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使用自行设计的测量纳米流体流动与对流换热性能的实验装置,测量了含有不同体积分数纳米石墨的石墨-水纳米流体雷诺数在3 000~6 500范围内的对流换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纳米颗粒的加入提高了水的对流换热系数;石墨纳米颗粒在水中的体积分数与对流换热系数近似呈线性关系;努塞尔数Nu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流动状态下的纳米粒子本身的无规则运动和热散射对对流换热系数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测量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h的实验系统,在过渡湍流状态下测量了不同碳管含量、不同入口温度以及流速对其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改变了水内部的热传递过程,增大了水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相同Re下,随着碳管质量浓度的不断增加,碳管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相对基液水显著增加;随着碳管纳米流体入口温度的升高,对流换热系数逐渐增大,增幅变化跟碳管质量浓度有直接关系,例如当碳管质量浓度为0.8、1.0g·L~(-1)时,对流换热系数增幅先增大后减小,而碳管质量浓度达到1.2g·L~(-1)时,对流换热系数增幅加速增大;在碳管质量浓度一定的情况下,纳米流体的流速对h的影响程度比入口温度要大。  相似文献   

3.
对电加热器中纳米流体的传热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两步法制备Fe3O4⁃水纳米流体。此外,还研究了质量分数为0.1%~2.0%的Fe3O4⁃水纳米流体在有/无磁场作用下对电加热器换热效率的影响,探讨了磁场作用下纳米流体的强化换热机理。结果表明,与基液(去离子水)相比,无磁场时质量分数为1.0%的Fe3O4⁃水纳米流体可使环境温度提升18.2%;在外磁场作用下,质量分数为1.0%的Fe3O4⁃水纳米流体可使环境温度提升35.1%。研究结果可为纳米流体在电加热器中的强化传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通道内纳米流体的流动与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的TiO2-水纳米流体和水为冷却工质,在扇形微通道热沉内进行流动和换热特性模拟和实验研究.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的两相混合模型,搭建了能测量纳米流体流量、进出口压降和温度、底面加热膜温度的实验系统;工质在微通道内的雷诺数处于207~465,加热膜热流密度为2×106W/m2.结果显示:在扇形微通道内,纳米流体的摩擦阻力系数随Re变化趋势与水相似,且均比水大;随着Re的增大,各工质的摩擦阻力系数下降.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强于水;随着TiO2纳米颗粒浓度和Re的增大,Nu升高,纳米流体的强化传热能力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5.
将Helmhotz共振腔应用于换热器来增强换热是一种新的强化换热方法。本文作者通过实验研究了Helmhotz共振腔对换热器的换热强化效果,分析了各种参数对换热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对流换热系数及换热强化比随流速的变化规律,结果对工程设计及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光热转换系统中换热介质的自然对流,文中研究了两种微凸起结构(三角形和矩形)、两种温差(ΔT=1 K,ΔT=10 K)、两种纳米流体(CuO/Cu-H2 O纳米流体和CuO-H2 O纳米流体)和不同纳米流体体积分数(φ=0.01、0.03和0.05)对光热转换系统中工质自然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CuO-H...  相似文献   

7.
对在家用电加热器中使用的4种纳米流体进行对流换热实验研究.采用两步法制备纳米流体,研究不同材料(MgO、SiO2、Al2O3和CuO)和不同浓度(质量分数为0.2%~1.0%)的纳米流体对电加热器换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加热器翅片温度对环境温升影响较大;纳米流体浓度相同时,MgO流体的换热效率最高,SiO2流体的换...  相似文献   

8.
对由重庆大学研制开发的新型三维外肋管的自然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Rα=2000—10000范围内,自然对流换热条件下三维外肋管试件1、试件2的换热系数分别是光管的1.3—1.6倍和1.5—2倍。对实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得出了实验条件下自然对流换热准则关系式,并对肋几何参数对换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将Helmhotz共振腔应用于换热器来增强换热是一种新的强化换热方法。本文作者通过实验研究了Helmhotz共振腔对换热器的换热强化效果,分析了各种参数对换热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对流换热系数及换热强化比随流速的变化规律,结果对工程设计及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内斜齿螺旋槽管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水在三种不同管径的内斜齿螺旋槽管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测得了不同工况下的表面传热系数和动摩擦因数,拟合出所测参数范围内的动摩擦因数,和Nusselt数准则方程,并与相同管径光管的换热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在哪种工况下,内斜齿螺旋槽管的换热性能优于相同管径的光管。  相似文献   

11.
微钢管轴向导热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刚  赵耀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32(12):1125-1129,1152
以氮气为工质,流过内径为168μm、外径406μm微钢管,采用直接通电法进行加热,并使用红外成像仪加红外专用放大镜头测量了在恒定的流量下、不同加热功率以及相同加热功率、不同流量下的微钢管壁面的温度场,获得精确的微管外壁温度分布,同时测量了氮气的进出口温度和流量.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微管轴向导热对管内部对流换热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氮气为工质下,微钢管轴向导热导致内部换热的减弱,减少量超过总对流换热量的2%.  相似文献   

12.
倾斜环形夹层自然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对环形封闭空间自然对流换热问题进行了研究,由实验结果的分析指出:在本实验范围内,当Ra相同时,直径比K越大,Nu越大,而角度对Nu数则几乎没有影响,同时拟合出各角度下统一近似准则方程式,首次提出环形夹层自然对流换热量最小的最佳间距,可作为工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定热流下平行板间振荡层流的对流换热过程进行了解析分析。流动的振荡过程是通过压力梯度上的振荡分量来完成的。对流动过程作了一些简化假设,并着重讨论振荡频率、雷诺数、振幅等参数对对流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振荡使对流换热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14.
环形封闭夹层内空气自然对流换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端部热补偿的方法,消除了环形封闭夹层顶部和底部轴向导热的影响,通过在稳态下四种夹层间距,分别在五个放置角度下自然对流换热的测量,综合出适应于大Ra数值范围内,涉及了高深比和放置角度的换热关联式,它对同类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换热器传热特性的试验方法.按着传热的基本原理,应用最优化方法,得出可以同时准确的确定换热面两侧冷、热流体的对流换热规律.这种方法进一步发展和改进了 Wilson 方法.它可以进行多个末知参数的计算,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文中依据理论分析和应用实例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数学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FVM(有限容积法)研究了长方形截面通道内的充分发展对流换热问题,得出了壁温均匀下不同高、宽比长方形截面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的充分发展区域的阻力系数及Nu数.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较准确的解.  相似文献   

17.
利用FVM(有限容积法)研究了长方形截面通道内的充分发展对流换热问题,得出了壁温均匀下不同高、宽比长方形截面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的充分发展区域的阻力系数及Nu数.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较准确的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