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对51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单纯在鼻内镜下或联合其他手术路径进行手术治疗,创面用电刀烧灼处理,术后用抗生素3~4d预防感染。结果 51例术后随访1~3年,临床治愈45例;6例复发,经再次鼻内镜下手术治愈。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创伤小,疗效好,治愈率高,可作为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肿物及肿物基底部黏骨膜,对侵及上颌窦,尤其是内下角者,辅助柯陆氏入路彻底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2~8年,50例患者中治愈42例(84%),局部复发5例(10%)、恶变3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对侵及上颌窦者辅已柯陆氏径路下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技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1例施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6~70个月.结果11例均在鼻内镜下完整地切除肿瘤,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不仅对局限的鼻腔前部内翻性乳头状瘤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对广泛侵犯到后组筛窦和蝶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1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下先切除鼻腔、筛窦、蝶窦、额窦口、上颌窦口肿瘤及其基部黏骨膜,侵及上颌窦者经柯陆径路内镜下于骨膜下分离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2.5~7年,平均3.8年。治愈28例(90.32%),复发3例(9.68%)。结论鼻内镜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切除肿瘤及其基部黏骨膜,对侵及上颌窦者联合柯陆径路内镜下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总结28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 28例随访7个月~5年,仅6例术后复发(21%),其中2例累及筛窦与蝶窦,4例累及上颌窦.结论 鼻内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下切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鼻内镜手术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独立完成切除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9~96个月,9例(28.1%)复发,其中6例在门诊局麻下,3例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完全切除复发病灶。结论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于Krouse分期T1~T3期病变,可首选鼻内镜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例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随访3~7年,28例中4例复发,再次经鼻内镜手术后未再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满意。准确的术前评估、骨膜下层切除肿瘤和术后定期随访是减少复发,提高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Krouse的分期,回顾性分析30例行鼻内镜手术并运用内镜随访24个月Ⅰ~Ⅲ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1例在手术后10个月复发恶变;2例分别在术后6和7个月复查时出现复发,咬除并以微波烧灼病变及基底黏膜,其后的随访中未出现复发;其余病例术腔光滑,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本组复发率为10%,恶变率为3.3%.结论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3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下切除术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3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于鼻内镜下(或结合下鼻道开窗及犬齿窝穿刺术)行肿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38例患者中,术后仅有4例出现局部复发,再次鼻内镜下局部清理后治愈。本术式可用于大多数比较局限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切除,具有损伤小,不遗留面部瘢痕的优点。结论对经严格选择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鼻内镜下可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原发部位及其范围,能够最大程度的完整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 33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结果 随访6月~5年,仅2例复发,余者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镜有多视角、清晰度高、损伤小、不毁容等优点,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尤其是治疗Ⅰ~Ⅱ级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或内镜辅助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ip)恶变的手术方法,并对其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1年2月至2010年12月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例SIP恶变者于鼻内镜下或内镜辅助下手术且术后时间达3年以上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例患者均单侧发病,左侧2例,右侧5例,病程1~10年,中位数3年.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按SIP的Krouse分级标准均达Ⅳ级;T2期1例,T3期5例,T4期1例.手术在全麻或局麻+强化麻醉下进行.术中注意结合术前CT扫描于鼻内镜下确定肿瘤安全缘.术后行放射治疗,剂量60~ 70 Gy.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恶变为鳞癌.术后均出现患侧鼻腔干燥,1例泪道受侵者术后长期泪溢.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满3年,其中5年以上者3例.术后3年内复发者3例,其中2例为术后1年内局灶性复发,另1例系术后未行放疗者.结论 SIP恶变病例内镜或内镜辅助下手术微创、彻底、并发症少,术后鼻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宜辅以放射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中、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7月间在我科住院的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0例,分为2组:A组10例,行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治疗;B组10例,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2~24个月,A组10例,治愈8例,复发2例;B组10例,治愈9例,复发1例,两种方式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瘤效果满意,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发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复发性鼻 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经鼻内镜切除的疗效,并与14例经鼻侧切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例经鼻内镜 手术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3年,14例经鼻侧切开手术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10年,均未见肿瘤再次复发。结 论:经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肌节同源盒基因同系物2(Msx2)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及两因子在SNIP恶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PN和Msx2在32例SNIP、30例鼻息肉(INP)和30例恶变SNIP蜡块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其中SNIP组又根据病理形态分为轻度不典型增生组、中度不典型增生组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PN和Msx2在恶变SNIP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30/30),均显著高于SNIP组和INP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和Msx2在SNIP的三个病理形态分组间的阳性表达比较:轻度不典型增生组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不典型增生组与中度不典型增生组比较、中度不典型增生组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和Msx2在SNIP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OPN和Msx2在SNIP恶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SNIP基因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介绍1999-2006年采用内镜+开放进路(眼眉内飞鸟状切口)手术治疗的6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起源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肿瘤的分期与分类、手术方法、放射治疗、预后等相关问题.结果 6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手术后随访时间2~8年,中位随访时间2.5年.除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和恶变,拒绝治疗死亡外,其余5例肿瘤均未复发.3例接受了手术后放疗,其中1例在放疗3年后恶变为中分化鳞癌,1例3年后出现了上颌骨放射性骨髓炎.结论 对于原发或侵犯额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选择内镜+鼻外联合进路手术.由于肿瘤侵犯额窦最外侧、最上部以及前壁是当前内镜下手术的死角,单纯在内镜下不可能将肿瘤切除干净,开放性切口还是有必要的.为了避免复发,手术中应在直视下力求将肿瘤切除干净,手术后放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鼻内镜技术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方法以及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98~2003年间在我科行内镜下NIP切除术并且坚持随访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均在内镜下完整切除肿瘤。除1例术后4个月复发后经鼻侧切开结合术后放疗治愈外,其余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NIP有良好的效果,是治疗NIP的首选术式。但是,选择合适的病例、详细的术前检查、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等因素乃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上颌骨内侧壁切除联合经鼻泪道置管,在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鼻内镜下上颌骨内侧壁切除联合经鼻泪道置管治疗32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切除上颌骨内侧壁,彻底切除上颌窦肿瘤,经鼻泪道置入硅胶管,术后长期随访。结果 32例患者均为Krouse分期T3期,全部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35个月,术腔上皮化良好,2例复发,复发率为6.3%,局部清除后随访未再复发,患者均无溢泪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上颌骨内侧壁切除是治疗Krouse分期T3期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良好术式,术中联合经鼻泪道置管可以预防泪道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组织中β-连环素(β-catenin)及Notch1表达水平的测定,探讨NIP中Wnt及Notch信号传导系统的调控作用。方法63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30例鼻息肉、38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及11例正常鼻黏膜组织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及Notch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鼻息肉、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鼻窦鳞癌中的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33%、58.73%和78.95%;正常鼻黏膜、鼻息肉、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鼻窦鳞癌中Notc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27%、36.67%、73.02%和92.11%,呈阶梯状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异位表达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不典型增生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复发组中Notch1的水平明显高于初发组(P〈0.05)。结论Wnt/β-catenin和Notch信号途径的异常激活对NIP中起不同作用,β-catenin对NIP的发生发展及最终恶变成鳞癌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术后Notch1水平升高可提示NIP复发。  相似文献   

19.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诊断与微创手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诊断及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 2 8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2 8例病人术前均经CT或 /和MRI及鼻内镜确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蝶窦炎症 6例 (其中伴后鼻孔息肉 4例 )、蝶窦真菌感染 7例、蝶窦黏膜下囊肿 1 0例、蝶窦黏液囊肿 4例(其中 2例侵犯颅底及眼眶、1例至鼻中隔 )、蝶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1例。 2 8例全部治愈。结论 对临床上有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眼部症状、回缩涕血有必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及鼻内镜检查 ,以便早期确诊。鼻内镜下鼻腔进路联合切割吸引器对蝶窦病变进行微创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