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陈志福 《海峡药学》2007,19(8):136-137
药品外观鉴别是识别或初步确定药品真伪的简单方法,可通过人们感官对药品的包装、标示、相关物件及药品内容物性状进行鉴识分析,以达到初步鉴别药品真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1 药品快速鉴别的方法 1.1 外观鉴别比较法:外观,一指药品包装所涉及的各种物件,如箱、标签、说明书等.二指药品本身的外观性状.包括折断面情况.药品外观鉴别比较法是建立在真品与假品对照比较的基础上的,药品检验人员必须对各种合法厂家的药品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在日常药品监管工作中对可疑的药品马上给予识别.  相似文献   

3.
张荣  杜艳芳 《黑龙江医药》2010,23(2):217-218
对药品包装及其相关物进行鉴别是药品外观鉴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运用比较法进行鉴别是其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左惠芳  王武侠 《中国药业》2008,17(10):42-43
目的对苯扎氯铵贴、乙酰螺旋霉素片等常用药品的假劣药品进行鉴别。方法采用外观性状观察及紫外吸收光谱、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真假鉴别。结果通过外观比较及理化鉴别等方式可以鉴别出假劣药品。结论应通过各种方法鉴别药品真伪,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药品检测车所载仪器快速鉴别泰能的真伪。方法:研究建立泰能外观鉴别法;采集泰能真品和假冒品的近红外图谱(NIR),对图谱进行比对分析,并建立相关系数模型。结果:泰能真品与假冒品的外观和光谱行为存在明显差别,利用外观鉴别法、图谱比对法和相关系数分析法作综合判断。结论:药品检测车装备的药品快速鉴别仪器,对进口药品的初筛发挥着很大的优势,能有效保证进口药品现场监督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性状鉴别是对药品的形态、色泽、嗅、味、溶解度等特征内容的界定或描述,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反映出药品的内在质量。一般说来,某一种或某一类药品的性状具有与众不同的固有特征,而伪品因为不含该种或该类药品的主药或辅料及运用的生产工艺不同则不具备这些特征。因此,通过鉴别制剂中有无该制剂所含主药或辅料所具有的固有特征及所运用的生产工艺等方法,可初步筛选出“质量可疑”的药品。在感到药品包装及包装相关物质量可疑的基础上,应用此法做进一步鉴别,其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在基层药品稽查工作中,药品外观鉴别法虽然具有快速、简便、直观的特点,但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使得基层药品外观鉴别进展缓慢,加上不少稽查人员缺少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一些包装上存在疑点的假劣药品难以被发现。  相似文献   

8.
在药品检验工作中发现了一种独活混淆品,并就其外观性状、横切面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鉴定。该方法可作为药材独活的真伪鉴别依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吕长淮 《中国药事》2006,20(11):652-653
药品快速检验是指在简单的试验设备条件下或在现场监督检查中,采用药品外观鉴别、薄层色谱、化学鉴别、仪器分析等方法对药品(真伪)质量进行快速初步鉴定。这种方法所作出的鉴别结果并非最终确定的药品质量结论,但对药品抽验起到初筛作用,是基层药品打假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搭建药品外观快速鉴别数据库,并加以试用。方法研究药品外观快速鉴别技术,制定技术规范,对测试条件、图文描述、数据库更新等方面进行规范。结果依照技术规范,搭建了药品外观快速鉴别数据库,并进行了试点使用。结论所搭建的药品外观快速鉴别数据库为药品监管人员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贾春建 《中国药业》2010,19(20):41-42
目的拟订药品片剂外观性状异常的判断标准,为出具规范的药品检验记录及报告书提供参考。方法对5批样品进行了检验,根据药品片剂外观性状异常的百分率判断药品质量。结果依据拟订的标准,可以出具准确规范、科学严谨的报告书及检验记录。结论拟订的判断标准可供药品片剂外观性状检验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惠军  苏颖 《中国药业》2002,11(6):66-66
介绍国产西洋参与生晒参的外观性状、粉末特征,以及二的投水试验,可简单、方便地鉴别出国产西洋参与生晒参,以保证药品质量和临床安全、有效地用药。  相似文献   

13.
翟晓华 《齐鲁药事》2004,23(2):24-26
《中国医药报》2003年9月6日,曾经刊登了陈从根撰写的《从包装上鉴别药品真伪》(以下简称《从》文)一文,笔者深有体会。毋庸置疑,药品包装反映了一个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形象,代表了企业的某一产品及品牌,同时包装上所印制的商标、文字及图案是某药品给我们感官的第一印象。根据企业在某一个时期内使用包装(包材)相对稳定之规律,或  相似文献   

14.
为了帮助基层卫生院、医疗窒的药剂人员及广大消费者提高识别假冒药品的能力,现将我们在药品质量监督工作中积累的一些从外观上识别假冒药品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5.
药品的外观鉴别对鉴定药品的真伪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根据多年的工作积累、总结,叙述如何从药品的包装标识辨别真伪。  相似文献   

16.
目的药品包装引入防伪技术已成为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近年防伪技术及其在药品感官鉴别中的应用,为该项工作的标准化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多个品牌药品厂家近6年来的药品包装,归纳分析其防伪技术的发展和演变,结合相关的防伪技术国家标准,对药品包装所应用的防伪技术或手段进行统计和辨识。结果药品包装防伪技术主要有3方面发展趋势:从单一防伪技术向综合防伪技术发展;从低防伪力度向高防伪力度发展;从低识别性能向高识别性能发展。但防伪技术作为药品感官鉴别方法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结论各种防伪技术特征在药品监督检查工作中越来越重要,药品监管迫切需要尽快实现药品感官鉴别方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药品包装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秋慈 《中国药业》2002,11(2):36-36
在制药生产中,为了保证药 品的质量始终如一,方便药物的 使用,并最终构成为商品,需对 药品进行包装。广义上的包装是 指包装材料的选用、标准的制 订、验收、预处理、存贮及药品的 包装过程。 药用包装材料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 料、容器(包括油墨、粘合剂、衬 垫填充)。本类包装材料的管理 应视同原料的管理。另一类是指 除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 器外的材料,如包装盒、袋、箱、 说明书及不直接与药品接触的 盖子等。 一、内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 1、必要的验证。由于内包装 材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与 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市场上销售的金银花药材的真伪及掺杂情况进行微性状鉴别分析.方法采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市场上销售的金银花进行真假混伪鉴别.结果 微性状鉴别法可以准确的鉴别出金银花的真假及掺伪情况.结论 通过微性状鉴别法,可以清楚地看出金银花各部位的微性状特征,为金银花的质量评价和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区分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注重"性状",快速鉴别假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中国药事》2003,17(4):264-264
针对近期假药出现的新特点 ,笔者对安徽省药监局“假劣药品陈列室”内近二年来收集的 15 5种假药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并与相应的正品作比较分析 ,结果发现真假药品的性状特征相差较大。从此可看出 ,注重药物及其制剂性状的勘验与分析 ,也可及时、准确地发现假劣药品。1 药物的性状是固有性质 ,一定程度反映药品的真伪优劣药物的性状是对其色泽、气味、溶解度、澄清度等特征内容的界定或描述 ,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应了药品的内在质量。一般来说 ,某一种或某一类药品的性状具有与众不同的某些特征 ,而这些特征有的伪品却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 ,例…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年发现的一种外观性状与正品檀香相似的混用品,以正品檀香为对照,从药材性状、横断面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多方面对该种混用品进行鉴别研究,明确混用品与正品的明显差异,指出药材的鉴别不能只从药材性状着手,应综合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等方法比较分析才能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