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视野中的民族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性格又叫国民性格 ,一直是人们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心理学对民族性格的研究 ,交代了民族性格研究的大背景 ,分析了影响国民性格发展变化的因素 ,如文化、社会、经济等 ,并对有关中国人民族性格研究的一些典型观点和实证研究作了一个回顾 ,并指出 ,要发展中国经济现代化 ,有必要培养出一种健壮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2.
社区性格与社区治政阎耀军社区性格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中某一特定的社会区域内大多数人所共同具有的、带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笔者提出这一概念的目的是为了在社会心理学的人格和性格研究中避免一味过于笼统地研究国民性格,而强调对国...  相似文献   

3.
近代来华西方人对中国国民性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祖华  赵慧峰 《东岳论丛》2002,23(1):111-114
近代来华西方人对中国民族性格发表了各种各样的看法 ,既赞扬和肯定了中国人的一些优秀品德、特性 ,又剖析了中国国民劣根性 ,指出了中国民族性格的多面性、矛盾性 ,并对中西国民性进行了比较。“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人形象”总体基调是不高的 ,但它是我们必须照察的历史镜子 ,可“借别人的眼光加深自知之明”。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特性所形成的文化模式有着巨大的历史制约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公民文化,必须深刻认识中国国民品性和民族文化性格.着眼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所必须依循的"文化底蕴",着重归纳、分析近现代有代表性、有巨大影响的国民品性和民族文化性格方面的梁启超分析模式、辜鸿铭分析模式、孙本文分析模式、林语堂分析模式、梁漱溟分析模式和史密斯分析模式,系统剖析由生物的、地理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等要素所构成的"民族特性"的结构体.这些分析模式为今天把握国民文化特质、建设公民文化,提供一种文化参照.  相似文献   

5.
社区性格作为构成社区的心理要素,对社区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社区性格的内涵与功能、研究天津城市社区性格的形成与特征,探讨优化天津城市社区性格的途径与手段,对于我们实现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预定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社区性格的内涵与功能 社区性格是由社会学和心理学杂糅而派生出来的具有很大解释意义的一个概念。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正> 一年前,我在《从勇敢、傈悍说起——谈民族性格》(以下简称《说起》)一文中,就怎样理解民族性格,对目前我国学术界,文艺界普遍流行的“因素论”观点(比如蒙古族的民族性格是勇敢、傈悍、粗犷……等因素的总合)提出了质疑,从反面提出了问题。现在我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民族性格是一个由民族心理诸因素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系统,民族性格的独特性只有从民族性格系统的整体性上才能表现出来,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的性格只有从整体性上才能区别开来,也就是说,首先应该是从整体上来理解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7.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敬文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 0 0 0年第 1期撰文指出 ,中国的民俗学学派 ,指的是中国的民俗学研究 ,从本民族文化的具体情况出发 ,进行符合民族民俗文化特点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的建设。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是学科发展的自然要求 ,也有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还可避免学术进程中的某些偏离正轨的倾向。从其可能性看 ,民俗学在中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再加上许多学者的努力 ,目前已形成了中国民俗学的独特性格———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建立民俗学的中国学派 ,其功用和目标在于清理中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财富 ,增强国民的文化史知识和…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小说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她不仅师承了鲁迅等前辈作家自五四以来改造国民灵魂、重铸国民性格的探索,在她后期的创作中又把这种自觉的批判和深沉的民族忧痛寓于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抒情之中。  相似文献   

9.
一个民族的性格是多侧面、多重性的。这就是锐,民族性格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它既蕴有一个民族素质最可宝贵的特点,而使人们引为自豪;又具有一个民族素质最可悲的劣根性,而成为人们身上的包袱。因此,我们研究和分析汉民族的民族性格,必须注意到它的各个不同的方面,既要肯定其好的  相似文献   

10.
个体的政治地位是决定国家性格的重要因素。近代日本的“国民”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它一方面因缺乏主体性而表现为“臣民”,另一方面又实现了与国家的紧密结合。因为没有本来意义上的国民,近代日本就不能称为“国民国家”,而只能是“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1.
海洋和海洋文明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强国,而一支强大的海军又是一个强大国家的重要标志。近代中国之衰落无疑同其海防的衰败相关。封建专制、腐败和意识形态落后,特别是在海洋问题上的陈腐观念,导致中国在近代被列强欺辱。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海洋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其自身的命运。因此,我们要努力教育和鼓励我们的国民面向海洋、面向世界、面向太空、面向未来。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须臾离不开海洋。  相似文献   

12.
张斌 《齐鲁学刊》2007,(4):89-91
老舍以市民世界畸型的心灵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国民性格的积习和痼疾,开掘其历史文化渊源,并以理性之光寻找中西文化的"熔点"以重铸国民的理想人格,显示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思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须强化各族人民“四个认同”;强化各族人民“四个认同”,应首先强化“对祖国的认同”.对于民族来说,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命运所系的是祖国.国家至高无上,国家是各民族最高利益的体现和幸福的源泉.在我们多民族的中国,各民族只有树立牢固的国家、国民意识,实现各族人民大团结,才能形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共同推进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性格     
本文提出社区性格这样一个概念,意在揭示或强调这样一种客观存在及其意义,并为其在学术之林中立一门户,故特此求教于各方。一、社区性格概念的界定假使我们人们的性格,从地域的空间分布角度进行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在不同地域中的人们,在性格特征上总是存在差异的。对这种由地域差异而显现出的性格差异,司马迁在他的《史记·货殖列传》中早有描述。他写道:关中丰缟一带民有“先王之风”、“重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军事心理学会、中国军事科学院和海军政治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国防心理教育研讨会前不久在大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长期从事国防心理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的实际工作者二百余人。会议着重探讨了国民的国防心理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民族国防性格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对国防建设的影响,国防发展的心理动力,国防心理对国防建设、国防斗争的影响、作用等新时期全民国防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新文学的总主题中,包含着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自我反省”这种理性批判精神的创作思想支配下,坚持执行揭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一民族文学的神圣使命。这个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主题,随着新的历史进程不断深化着。老舍《四世同堂》的独特审美价值,正在于它生动地体现了这种深化,其具体表现为作家通过独特的艺术视角——理性分析式的描写——对民族性格与民族文化的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17.
方平 《学术研究》2002,(8):108-113
梁启超流亡日本后 ,通过研习和接受卢梭的民约论 ,确立了“国民主体”论。以此为逻辑基点 ,围绕着争取民族独立与自强的思想主旨 ,他从多个路向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国民国家思想。这一思想凸显了世纪之交前后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现实诉求 ,对实现中国人国家观念的近代转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产生的种种问题都源自于对两个基本问题的经验性理解: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为一个经验性的命题;二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叙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因此,要澄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种种误读,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我们必须对这两个基本问题作出理论性的阐释。在前一个问题上,要辨析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理论内涵及其意义,并结合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揭示其中所包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特征和中国的民族性格;在后一个问题上,要开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造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史研究,尤其要注意研究职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中国大学校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他的时代深探地领略过弱国国民的屈辱。他逐渐地意识到,这个走向没落的大国已经不能为它的国民提供足够的生存勇气,它的古老文化也不能够为国民提供足够的生存信心。鲁迅的反省正是从这种切身的感受进入,从个人而追踪到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根性。清算国民性中的卑怯,是鲁迅对国民性认识的一个突破口,也是他对国民性批判的重要内容,鲁迅所意识到并深入追踪的是中国文化在立国立人上的缺陷,他一生致力于民族文化自立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两个离不开”,是对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历史关系主流和现实关系的科学概括和升华,是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在民族理论上取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成果之一。对这个科学论断,理论界在政治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已有许多令人信服的论述。但从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