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鹏  刘燕  陈展图 《创新》2010,4(5):104-106
土地登记是国家管理土地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只有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登记之后,才能建立完整的地籍,实现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的层面阐述了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但是针对各个问题的相应解决办法的研究不够深入。在农村集体登记主体、土地权利类型和土地权利内容的界定,以及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相关技术问题的改进完善等问题上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总结集体土地价值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调研北京市朝阳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现状,对2009年实施城乡一体化的49个村庄进行了集体土地价值测算研究,为深入进行集体土地增值及收益分配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克强  刘红梅 《社会》2001,(10):46-47
2000年9月 ,黄菊同志在市农村党委、市农委调研时提出了探索上海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重要思想。黄菊同志指出 ,“土地是21世纪郊区发展中很重要的资源 ,有资源就可以变资金 ,有资金才能搞发展、搞建设。”2001年2月 ,在上海市农村工作会议上 ,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了深化农村改革 ,激活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问题。冯国勤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 ,在今后五年内 ,上海将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激活农村土地市场 ,利用级差地租 ,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 ,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笔者认为 ,上海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机…  相似文献   

4.
土地市场化经营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市场改革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市场化经营也是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目前,在土地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储备、土地供应、土地资金的运作、农村集体土地的改革等方面的法律缺失。鉴于此,应通过立法确立土地储备机构的地位及土地收购行为的性质;限制土地征用划拨项目,扩大土地有偿使用的范围;依法建立国有土地公司,构建商业性的土地经营资金筹集和运作模式;以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为基础,建立集体土地产权市场。  相似文献   

5.
宅基地使用权禁止流转制度使得实践中规避法律的行为十分普遍,形成错综复杂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交易的"隐形市场",为土地使用权的正常流转埋下了隐患,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势在必行."房随地走、地随房走"原则已成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障碍.如何在现有制度框架下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解决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应是研究的方向.通过"两步走"的完善方式,先建立宅基地有期限、有偿使用制度及完善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最终实现集体土地的国有化,纳入统一的土地流转方式.由此既解决了现实存在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又从根本上解决了宅基地属性问题,因此,是经济成本、社会成本较低的合理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雅娟 《探求》2009,(2):46-49
在我国,“小产权房”是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而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小产权房”存在的成因及法律风险,并提出了如何解决“小产权房”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影响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明  徐成华 《社会》2004,(9):8-9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被征越来越多,致使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据有  相似文献   

8.
<正>三亚小鱼温泉模式的亮点:农民不失地、不离乡、当主体、做主人,年年分红,就地城镇化。"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凤凰镇在充分利用集体土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方面进行了艰苦探索,取得了成功经验,形成了"三亚小鱼温泉模式",为撬动农村集体土地合理流转提供了新样板。  相似文献   

9.
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程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目前政府主导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既没有实际的公众参与,也没有有效的议价程序,更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尤其是司法救济途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必须坚持无公益不征收原则和比例原则,在具体个案中,公共利益的判断和征收决定的作出均应经过协商程序。政府征收应首先模拟市场交易,先行与农户进行谈判,补偿款应直接给予农户。土地征收应给予溢价公正补偿,接受司法审查,并保障农民的优先回购权。更重要的是,作为土地征收前提的土地规划应当法治化,由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来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决定,并经过有效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0.
徐素芹 《社科纵横》2010,25(8):76-78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愈演愈烈,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或征收,土地征收过程中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亟待解决。文章在深入分析农民土地权益受损成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着力构建失地农民权益的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集体土地所有权补偿和农民集体成员权退出两个维度剖析中国城乡交错区农地转用利益分配格局的演进过程,发现现行征地补偿水平高于农地农用条件下的土地所有权价值;一定程度上讲,农民已经享有了退出集体的权利。征地制度边际创新的优势在于降低改革阻力,但边际创新一旦抛开地价增值规律,很容易激发地方政府及农民产生土地财政幻觉和地价增值幻觉。长远地看,解决城乡交错区农地转用矛盾与冲突的关键,并非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内涵、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程序等技术环节,需要深刻反思的是土地所有权界定、集体土地用途过度管制等底层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王兆林 《创新》2012,6(1):76-79,127,128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在产权制度、流转制度、财产制度等环节暴露出很多问题。创新农村土地制度,释放农村土地生产力,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坚持与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模式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葛扬  薛飞 《阅江学刊》2009,(4):20-2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具有现代功能。因此,通过土地资本化,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可以形成农村土地资本与城市金融资本合理、良性的流动,打通农村土地市场与资本的对接通道,盘活农业部门的各种资产,维护农民土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As shown in the many disputes occurring in reforms to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s aimed at clarifying property rights that follow the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arable land are not wholly compatible with the informal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s followed in village communities up to the present. This highlights the fact that the existing theory of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s no longer provides a sufficient or eff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perty rights game in the practice of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Further,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s are conducive neither to the resolution of disputes over forest tenure nor to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orest lan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more inclusive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rural property rights: village communal ownership. This highlights the village community as the main force in the practice of property rights and integrates the communal ownership values accumulated and inherited in the course of village transi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a rational mechanism developed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village communal ownership may be able to further improve and encourage the reform of rur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lea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ystem of rural property rights involving clear title to the land.  相似文献   

15.
陈发桂 《创新》2010,4(4):38-41
土地承包期"长久不变"的本意是为农村土地流转顺利推进奠定权能基础,但此项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可能固化村集体组织内的人均占地不均的现状,在农村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情况下,可能进一步加剧无地农民的生存困境。因此,需要理性对待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的"长久不变"政策对无地农民造成的生存困难问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通过强化无地农民享有特定的集体成员优先权,以及加大针对无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化解农村现有的人均占地不均状况,使土地承包期"长久不变"的政策目标所蕴含的内在冲突得到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诸多林权纠纷现象表明,仿效耕地承包制的明晰产权改革设计与村庄社区沿袭至今的非正式产权制度无法完全兼容,由此凸显的问题是:关于集体产权实践的既有理论已不足以对集体林权实践中展现出的产权博弈现象作出充分有效的解释。既有的集体产权制度安排,也不利于林权纠纷调处及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利用。为此,有必要建构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农村产权制度分析框架——村庄社区产权,以凸显村庄社区在产权实践中所具有的主体能动性,整合村庄变迁中积累传承的社区产权价值观。引入村庄社区产权实践中形成的合理机制,或许能够进一步完善和促进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变革,进而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李佳妮  肖六亿 《创新》2011,5(2):58-61,127
结合劳动者和劳动对象这两种生产要素开创出一种分析生产效率的崭新模式———人地结合模式,将人的组织形式与地的组织形式排列组合起来讨论,证明"人分地合"的模式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进而提出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流转以及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从而造成大量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具有少子老龄化、身体多病且精神空虚化、收入水平低且劳动强度大等特点。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养老困境。为此,加强孝德文化教育,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良好氛围;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并加大农民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为家庭养老创造人力条件;鼓励"空巢"老人将土地使用权返还村集体,由村集体对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将土地收益进行分红;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养老新模式;加大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力度等,是应对这一困境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天津城郊农民市民化意愿及其代际差异的研究发现,城郊农民具有较高土地依恋和户籍依恋、 较低市民化意愿,其失地后存在生活安全脆弱性,且父代均显著于子代.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生活安全变量对土地依恋产生显著影响;年龄和抵御风险水平变量对户籍依恋产生显著影响.以反对市民化态度为参照,集体购置保险对中立态度的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支持态度的选择,代际变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职业技能和就业状况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