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对于生命整体认识的重要学术思想,体现了生命活动过程中形体与精神统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本文从中医学形神一体观的角度浅析孙思邈《千金方》导引养生思想,总结孙思邈在导引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贡献,从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介绍《千金方》的导引实践方法,阐明了《千金方》导引中形神一体观在祛邪防病和养生保健中的特色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作为东方特色保健与治疗的学问,对个人而言也是一种调病之术、长寿之术、养生之术。中医学尤其讲究心理卫生,养生首养心,调形先调神。静是养心调神重要的形式、载体和条件,可以说中医养生的第一道功夫在“静”,集中表现为以静养为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与禅宗对心的理解有各自的理论,中医学调心方法有中药与方剂、针灸、导引、以情制胜、音乐疗法、祝由法,禅宗学调心方法有禅定、对机锋、棒喝。调心不仅是中医学在相关疾病治疗与日常养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禅宗学修行中置于首位的法门。梳理中医与禅宗相关调心的方法,以期对研究情志病治疗和丰富中医调心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刘勇  陈东九 《山西中医》2011,27(5):60-61
道教注重保健与养生,导引术是道教养生重要方法之一。在科学和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导引术仍然具有其实用性,对中医保健、体育养生、运动医学等方面有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导引术对现代竞技体育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张君房所编辑的《云笈七签》被称为"道教百科全书",其辑录了《大宋天宫宝藏》的精华内容。《云笈七签》在道教典籍的整理和道教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本书对宇宙起源和生命起源进行了系统的讨论,还包含了大量的养生方法,如中药养生、导引术、按摩术、呼吸吐纳、存思静坐等。本书作为重要的养生文献,其现代价值值得深入挖掘。但是书中养生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其中对治病防病效果的描述,也有一些夸大成分,需要客观看待。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导引养生功法的发展历史入手,提出中国导引养生文化存在着"养治一体"的特色。通过对仿生导引术式和四时导引的分析,指出"养治一体"的特色是建立在"法则天地"的中医养生观和"天人一体""致虚极守静笃"的中国哲学理念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呼吸吐纳法是《诸病源候论》导引法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其方法与动作要领,对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诸病源候论》不息、散气等呼吸吐纳的方法与作用,呼吸与导引动作、存想配合及其意义。阐述五脏病候与"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的关系,以及六字诀的作用及其五行归属。提出调身、调息、调神三调合一是呼吸吐纳法的核心,指出呼吸吐纳在治未病、防治亚健康状态、辅助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诸病源候论》对导引学术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病因学、病理学和证候学的一部巨著,隋·巢元方等奉敕撰,成书于公元610年。全书共50卷,列内、外、妇、儿科等67类病,共1739候。详尽地论述诸病病因、病理、症状与体征。全书并未涉及治病方药,但在不少疾病诸候的理论论述后附录了“养生方导引法”,对诸病97候270余种导引疗法的具体术式、动作姿势、治疗与养生作用均一一作了阐述。这对历代的导引疗病保健的发展,对丰富中医学养生内容都有卓著贡献,然世代所论及者鲜见。本文就此略陈管见,谬误之处,就正同道。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从其整体内容来看,不仅是中医学之经典,也是人们认识自然规律和人类自身的经典;其字里行间,不仅在教医者怎样去做,同时也在教人们怎样去想。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念,在《黄帝内经》中的体现是动态整体的辨证论治思想与理论,其中,辨证论治核心反映在动词的"调"字上,而调的使用,不仅可以在医学范畴,也可以在如管理学等其他学科。不管在人们养生、治病和疾病的预测上,辨证论治的前提是必须要把握动态整体这一个重要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导引新探     
源流和内容导引在我国可谓源久流长,它在医学和体育上都居于重要地位。史载战国时的扁鹊曾以“(足乔)引、案抗”《扁鹊传》等法救治病人;而在《内经》中导引已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以后不断有所发展,从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其内容就十分丰富,也是用以治病的。同时,导引又是养生方法之一,而与静功相并列,其记载最早见于《庄子》的熊经鸟伸,导引养形诸言。至华佗的五禽之戏,则谓其有难老之功,倡导导引运动遂成为我国古代养生方法中的主要流派之一(另一主要流派为静功养生)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在诊断及治疗上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中医对病毒性心肌炎认识不断进步,加之大批免疫调节和抗病毒中药研发的进展,中医药在防治病毒性心肌炎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也是治病和养生的指导思想之一。笔者试从"治未病"角度探析病毒性心肌炎的防治,为更好地指导病毒性心肌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翟氏推拿流派,始创明初始人翟正已游侠,它系祖国传统医学推拿瑰宝"穴道疗疾"和"灵验、灵效治病妙法"等博大精深的中华特色疗法.本流派理论基础包括"天人相应"理论和养生学、传统医学、气化学、阴阳五行学、道德学、天文地理学以及道家内功术(含医学气功)等学科理论;推拿按摩分为常规疗法、祛病健身之秘芨疗法和自我养生疗法三大类,其中翟氏秘芨疗法主要包括内功推拿、指针术、太极导引按摩术、奇术按摩、点穴疗法、正已摄生揉术按摩、子午流注疗法和五行灵验按摩疗法等医术;手法具有内劲、柔和、持久、深透等特点,兼有热、胀、行之感,使人极为轻松舒服而无疼痛;以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为原则.  相似文献   

13.
陈秉杰  王珊珊  孙灵芝 《新中医》2020,52(7):173-176
作者从孙思邈《千金要方·养性》入手,论从道家养生文化与调气的历史价值看导引的现代社会作用。从养性与养生、道德与养生、调气与养生三方面梳理了道家养生文化、调气(导引)的内涵及其关系。认为养生关系人的一生,人只有顺从天地之道,行为举止适应环境,才能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健康快乐,减少疾病,尽享天年,提高生命质量。道家调气(导引)的方法自成体系,是道家养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资借鉴,挖掘拓展导引的现代社会作用:树立全面的健康理念;倡导正确的价值追求;践行合理的生活方式;缓解沉重的医疗压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从“脾胃后天之本”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腹泻是艾滋病患者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艾滋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之一。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对腹泻的影响意义深远。从调理"脾胃后天之本"的角度出发来防治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是中医学"治病求本"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相结合的反映。深入研究调理"脾胃后天之本"在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防治中的作用,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上回的文章(2020年第2期)提到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重点介绍了中医健身功法,本期除继续讲解八段锦养生保健原理及对OSAHS与糖尿病的治疗益处外,也将介绍第二种健身功法——太极拳。八段锦导引助养生八段锦属于传统导引术。导引养生自古有之,宋代学者张君房《云笈七签》记载"夫欲导引行气,以除百病"。《说文解字》言,"导,引也",指用手牵引,  相似文献   

16.
气功古称吐纳、导引、静坐、行气等,1955年,正式统称为气功.气功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类以自我心身调整为特色的医疗保健养生方法.中医"调心"技术指导下的气功养生学只有借助现代生理及心理治疗学理论进一步阐明其对心脑功能的认识,才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高速发展;而现代心理治疗也只有在充分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本土化的移植,提高疗效和适用范围.中医学提出"心主神明"与"脑为元神之腑"学说,并结合调神、情志理论,认为通过气功"调治心神",即可起到强体健身、防治疾病的作用.但是,关于中医脑和心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甚为模糊和混淆,给本身的理论发展、临床实践,以及中西医结合带来了障碍.故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用现代医学的观点解释中医学理论,将有利于不同心理治疗之间的交流与兼容,为西方心理治疗在中国的移植提供可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导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历史悠久,极具特色.它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为主的方式方法,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强健肢体.其在养生保全、祛病除疾、病后康复、提高疗效、综合治疗等方面发挥着独特、显著的作用,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并进一步归纳总结、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的历史文化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岚 《四川中医》2008,26(9):124-125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疾病防治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养生、既病防变、瘥后调摄等方面内容.<内经>在总结前人养生防病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古代哲学和预防思想,初步奠定了"治未病"学说的理论基础.<难经>则从已病防变角度阐述了"治未痛"理论.此后,历代医家对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不断发挥,使其成为中医养生保健的主导思想和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而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等预防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念、自然观念、道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都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9.
胡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6):1085-1086
中国自古以来就追求长寿,<尚书@洪范>把"寿"列为"五福"的第一福,把"凶短折(寿命不长)"作为"六极"的第一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话养生,留下了宝贵的养生学资料.在此基础上,<黄帝内经>形成了中医学养生思想和认识,阐述了丰富的养生观,包括饮食养生、导引养生、情志养生、四时养生、体质养生、针刺养生、药物养生和房事养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躯干蛇行功是在传统导引吐纳术基础上,针对现代人因久坐少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脊柱相关性疾病,结合生物力学、骨关节功能解剖学、脊柱康复医学等原理创编而成的养生康复功法。该功法通过模仿蛇之柔软、节节灵动、蜷缩伸展、环绕自然的身形及活动特点,从脊柱第一颈椎到第五腰椎乃至骶椎和双下肢,做节节贯穿的多维、多角度的蛇行涌动,配合在意识引导下的逆腹式呼吸及丹田潜转、开合鼓荡,以达到柔筋健骨、正脊调曲、和络宁神、固本还原的健脊养生功效。本文旨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对该功法编创背景、原理及养生康复意义予以阐析,以期为脊柱相关疾病的自我主动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