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1988年2月—4月对宜春市城乡2181对夫妇的近婚状况进行了现况调查.城乡的总近婚率是3.62%,其中农村为4.38%高于市区(0.85).迟婚类型以表兄妹为多占69.6%.调查结果表明,结婚年代、男方结婚年龄与近婚有关,而男女双方结婚次数,女方结婚年龄对近婚影响不大.同时近婚对子代20岁前早率亡及子代遗传病的发生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河南省五个县的部分乡镇共138对近亲婚配后代遗传效应进行了调查,并以非近亲婚配组作对照。近亲婚配类型中,姨表亲占55.08%,姑表亲占44.02%,其他少见。近亲婚配子女20岁前死亡率(10.26%)远高于非近亲婚配组(0.94%),近亲与非近亲婚配子代畸形、智力低下、聋哑等遗传性疾病的患病率有高度显着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同原地区农村回、汉民族近亲婚配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调查2024对婚配夫妇及其生育的8489名子代,结果表明回族近亲婚配率明显高于汉族,近亲婚配者所生子女在20岁以前的死亡率和先天性疾病发病率都明显高于非近亲婚配,充分证明了近亲婚配危害性是严重的,并为禁止近亲婚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闫华  张晓娟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213-213
目的:近亲婚配对后代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年龄29~60岁9例夫妇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在9例近亲婚配夫妇中,亲缘级别越低,近婚系数越大,对子女危害越大。结论: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知识,避免近亲结婚,可以有效地控制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口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撒拉族近亲婚配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撒拉族近亲婚配及后代的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撒拉族近亲和非近亲婚配的遗传效应进行对比观察 ,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 撒拉族近亲婚配子女的流产率、早亡率和患病率均高于非近亲婚配子女。结论 近亲婚配将增加人群的遗传负荷  相似文献   

6.
对泰安市农村6394对婚配进行调查,发现近亲婚配104对,近亲婚配率为1.627%,近亲婚配类型可分为五级8种类型,其中三级亲缘婚配最常见(占80.77%),平均近交系数为9.829×10~(-4)。与104对非近亲婚配作对照,结果表明:近亲婚配组生育异常情况及其后代子女的早亡率、遗传病的发生率比非近亲婚配组高4~7倍,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近亲婚配有明显的有害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7.
发现先证为遗传性肾炎之后,进行了三代家系调查.并且绘制出家系图谱。分析该家系的遗传型及临床特征等。结果:该家系的Ⅱ代双亲为近亲婚配,从而导致子代的发生率高达3/4,并且无论男女均为重病型,死于终末期肾病的平均年龄为23岁,呈青少年型。根据家系图分析,该家系的遗传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对长海县部分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进行初步调查。总调查人数72523人,调查有关疾病41种,发现病人380人,发病率5.2%。其中最多为智力低下,发病率为1.8‰,低于四川南部地区报告。近亲婚配110对,近亲婚配率(6.3‰),今后需杜绝近亲婚配,对患病个体以后生育时应做好产前诊断,限制患儿出生,以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85年4月至6月在新疆安集海地区所属农牧团场的5687对夫妇的血缘关系及28600名子代在20岁前的死亡率和部分遗传性疾病(性状)做了调查。方法在有关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抽调了若干骨干医师,先集中学习医学遗传学原理,对要求所调查的遗传性疾病(性状)作临床分析,分发统一表格,按户调查登记,对患者作系谱记录,有必要的进行体检,汇总后分析。结果一、近亲婚配类型及平均近交系数新疆各农牧团场中的汉族职工大部分系  相似文献   

10.
近亲婚配与子代出生缺陷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本文报告了宁夏西吉县回族近亲婚配情况:近亲婚配率为4.15%,畸形发生率为12.00%;估算实际近亲婚配为8~10%,畸形发生率为24.00%左右。 2.通过回顾性群组调查和病例一对照研究,相对危险度RR=1.60,相对危险性近似估算值OR=24,x~2>x~20.01(1)故P<0.01,说明近亲婚配是当地致使畸形发生的重要因素。 3.由于历史原因、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促使本地区回族群众间近亲婚配率较高,且延续不断。  相似文献   

11.
应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在河南省农村进行了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的调查。结果:调查总 人数223 263人,共查出疾病125种,患者1914人,总患病率为8.58%0,遗传病的总患病率男性高于女 性,0~14岁儿童高于15岁以上成人,山区、半山区高于平原;报告了患病率高的前10种疾病的顺位 及6种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度。提示:河南省农村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的患病情况,为防治遗传性疾 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农村遗传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在河南省农村进行了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的调查,结果:调查总人数223263人,共查出疾病125种,患者1914人,总患病率为8.58%,遗传的总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0~14岁儿童高于15岁以上成人,山区,半山区高于平原,报告了患病率高的前10种疾病的颗位及6种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度。提示:河南省农村先天性及遗传疾病的患病情况,为防治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新疆沙湾地区四种民族(回、哈萨克、维吾尔、汉)8156对夫妇的近亲通婚及其31032个子代的畸形率作了调查。报告了100对近亲婚配,圪值为1.2%(回6.4%,哈萨克5.0%、维吾尔3.3%、汉1.0%).高于英国(0.7%)、巴西(0.8%)和上海(0.8%)、北京(0.4%):但比美国犹太州、内华达农村(9.92%)、印度农村(42.5%)和乌鲁木齐(5.2%)为低。近交系数均值为0.000807(回0.0040、哈萨克0.003125、维吾尔0.002083、汉0.000664).近亲婚配及随机婚配的子代畸形率分别为11.39%和0.47%(P<0.01).近亲通婚的研究是人类遗传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于八三年七月在沙湾地区的一四四团和沙湾县所属六个重点公社人口集中的生产队,对四种民族(8156对)的血缘关系及子代(31032人)畸形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亲婚配可致多种遗传性疾病,包括多种遗传性眼病。作者于1981年以来,从门诊工作中调查获得六个家系患有不同的眼病。现报告如下。例1:魏氏家系,汉族。姨表亲通婚,生育三女,大女、次女发育正常,无明显眼疾。而小女,10岁,经查系双眼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瞳孔椭圆形,双眼高度近视。例2:张氏家系,汉族。姨表亲通婚,生育一男一女,子代二人均为明显的高度近视及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变。例3:李氏家系,汉族。姨表亲通婚,生育一男一女,子代二人,经检查诊断系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伴耳聋综合症(Usher氏综合症)。  相似文献   

15.
本病发生于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病,是一种遗传性退行性病变。最常发生于20~30岁青少年,为双眼病。笔者遇一家系三代5例患者,且均由本院神经科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肌强直症”。病例摘要及家系调查例1:孙××,男,75岁,农民,山东聊城市蒋官屯人(与×姓女子结婚,非近亲婚配,生2子),住院号104117。于入院前30年双眼视力开始减退,至入院前1年视物不见,1977年10月17日入院。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城乡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状况。方法选择农村与城区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老年人1467名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肺功能检查,筛选肺功能异常者,并随后进行胸片检查除外其他疾病。结果城乡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总患病率为16.29%,城区男性患病率高于城区女性,乡村女性患病率高于城区女性;总漏诊率为84.94%,乡村老年人漏诊率高于城区老年人;乡村女性患者生物燃料长期使用率高于城区女性患者。结论城乡老年人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率高,漏诊严重,而乡村老年女性更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好发人群。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部分地区神经管缺陷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神经管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在77214例围产儿中(包括死胎、死产),有神经管缺陷患儿90例,出生时缺陷率为1.17‰,在国内属中间水平。本病的发生与母亲的职业、年龄、产次及文化程度等因素相关;农村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近亲婚配者子代的患病率为6.54‰(8/1223),是随机婚配者子代的5倍。结果提示:本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有作用的多因子疾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宁夏吴忠市1980年10月~1987年9月出生的4346例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了调查分析。围产儿出生发生缺陷率为15.42%,男性高于女性;出生于4~6月份的围产儿发生率较高;近亲婚配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近亲婚配者;父亲有酗酒史者发生率较高;而与民族、胎次、孕期合并症等因素无明显差异。出生缺陷的发生在生殖系统为6.44‰、颌面部为2.33‰、神经系统为1.84‰、骨骼系统为1.61‰。  相似文献   

19.
胞兄弟同患尼曼匹克病两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胞兄弟同患尼曼匹克病两例本院附院儿科龚培玉,秦宗和,马超本院附检验科蒋维,吴英滇,李杰例1男、3岁、腹部包块一年,外院以肝炎治疗无效,拟诊肝脾肿大待查收住.患儿系三胎三产.两个姐姐均体健;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体检:身高9...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母亲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及肥胖对子代18月龄神经行为(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南通市区3所医院产科建卡及生产的180例GDM孕产妇,其中GDM组中包含孕前体质量正常者90例,肥胖者90例,同时以每个病例1∶1配对正常对照组,配对的条件为母亲体质量指数接近、年龄±3岁、分娩方式相同、幼儿性别相同的正常对照组共180例,其中孕前体质量正常者90例,肥胖者90例。所有研究对象子代为单胎且胎龄≥37周,体质量2 500~4 000 g。在幼儿18月龄随访到GDM组幼儿163例,正常对照组幼儿167例,使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进行评价,并对组间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控制母亲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孕期增重等变量后,使用析因方差分析发现GDM对子代18月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 MDI)影响显著,孕前肥胖对子代MDI影响显著,且GDM和孕前肥胖对子代MDI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孕前肥胖对子代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 PDI)影响不显著,GDM和孕前肥胖对子代PDI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母亲GDM影响子代18月龄智力发育,母亲孕前肥胖影响子代智力发育,GDM及孕前肥胖对子代智力发育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