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未来方向。通过考察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人文医学教育,从课程设置、人文教学内容、人文教学特点等方面介绍了西方一流医学院校的人文医学教育现状,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医学院校医学教育改革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课程的改革研究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卫生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课程,是适应21世纪需要,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医学人文学科教学探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自60年代起,新的医学人文教育在西方兴起,70年代,部分美国医学院将人文教育引入到医学教育中来,从80年代以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把医学看作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1982年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在“医学教育未来方向”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英国在“明天的医生”报告中也提出医学教育和实践中要加入更多的平衡课程,以达到医学人文与医学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以至包容[1]。日本也针对医生缺乏人文知识的问题,实施“全人的医学教育”。概括讲,西方医学…  相似文献   

4.
面向21世纪,加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加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建设同济医科大学,武汉430030文历阳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体系,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合理安排,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加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建设,正是实现...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医学和生命科学都面临着范围与结构的调整。现代医学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懂得生物、医学知识,也必须掌握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高等医学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根据自身教育的特点和教育目标,注重全程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将人文精神融入于整个医学教育之中,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科类课程既无核心,也没有形成体系。有必要对现行的人文社会科学课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整合,建立与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相适应的,以思想道德教育、医学人文教育、社会科学专题教育三大部分构成的人文社会科学课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文教育可帮助医学生用人文视野全面深刻地理解医学,理解医学的社会性,将更有利地理解运用医学的科学价值.通过开设哲学社会科学人文教育课程,搭建医学人文素养培养教育平台,充分表明中医学教育与社会科学紧密联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提高临床教师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水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促使医学模式不断变革。医学模式的转变必然引起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因而,很多国家进行了医学教育改革,其主要措施之一是加强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提高临床教师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纵观人类历史,人文社会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儒家哲学思想的确定,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迅速发展,确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创了人文主义先河,迎来了繁荣昌盛的欧州近代文明。江泽民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德国高等医学教育则历史悠久,实行精英教育。德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注重社会学、医学健康保障学、人文社会科学、器官系统分类等内容;在学位授予方面较单一,只有博士学位,但培养质量较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也将走上精英教育之路,可借鉴德国医学教育发展经验;需注重补充医学社会学、医学保障学方面课程设置的不足,增加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导师的自主性,强化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以提高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医学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懂得生物医学知识,也必须掌握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高等医学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将人文精神融入于整个医学教育之中,打破原有的医学教育理念和模式,建立起与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同步的教育理念,强化医学人文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医学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懂得生物医学知识,也必须掌握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高等医学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将人文精神融入于整个医学教育之中,打破原有的医学教育理念和模式,建立起与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同步的教育理念,强化医学人文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长期受医学教育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一直徘徊于低谷,使医学生人文素质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为适应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新医学模式的建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和需要。本文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论述了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中普遍沿袭50时年代苏联的教育模式,“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教学计划”,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薄弱,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教师队伍质量无法适应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化素质的教育,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是医学人才全面发展及终身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促进了医学教育的改革.图书资料工作者须充分认识这一发展趋势,转变观念,为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15.
加强医学人文观是全球性的话题,现今新医学人文观在我国已达成共识。将医学人文观灌输入医学教育,并应用到临床实践是医学的终极目标。根据我国的医学教育特点,对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从国家政策、课程设置、教育模式等多层次进行论证,提出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医学目的的发展与医学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我们进行面向21 世纪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时,必须紧密结合医学的目的,才能避免脱离实际。本文对传统医学目的的局限性、现代医学目的的发展与演进以及21 世纪的医学目的作了全面论述;对医学教育在实现现代医学目的中的作用和不相适应的缺陷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对医学教育进行相应调整与改革的重点:①根据现代医学目的,调整培养目标;②在办学规模与人才结构上,扩大全科医生的培养;③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增开照料医学必修课;④加大社会实践力度,早期接触社区医疗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17.
娄小娥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2):2955-2956
当今医学科学的进步及社会发展使医学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家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量和要求也越来越大,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的综合素质高的医学人才,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开始试办了8年制医学教育[1].  相似文献   

18.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适应医学教育现状、完成医学模式转变、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关键。人文课程的设置应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着重探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加强血液学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重视和加强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研究刘树茂《医学与社会》杂志已经国家科委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这是加强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它的创办正适应我国医学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管理科学工作...  相似文献   

20.
医学人文社会学科教育,在目前的医学教育中是个薄弱的环节。本文就此谈谈有关的几点认识。1医学人文社会学科及其教育目的医学人文社会学科,是指以医学领域和医学职业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学科。它是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学科群,包括医学史、医学人类学、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美学、医学与文学等,属于应用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和社会人文医学是有区别的。社会人文医学和医学人文社会学科,虽然同样都是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但两者各自侧重研究的对象和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所不同的,因而所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