥平均产量9034.5kg·hm^-2比常规施肥8236.5kg·hm^-2,增产798.0kg·hm^-2,增幅达9.69%,增收1436.4元·hm^-2,经济效益显著。研究成果为示范推广精准农业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别利用ASI法与我国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了肥东县一些代表性土壤的有效P、K含量,并做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2种方法得到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数值不同,但是测定值与常规方法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网格"取样、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和GIS技术探讨了湖北省粮食主产区3个自然村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pH值和有机质相对稳定,在整个研究区域其变异较小,近似于正态分布,施肥元素的变异则较大,表现出明显的负偏峰分布特征;土壤有效P、K和Zn等重要施肥元素的空间变异主要是受土壤利用方式和施肥水平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同时其缺乏又更多地出现在水田中.  相似文献   

15.
ASI法与常规法测定湖北旱地土壤有效养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用ASI法与我国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了湖北省3大类旱地土壤共153个样品的有效P、K、Fe、Mn、Cu、Zn、Ca和Mg的含量,并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由于提取剂本身的特性、浸提浓度、水土比和作用时间等测定条件不同,由两种方法得到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数值也各不相同,但是ASI法对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值与我国常规分析方法的测定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ASI法的滨海滩涂地水稻土壤有效氮、磷、钾丰缺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滨海滩涂地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5和2006年运用ASI法对位于黄海之滨的海丰农场进行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及水稻氮、磷、钾肥施用的推荐。选取60块肥力从高到低田块,利用不施肥、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不施钾肥和施肥5个处理、3次重复的设计方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按照相对产量<50%时的土壤养分含量为“极低”、50%~75%为“低”、75%~95%为“中”、>95%为“高”、再降为95%时为“过高”的标准建立土壤有效氮、磷、钾的丰缺指标体系。【结果】滨海滩涂水稻田土壤铵态氮的“极低”指标为<2.5 mg N•L-1,“低”为2.5~11.0 mg N•L-1,“中”为11.0~19.5 mg N•L-1,“高”为19.5~34.0 mg N•L-1,“极高”为>34.0 mg N•L-1;土壤有效磷的“极低”指标在海丰农场供试田块没有表现出来,“低”为<13.0 mg P•L-1,“中”为13.0~28.5 mg P•L-1,“高”为28.5~60.0 mg P•L-1,“极高”为>60.0 mg P•L-1;土壤有效钾的“极低”指标为<35.0 mg K•L-1,“低”为35.0~95.0 mg K•L-1,“中”为95.0~175.0 mg K•L-1,“高”为175.0~335.0 mg K•L-1,“极高”为>335.0 mg K•L-1。【结论】运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分析法(ASI)和田间试验设计相结合是建立水稻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I.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分析了湖北省花生主产区的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并在田间试验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湖北省花生主产区土壤普遍缺氯,部分地区缺磷,大面积缺钾和硼.平衡施肥能够明显提高花生产量,但不同地区花生对各元素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应该在测土基础上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黄河中游沙漠丘陵区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85年)至2015年共30年间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并为该区域玉米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利用ASI法测定野外采集土样的基本肥力,采用专家经验法和模糊数学法完成丰缺指标体系的确定及评价,与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以判断30年间土壤质量的变化。以ACCESS、ArcGIS软件为研究平台,使用层次分析法、特尔斐法和田间试验法对研究区玉米种植适宜性分布的时间、空间变化进行定量评价与分级。结果表明:在30年内各养分指标平均含量均有所提升,其中有机质增加1.91g/kg,有效磷增加2.17mg/kg,速效钾增加11.63mg/kg,碱解氮增加7.16mg/kg,但仍不足以供应玉米生长需求,需因地制宜,着重在河谷川地和风沙滩地发展种植,减少黄土丘陵区域种植分布,均衡施肥,科学灌溉,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同时避免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