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卡奇与柯尔施皆批判了第二国际与俄苏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教条化的做法。卢卡奇将"正统马克思主义"界定为辩证法,强调总体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柯尔施则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原则、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角度展开批判。他们的反思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他们的反思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衍生于对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刻反思及第二国际、第三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诘,旨在恢复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和辩证方法论品质,体现出明显的哲学向度:关注实践,将实践置于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中心地位;强调总体性,把总体性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核心;高扬主体性,将主体性视为马克思哲学的主要价值蕴含。在对实践、总体性、主体性的阐发与张扬中,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基本凸现出对马克思哲学品格的历史承传。  相似文献   

3.
柯尔施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亚圣,他在“总体性”理论中系统地阐发了认识论,历史观,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论,这一理论有着合理的成分,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我们理应吸收其合理的成分,批判其有问题的部分,为现实的理论与实践服务。实事求是地研究柯尔施的“总体性”理论,不仅对于我们的理论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直接“移植”到中国并结合中国实际“改造”、“变形”后的理论形态,也并非在中国从事纯粹学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对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复合型经验”的分学科(哲学层面)总结。毛泽东哲学就其生成机制、基本特点,抑或主要内容而言,都集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鲜明特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型代表。无特定哲学体系、围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强烈现实针对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特征,而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主要侧重于脱离实际的纯粹学理性推究,无关革命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无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论证;因此,不能混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系统地反思了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异化劳动现象,深刻揭示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并将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作为克服劳动异化、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指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理论基石,汲取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资源,以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源泉,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整体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成果。探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生态文明思想先声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丰富和发展生态文明理论,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关系是国际恩格斯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伯恩斯坦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当代西方“马克思学”学者都把恩格斯思想看作修正主义的理论源头。必须明确修正与修正主义、理论创新与修正主义、理论原则与实践策略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具体总体”的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历史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杨楹 《三明学院学报》2007,24(3):241-245
马克思将哲学划分为“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两类,突出地表达了马克思走出了“思辨哲学”基地,将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其哲学的理论视域,并以改变现实生活为价值旨归。文章首先在比较两类哲学中,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立足点、本质内涵、价值立场以及理论逻辑路径和思维方式等,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紧紧扣住“现实生活”的理论特质;其次从四个层面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基本特征,强调“生活”的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不断与时俱进的根据所在;最后强调指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新形态的建构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贯精神与价值原则,以深入剖析当代中国“生活”为关键,方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后一度引起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形成“手稿热”,与此同时产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由《手稿》引发了理论取向和理论中心的变迁,加上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造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采用哲学的逻辑的方式去想象革命却同实践相背离的局限。对西文马克思主义的探讨与反思,呼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实践哲学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多年来的我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在确立中轴地位,发掘本思想,阐发基本命题,发散相关领域,推进体系变革,促进国际对话,指导社会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极为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在基本概念反思,学科功能定位,相关学派辨析,深化人性理解,全面系统研究方面还有待深入,本主张积极开展实践哲学研究,深度反思实践概念,合理规范实践活动,提升实践思维方式,加速当代哲学建构,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应当在“返马克思哲学之本”和“开世纪学术之新”这两个方面同时着力,在宏观的前提性,总体性层面和微观的具体性,分支性研究等多方面多层次展开,推进哲学与人类思维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11.
梅洛-庞蒂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合了现象学、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种要素,表现为一种“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它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反思现代性的使命,力图超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对立,并通过扩大理性或包容非理性来克服合理性的危机。这是一种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与历史、理论与实践关系方面,在文化自主问题方面都表现出某种含混姿态。  相似文献   

12.
对于“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这一命题,黄楠森先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主要论据有:一、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恩格斯最终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标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立和建构具有决定性意义;二、实践观点虽然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却正是以科学的实践观点为基础的;三、并非来自实践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都是以实践的观点为其首要观点的.但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觉地、明确地、公开地申明和强调实践观点对于其自身的形成和建构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两个行”的重要论断具有丰富的真理意蕴。其中,“马克思主义行”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性与实践性,“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具体性与发展性。从“一个行”到“两个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与发展真理、追求与践行真理问题上的辩证统一,以及对理念论、教条化、独断论等错误真理观的自觉拒斥。“两个行”蕴含的真理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昭示着21世纪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前进方向。具体来说,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前提,以人民立场为根基,以实践检验为路径。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是20世纪西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核心概念。“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为指导,以其实践观和异化理论为基础,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异化问题进行了批判,这体现了日常生活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关联,也启示人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回归日常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5.
实践及生存哲学思潮兴起的内在动因和主要特征体现于其时代背景和哲学自身逻辑方面,以此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哲学面临着为现代化和市民社会确立理论基础的任务,主要成果是使实践人学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第二阶段,哲学开始出现反思市民社会和现代性的个性自觉,旨在丰富和深化实践哲学的生存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学派、新思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以第二国际及苏俄为代表的传统马克思主义,也有别于卢卡奇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它首先实现了哲学世界观的某种创制。其哲学世界观可概括为:生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建、理性的转折和意识形态批判。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范式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承担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范式的基本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范式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支撑之上,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键性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范畴为核心,通过实践的构成视野、方法论原则与价值取向,系统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范式构成机理。它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构成完整的整体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科学、哲学、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内部三重性质的关系:科学是力求价值中立的对客观存在的研究,哲学是对人存在意义的探求,意识形态是具有特定价值倾向性、并维护自我肯定性立场的社会意识形式。科学为哲学和意识形态提供知识基础,意识形态为科学和哲学确定价值前提和价值规范,哲学则不满足于上述两种确定的理论话语,而要在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和张力中对理论加以反思和批判,开显人类自我创造的新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这三重性质是辩证统一的,但如今它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受到充分重视,而其哲学性相对受重视不足,哲学的反思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故而应当成为我们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建玲 《天中学刊》2007,22(1):36-3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的当代旨趣,在于使中、西、马三种哲学形态实现内在会通,在于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相关性,在于通过历史反思和理论建构而实现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重建,在于走出当代“中国化”问题研究的诸多误区并推动该问题研究向深层开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一直是马克思主义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 ,柯尔施1 92 3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 ,把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中的四个要素来把握 ,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变迁、理论实质和现实意义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并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唯物主义特质 ,所有这些都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包括哈贝马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我们今天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