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济钢1700ASP宽带钢热连轧板形设定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热轧带钢板形控制性能,提高产品板形质量,针对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700ASP宽带钢热连轧生产线,开发了特殊工作辊辊形和支撑辊辊形技术及板形过程控制系统.本文综合考虑辊形技术及轧制过程中热胀、磨损因素等对该系统中板形设定模型的影响,利用解耦思想进行来料与目标凸度的机架凸度分配,通过二维变厚度有限元方法计算辊系弹性变形并建立板形模型,最后根据实时工艺数据通过模型计算对弯辊力和窜辊量进行设定.系统自2008年投用以来运行稳定,生产表明凸度与平坦度命中率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厚度大于6 mm、宽度大于1200 mm规格带钢的凸度偏差控制在±35 μm的比例由原来的37.9%增加到85%以上,极限薄规格带钢平坦度命中率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具有较为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冷轧平整机对成品带钢板形具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针对宝钢某平整机组出口带钢板形普遍存在的边浪缺陷,通过有限元仿真对不同支撑辊辊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在凸度倒角辊形基础上对双机架支撑辊凸度进行试验优化,以增强平整机板形调控能力。经上机试验验证,双机架支撑辊凸度优化后边浪浪高指标改善22.14%,边浪急峻度指标改善41.67%,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张建雷  张杰  秦松  陆佳栋  岳重祥 《钢铁》2022,57(4):79-87
某热轧薄带平整机轧辊长度为1 800 mm,带钢宽度为1 320 mm,两者相差太大,造成工作辊与支撑辊间有害接触区长度过大,在轧辊自身挠度作用下,辊间应力峰值集中于带钢边部位置.随轧制公里数延长,工作辊边部磨损加剧,不利于后期板形控制,同时会缩短轧辊使用寿命.针对热轧薄带平整机工作辊磨损不均匀问题,设计优化支撑辊辊型...  相似文献   

4.
首钢迁钢2 250 mm热连轧生产线在2006年底投产后1年多的时间里,带钢的板形控制精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粗轧后中间坯存在镰刀弯、负凸度和楔形大的板形问题,导致精轧控制稳定性差,造成板形控制精度较低。为了解决粗轧中间坯板形的问题,在粗轧R2机架上设计并应用了6次多项式变接触支持辊辊形和负凸度工作辊辊形,取代了原来采用的平辊形。此支持辊辊形可以使辊间接触长度随所轧制带钢宽度变化,消除了有害接触区,使得辊间接触应力均匀化,并提高了辊缝横向刚度,改善了轧辊的磨损辊形,并提高了板形调控能力。工作辊负辊形弥补了工作辊的热凸度,增强了板坯轧制过程的对中和稳定性。此支持辊辊形与工作辊辊形配置使用,大幅改善了中间坯的凸度、楔形和镰刀弯等板形质量,使得热轧产品的板形质量有10%左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鲁海涛  曹建国  张杰  贾生晖  曾伟 《钢铁》2007,42(5):42-46
通过现场跟踪测试和生产实践发现武钢1700冷连轧机组 "酸轧联机"改造工程中存在常规凸度辊形配置方案不合理,由此引起了薄规格轧制的工作辊"压肩"现象和轧制过程欠稳定导致成品板形质量欠佳等问题.采用二维变厚度有限元方法建立辊系弹性变形仿真模型,研制了酸轧联机条件下的VCR变接触支承辊,经过工业轧机现场轧制已成功投入1700冷连轧机实际应用.现场应用表明:改善了轧机板形调控性能,提高了带钢板形质量,增强了薄规格品种轧制能力,支承辊辊形自保持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王晓东  李飞  王秋娜  李本海  李彬 《钢铁》2013,48(1):59-64,69
为了实现热轧宽带钢板形的高精度控制,根据宽带钢热连轧精轧机组上游机架控制凸度与下游机架控制平坦度的特性,在首钢迁钢1580 mm热连轧生产线的精轧机组开发并应用了成套辊形配置技术.在F1机架工作辊采用负凸度辊形,加强带钢轧制过程的对中;在F2到F4机架工作辊应用低轴向力CVC辊形,对带钢进行凸度调控;在F5到F7机架工作辊上采用负凸度辊形,辅以长行程的工作辊周期性窜辊,均匀轧辊磨损,控制带钢的平坦度;在所有机架的支撑辊上采用VCR变接触式辊形,增加机架的横向刚度.采用此辊形配置后,带钢的板形控制精度达95%以上,同时,改善了带钢轧制稳定性,延长了轧制计划长度,实现了一定范围的自由规程轧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工作辊辊耗、改善带钢板形质量,基于河钢唐钢2 050 mm热轧平整机组的设备工艺参数,在Abaqus环境下建立了热轧平整机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不同工作辊辊型下的辊间压力和带钢轮廓,结合平整过程的工艺特点和带钢凸度控制范围优化了工作辊辊型曲线。优化后的工作辊辊型经过现场应用,降低了工作辊辊耗的同时保证了带钢的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8.
轧机辊形配置是影响轧制产品板形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工作辊辊形是最灵活最直接的辊形配置工艺。某厂在生产窄规格高强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双边浪板形缺陷,更换更大凸度二次曲线工作辊后,导致其他规格带钢轧制过程中出现中浪缺陷。本文依托该厂酸轧机组的生产工艺以及出现的板形缺陷形式,使用有限元工具分析出现板形缺陷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宽度自适应的工作辊辊形。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厂1580平整机组生产热轧高强钢板纵切分条侧弯问题,采用现场测试、理论分析、数值仿真等方法展开研究,分析发现热轧高强钢纵切分条侧弯原因在于带钢中部区域纵向塑性延伸较大,而边部区域纵向塑性延伸较小,使得带钢纵切分条时发生侧弯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平整轧制过程来料带钢凸度与平整机辊缝不匹配导致其纵向延伸沿宽度方向分布不均匀。针对此,本文改进了平整机组原工作辊辊形,设计了工作辊CVC辊形,以期增加该机组的辊缝凸度调节域,使其能更好的适应来料凸度变化,确保平整轧制过程带钢纵向塑性延伸分布均匀。将改进后辊形进行上机试用,有效降低了轧后带钢侧弯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尚飞  李申光  李艳琳 《中国冶金》2022,32(8):124-135
为系统分析不同辊形配置下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形式与板形调控特性,以某1 800 mm热轧生产线使用的2种典型辊形配置为研究对象,建立对应的辊系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带钢规格与调控手段下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形式,分析得出常规凸度支撑辊对应的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形式与CVC工作辊辊形呈现出明显的对应性,且压力分布形式受轧制规格与调控手段的影响明显小于CVC支撑辊。利用接触压力峰值和不均匀度表述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特征,将不同规格与调控手段对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特征的影响进行量化处理,得到更为具体的不同参量在整个变化范围内对分布特征的整体影响趋势。同时还对2种辊形配置下不同辊间接触压力对轧机板形调控特性影响进行分析,得出CVC支撑辊对应辊形配置的弯辊力与窜辊位置在板形调控能力上均强于常规凸度支撑辊辊形配置,而不同辊形配置对辊缝形状的影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引入辊间接触压力边中比得到调控特性与辊间接触压力之间的具体关系,并结合现场的实际生产数据对仿真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可为现场辊形配置与板形调控提供较好的理论基础和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11.
《钢铁冶炼》2013,40(3):163-170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latness of hot rolled thin gauge steel strip, a new type of roll contour configuration was developed for a four-high temper rolling mill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alysis. The roll contour configuration consists of a variable contact back-up roll contour and a positive crown work roll contour. Both can be described as sixth order polynomial functions. The variable contact back-up roll not only reduces the roll stack deflection and contact stress concentration between work and back-up rolls, but also increases the control capability of the bending force of the work roll. Positive crown work roll contour is utilised to compensate roll wear and in turn the length of temper rolling schedule can be prolonged. After this roll contour configuration was applied on the temper rolling mill of Qiangang Company of Shougang Group, the flatness of hot rolled thin gauge strip was improved by 10% and the working efficiency was also increased as the length of temper rolling schedule was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2.
 CVC工作辊辊形自发明以来在全球150多条热连轧生产线上得到应用,以控制带钢的板形。实际应用中,与CVC工作辊配对使用的支承辊无论采用平辊还是CVC辊形均存在非均匀磨损甚至轧辊剥落失效的问题,主要原因是CVC支承辊辊形和平支承辊与CVC工作辊配置时存在接触压力集中。为了解决此问题,设计并应用了一种均压支承辊辊形与CVC工作辊配置使用。此辊形是变接触支承辊辊形(VCR)与CVC支承辊辊形的组合,具有变接触辊形的优点,同时又能更好地与CVC工作辊配置使用。均压支承辊辊形应用后,改善了CVC工作辊与支承辊辊间接触状态,解决了轧辊剥落问题,并改善了带钢凸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钢铁冶炼》2013,40(8):633-640
Abstract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production in the 2250 mm hot strip mill of Qian'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of Shougang Steel Corporation, roll spalling and broken rolls were frequent occurrences, especially on the second stand of roughing mill (R2), and resulted in enormous economic losses. In addition, improvements to strip shape were required. One of the factors resulting in strip shape defects after finish rolling is that the transfer bar usually had an unsound profile such as a large wedge, camber or negative crown after roughing rolling.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 variable contact back-up roll contour curve with six order of polynomials and negative crown contour was designed and applied to the back-up roll and work roll of roughing mill stands R1 and R2 instead of a conventional flat roll contour. After the application, roll spalling, crown and wedge quality of the transfer bar and strip quality all improved.  相似文献   

14.
 首钢迁钢2250mm热连轧生产线在达产初期出现了带钢凸度控制稳定性差的问题,甚至出现负凸度现象。对此热轧生产线的生产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轧辊温度与辊形进行了实际测量。究其原因为CVC辊形对热凸度和磨损辊形较为敏感,工作辊冷却水能力不足引起的轧辊热凸度过大破坏了CVC辊形曲线的板形控制能力。由于改造轧辊冷却水系统费用较高,需要停产,为了解决凸度控制稳定性问题,采用了辊形优化设计的方法。对精轧机组的CVC工作辊辊形进行了优化,空载辊缝凸度调控范围从[-0.7mm,0.7mm]增大到[-1.2mm,12mm]。同时,为了改善CVC工作辊与支撑辊辊间接触状态,设计并应用了CVC支撑辊辊形。此CVC辊形配置解决了首钢迁钢2250mm热轧线凸度控制稳定性差的问题,板形控制精度由原来的67%提高到了93%以上。  相似文献   

15.
宽带钢热连轧机板形设定的解耦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板形与板厚是带钢几何尺寸精度的两个重要质量指标,板形与板厚控制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使得分别控制的热连轧机板形和板厚均达不到目标值,在建立耦合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完成了板形设定和自适应穿带控制的解耦设计,实现板形板厚的综合控制。板形解耦模型已经成功地在大型工业轧机上投入运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郭宏伟 《中国冶金》2013,23(3):40-45
为解决粗轧轧制稳定性,减少轧辊异常报废损失,设计并应用了变接触支撑辊辊形和负凸度工作辊辊形。该辊系配置使得辊间接触长度与轧制带钢的宽度基本相等,消除了有害接触区,使辊间接触应力均匀化,并提高了 辊缝横向刚度,改善了轧辊的磨损,增强了板坯轧制过程的对中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宽带钢热连轧机选型配置与板形控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曹建国  张杰  陈先霖  魏钢城  宋平  苏毅 《钢铁》2005,40(6):40-43
通过测试并分析机组上游与下游机架对控制性能的不同要求、服役周期内工作辊和支持辊辊形变化及其对板形控制性能的影响,结合1700mm热连轧机进行的现场试验及工程应用实践,提出热轧上游机架应采用凸度控制能力较强的轧机机型,下游机架宜采用长行程窜辊型轧机机型,全机组均可采用强力弯辊和变接触轧制技术提高机组板形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某冷轧厂1700mm单机架平整机的板形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该轧机在辊形加工、轧辊磨损及弯辊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辊形对板形的作用,分析了平整上弯辊对板厚的影响,指出平整机板形问题的特殊性。针对平整板形的设备工艺特点,提出了新的辊形配置方案并正式投入生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辊形配置对降低弯辊调整量、改善板形、提高生产过程稳定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