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贵晓 《大家健康》2016,(6):223-224
目的:研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出现感染的因素和相关的护理措施和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该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划分为综合组和比较组各40例,比较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综合组患者运用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其他方面的指标变化。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为(38/95%),比较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29/72.5%),综合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要明显优于比较组(P <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患者诊治阶段中出现肺部感染的因素非常繁杂,其中涵盖了患者自身的疾病要素,护理人员的违规操作等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关节镜手术诊治急性膝关节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和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本院进行急性膝关节损伤诊治的44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划分为综合组和比较组,每组各22例,比较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综合组患者运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方式进行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为(21/95.5%),比较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5/68.1%),综合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要明显优于比较组患者,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具体的护理过程中可以看出,运用关节镜手术诊治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的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的112例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各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6例,进行综合护理。对照组56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与对照组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治疗效率,缩短重症监护时间,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护理干预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重症监护室入住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先入住重症监护室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后入住重症监护室的40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0.5±8.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5±1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重症监护室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其护理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14例ICU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序列号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7例。以上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并进行肺部感染治疗,常规组配合ICU对患者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重症监护室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模式对ICU危重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并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结果诱发重症监护室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有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包括:医护人员卫生意识较差,且缺乏无菌意识观念;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抵抗力减弱;切开气管破坏了机体的天然屏障导致误吸反流,进而易引发细菌感染。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5.71%(6/7)高于常规组57.14%(4/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人文关怀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重监护室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ICU的患者选择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ICU患者选择人文关怀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ICU患者对护理工作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不良症状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ICU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5%,观察组ICU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的护理方法运用到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护理满意度,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浩育盈  张宝丽  李娟妮 《吉林医学》2014,(24):5484-548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对策。方法:对18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64例(35.6%),有效79例(43.9%),自动出院11例(6.1%),植物生存状态7例(3.9%),死亡19例(10.6%)。结论:依据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特殊性对主要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制订合理的护理管理措施,早期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制定落实有效防范策略,提高重症监护质量。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分析存在的护理风险及成因,制定有效防范策略,实施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中(观察组),对比评估两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故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8.7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8.13%)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监护存在一系列护理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分析风险成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可以降低重症监护室风险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4例神经外科患者实施护理标识作为研究组,将实施护理标识前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差错发生率7.4%明显低于参照组24.0%,患者满意度96.3%高于参照组80.0%,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加强护理管理措施在降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248例,依据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依据不同病种、病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制定防控管理制度、完善反馈制度、加强护理培训以及提高监管力度等综合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各类感染12例(9.7%),满意度为79.0%(98/124);而研究组发生感染2例(1.6%),满意度为96.8%(120/124)。经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可有效控制院内各类感染危险因素,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加以观察与分析。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所接收的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1%)高于参照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按患者疾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重症监护室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6. 25%,2/32)显著低于对照组(18. 75%,6/32)(P 0. 05)。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护理满意度(93. 75%)显著高于对照组(81. 25%、),(P 0. 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积极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DVT,并有效缩短了患者重症监护室治疗及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呼吸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控制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8月入住本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的116例患者,根据呼吸重症监护室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有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作息指导、特殊指导、出院指导等健康知识宣教。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在呼吸重症监护室的住院时间和两组中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呼吸重症监护室的住院时间比观察组久,对照组中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较观察组长。两组患者在以上四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措施可以降低患者院感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早日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颅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两阶段对比的方式,选取2012年1-12月在本院进行颅脑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将2013年1-12月进行同类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及重症监护室治疗观察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6例,感染率为1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1%(3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4,P=0.00)。干预组患者的重症监护室治疗观察时间为(20.76±6.7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84±5.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0)。结论:对颅脑手术患者实施本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较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缩短在监护室的治疗观察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的优于对照组,即(95.00%VS72.50%),且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规范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坠积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符合坠积性肺炎诊断的患者共计28例,按照患者的排列奇偶数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规范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满意度为92.86%较对照组的71.43%高出21.43%(P0.05),而在炎症指标和有关并发症的比较,规范化护理的患者情况更好(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规范性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坠积性肺炎患者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该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90例,分别分成两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模式,实验组45例患者采用综合干预优质护理,对照组45例重症患者选择常规的干预,对比两组重症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重症患者病情恢复效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另外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以进一步提升病情的恢复率及恢复质量,并且极大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和感染,治疗的依从性较好,能够从根本促进病情的好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分析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术后接受重点管道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4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比照组(n=42)和探析组(n=42),比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排痰护理等,探析组患者在比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重点管道护理。对比2组患者病情好转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探析组患者病情总好转率为95.24%,明显高于比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析组总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比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术后接受重点管道护理可促进其病情好转,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优质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院内感染率分别为5.00%(3/60)、13.33%(8/6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33%、51.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实施系统的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重症创伤性血气胸的早期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创伤性血气胸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将100例重症创伤性血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综合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常规护理,综合组实施早期急救+综合护理,比较两组重症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重症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均抢救成功,综合组重症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重症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早期急救,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痊愈率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