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葛军  陈琦 《高压电器》2002,38(2):56-5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低压无功补偿技术———智能分相补偿装置。该装置采用过零触发的电子开关 ,可对三相无功功率进行分相自动投切 ,同时可以对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多路参数进行自动监测、记录、统计 ,并按要求进行各种分析。  相似文献   

2.
朱益飞 《电气应用》2011,(3):22-24,28
针对油田民用低压配电系统中功率因数较低、滞后无功功率在电网中比重较大以及存在着较大节能潜力等问题,提出了在油田低压供配电系统中采用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节能控制装置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介绍了配电系统中无功补偿原则、无功自动方案的选择、分相电容自动补偿装置的特点、分组电容自动补偿方案的实施以及综合效益评价等.实践证明,采用分相...  相似文献   

3.
供电线路中的无功补偿装置,在杆上变压器上的应用是个新课题。根据民用电的用电特点,采用分相无功补偿装置就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大量面世,已经能够解决分相无功补偿装置的技术难点。提出了零相接入线处理方法,推荐一种单片机自动复位电路。  相似文献   

4.
智能分相补偿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军 《电气时代》2002,(6):45-45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采用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在配变或配电线路进行集中或分散就地补偿是降低线损、提高电压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多为同投同切,并采用交流接触器投切电容器组。 根据我们对马鞍山配电网的实测结果,城区大多存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现象。如采用这种同投同切的交流接触器式装置,由于三相负荷不平衡,只要一相负荷达到动作条件,接触器则动作,必然会造成接触器频繁投切;再加上投切过程中涌流大,操作过电压高,导致接触器触头烧毁严重,影响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和装置的可靠性。 为此,介绍一种新型的低压无功补偿技术——智能分相补偿技术。该装置主要配备于系统配电变压器或大用户电力变压器上,对三相无功功率进行分相自动投切。装置采用过零触发的电子开关,  相似文献   

5.
不对称负荷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道路照明供电系统普遍存在的三相不对称负荷情况,提出了分相检测、分相补偿、先共补、后分补,先粗补、后细补的混合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道路照明供电系统普遍存在的三相不对称负荷情况,提出了分相检测、分相补偿、先共补、后分补,先粗补、后细补的混合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低压终端自动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压线路终端无功补偿能够有效减小部队营区及小区内部的线路损耗,提高电压质量.由于终端负荷波动剧烈,需分相控制,且免维护.因此,其无功补偿控制器就成为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研制的核心内容.本文详细分析了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关键电路设计和主要器件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分相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的中的应用,分析了该技术的特点,并以应用举例说明采用该技术后取后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陆国庆 《电力设备》2007,8(12):48-52
介绍《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成套装置技术条件》行业标准中在术语、整套装置技术条件、主要部件技术条件、试验等方面对装置进行规范化的主要内容,该标准是国内外对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成套装置的首次制定,说明我国本行业在国际上的先进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电能质量,研制了一种新型无功补偿装置(SVC),对三相不对称负载的无功功率进行分相补偿,使得电网的无功功率得到大致的平衡。该装置的控制器使用新型ATmega16单片机进行控制,运用了傅里叶快速分解和瞬时无功功率理论[1],采用晶闸管作为开关,循环投切电力电容器组,实现无功补偿,本文对该型无功补偿装置的软硬件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通过样机运行表明,该装置控制准确灵活、补偿方式安全、效果明显,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段志霄 《电气时代》1997,(11):11-12
1.概述 低压配电网广泛地进行就地补偿,对减少输电的无功输送,增大系统无功补偿,提高电网功率因数,降低线损,改善电压质量,增加有功输送,提高电网经济运行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地区目前无功状况,介绍利用无功电流为依据的控制系统和采用晶闸管为执行系统的(无弧开关)进行自动跟踪分相补偿技术,优于其他电容器自投的无功补偿。  相似文献   

12.
提出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被控制量应为补偿电容 ,且应利用PWM (脉宽调制 )技术控制补偿电容的等效电容量。与FCT FST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相比较具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部分无功补偿装置都是三相同时补偿。由于电网中不对称负荷及单相感性负荷的存在,造成三相无功功率补偿不平衡,有的相过补,有的相欠补,不能满足分相功率因数补偿要求。如果用一片单片机来实现分相补偿,则线路复杂,实现困难。采用多单片机主从通信、集散控制就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低压电网负载特征变化很大,如单相用电负荷的比例增加,三相不平衡程度增大;非线性负载引起低压电网的谐波污染;某些电力负载快速波动,变化幅度大。为此,对无功补偿装置提出了分相各自采样分别补偿问题,同时要具有抑制谐波及滤波的功能和选择动态补偿的方式等。该文还对补偿方式和补偿装置的接线、并联电容器的投切开关、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及低压分相动态补偿箱等技术发展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电力工业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提出今后无功补偿装置以低压 SVC装置 ,低压动态补偿装置和低压分相自动补偿装置为主要类型。对线绕式异步电动机的补偿推出了新型的静止进相器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电力》2006,28(2):F0002-F0002
该科技成果目前通过了黑龙江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会,是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重点科技项目,由哈尔滨电力设备试验公司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共同研制开发,并且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专利号:20052002139.8,该装置采用国内领先的分相补偿技术,可以实现对快速变化负荷进行快速跟踪补偿,克服了三相共补无功失衡的缺点,补偿后各相功率因数保证在0.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电力工业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提出今后无功补偿装置以低压SVC装置,低压动态补偿装置和低压分相自动补偿装置为主要类型。对线绕式异步电动机的补偿提出了新型的静止进相器。  相似文献   

18.
变电站高压电容自动补偿问题,结合工程实例,文章介绍DS5系列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性能特点、工作原理、保护与控制、电容器维护等方面的内容。对高压电容自动补偿装置有关如何科学确定并联电容器的容量配置、电压等级、分组情况、结构类型等技术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低压配电网的不断更新发展,针对三相平衡负载而设置的功率因数补偿在某些场合下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三相无功功率分相补偿的概念和实施方案,以及由此研制出的自补偿控制器、自动补偿配电箱。  相似文献   

20.
公变是指面向广大家庭用户及其他小型工业用户的公用变压器。公变无功补偿容量的选择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以补偿功率因数到0.9~0.93为宜。公变供电用户大多为单相负载,应采用分相电容自动补偿方式。公变补偿要避免无功倒送,要有防谐波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