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糖尿病加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建立稳定的慢性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明确糖尿病与正常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异同之处。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产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饲养40d左右,经测定血糖(大于13.5mmol/L)确定糖尿病模型的建立。以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血流和梗死体积、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行苏木精--红染色和Luxol坚牢蓝--甲苯紫染色,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来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比正常大鼠再灌注时,脑血流恢复差[再灌注23h时,缺血中心区血流分别为(40.3&;#177;7.5)%和(48.2&;#177;5.5)%,半暗区血流分别为(55.0&;#177;5.5)%和(64.5&;#177;5.8)%,t分别为2.40,3.25,P&;lt;0.05],神经功能评分高(分别为2.85&;#177;1.23和1.23&;#177;0.44,t=4.51,P&;lt;0.01),梗死体积大[分别占各自对侧体积的(28.3&;#177;8.10)%和(14.8&;#177;7.8)%,t=3.39.P&;lt;0.01],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脑组织缺血损害和髓鞘脱失时程提早且更为严重,早期胶质细胞激活差。结论:从组织形态学等方面证实本模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揭示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重于正常大鼠。  相似文献   

2.
背景:脑脉通注射液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拮抗钙超载,调节前列素与血栓素系统的失衡状态,阻断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保护大脑。目的:观察脑脉通注射液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Ca^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6-酮-前列素1α、血栓素水平的影响,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做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1997—10/1998—02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①正常对照组:不进行模型制备,自由饮水,常规饲养。②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67mL/kg,2次/d。⑧复方丹参注射液1,67mL/kg组:腹腔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1.67mL/kg,2次/d。④脑脉通注射液3.33,1.67,0.84mL/kg组:腹腔注射脑脉通注射液3.33,1.67,0.84mL/kg,2次/d。方法:各组大鼠用药48h后,于麻醉状态下快速断头处死,立即取出脑组织,从两半球中间切开分成两份,一份在低温下制备脑组织匀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待测6-酮-前列素1α和血栓素B2水平评估前列素与血栓素系统的平衡状态、采用改进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评估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情况。另一份立即在电子天平上称取干、湿重,计算脑组织含水量评估脑水肿情况。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Ca^2+含量评估钙超载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Ca^2+含量。②各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含量。⑧各组大鼠脑组织6-酮-前列素1α和血栓素B2含量。结果:7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Ca^2+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82.27&;#177;1.32)%,(77、24&;#177;1.36)%;(267.47&;#177;15.69),(37.55&;#177;13.23)μg,P〈0、01],4个治疗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脑脉通注射液3.33mL/kg组效应最强[(78.74&;#177;1、41)%],复方丹参注射液1.67mL/kg组最弱[(81.45&;#177;1.52)%]。复方丹参注射液各组Ca^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存在剂量效应依赖性,而复方丹参注射液1.67mL/kg组Ca^2+含量与模型组接近[(253.66&;#177;12.85)μg/g,P〉0.051。②各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86.18&;#177;3.17),(131.86&;#177;4.67)μkat/g,P〈0.011,经过治疗后脑脉通3个剂量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有提高,存在剂量效应依赖性(P〈0.01),脑脉通注射液3.33mL/kg组效应最强[(119.02&;#177;4.00)μkat/g],复方丹参注射液1.67mL/kg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模型组接近(P〉0.05)。模型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高于正常组[(52.46&;#177;3.25),(32.29&;#177;2.23)μmol/L,P〈0.01],各治疗组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而脑脉通注射液3.33,1.67,0.84mL/kg组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1.67mL/kg组[(35.68&;#177;2.86),(41.54&;#177;2.47),(45.71&;#177;3.14),(47.84&;#177;2.71)μmol/L,P〈0.011。⑧各组大鼠脑组织6-酮-前列素1α和血栓素B2含量:模型组脑组织6-酮-前列素1α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4个治疗组均能提高6-酮-前列素1α含量,脑脉通注射液3.33,1.67,0.84mL/kg组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1.67mL/kg组[(43.84&;#177;2.98),(35.01&;#177;4.32),(29.97&;#177;3.81),(22.89&;#177;3.64)ng/g,P〈0.011。模型组脑组织血栓素B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经治疗后4个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降低脑组织血栓素B2含量,且存在剂量差异,而复方丹参注射液1.67mL/kg组的效果低于脑脉通注射液3.33,1.67,0.84mL/kg组[(40.58&;#177;1.34),(32.85&;#177;1.43),(34.31&;#177;1.39),(37.27&;#177;1.52)ng/g,P〈0.011。结论:脑脉通注射液可减轻脑水肿、拮抗钙离子、调节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系统失衡、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抗自由基损伤作用,从而起到保护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治疗效应,且有一定的效量关系,脑脉通注射液的效果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ischemicreperfusion,CIR)时脑水肿(brainedema,BE)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方法:健康雄性普通级Wister大鼠52只,体质量200~250g,单纯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为缺血2h,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12,24,48,72h,5,7d组,假手术组又分为术后12,24,48,72h,5,7d组,每组4只。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水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12h时MCAO侧大脑半球脑水含量增加(80.12±0.31)%,48h~5d达到高峰(84.38±0.32)%,7d时仍处于较高水平(82.32±0.41)%。与正常侧(78.51±0.32)%、假手术组(78.45±0.33)%和正常组(78.53±0.35)%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造成脑水肿。脑水肿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长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的形态和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探讨建立脑萎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再灌注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动态监测大鼠缺血后行为学、脑质量,同时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后脑萎缩出现于2~4个月,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对照组脑质量:4个月时为(2.080±0.107)g,6个月时为(2.213±0.072)g,脑缺血组大鼠脑质量逐渐减轻,6个月降至(1.834±0.059)g,较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287,P<0.01)。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脑组织变性坏死,细胞丢失严重。结论:再灌注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可建立较稳定的脑萎缩模型,较好的模拟了临床上反复脑缺血导致的脑萎缩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局灶性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 方法:实验于2003-03/2005-03在泰山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清洁级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脑缺血组24只,脑缺血再灌注组18只。选择韩国产的3号圆柱形尼龙钓鱼线,直径0.2864mm,剪成长30mm若干段,将其一端粘少许用乙醇稀释合适浓度的指甲油,可形成一薄层保护膜,使插线前端光滑无锐缘,且插线前端无明显膨大,然后垂直倒放,自然凉干,于距处理端18,20mm处做黑色标记备用。自制插线从颈外动脉经颈内动脉插入,栓塞大脑中动脉,形成脑缺血状态,分别缺血30min,24h,2,3d,每个时相点6只。精确控制栓塞时间30min,拔出插线,形成脑缺血再灌注状态,分别再灌注24h,2,3d,每个时相点6只。观察动物模型的成功率,大鼠脑组织溴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红染色结果,光镜下脑组织尼氏小体的显示结果,脑细胞电镜观察结果,凋亡细胞观察结果。 结果:①假手术组动物模型成功率为100%,脑缺血组动物模型成功率为91.7%,脑缺血再灌注组动物模型成功率为94.4%。②溴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红染色结果:脑缺血30min肉眼几乎分辨不出梗死灶;脑缺血24h梗死灶主要累及大脑皮质额叶颞侧及其纹状体颞侧靠近大脑皮质下的边缘部分;脑缺血2d梗死灶几乎累及缺血侧大脑半球额顶叶的全部及其纹状体的大部分;脑缺血3d梗死灶累及缺血侧的全部脑组织,甚至累及部分对侧脑组织;脑缺血再灌注显示梗死灶主要累及缺血侧大脑皮质颞侧及纹状体的颞侧部分。③尼氏染色结果显示脑缺血30min,脑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脑缺血24h,脑损伤侧梗死区内广泛细胞坏死,部分细胞自溶;脑缺血30min再灌注24h,脑损伤侧呈现点状坏死灶;脑缺血2d,脑损伤侧呈现较多片状坏死灶;脑缺血30min再灌注2d脑细胞边界呈现毛刺样;脑缺血&;#183;3d,损伤侧脑组织大片状坏死;脑缺血30min再灌注3d,脑损害趋向稳定。④电镜结果显示:脑缺血30min,神经细胞结构、层次破坏不明显;脑缺血24h,细胞内出现许多高密度中毒颗粒。脑缺血30min再灌注24h,神经细胞胞质内出现少量小的空泡及高密度中毒颗粒;脑缺血2d,很少见到能分辨的细胞结构;脑缺血30min再灌注2d,神经细胞膜性结构继续破坏,结构尚可辨认;脑缺血3d,未见形态可辨的神经细胞;脑缺血30min再灌注3d,能够分辨细胞残存的部分膜性结构。⑤脑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75.0&;#177;2.3),(47.0&;#177;3.7)。(8.0&;#177;1.2)个。F=12.3,P=0.019〈0.05]。 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手术时间不足15min),结果可靠,稳定性好,是较理想的一种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7.
背景:脑脉通注射液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拮抗钙超载,调节前列素与血栓素系统的失衡状态,阻断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保护大脑.目的:观察脑脉通注射液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Ca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6-酮-前列素1α、血栓素水平的影响,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做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1997-10/1998-02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①正常对照组:不进行模型制备,自由饮水,常规饲养.②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67 mL/kg,2次/d.③复方丹参注射液1.67 mL/kg组:腹腔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1.67 mL/kg,2次/d.④脑脉通注射液3.33,1.67,0.84 mL/kg组:腹腔注射脑脉通注射液3.33,1.67,0.84 mL/kg,2次/d.方法:各组大鼠用药48 h后,于麻醉状态下快速断头处死,立即取出脑组织,从两半球中间切开分成两份,一份在低温下制备脑组织匀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待测6-酮-前列素1α和血栓素B2水平评估前列素与血栓素系统的平衡状态、采用改进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评估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情况.另一份立即在电子天平上称取干、湿重,计算脑组织含水量评估脑水肿情况.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Ca2+含量评估钙超载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Ca2+含量.②各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含量.③各组大鼠脑组织6-酮-前列素1α和血栓素B2含量.结果:7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Ca2+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82.27±1.32)%,(77.24±1.36)%;(267.47±15.69),(37.55±13.23)μg/g,P<0.01],4个治疗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脑脉通注射液3.33 mL/kg组效应最强[78.74±1.41)%],复方丹参注射液1.67 mL/kg组最弱[(81.45±1.52)%].复方丹参注射液各组Ca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存在剂量效应依赖性,而复方丹参注射液1.67 mL/kg组Ca2+含量与模型组接近[(253.66±12.85)μg/g,P>0.05].②各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86.18±3.17),(131.86±4.67)μkat/g,P<0.01],经过治疗后脑脉通3个剂量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有提高,存在剂量效应依赖性(P<0.01),脑脉通注射液3.33 mL/kg组效应最强[(119.02±4.00)μkat/g],复方丹参注射液1.67 mL/kg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模型组接近(P>0.05).模型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高于正常组[(52.46±3.25),(32.29±2.23)μmo1/L,P<0.01],各治疗组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而脑脉通注射液3.33,1.67,0.84 mL/kg组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1.67 mL/kg组[(35.68±2.86),(41.54±2.47),(45.71±3.14),(47.8 4±2.71)μmol/L,P<0.01].③各组大鼠脑组织6-酮-前列素1α和血栓素B2含量:模型组脑组织6-酮-前列素1α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4个治疗组均能提高6-酮-前列素1α含量,脑脉通注射液3.33,1.67,0.84 mL/kg组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1.67 mL/kg组[(43.84±2.98),(35.01±4.32),(29.97±3.81),(22.89±3.64)ng/g,P <0.01].模型组脑组织血栓素B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经治疗后4个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降低脑组织血栓素B2含量,且存在剂量差异,而复方丹参注射液1.67 mL/kg组的效果低于脑脉通注射液3.33,1.67,0.84 mL/kg组[(40.58±1.34),(32.85±1.43),(34.31±1.39),(37.27±1.52)ng/g,P<0.01].结论:脑脉通注射液可减轻脑水肿、拮抗钙离子、调节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系统失衡、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抗自由基损伤作用,从而起到保护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治疗效应,且有一定的效量关系,脑脉通注射液的效果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3/2005-03在泰山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清洁级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脑缺血组24只,脑缺血再灌注组18只。选择韩国产的3号圆柱形尼龙钓鱼线,直径0.2864mm,剪成长30mm若干段,将其一端粘少许用乙醇稀释合适浓度的指甲油,可形成一薄层保护膜,使插线前端光滑无锐缘,且插线前端无明显膨大,然后垂直倒放,自然凉干,于距处理端18,20mm处做黑色标记备用。自制插线从颈外动脉经颈内动脉插入,栓塞大脑中动脉,形成脑缺血状态,分别缺血30min,24h,2,3d,每个时相点6只。精确控制栓塞时间30min,拔出插线,形成脑缺血再灌注状态,分别再灌注24h,2,3d,每个时相点6只。观察动物模型的成功率,大鼠脑组织溴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红染色结果,光镜下脑组织尼氏小体的显示结果,脑细胞电镜观察结果,凋亡细胞观察结果。结果:①假手术组动物模型成功率为100%,脑缺血组动物模型成功率为91.7%,脑缺血再灌注组动物模型成功率为94.4%。②溴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红染色结果:脑缺血30min肉眼几乎分辨不出梗死灶;脑缺血24h梗死灶主要累及大脑皮质额叶颞侧及其纹状体颞侧靠近大脑皮质下的边缘部分;脑缺血2d梗死灶几乎累及缺血侧大脑半球额顶叶的全部及其纹状体的大部分;脑缺血3d梗死灶累及缺血侧的全部脑组织,甚至累及部分对侧脑组织;脑缺血再灌注显示梗死灶主要累及缺血侧大脑皮质颞侧及纹状体的颞侧部分。③尼氏染色结果显示脑缺血30min,脑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脑缺血24h,脑损伤侧梗死区内广泛细胞坏死,部分细胞自溶;脑缺血30min再灌注24h,脑损伤侧呈现点状坏死灶;脑缺血2d,脑损伤侧呈现较多片状坏死灶;脑缺血30min再灌注2d脑细胞边界呈现毛刺样;脑缺血3d,损伤侧脑组织大片状坏死;脑缺血30min再灌注3d,脑损害趋向稳定。④电镜结果显示:脑缺血30min,神经细胞结构、层次破坏不明显;脑缺血24h,细胞内出现许多高密度中毒颗粒。脑缺血30min再灌注24h,神经细胞胞质内出现少量小的空泡及高密度中毒颗粒;脑缺血2d,很少见到能分辨的细胞结构;脑缺血30min再灌注2d,神经细胞膜性结构继续破坏,结构尚可辨认;脑缺血3d,未见形态可辨的神经细胞;脑缺血30min再灌注3d,能够分辨细胞残存的部分膜性结构。⑤脑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75.0±2.3),(47.0±3.7),(8.0±1.2)个,F=12.3,P=0.019<0.0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手术时间不足15min),结果可靠,稳定性好,是较理想的一种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能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本文从电针预处理的取穴方法和电针使用情况以及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电针预处理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运用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 方法采用链脲佐菌(STZ)腹腔注射方式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缺血后处理组(I-Post组)。I/R组及I-Post组均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并且I-Post组于大脑中动脉阻塞90 min后,反复进行3次短暂再灌注干预(灌注15 s后缺血15 s);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上,但不插入线栓;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于缺血90 min、再灌注6 h后对所有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DS)、脑梗死体积测定、观察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及计数TUNEL阳性凋亡细胞数量。 结果I-Post组与I/R组比较,其神经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I-Post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及凋亡细胞数量均较I/R组明显减小(P<0.05)。 结论I-Post处理能抑制糖尿病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减轻局灶性I/R损伤。  相似文献   

11.
何首乌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何首乌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4/05在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完成。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组、20mg/kg何首乌组和40mg/kg何首乌组,每组10只。制造人鼠火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沌模型。20mg/kg何首乌组和40mg/kg何首乌组于缺血前30min及缺血后1h分别给予何首乌提取物20mg/kg、40mg/kg腹腔内注射。各组大鼠于再灌注后24h检测脑缺血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件、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20mg/kg何首乌组、40mg/kg何首乌组明显高于缺血组[(85.1&;#177;10.2),(103.2&;#177;12、9),(62.8&;#177;8.7)NU/mg,P〈0.01],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②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20mg/kg何首乌组、40mg/kg何首乌组明显低于缺血组[丙二醛含量:(6.58&;#177;0.62),(5.41&;#177;0.58),(9.24&;#177;0.88)μmol/g,P〈0.01;一氧化氮含量:(5183&;#177;0.77),(4.71&;#177;0.59),(7.65&;#177;0.86)mmol/g,P〈0.011,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①何首乌提取物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下降及丙二醛、一氧化氮含量的升高,表明何首乌提取物可以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②何首乌提取物的疗效与剂昔有关.高剂量的疗效明显好于低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何首乌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4/05在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完成。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组、20mg/kg何首乌组和40mg/kg何首乌组,每组10只。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20mg/kg何首乌组和40mg/kg何首乌组于缺血前30min及缺血后1h分别给予何首乌提取物20mg/kg、40mg/kg腹腔内注射。各组大鼠于再灌注后24h检测脑缺血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20mg/kg何首乌组、40mg/kg何首乌组明显高于缺血组[(85.1±10.2),(103.2±12.9),(62.8±8.7)NU/mg,P<0.01],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②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20mg/kg何首乌组、40mg/kg何首乌组明显低于缺血组[丙二醛含量:(6.58±0.62),(5.41±0.58),(9.24±0.88)μmol/g,P<0.01;一氧化氮含量:(5.83±0.77),(4.71±0.59),(7.65±0.86)mmol/g,P<0.01],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①何首乌提取物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下降及丙二醛、一氧化氮含量的升高,表明何首乌提取物可以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②何首乌提取物的疗效与剂量有关,高剂量的疗效明显好于低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外科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健康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非FTS组及FTS组,FTS组分常规组及中药干预组,每组各15只.所有大鼠均行胆总管结扎制备为梗阻性黄疸模型,FTS组及非FTS组均进行肝脏缺血再灌注操作.TFS中药组加用中药干预.24h后检测肝脏组织丙二醛(MDA)、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肝组织细胞原位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 各组间MDA比较无差异(P>0.05);假手术组与FTS常规组SOD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相互比较均有差异(P<0.05);形态学观察:FTS组损伤情况轻于非FTS组;假手术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非FTS组高于FTS组(P<0.05).结论 FTS的因素干预,改善了肝细胞的凋亡程度,降低了黄疸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细胞和肝功能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25只,参芎注射液治疗组25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TUNEL法原位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HE染色显示出典型梗死灶和神经元丢失,Nissl染色可见细胞尼氏体肿胀,消失,参芎注射液治疗可以减轻上述损害。模型组梗死灶明显,神经细胞凋亡计数明显增多(P<0.01),参芎注射液治疗可明显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体积(P<0.05),及其神经细胞凋亡计数(P<0.05)。结论:参芎注射液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变化,探讨它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在武汉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进行。随机选取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模型,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组非缺血半球未见表达,在缺血再灌组缺血侧6h开始表达,为(5.02±1.69)个/切面,在2d表达最强,为(21.52±2.03)个/切面,与缺血再灌6h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增加,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早期脑缺血再灌后损伤及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10只。干预组给予EPO预处理,15min后,对模型组和干预组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建模后2h进行血流再灌注;对假手术组仅建立假手术模型,建模后2h灌注生理盐水。记录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神经元凋亡情况,用RT-PCR检测谷氨酸转运体(GLT-1)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蛋白表达。结果干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灶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量神经细胞凋亡,而干预组缺血区仅部分凋亡。脑缺血再灌注后2h,模型组与干预组大鼠缺血区GLT-1 mRNA和GLAST蛋白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而干预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EPO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的不同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7在安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完成。取SD大鼠1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5组,每组32只.①缺血前30min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lmL生理盐水,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腹腔注射相应浓度的葡萄籽原花青素液1mL,6h后重复给药一次;假手术组不给药。②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栓塞动脉。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在再灌注12h断头处死测脑组织含水量;其余大鼠在再灌注24h断头处死取脑,分别检测脑梗死体积比、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 结果:1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体积比:葡萄籽原花青素100,200mg/kg组显著低于模型组(0.3077&;#177;0.0206,0.2972&;#177;0.0248.0.4594&;#177;0.0399,P〈0.01)。②脑含水量: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低于模型组[(79.97&;#177;0.76)%,(79.63&;#177;0.92)%,(79.67&;#177;0.51)%.(81.41&;#177;1.28)%,P〈0.01]。③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高于模型组[(64.35&;#177;2.29),(64.52&;#177;2.20),(64.43&;#177;2.38).(39.72&;#177;6.94)NU/mg,P〈0.01]。④丙二醛含量: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低于模型组[(1.15&;#177;0.07),(1.11&;#177;0.16),(1.01&;#177;0.13).(1.42&;#177;0.23)μmol/g,P〈0.011。 结论:①葡萄籽原花青素≥100mg/kg时可使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发挥有效的脑保护作用。②≥50mg/kg时即能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脑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的不同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7在安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完成。取SD大鼠1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5组,每组32只。①缺血前30min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腹腔注射相应浓度的葡萄籽原花青素液1mL,6h后重复给药一次;假手术组不给药。②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栓塞动脉。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在再灌注12h断头处死测脑组织含水量;其余大鼠在再灌注24h断头处死取脑,分别检测脑梗死体积比、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1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体积比:葡萄籽原花青素100,200mg/kg组显著低于模型组(0.3077±0.0206,0.2972±0.0248,0.4594±0.0399,P<0.01)。②脑含水量: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低于模型组[(79.97±0.76)%,(79.63±0.92)%,(79.67±0.51)%,(81.41±1.28)%,P<0.01]。③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高于模型组[(64.35±2.29),(64.52±2.20),(64.43±2.38),(39.72±6.94)NU/mg,P<0.01]。④丙二醛含量: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低于模型组[(1.15±0.07),(1.11±0.16),(1.01±0.13),(1.42±0.23)μmol/g,P<0.01]。结论:①葡萄籽原花青素≥100mg/kg时可使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发挥有效的脑保护作用。②≥50mg/kg时即能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脑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9.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红花黄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探讨红花黄素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①实验于2004—06/2005—02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红花黄素组、地奥心血康组。②采用Langendofff创建的离体心脏灌流法建立离体大鼠心肌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以持续平衡的充有体积分数0.95O2+0.05CO2混合气体的KH液进行非循环逆行灌流。灌注数秒后心脏恢复跳动。稳定15min后停灌30min,再灌40min,给药组在停灌前10min以红花黄素(0.33g生药/mL)或地奥心血康灌注,直至再灌后40min。正常对照组离体心脏持续灌注K—H液90min。模型组离体心脏灌注.K—H液35min,全心缺血25min,再灌注30min。③心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测定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相应试剂盒说明完成。④分别进行成组t检验和配对t检验。 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大鼠32只。①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模型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0.01);丙二醛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0.01)。②一氧化氮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0.01)。③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地奥心血康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总一氧化氮合酶活力: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红花黄素组(P〈0.01),明显低于地奥心血康组(P〈0.05)。 结论:红花黄素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探讨红花黄素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4-06/2005-02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红花黄素组、地奥心血康组。②采用Langendorff创建的离体心脏灌流法建立离体大鼠心肌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以持续平衡的充有体积分数0.95O2+0.05CO2混合气体的KH液进行非循环逆行灌流。灌注数秒后心脏恢复跳动。稳定15min后停灌30min,再灌40min,给药组在停灌前10min以红花黄素(0.33g生药/mL)或地奥心血康灌注,直至再灌后40min。正常对照组离体心脏持续灌注K-H液90min。模型组离体心脏灌注K-H液35min,全心缺血25min,再灌注30min。③心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测定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相应试剂盒说明完成。④分别进行成组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大鼠32只。①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模型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0.01);丙二醛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0.01)。②一氧化氮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0.01)。③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地奥心血康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总一氧化氮合酶活力: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红花黄素组(P<0.01),明显低于地奥心血康组(P<0.05)。结论:红花黄素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