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具有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受累者约占90%,称狼疮性肾炎(LN)。现代医学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在治疗期间,由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影响了治疗效果。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LN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中医药治疗LN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自身抗体形成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多系统、多脏器损伤为特征。研究发现在SLE患者中,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T辅助细胞17 (T helper 17 cell,Th17)比例较高,而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含量降低,二者失衡是SLE的重要发病机制。常规药物治疗虽能短期获益,但高昂的治疗费用及严重的不良反应均限制其长期使用,迫使人们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中医药以副作用少、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优点得到广泛认可,十分符合SLE新型治疗方式的需求。近年来,中医药通过恢复Th17/Treg平衡治疗SLE已开展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文中整理了中药单体、成分及复方干预SLE患者Th17/Treg平衡的研究。总结了中医药调节Th17/Treg平衡防治SLE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医药干预Th17/Treg平衡主要是从减少SLE血清中相关抗体、控制炎症反应、减轻脏器病理损伤等方面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有助于为临床运用中医药辅助或替代治疗SLE提供...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thematosus,SLE)是一种好发于育龄女性,具有多种自身抗体、多脏器受累,病程迁延反复,死亡率较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发热、关节炎、皮疹、肾脏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SLE出现肾脏损害时称(Lupus nephritis,LN),表现为蛋白质、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50%~70%的SLE病种中会出现临床肾脏受累,肾活检显示几乎所有SLE均有肾脏病理学改变.LN对SLE预后影响甚大,肾功能衰竭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因全身免疫失调导致多脏器损伤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N)是SLE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内脏并发症,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现代医学以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多种新方法(血浆置换、干细胞移植、生物制剂,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疗法)治疗LN,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复发率高、副作用大、价格昂贵。中医药治疗在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减少复发和副作用等方面,获得满意疗效。本文就中医诊治LN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的并发症,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Ⅳ型是LN=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也是活动性最强病情最为严重的一个病理类型.相关的研究提示合并肾间质血管病变的LN患者多病情较重,多见于Ⅳ型患者,而且不同类型血管病变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并且在选择治疗方案及对治疗的反应也是完全不同,中医在LN的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缓解症状、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和西药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将通过对Ⅳ型狼疮性肾炎肾间质血管病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提高对Ⅳ型狼疮性肾炎肾间质血管病变的认识,为LN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机制尚不清楚,传统治疗主要以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西药为主,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药治疗具有缓解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的优势。中西医并重,取长补短,可以缩短疾病进程,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在降低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疗效颇佳。现从中西医治疗SLE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结论及展望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称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在我国的发病率为74.5/1×105,高于西方国家,发病年龄多在15~35岁,女性多见[1].临床上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为主,虽有疗效,但存在毒副作用多、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药治疗SLE的优越之处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中医药对SLE作用机理的研究涉及甚少,故本文对近20年来中医药对SLE作用的实验研究,从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三个方面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及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显示一定的疗效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SLE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狼疮性肾炎(LN)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死因素,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发热、皮疹等症。中医药治疗LN具有增效减毒、防止疾病复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优势。准确把握疾病病因病机是辨证论治的前提,该文主要探讨LN的病因病机,以期为LN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人群患病率为70/10万,其中女性达113/10万.几乎所有SLE患者在病程中将出现肾脏损害,同时肾脏的受累也是影响SLE预后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五年来国内对于本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狼疮性肾炎(LN)及自身抗体两个方面[1].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仍是难点,国内外一直在努力探索各种LN新疗法,一方面强调免疫抑制剂方案选择、剂量和疗程的个体化,另一方面联用或开发一些辅助用药,尤其是中药,以期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药物副作用.西医将本病的治疗分为诱导期治疗与维持期治疗两个阶段,但目前中医学界对LN的治疗方案尚未统一,常见方法有分期治疗、辨证治疗等.笔者认为,以西医的两个治疗阶段为纲领分别进行辨治的方法,符合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现对近年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侵犯结缔组织、血管、内脏、皮肤等多种器官.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危害严重.SLE出现肾脏损害者称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LN是SL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死亡原因之一.中医认为LN属尿血、水肿、尿浊范畴,其病机主要有肝肾阴虚、血热瘀毒和脾肾阳虚、湿阻血瘀两方面,临床尤需辨证准确,随证施治.笔者以中医辨证为依据,分别采用滋阴凉血、解毒化瘀和温补脾肾、除湿利水等法治疗,以求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因、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病变常累及多个器官、组织,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治疗至今仍是世界难题.近年来,虽各种干扰免疫应答的生物制剂及细胞因子调节剂,基因疗法与干细胞移植等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但目前西医仍主要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毒副反应明显,停药后易产生反跳.在我国,结合中医药治疗SLE确有一定的优势,可明显减少激素等药物的副反应,提高SLE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SLE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许多成果,现就有关临床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N)是继发性肾脏疾病中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LN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清热化瘀滋阴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多脏器多系统损害并伴有多种免疫学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西医多用激素治疗,但长期使用激素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有时甚至超过其治疗作用。中医药治疗SLE具有一定的优势。1999-2004年,笔者针对SLE活动期以血热瘀毒、肾虚阴亏证为多见,采用清热化瘀滋阴法配合激素治疗SLE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诊断标准病例均符合199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SLE诊断标准[1],符合活动期、轻型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属热毒、血瘀、阴虚证者…  相似文献   

15.
赵立琳  王立新 《陕西中医》2007,28(6):763-76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狼疮性肾炎(LN)是SLE最常见且严重的内脏损害。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狼疮性肾炎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并弥补了西药治疗的诸多欠缺,展示了良好前景。现就近年来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做一综述。1病机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  相似文献   

16.
张秋霞  张伟程  杨小红 《新中医》2007,39(7):100-101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器官损害的最常见表现。近年来,SLE发病呈增长趋势,在有关肾活检的病例报道中IA占继发性肾炎的74.14%,居首位,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出中医药治疗LN的疗效喜人,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当于中医学"发斑"、"红蝴蝶疮"等病.现代医学多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治疗,但有明显的副作用,停药后病情也易反复.而中医药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成绩,笔者现就近几年中医药对其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1].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依靠激素、免疫抑制剂,对病情的缓解及稳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长期大量使用此类药物可引起骨质疏松、诱发或加重感染、溃疡、高血压、糖尿病、性功能紊乱、精神异常等等疾病[2].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SLE方面优势逐渐显现,现将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免疫复合物所介导的血管炎.SLE与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蝴蝶丹"、"马缨丹"、"日晒疮"、"鬼脸疮"、"阴阳毒"等病症相近似.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治疗SLE,并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但也存在明显的毒副作用.中医学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亦有所突破,现对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对病情的缓解及稳定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作用,但其毒副作用亦不容小觑。因此近年以中医药为主的长期中医药治疗对SLE发挥出明显优势。本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一病,查阅近二十年来相关文献资料,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两方面就中医各家论治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近一步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