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针对低温低浊时期丹江口水库水,通过混凝沉淀烧杯试验,对水厂普遍使用的3种混凝剂三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和硫酸铝(AS)的投加量与沉淀时间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FeCl3和PAC投加量与余浊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在投加量为12 mg/L时余浊最小,分别为0.38和0.30 NTU,明显优于AS;混凝剂投加量与UV254去除效果高度正相关,混凝剂对UV254去除作用强弱关系为PAC>AS>FeCl3,投加量为12 mg/L时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9%,57%和52%;投加FeCl3和PAC所形成的絮体沉淀速度快,在20~ 30 min时即可完全沉淀,而投加AS形成的絮体所需沉淀时间在40 min以上.最后在中试系统对最优混凝剂PAC投加量与浊度和UV254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适应性检验,结果表明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太原市呼延水厂出水浊度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絮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厂原水属低温低浊水,有机胶体较多,絮凝效果差,其根本原因是絮凝剂投量不足.进一步的试验表明:以聚合氯化铝(PAC)为絮凝剂、以活化硅酸为助凝剂,除浊效果较好;活化硅酸的投加时间对絮凝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以快速混合用时1min、聚合氯化铝投量为15 mg/L、延迟30 s后投加0.5~1mg/L的活化硅酸(以SiO2,计)为最佳运行条件;滤池反冲洗排水回流至配水井有利于低温低浊水的处理,并可节省絮凝剂或助凝剂的投量.  相似文献   

3.
崔凤国  杨世东 《山西建筑》2009,35(6):206-208
针对典型的东北高色低浊水,采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剂进行了强化除色试验研究,对水厂中可能的两个投加点进行了最佳投药量的试验,确定了最佳投加方式为与混凝剂同时投加,最佳投药量为0.5 mg/L-1.5 mg/L,指出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可以有效的解决色度超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混凝沉淀/PAC吸附/超滤工艺处理引黄水库冬季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吸附/超滤工艺(简称PAC-UF工艺)处理黄河下游引黄水库冬季原水,中试结果表明:当处理冬季低温低浊水时,聚合氯化铝的最佳投量为6 mg/L,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量为20 mg/L;PAC-UF工艺可以将出水的浊度控制在0.1 NTU以下,去除率达98%以上;投加20 mg/L的粉末活性炭能使混凝沉淀/UF工艺对COD_(Mn)和UV_(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2%和15%;同时,投加粉末活性炭还能够缓解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但缓解的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5.
针对扬州市第一水厂改扩建工程采用新型机械絮凝斜管沉淀工艺,研发了处理水量为2 000 m3/d的中试装置,对其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水源水质条件的最佳运行参数如下:混凝剂聚氯化铝(PAC)的投加量为30 mg/L、助凝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量为0.1~0.15 mg/L、污泥回流比为4%;投加PAM不仅能促进絮凝,还有利于污泥浓缩;在合适的范围内增大污泥回流比可降低混凝剂投加量,节省运行费用。中试结果可为新厂的调试运行提供依据,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降低饮用水中残余铝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定华 《供水技术》2011,5(4):14-17
研究了水处理过程中铝含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条件,结果表明:对水中铝含量的影响PAC投加量>pH>滤速>活化硅酸投加量.控制余铝的最佳条件是:PAC投加量2.0 mg/L,pH值7.5,活化硅酸投加量1.5 mg/L,滤速8.0 m/h.过滤阶段对铝的影响小于混凝阶段,水厂实际运行时应尽量采用低滤速.为控制出厂水铝含量,建...  相似文献   

7.
以中试为基础研究了给水厂深度处理中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主臭氧投加量优化问题,并对不同主臭氧投加量下有机物去除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以CODMn为评价指标时,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主臭氧投加量为1.7 ~2.1 mg/L,整个系统对CODMn的最大去除率为69%;当以TOC为评价指标时,最佳主臭氧投加量为2.1~2.5 mg/L,整个系统对TOC的最大去除率为57%.从优化角度看,主臭氧投加量的确定应以整个系统对CODMn的去除效果为主要依据;此外,在实际应用中确定主臭氧最佳投加量时还应综合考虑臭氧浓度、投加方式、接触时间、后续活性炭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低温低浊期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调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低温低浊期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偏高的问题,胜利油田民丰水厂首先对助凝剂PAM自动投加装置进行了改进和正确标定,然后进行了生产性调试。结果表明,增大污泥回流比和PAM投量可明显提高回流污泥浓度、改善混凝效果;在低温低浊期,絮凝搅拌转速不宜太大。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最佳运行参数:絮凝剂聚合硫酸铁投量为40 mg/L,助凝剂PAM投量为0.2~0.25 mg/L,污泥回流比为4%,絮凝池搅拌转速为10 r/min。通过调试,最终使沉淀池出水浊度控制在1.5 NTU以下。  相似文献   

9.
马永强  徐明德 《山西建筑》2012,38(14):124-125
根据引黄水低温低浊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符合呼延水厂实际工艺的中试设备。通过中试优选了混助凝剂,确定了最佳工况点,在综合分析了药剂投加量、出水浊度、余铝、能耗与剪切强度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后表明,用中试设备所采用的强化混凝工艺来处理低温低浊的黄河水行之有效,可为工程实施提供模拟条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再生水厂原水高色度、高COD的特殊水质,提出了高锰酸钾预氧化+预氯化协同预处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预处理方法强化了混凝沉淀—微滤工艺对色度和COD的去除效果,同时提高了滤膜的反洗恢复率。结合水厂设备配置等因素,确定最佳预氯化投量为4~5 mg/L、最佳高锰酸钾投量为0.4~0.5 mg/L。  相似文献   

11.
增效澄清池处理低温低浊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增效澄清池是一种将高效接触絮凝和斜管沉淀有机组合的新型水处理工艺,采用此工艺处理西宁市低温低浊水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参数:PAC投量为7~9 mg/L、PAM(分子质量为10 000~12 000 ku)投量为0.45 mg/L、混合池搅拌强度为600 s-1左右、网格反应池的搅拌强度为30 s-1左右、搅拌反应池的搅拌强度为120~160 s-1、污泥回流比为1.47%~1.9%,在此条件下,澄清池的出水浊度可控制在1 NTU左右,对CODMn的去除率为25%以上.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宁夏宁东水厂冬季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高锰酸钾做助凝剂,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时,随着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增加,浊度去除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高锰酸钾投加量达到0.5mg/L时,浊度去除率最高,出水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随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升高而上升;UV254的去除率随着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当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大于30mg/L时,其对浊度的去除率无明显影响;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可以明显提高低温低浊水的浊度和UV254的去除率,在我国冬季北方低温低浊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南方低浊高藻水的网格絮凝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方水库水多呈低浊高藻特征,根据速度梯度理论设计的传统网格絮凝池对其处理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依据微涡漩理论对传统网格絮凝池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它能降低沉后水浊度,提高对CODMn和藻类的去除效率。等效粒径和分形维数的研究结果表明,改型池内形成的絮体粒径大且密实、沉降性好,此外改型池的水头损失和药耗也较低。  相似文献   

14.
王辉  李星  刘俊良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5):64-65,69
采用可调式六角孔网格絮凝系统处理浊度为10 NTU、色度为30倍的低浊水,获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在不同进水流量(150、200、250 L/h)下,对浊度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9.0%~90.0%)、(74.0%~85.3%),且处理效果随进水流量的增大而降低;当六角孔网格模块按照网片面积由大到小的方式自上而下排列时,对浊度和色度的处理效果最好。低浊水经多个六角孔网格模块絮凝作用后,絮体的平均有效质量密度为1 287 kg/m3、平均当量粒径为328.70μm、平均自由沉速为12.94 mm/s、二维分形维数为2.58。  相似文献   

15.
亓华  田顺  谢恩亮 《供水技术》2008,2(3):10-12
采用微生物絮凝剂B-16对低浊度黄河水进行了絮凝净化试验研究,并将之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丙烯酰胺、壳聚糖等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具有用量少、适应性广及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在复配试验中浊度和CODM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5.5%和41%,并且对水体中藻类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0.6%.动物急毒性试验表明小白鼠对该絮凝剂无急毒反应.该絮凝剂在给水处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气气浮-炭砂过滤工艺处理北方某原水水质,通过对工艺各项参数进行优化,优选聚合氯化铝铁为最佳混凝剂,其最佳投药量为5 mg/L(以Al^3+计),气浮单元最优回流比为10%,适合炭砂滤柱的进水负荷为8 m^3/(m^2·h)。该工艺长期运行结果表明,在低温低浊进水条件下,溶气气浮-炭砂过滤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9%,60%,55%和45%,出水水质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永飞 《山西建筑》2010,36(14):149-150
介绍了击实试验的目的和常规击实试验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击实试验的特殊性,分析了击实曲线的变化特征,阐述了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击实试验过程中应注意事项和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的确定方法,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8.
微涡旋混凝低脉动沉淀技术处理低温低浊水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依据低温低浊水的特点,对其处理过程中的亚微观传质及絮凝过程中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试验结果阐明了该技术的可应用性和实用性以及低耗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