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肾功能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可追踪到具有PRA结果的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于2012年10月采用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检测肾移植术后PRA。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共计902例。肾移植患者移植手术时间最早在1995年11月,最迟移植患者手术时间为2008年3月。结果 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中,PRA阳性患者11例,占17.46%(11/63),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5例,占45.45%(5/11)。902例正常对照组的肾移植患者中,PRA阳性患者94例,占10.42%(94/902),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83例,占88.30%(83/94)。肾移植术后正常患者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肾移植术后产生PRA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33,P0.25)。结论虽然免疫抑制剂可抑制移植肾的排斥反应,但在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和正常患者间产生PRA的几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亲属肾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亲属肾移植后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的频率如何,对术后移植肾功能和长期存活是否有影响,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报道.目的:调查亲属肾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产生的频率,为预测亲属.肾移植长期存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纳入2005-03/2007-10收治的亲属肾移植患者54例,分别于移植后一两年内再次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及血肌酐、尿素氮浓度.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采用美国One lanmbda公司提供的酶联免疫吸附法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血肌酐和尿素氮检测数据由检验科提供.结果及结论:54例亲属肾移植患者中有7例移植后产生了抗体,占12.96%.其中6例产生了抗HLA-Ⅱ类抗体,仅1例产生了抗HLA-Ⅰ,Ⅱ类抗体.在此7例患者中6例为初次肾移植,且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均阴性;1例为再次肾移植,移植前抗HLA-Ⅱ抗体阳性.1例具有抗HLA-Ⅰ+Ⅱ类抗体和2例高强度抗HLA-Ⅱ类抗体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均超过正常水平,而另外4例出现低水平抗HLA-Ⅱ类抗体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则在正常水平.结果提示,具有抗HLA-Ⅰ+Ⅱ类抗体和高效价抗HLA-Ⅱ类抗体影响亲属肾移植患者的肾功能,而低效价的抗HLA-Ⅱ类抗体并不影响亲属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亲属肾移植患者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与肾功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亲属肾移植术后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产生的频率,为预测移植肾长期存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7年9月48例术后亲属肾移植患者的PRA及血肌酐、尿素氮结果,术前PRA均阴性。PR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筛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结果接受了父亲提供肾脏的15例患者中,3例PRA阳性,其中1例抗HLA-Ⅰ+Ⅱ类抗体,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分别为170μmol/L、8.57 mmol/L;2例抗HLA-Ⅱ类抗体,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在正常范围。接受母亲提供肾脏的14例患者中,仅1例PRA阳性,其抗HLA-Ⅰ+Ⅱ类抗体,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分别为162μmol/L、8.59 mmol/L。接受兄弟姐妹之间供肾的19例患者中,6例HLA抗原全相合,其中4例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高于正常值,但PRA均阴性;12例HLA抗原半相合和1例HLA抗原不相合,血肌酐、尿素氮正常,PRA均阴性。结论接受亲属移植肾的肾移植患者术后产生抗HLA抗体的概率低,移植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时已超过10年存活的37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结果 377例存活大于10年以上肾移植患者中,301例患者PRA阴性,76例患者PRA阳性。男性与女性患者间PRA阳性产生的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85,P<0.025)。PRA阴性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PRA阳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79.26,P<0.0001)。结论男性肾移植患者产生抗HLA抗体的几率高于女性;PRA阳性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5.
亲属肾移植父母供肾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亲属肾移植患者父母供肾对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2月前行肾移植手术的父母为供体的86例亲属肾移植受者于2011年12月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肾功能(血肌酐和尿素氮),并以子辈供肾移植肾功能作对照。结果以父母为供体的86例亲属肾移植受者中,42例患者肾功能正常,占48.84%(42/86);44例患者肾功能不正常,占51.16%(44/86)。父亲给子女供肾38例,肾功能正常患者22例,不正常患者16例;母亲给子女供肾48例,肾功能正常患者20例,不正常患者28例。父母分别给子女供肾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χ2=6.649,P<0.01)。大于或等于55岁和小于55岁的父母供肾移植肾功能无显著性差异(χ2=1.254,P>0.05)。42例肾功能正常的肾移植受者3例PRA阳性,44例肾功能不正常患者12例PRA阳性,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73,P<0.05)。父母供肾与子辈供肾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7.025,P<0.005)。结论子辈与父辈作为肾移植供体相比,高龄供肾对移植肾长期存活具有一定的影响,PRA影响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了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接受肾移植的128例患者。PRA检测采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I类I、I类混合抗原板。DSA检测使用Micro-AMS HLA-I&II DSA检测试剂盒。结果 128例肾移植患者有13例在术前、术后排斥及恢复期的3个时间点的PRA和DSA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结果。在128例肾移植患者有10例为再次肾移植患者,其中有9例在术前、术后排斥及恢复期的3个时间点中呈现不同程度的PRA和DSA阳性结果。而初次肾移植患者为118例,仅有4例在术前、术后排斥及恢复3个时间点的PRA和DSA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结果。结论DSA和PRA检测在肾移植抗体检测中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病人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6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群体淋巴细胞来源。采用补体依赖微量淋巴细胞毒方法,进行了55例肾移植病人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和随机淋巴细胞毒试验(random panel lymphocytotoxicity test,RPLT)的检测,结果显示,55例病人进行血清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实验(CDC)检测,只有1例阳性(1.82%),而PRA及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前输血与群体反应性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4月肾移植前1034例患者,其中输血患者374例。采用美国Onelanmbda公司和美国GTI公司抗原板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结果374例肾移植前输血的患者中,男性136例,女性238例。男性和女性PRA阳性率分别为11.76%(16/136)和20.59%(49/238)。结论输血是导致群体反应性抗体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患者抗体产生的概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9.
刘旭华  曲青山  陈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3):1454-1455,1457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监测对移植肾存活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9年12月于该院行肾移植术的患者共计1 430例次,根据术前PRA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PRA<10%)和致敏组(PRA≥10%),分析两组间术后一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肾存活率的差异;结合临...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中群体反应性抗体与性别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性别在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penal reactive antibody,PRA)时的差异以及对肾移植的影响。方法:参照肖露露建立的PRA检测方法,对自1991年起10年间的4242例初次或再次等待肾移植的男女患者检查PRA。结果:女性患者每年的PRA阳性率与男性患者每年的PRA阳性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9例肾移植术由于高PRA介导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8/9例由于HLA配合程度低造成预后非常差。结论:有妊娠史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易致敏淋巴细胞免疫抗体,因此女性患者应该避免输血和特别重视初次移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活体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龄活体供肾移植(60岁<供体年龄≤65岁)11例供体(A1组)、受体(A2组)临床资料,与同期开展的其他96例适龄活体供肾移植(供体年龄<60岁)供体(B1组)术后1、3、6、12月血压和24H尿蛋白定量情况及受体(B2组)在术后1、3、6、12月移植肾功能状态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术后6、12月A2组与B2组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0.9%、98.9%和95.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术后1、3、6、12月血肌酐指标同A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术后1月24H尿蛋白定量和收缩压指标均较A2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月尿蛋白定量和术后6、12月收缩压值在A1、A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结论术前严格评价、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完善随访是保证高龄活体供肾移植成功的关键,可以收到安全、有效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肾移植和肝移植术后患者抗HLA抗体产生几率。方法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的肾移植患者371例和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肝移植术后患者82例。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和GTI公司提供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结果 371例肾移植患者中,29例患者PRA阳性,占7.82%,342例患者PRA阴性,占92.18%。29例PRA阳性患者中7例抗HLA-I例抗体阳性患者,5例抗HLA-II例抗体阳性患者,17例抗HLA-I+II例抗体阳性患者。82例肝移植患者中,7例患者PRA阳性,占8.54%;75例患者PRA阴性,占91.46%。7例PRA阳性患者中1例抗HLA-I例抗体阳性患者,4例抗HLA-II例抗体阳性患者,2例例抗HLA-I+II例抗体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与肝移植术后抗体产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P0.05)。结论肾移植与肝移植术后抗HLA抗体产生几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的术前致敏状态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1209例肾移植受者术前的致敏状况[包括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水平及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类型]与肾移植效果[包括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209例中97例PRA阳性,其中轻度致敏62例(5.1%),中度致敏20例(1.7%),高度致敏15例(1.2%).97例致敏受者共检出HLAⅠ类抗体阳性54例,HLAⅡ类抗体阳性32例,HLAⅠ和HLAⅡ类抗体均阳性11例.PRA阳性各组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肾功能延迟恢复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均为P<0.01).HLAⅠ和HLAⅡ类抗体均阳性组的肾功能延迟恢复率(45%)明显高于Ⅰ类或Ⅱ类抗体阳性组(分别15%和19%).致敏受者的移植肾存活率也低于非致敏受者(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前致敏状态对肾移植效果有明显影响.术前检测致敏状态相关指标,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受者对供体的致敏状态,预测移植的效果,指导配型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追踪2000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再次肾移植患者45例,于近期再次检测PRA及血肌酐、尿素氮浓度。PR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血肌酐和尿素氮检测数据由检验科提供。结果(1)移植肾存活5年以上组患者13例,HLA—A、B、DR和DQ抗原错配2个抗原4例,肾功能正常,PRA阴性。错配3个抗原的1例,肾功能丧失,PRA阳性;错配4个抗原的8例,PRA阴性,肾功能正常。(2)移植肾存活5年以下组患者32例:HLA—A、B、DR和DQ抗原错配1~2个抗原10例,其中8例PRA阴性,肾功能正常;2例PRA阳性,肾功能下降。HLA—A、B、DR和DQ抗原错配3个抗原患者3例,其中2例PRA阴性,肾功能正常;1例患者PRA阳性,肾功能下降。HLA—A、B、DR和DQ抗原错配4个抗原患者9例,肾功能正常5例,PRA阴性;4例患者肾功能异常,其中2例PRA阳性。HLA—A、B、DR和DQ抗原错配5个抗原7例,4例患者肾功能正常,PRA阴性;1例患者目前肾功能下降,PRA阳性。HLA—A、B、DR和DQ抗原错配6个抗原患者3例,目前肾功能正常2例,1例已丧失肾功能。结论HLA配型是维系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但抗-HLA对移植肾长期存活和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老龄活体供肾移植5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龄活体供肾移植的供受体围手术期并发症、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共完成285例活体肾移植,其中供体年龄≥ 55岁55例(老龄组),供体年龄< 55岁230例(中青年组),比较两组供受体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肾功能恢复情况、急性排斥反应(AR)及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人/肾存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供体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1周平均血肌酐值(S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 > 0.05).老龄组受体术后SCr恢复时间、AR和DGF发生率分别为(3.77 ± 1.73)d、21.82%和3.63%,中青年组分别为(3.23 ± 1.97)d、26.64%和3.2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老龄组受体术后1、2年SCr高于中青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受体术后1、2年人/肾存活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术前严格控制老龄活体供体纳入标准、对供体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估,老龄活体供肾移植与中青年活体供肾移植具有相似的近远期疗效,可作为缓解当前供体需求紧张的一种安全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再次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再次肾移植手术患者HLA供受者分型和PRA水平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中HLA-1~6个抗原错配的患者分别为3例、16例、19例、12例、9例和1例;PRA阳性患者分别为2例、3例、7例、1例、3例和0例.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患者分别为2例、5例、6例、1例、4例和0例.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患者比较,肾功能下降或丧失的比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0.72,P〈0.001).HLA配型与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无显著性差异(χ2=0.19,P〉0.5).结论 再次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与PR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