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伊米配能/西司他丁(IPM)和头孢哌酮(CPZ)在治疗严重烧伤病人革兰氏阴性(G-)细菌感染过程中诱导内毒素(LPS)释放的情况.方法烧伤病人随机分为IPM组和CPZ组,分别于治疗第1天和第3天取创面分泌物和痂下组织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于用药前(0)、用药后2、12、24、48、72 h抽静脉血测血浆LPS.结果两组烧伤病人均为G-细菌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3 d后,痂下组织中细菌量降低1~2个数量级;血浆LPS在治疗后2 h都升高至峰值,CPZ组的LPS升幅大于IPM组,3 d后两组病人的LPS水平较治疗前都明显下降.结论 IPM和CPZ都能有效治疗G-细菌感染,同时诱导释放LPS,IPM组诱导释放的LPS低于CPZ组;LPS的释放量随着细菌量减少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并脾 -肾静脉分流联合手术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 -6(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检测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前 1d和术后 7d血浆IL 6,IL 8和TNF α含量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联合手术组术前IL 6,IL 8和TNF α水平分别为 ( 2 3 0 .4± 10 .3 )ng/L ,( 2 0 1.5± 7.8)ng/L及 ( 2 61.5± 2 8.3 )ng/L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联合手术后 7d ,IL 6,IL 8和TNF α水平分别为 ( 13 5 .8± 11.4)ng/L ,( 10 8.2± 8.7)ng/L及 ( 2 11.8± 3 6.5 )ng/L ,与术前比均有明显降低 ,但仍高于对照组 ( P <0 .0 1)。结论 IL 6,IL 8和TNF α的活性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联合手术降低门静脉压力 ,血浆IL 6,IL 8和TNF α水平显著下降 ,表明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对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高代谢的影响。 方法 对连续收治并成功救治的 8例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 ,分别于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前 ,手术后和病情稳定时 ,对静息能量消耗 (REE) ,白细胞介素 6 (IL 6 )、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内毒素(LPS)进行监测。 结果 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后REE水平较手术前显著降低 (P <0 .0 1) ,病情平稳时REE值较手术后明显下降 (P <0 .0 1) ;侵袭性感染组织切除后IL 6、IL 8、TNF α、LPS含量较手术前降低显著 (P <0 .0 5 ) ,病情平稳时下降更明显 (P <0 .0 0 1) ,REE与IL 6、IL 8、TNF α、LPS水平呈正相关 (P<0 .0 1)。 结论 大面积侵袭感染组织切除可减轻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 ,有助于控制或减轻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高代谢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家猪血浆促炎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水平和组织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管逆行灌注人工胆汁的方法复制家猪SAP模型 ,按拆信封法分为胰腺炎血滤治疗组 (HF组 )和胰腺炎非血滤治疗组 (NHF组 )。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动物建模前、后TNF α和IL 1β的血浆水平。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这两种细胞因子在胰、肝、肺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 建模后 1h、2h及 4h ,NHF组血浆TNF α及IL 1β水平逐渐升高 ,至 6h分别为 ( 1375± 334)pg/ml及 ( 96 5± 2 6 5 )pg/ml,明显高于同期HF组的 ( 6 18± 2 76 )pg/ml及 ( 4 45± 14 1)pg/ml(P<0 .0 1)。建模后 6h ,NHF组胰、肝、肺组织中TNF αmRNA的转录水平分别为 85 .7± 17.4、78.1± 10 .2和 82 .4± 10 .5 ,均高于HF组的 5 7.8± 8.9、4 8.0± 8.1和 4 6 .2± 9.6 ,P<0 .0 1;而IL 1βmRNA的转录水平NHF组为 82 .2± 15 .7、6 0 .0± 10 .6和 5 8.1±9.3,均高于HF组的 5 5 .9± 9.0、4 0 .6± 9.2和35 .7± 9.8,P<0 .0 1。结论 早期血滤能降低SAP家猪血浆TNF α和IL 1β的水平和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5.
早期切痂对重度烧伤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代谢车动态观察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对静息能量消耗 (REE)的影响。方法 根据首次切痂植皮时间 ,将 5 6例重度烧伤患者分为早期切痂植皮组 (A组 ,39例 ,伤后 5d内手术 )和非早期切痂植皮组 (B组 ,17例 ,伤后 5d后手术 )。首次切痂时将Ⅲ度及其周围深Ⅱ度创面全部切除 ,切痂后创面用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覆盖。在治疗期间应用新型代谢车床旁动态监测患者REE变化 ,同时检测 9例A组患者和 7例B组患者的血浆白细胞介素 (IL)6、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内毒素 脂多糖 (LPS)等变化。  结果 全部病例治愈 ,尽管两组患者REE均明显升高 ,但A组在切痂前、后及伤后 14d内REE明显低于B组 (P <0.0 5 )。A组患者血浆IL 6、IL 8、TNF α、LPS水平明显低于B组 (P <0.0 5 )。  结论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的高代谢状态 ,其原因可能与及早封闭创面从而减少多种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早期血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家猪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早期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家猪促抗炎细胞因子血浆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管逆行灌注人工胆汁的方法复制家猪SAP模型 ,随机分为胰腺炎血滤治疗组(HF组 ,n =8)和胰腺炎非血滤治疗组 (NHF组 ,n =8)。HF组使用高容量、零平衡血滤。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动物建模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1β、IL 10的水平。结果 与NHF组相比 ,血滤治疗后HF组家猪TNF α、IL 1β的血浆水平较低 [血滤停止前( 618± 2 76)ng/L较 ( 13 75± 3 3 4)ng/L ;( 4 45± 14 1)ng/L较 ( 965± 2 65 )ng/L ,P <0 .0 1] ,IL 10与TNF α的比值较高 [血滤停止前 ( 0 .3 5 4± 0 .114 )较 ( 0 .12 5± 0 .0 3 2 ) ,P <0 .0 1]。结论 早期血滤能降低SAP家猪促炎细胞因子TNF α,IL 1β的血浆水平 ,升高IL 10 /TNF α的比值 ,使促抗炎细胞因子失衡得到部分纠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严重烧伤大鼠肺部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产生及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 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 4 8只 ,随机分为假烫 (A)组、烫伤对照 (B)组和烫伤 p38MAPK抑制剂SB2 0 35 80(C)组 ,每组各 16只。观察烫伤 (以下称烧伤 ) 2 4h后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TNF α和IL 1β含量、血浆和肺脏微血管vonWillebrand因子 (vWF)含量、肺脏激活蛋白 1(AP 1)活性等指标的改变。  结果 B组大鼠烧伤后 2 4h血清和BALF中TNF α和IL 1β含量明显增高 ,血浆vWF含量为 (194 .2± 2 8.3) % ,显著高于A组的 (93.2± 14 .3) % (P <0.0 1);肺脏微血管vWF含量的积分值为 1.1± 0 .3,显著低于A组的 3.3± 0 .4 (P <0.0 1);其肺脏AP 1活性上升。C组血清和BALF中TNF α和IL 1β含量、血浆及肺脏微血管vWF含量、肺脏AP 1的活性较B组变化幅度明显偏小。 结论 p38MAPK活化后 ,通过活化转录因子AP 1,介导了严重烧伤后肺脏促炎性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的产生和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检测前列腺按摩液 (EPS)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分型中的意义。 方法 :ELISA法检测 78例临床诊断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其中慢性前列腺炎(CBP)组 12例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CPPS)ⅢA组 38例 ,CPPSⅢB组 2 8例 ]和 12例正常对照者EPS中IL 8和TNF α浓度。分析各组EPS中IL 8和TNF α浓度差异。 结果 :CBP组和CPPSⅢA组EPS中IL 8水平 [(10 96 7.5± 3477.7) pg/ml;(92 6 8.4± 2 0 34.6 ) pg/ml]和TNF α水平 [(84 .1± 5 4 .7) pg/ml;(32 .6± 18.6 ) pg/ml]显著高于CPPSⅢB组和正常对照组EPS中的IL 8水平 [(2 72 6 .1± 2 77.5 ) pg/ml;(2 80 0 .0± 32 0 .2 )pg/ml]和TNF α水平 [(12 .6± 7.1)pg/ml;(12 .9± 10 .1)pg/ml](P均 <0 .0 1)。 结论 :检测EPS中IL 8、TNF α水平可能有助于CBP、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9.
一种癌性恶病质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建立一种癌性恶病质动物模型 ,并观察其营养指标和体液因子的变化。方法 将 2 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和荷瘤两组 ,荷瘤组动物皮下种植小鼠结肠腺癌 2 6细胞悬液 (1× 10 6个 /只 )。接种后监测两组小鼠的体重 ,摄食量和皮下肿瘤大小。 16d后测量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浓度以及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结果 两组小鼠食物摄入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16d后对照组和荷瘤组去瘤体重分别为 (2 4.88± 1.78)、(19.73± 1.3 7)g ,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两组小鼠血清葡萄糖浓度分别为 (8.10± 1.18)、(4 .2 8± 0 .68)mmol/L ,胆固醇浓度分别为 (2 .86± 0 .2 5 )、(4 .5 6± 1.5 8)mmol/L ,皮质醇浓度分别为 (0 .0 4± 0 .0 2 )、(0 .17± 0 .0 4) μmol/L。对照组未测出TNF α和IL 6活性 ,而荷瘤组TNF α和IL 6浓度分别为 (10 5 .0 7± 2 7.5 6)ng/L和 (2 .62± 1.3 8) μg/L ,两组间血糖、胆固醇、皮质醇、TNF α以及IL 6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该模型成功复制了癌性恶病质 ,动物存在显著的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 ,是研究癌性恶病质发生机制及其调控措施的较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患者sIL-2R,IL-6和TNF-α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3 3例原发性肝癌 (PHC )患者血清sIL 2R ,IL 6和TNF α水平 ,并对术前、术后 2周的测定值进行对比。结果示PHC患者手术前sIL 2R ,IL 6和TNF α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5 ) ;手术后 2周 ,上述三指标明显下降 (P <0 .0 5 )。AFP水平与sIL 2R ,IL 6和TNF α水平无关 ( r=0 .3 82 6,0 .5 3 0 1,0 .3 72 5 ,均 P >0 .0 5 ) ;病理类型与sIL 2R ,IL 6和TNF α水平无关 (P >0 .0 5 )。提示sIL 2R ,IL 6和TNF α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价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n D  Xu C  Li J  Jiao X  Chen Y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8):571-57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和激光心肌打孔治疗冠心病时围手术期炎症因子变化的特点 ,为冠心病围手术期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测定 37例冠心病患者及 10例瓣膜病患者术前 ,搭桥或打孔前 ,主动脉开放时 (搭桥结束时或打孔后 )及术后 3、6、2 4h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介素 6 (IL 6 )、C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 结果 术后患者血浆TNF α、IL 6、CRP水平均有一定程度升高 ,使用体外循环患者TNF α为 (4 10± 0 71)pg/ml,显著高于不使用者的 (1 34± 0 2 9)pg/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者IL 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CRP为 (12 89± 0 2 9) μg/ml,高于瓣膜病患者的 (12 0± 0 31) μg/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搭桥、激光打孔手术后 ,围手术期均有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 ,体外循环者反应较重  相似文献   

12.
反复自然流产病人细胞因子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 (RSA)病人PBMC产生IFN γ、TNF α、IL 4和血清sIL 2R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了 36例RSA病人、15例正常妊娠、13例经产妇以及 8例配偶白细胞免疫治疗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经PHA刺激后培养上清中 ,IFN γ、TNF α和IL 4以及血清中sIL 2R水平。 结果 :RSA病人PBMC产生的IFN γ为 (0 .5 9± 0 .2 6 )ng/ml,TNF α为 (1.11± 0 .5 6 )ng/ml,较对照者显著增高 (P <0 .0 5 )。经配偶白细胞免疫治疗者 (成功妊娠 )的IFN γ、TNF 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RSA病人妊娠后再次流产血清sIL 2R显著增高。 结论 :RSA病人某些细胞因子产生异常是妊娠的不利因素 ,sIL 2R增高与先兆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创伤性急性肺损伤 (ALI)肺泡巨噬细胞 (PAM)核因子 (NF) κB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及地塞米松 (Dex)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2 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组、Dex干预组。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 (EMSA)和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分别检测PAM核提取物中NF κB的活性和PAM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6、IL 1 0的含量。结果 NF κB活性和TNF α、IL 6、IL 1 0的含量创伤组分别为 (2 987.85± 1 63 .85)ng/L、(2 35 .6± 30 .8)ng/L、(398.8± 2 4 3 .6)ng/L、(2 4 6 .4± 30 .5)ng/L ,较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 <0 .0 1或P <0 .0 5) ;Dex组NF κB(1 968.2 7± 69.42 )ng/L、TNF α为 (1 68.2± 48.8)ng/L、IL 6为 (2 1 0 .3± 2 8.6)ng/L较创伤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 ) ,但IL 1 0 (2 2 7.2± 38.6)ng/L无明显变化 (P >0 .0 5)。结论 NF κB激活和分泌高水平细胞因子在创伤性AL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Dex发挥抗炎作用与其对NF κB的活性和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连续肾替代治疗 (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对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对 10例应用CRRT及 10例应用常规疗法治疗的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 (TNFα、IL 1β、IL 6、IL 8)浓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应用CRRT后血浆内毒素、细胞因子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其下降速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应用CRRT能有效降低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浓度  相似文献   

15.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例MODS患者 ,随机选择 10例行HVHF ,另 9例行常规连续性静脉 静脉血液滤过 (CVVH)。于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 2、4、8h动脉采血 ,检测血气、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 1(IL 1β)、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变化。 结果HVHF组与CVVH组于治疗开始后4h血Scr、BUN均显著下降 ,肾功能改善。HVHF组血TNFα、IL 1β、IL 6治疗前分别为 ( 1795± 5 0 6 )ng/L、( 96 4± 185 )ng/L、( 1332± 4 15 )ng/L ,治疗开始后 4h为 ( 12 6 5± 397)ng/L、( 5 11± 12 4 )ng/L、( 72 6±2 4 3)ng/L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CVVH组血TNFα治疗前为 ( 1799± 5 11)ng/L ,治疗开始后 4h为 ( 132 7± 4 2 1)ng/L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HVHF组死亡 3例 ( 3/ 10 ) ,CVVH组死亡 5例 ( 5 / 9)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HVHF可通过对流和AN6 9膜的吸附作用清除大量炎症介质 ,改善MO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阻塞性黄疸小肠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SD大鼠 2 4只 ,用随机排列表法均分成假手术组 (SO组 )和阻塞性黄疸组 (BDL组 ) ,每组术后再随机分设 7d和 14d两个时相点。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小肠组织中ICAM 1表达的变化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TNF α含量 ,同时检测小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小肠组织和血浆中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结果 胆总管结扎后 7d、14d ,ICAM 1表达主要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且表达逐渐增强 (P<0 .0 5 ) ;小肠粘膜TNF α的含量逐渐上升 ,分别为 ( 14 .2 5± 1.0 1)ng/ g和 ( 2 3.83± 1.4 3)ng/ g(P<0 .0 1) ;小肠DAO的活性逐渐降低 ,分别为 ( 1.70± 0 .36 )U/mg和 ( 1.2 2± 0 .4 1)U/mg(P <0 .0 1) ;血浆DAO活性逐渐升高 ,分别为 ( 6 .4 4± 1.74 )U/ml和 ( 8.93± 1.2 9)U/ml(P<0 .0 1) ;MPO活性逐渐增高 ,分别为 ( 2 .85± 1.2 2 )U/mg和 ( 4 .93± 1.37)U/mg(P<0 .0 1)。结论 阻塞性黄疸时小肠组织的ICAM 1表达显著上调和小肠粘膜TNF α含量显著升高 ,参与了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小肠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17.
肠道双歧杆菌与烫伤大鼠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肠道双歧杆菌在肠源性细菌 /内毒素移位中的变化和作用。 方法 制作严重烫伤大鼠模型 ,同时设假伤组。检测细菌和内毒素 (LPS)移位及盲肠膜菌群变化 ,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 6(IL 6)浓度。 结果 大鼠严重烫伤后脏器细菌移位明显增多 (P <0 .0 1) ;血LPS水平在致伤 1、3、5d后分别为 (0 .2 3 6± 0 148)Eu/ml、(0 .197± 0 .15 6)Eu/ml、(0 10 4± 0 .0 90 )Eu/ml,显著高于假伤组的 (0 .0 72± 0 .0 49)Eu/ml(P <0 .0 5 ) ;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数剧减 2 0~2 5 0倍、真菌数剧增至 5~ 60倍、大肠杆菌数增加 0 .5~ 3 0倍 ,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值由假伤组的2 5 0 0 0∶1降为伤后的 4~ 80 0∶1;血浆IL 6水平显著增高。经分层统计 ,与未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大鼠相比 ,盲肠膜菌群移位大鼠的双歧杆菌量减少约 12 0倍 ,真菌数增加约 5 0倍 ,大肠杆菌数增加约 3 0倍。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数量与血浆中IL 6、LPS浓度呈负相关 (r1=- 0 .4817,r2 =- 0 .4912 ,P <0 .0 1) ,血IL 6和LPS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82 5 8,P =0 .0 0 0 1)。 结论 严重烫伤可导致大鼠盲肠膜菌群紊乱 ,细菌和LPS移位增加 ;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的比例和数量的减少 ,可能促使了严重烫伤后肠源性细菌 /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心肺转流 (CPB)下大剂量芬太尼 0 0 2 5mg/kg麻醉对成人和小儿血浆中C反应蛋白 (CRP)及促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白细胞介数 8(IL 8)、白细胞介数 10 (IL 10 )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12例分为两组 ,每组 6例。一组为小儿组 (A组 ) ,另一组为成人组 (B组 )。分别于全麻诱导前 (基础 ,T0 )、主动脉开放后(T1)、CPB停机后 (T2 )、术毕 (T3 )、术后 2 4h(T4)、术后 4 8h(T5)抽取患者中心静脉血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定量测定CRP、TNF α、IL 8、IL 10血浆水平。结果 A组TNF α在T4血浆浓度高于B组 (P <0 0 5 )。CRP在T4、T5时 ,A组高于B组 (P <0 0 5 )。IL 8血浆浓度在T3 、T4时值A组高于B组 (P<0 0 5 )。IL 10在T3 时A组高于B组 (P <0 0 5 )。A组内TNF α在T1、T2 所测血浆浓度值和T0相比 ,有所降低 (P <0 0 5 ) ,余TNF α值变化不大 (P >0 0 5 )。CRP在A组和B组中T4、T5较T0 有明显升高 (P <0 0 5 )。IL 8在A组中T1、T3 和在B组中T3 、T4较T0 有显著升高 (P <0 0 5 )。IL 10在A组中 ,T3 、T4、T5和在B组中T4、T5血浆浓度值和T0 相比增高明显 (P <0 0 5 )。结论 CPB下行心脏手术时使用芬太尼 0 0 2 5mg/kg静脉麻醉 ,其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ST36)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SHAM)、脂多糖组(LPS)、电针非经非穴组(Non-EA)、电刺激足三里组(EA)、迷走神经切断组(VGX)、银环蛇毒素组(α-BGT).分别于注射脂多糖前(0时)、注入后2、4、6h4个时点取8只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后处死,离心取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水平,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Ⅲ(AT-Ⅲ)的活性.结果 在予以LPS2h后,LPS组(332.71 ±8.23) ng/L和VGX组(449.70±13.74) ng/L和α-BGT组(448.89±16.50) ng/L血浆TNF-α水平较EA组(268.64±5.48) ng/L升高(P<0.05);4h时,LPS组(681.27±7.72)ng/L和VGX组(776.29±3.23) ng/L和α-BGT组(769.97±5.50) ng/L与EA组(487.21±5.42) ng/L比较,血浆PAI水平升高(P<0.05);2h时,LPS组(22.51±0.47)ng/L和VGX组(27.10 ±0.30)ng/L和α-BGT组(27.01 ±0.57) ng/L与EA组(10.83 ±0.12) ng/L比较,血浆t-PA水平升高;2h时,LPS组(50.94 ±3.33) ng/L和VGX组(73.48 ±4.45) ng/L和α-BGT组(70.10±2.80) ng/L与EA组(29.47±3.58) ng/L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5);2h时,LPS组(368.76±13.83)和VGX组(244.69 ±4.88)和α-BGT组(241.85 ±5.51)与EA组(426.78 ±3.07)比较,血浆AT-Ⅲ的活性降低(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能有效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浆TNF-α的水平,并能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凝血和纤溶功能紊乱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者比较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 (CRP)、白介素 6(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作为肾盂肾炎和膀胱炎炎症反应指标的诊断价值。本组研究包括 37名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和 32名急性膀胱炎患者 ,收集 6 9名患者的血清标本测定其SAA、CRP、IL 6和TNF α水平 ,健康人群作为阴性对照。结果发现 ,肾盂肾炎患者的血清SAA(P <0 .0 0 1)、CRP(P <0 .0 0 1)、IL 6(P <0 .0 0 1)和TNF α值 (P <0 .0 1)均比膀胱炎患者显著升高。在鉴别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时 ,SAA、CRP、IL 6和TNF α的特异性分别为 96 %、94 %、85 %和9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