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Lichtenstein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169例各型腹股沟疝患者行190例次Lichtenstein术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51±9.6)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5±2.2)h,总住院时间(5±1,2)d,术后不适感持续时间(3±1.5)d。随访3~28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率90.5%,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方法简便,更宽的手术指征,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肝硬化并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硬化并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ichtenstein修补术15侧,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1侧。结果术后出现阴囊积液2例,腹股沟伤口渗腹水1例,切口疼痛和异物感3例,轻度肝性脑病1例,无切口血肿、感染发生,均经对症支持治疗治愈。随访6个月到3年患侧疝无复发,但有2例分别于术后11和23个月出现对侧疝,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肝硬化并腹股沟疝患者的理想手术方法,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结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 631例腹股沟疝患者的4011例(其中双侧疝380例)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Lichtenstein手术治疗的3 631例腹股沟疝患者平均住院3.8d,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4%,复发率为0.1%。结论 在局麻下对腹股沟疝患者施行Lichtenstein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病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ichtenstein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腹股沟疝患者施行Lichtenstein修补术115例,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修补术)1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复发率。随访中位数19个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自理时间、住院天数、恢复日常工作天数方面,Lichtenstein组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ichtenstein组、Rutkow组的手术均无明显并发症,复发率分别为0%、0.7%,差异无显著性。结论Lichtenstein修补术是腹股沟疝的良好修补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2月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60例,分析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术后顽固性疼痛2例(0.43%),术后复发2例(0.43%),术后切口感染1例(0.22%),阴囊水肿14例(3.04%),阴囊血肿1例(0.22%),尿潴留22例(4.78%)。结论术中仔细解剖,规范操作是减少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李金斯坦疝修补术(Lichtenstein)在基层医院应用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江苏省泗阳仁慈医院开展Lichtenstein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123例(139侧),总结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5∽69 min,平均(51.3±19.6)min。术后住院时间2∽10 d,平均(3.8±1.7)d。术中无明显出血,无输精管或精索损伤。术后浅表切口感染4例,发生腹股沟区及阴囊肿胀11例,术后1个月阴囊肿胀基本消失,无触痛、压痛等疼痛不适。术后6个月5例(4.07%)仍诉有患侧腹股沟区疼痛,均未行进一步治疗。术后6个月4例(3.25%)诉偶有异物不适感出现,对工作生活劳动无明显影响。术后随访1∽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Lichtenstein手术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疗效确切,创伤较小,术后感染少,适宜在基层医院广泛展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李金斯坦(Lichtenstein)疝修补术用于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30例改良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均获治愈,手术时间35~110 min,平均(43±13) min,住院时间2~15 d,平均(4.5±2.4)d,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36个月,平均(25±9)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改良Lichtenstein疝修补术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的特点,符合现代疝修补的耻骨肌孔理念  相似文献   

8.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病。随着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式的不断改变,术后复发率依然达到10%~15%。Lichtenstein等提出无张力疝修补的概念,使得术后复发率控制在1%以内。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理念逐渐被基层医师所接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山东省胶州市人民医院行Lichtenstein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4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复发疝的疗效和优点.方法 采用人工疝补片对65例82侧腹股沟复发疝行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要点及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单侧疝手术时间为45~110 min, 平均75 min.无切口感染、硬结、疼痛、异物反应等并发症;术后并发短暂尿潴留3例;阴囊血肿1例、积液3例4侧.术后5~8 d(平均6.5 d)出院.随访6~96个月,再复发1例.结论 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简单、安全、痛苦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疝修补法,适用于大多数成人复发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   

10.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45例体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5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包括平片式修补Lichtenstein术12例、疝环充填式Rutkow术31例及经腹股沟切口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45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无切口感染和排异反应,无术后死亡。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获得门诊随访,未见复发。 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无张力修补术后腹股沟复发疝再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原则。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间31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复发时间为前次术后3个月至10年,平均(32±10)个月。既往手术方式:疝环填充式修补术14例,平片修补术10例,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5例(TAPP、TEP、IPOM术后分别有2例、2例、1例),开放式腹膜前修补术2例。结果手术时间28~86 min,平均(38±6)min。首次复发行开放式全腹膜外无张力修补12例,平片修补6例,腹腔镜下修补4例(TEP2例、TAPP2例),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GPRVS)3例。多次复发者中2例行腹腔镜下修补(包括1例TEP和1例IPOM),2例行开放式完全腹膜外无张力修补,2例GPRVS。随访时间8~52个月,平均(29±8)个月,再复发1例。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是术中操作不当或患者复发的高危因素处理不当。应根据复发疝的类型和性质,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开放无张力修补方法的选择。方法根据Gilbert疝分级对成人腹股沟疝进行分型。对Gilbert疝分级Ⅰ型、Ⅱ型成人腹股沟疝共41例采用平片修补法进行修补,对Gilbert分级Ⅲ~Ⅶ型的成人腹股沟疝共46例采用腹膜前铺网进行修补。结果采用平片修补法41例平均手术时间(63.7±9.5)min,平均住院时间(5.6±2.9)d,术后尿潴留2例,切口血肿2例,术后疼痛2例。采用腹膜前铺网法46例,平均手术时间(52.4±8.3)min,平均住院时间(5.3±2.7)d,术后尿潴留4例,腹壁血肿1例。无疝复发病例。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疝采用不同的无张力疝修补方法,可以降低疝复发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腹股沟嵌顿疝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无张力疝修补术14例(包括Lichtenstein术3例和Rutkow术11例),传统疝修补术6例(Bassini术),高位结扎疝囊15例,观察手术后的局部疼痛、切口感染以及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3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切口感染、手术死亡。所有患者术后门诊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Lichtenstein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20例成人腹股沟疝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Lichtenstein法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12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Lichtenstein法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斜疝93例(包括复发性斜疝14例,双侧斜疝3例);直疝27例。结果12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平均50(45-60)min,术后住院5-7 d。伤口感染1例,经抗生素治疗及局部换药痊愈;阴囊积液4例,经阴囊穿刺1-2次治愈;局部疼痛2例,术后1-3月逐渐好转。术后96例获随访,平均1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Lichtenstein法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效果确切,符合解剖生理特点,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三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分析探讨女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原则。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行腹股沟斜疝或直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女性患者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Lichtenstein平片无张力修补术16例,应用疝修补装置(PHS)无张力修补术20例,应用疝环充填式(Mesh plug)无张力修补术18例。结果应用疝装置修补术效果好,无复发及遗漏疝病例,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及网塞修补术较疝修补装置,遗漏股疝的发生率高。结论女性腹股沟疝应当选用全耻骨肌孔修补的无张力修补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5例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补片感染等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45例手术均顺利,无术后死亡。6例术后出现急性尿潴留,3例出现阴囊或切口血清肿,全部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40个月,无复发。结论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是安全而有效的,可避免二期再行修补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改良式Lichtenstein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采用旨在加强腹横筋膜修补的改良式Lichtenstein术对65例各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全部65例术后次日下床活动,术后未使用镇痛泵者4例出现切口疼痛而使用镇痛剂。并发尿潴留9例,无阴囊肿胀或积液。无切口感染及手术区域慢性疼痛。随访2个月至3年无近期复发。结论加强腹股沟后壁即腹横筋膜层的改良式Lichtenstein术是老年腹股沟疝较好的经济式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原因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 2011年1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785例临床资料,其中436例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49例采用Lichtenstein修补术.结果 术后发生多种并发症,急性尿潴留87例,阴囊水肿54 例,阴囊积液14例,阴囊血肿1 例,疼痛4例,术后感染1例,复发8 例,经再手术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 无张力力疝修补术并发症可以通过手术技巧的提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总结3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将124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TAPP组44例、TEP组R40例及开放无张力修补组40例。分别行TAPP、TE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修补),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相关参数。结果TAPP组与TEP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与开放无张力修补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组在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PP组与TEP组术后各有1例因补片曲卷移位而复发。结论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相比,TAPP及TEP较安全可行,且患者疼痛轻、恢复快。TAPP对于复发性疝、双侧疝及隐形疝的优势更加明显,随着修补材料的不断改进及手术熟练程度的提高,TAPP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强腹横筋膜在Ⅲ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13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第一组65例采用Millikan技术或应用双层普理灵补片加强腹横筋膜,第二组70例采用经典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结果两组病例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合并疾病等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9min、41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5.4d、5.1d,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3%(8/65)、15.7%(11/70),无明显差异,但第一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1.5%)明显低于第二组(7.1%)。随访24个月以上,第一组无复发病例,第二组复发率为4.3%(3/7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注重腹横筋膜的加强,可以有效地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