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网上办公必须基于一定的流程,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为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流程设计提供了一个参考,并对流程中的追加模型、冲突模型及并行模型进行了阐述。此外,针对公文处理中的各种要点和难点,文章提出了流程设计必须遵循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2.
付晓东  邹平 《计算机应用》2007,27(8):1984-1986
提出一种规则驱动的Web服务组合例外处理模型,并对该模型的语义进行了详细说明。模型中的规则基于事件、状态以及元流程。元流程由相应的规则启动,并对基础流程进行协调和控制。该方法不仅支持错误恢复,同时也支持流程修改等复杂状况。模型实现了服务组合例外处理的模块化、可扩展性以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支持动态建模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传统的工作流模型大多是处理可预见的、可事先给出完整定义的流程,然而现代企业流程所固有的多变性和灵活性要求其完整定义只有在流程实例运行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因而传统工作流模型很难处理现代企业流程.提出一种基于ECA规则和活动组合的动态工作流模型,为现代企业动态流程建模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多Agent工作流管理系统,有效地实现了对该动态工作流模型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协作流程间变化传播问题,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相似流程之间进行变化传播并确定相应目标变化域,但是很少关注流程模型服从性变化对协作流程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该文提出基于服从性的协作流程变化域传播分析方法。根据随机编排模型算法,生成随机编排模型,并推导出公共模型和私有模型;通过互连所有公共模型来构建协作模型,分析不同级别的服从性发生变化是如何在协作模型中传播的通过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发现相关流程的变化域。最后根据实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次世代模型在高精度游戏制作中应用广泛。以刀作为案例,简述了PBR方法制作次世代3D游戏道具全流程,给出模型制作流程以及基础模型制作思路,解剖从白模制作到低模UV拆分,以及主要贴图(Normal、ID、Ambient Occlusion、曲率、厚度),再到烘培、PBR材质、渲染的过程。PBR技术的渲染效果更优越,更优质写实的材质贴图,与传统流程相比,降低了所占资源,优化了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向图的工作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流模型的建立是工作流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关系着工作流管理系统实施的成败。文中首先分析了基于IPO图的有向图工作流模型,并在其基础上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提出了基于活动节点和有向连接弧的有向图模型。接着分析了这种模型的特点,结合XML技术给出了该模型的XML文件定义,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了该种模型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可以有效解决一些流程描述中的难点,并给出了流程描述难点如联合审批和回退机制的支持和解决方案。最后结合了电子文件的申请浏览流程的例子说明了该模型定义在实际流程的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一个基于操作规程的虚拟操作训练系统研究了系统仿真流程,分析了基于产生式规则响应模型主要研究的内容,结合开放式操作行为特点,给出了操作响应模型知识描述。根据操作行为特点确定了产生式系统的操作流程控制策略,形成了系统的操作响应模型。  相似文献   

8.
在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和Web服务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对封装成服务的业务过程集成和协作的支持成为工作流描述语言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流程协作的层次模型和场景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WfMC工作流元模型的扩展元模型,并根据该元模型对XPDL进行了相关元素扩展,得到一种支持流程集成和协作的工作流语言PS-XPDL。该语言对流程服务的协作关系及数据同步具有完备、准确的表达,同时其基于执行支持层标准协议的扩展也使得流程服务的集成及协作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象的角色工作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作流是流程集成的有效方法,但工作流模型在描述复杂的流程时语义和柔性不足,导致实用中工作流模型的仿真分析和运行能力欠佳;另一方面,对象技术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流程建模方法,可以改善工作流的描述。它与工作流的结合,将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文章借助对象技术,分析了面向角色的工作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实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元图的工作流建模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流可以有效的规范业务流程、监控流程的执行,而且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创建出新流程模型。工作流的建模过程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它要求创建的新模型具有可视化和可操作的特点,同时模型的有效性(即正确性与合理性)也是相当重要的。将元图运用于工作流建模和分析过程,以具体的业务流程为背景,逐步分析隐含在流程中的深层次问题,找出信息元素、活动和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保工作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李华  叶新铭  刘静  刘龙 《计算机科学》2009,36(10):137-140
移动IPv6可以为主机移动提供便利,使得它可以以一个永久的IPv6地址连接到任何链路上。对于它的测试研究可以保证协议的实现与说明的一致性。在移动IPv6中共有移动节点、家乡代理以及对端节点3个角色。分析了移动节点的控制流模型以及它的基于控制流的测试序列,基于该序列重构并形成了扩展有限状态机,其中考虑加入数据流,构建了可执行的测试序列,然后基于可执行测试序列提取了测试例,此方法可以减缓甚至避免爆炸问题。通过测试实践展示了本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2.
张效娟  李伟 《计算机应用》2011,31(9):2304-2312
当前网络环境下提出的流测量算法缺少必要的合作,存在测量覆盖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全网合作的流测量模型,在自治域(AS)间通过标识已测量流和共享测量结果的方式,实现AS间的流合作测量,在AS内利用控制节点为路由器统一分配测量任务的方法,实现AS内最大化流测量覆盖度的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平衡各个路由器的测量负载,提高测量覆盖度,具有比以往方法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高速信息网中两种确保服务质量(QoS)的网络结构:集成服务(Intserv)及区分服务(Diffserv),分析了EF业务的特点及EF流产生突发和延迟的原因.提出了EF业务QoS保证模型,在此模型中,将区分服务城分成子城,在子城的边缘节点对EF流使用基于输入链路的调度控制EFWFQ.使用ns-2仿真软件对模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focuses on using Source Rate Adaption (SRA) as a viable flow control scheme in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 networks. A modeling technique related to conduct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udies using a dynamic flow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SRA control strategies at node, domain or network levels have been proposed. Computer simulations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and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5.
The modeling and optimal flow control of a Jacksonian network in equilibrium is investigated. The model employed consists of a controller node cascaded with the Jacksonian network. Input packets arrive at the controller node with a Poissonian rate δ. For a blocking type strategy for accessing the network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trol which maximizes the average throughput of the network subject to a bounded average time delay constraint is a window flow control mechansim. The window size depends on the offered load δ, the maximum service rate of the controlling queueing system, c, and the Norton equivalent service rate of the network μ. The dependence of the average throughput and the average time delay on the control is also analyzed.  相似文献   

16.
该文针对计算机高速互联网中最大服务交通流即能控交通流的拥塞调节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节点输出速率调节的非线性拥塞控制机制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和鲁棒性分析。克服了传统的基于输入端控制需要信源端和传输通道多重支持的约束。在单个节点的业务流模型基础上,将信源输入视为系统的扰动,通过调节输出速率来控制节点队列稳定。运用OPNET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不同输入和工作条件下的仿真,结果显示,在所设计的非线性模糊PID队列控制机制下,队列稳定性好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17.
潮流计算是综合能源能量管理的基础,已有的综合能源潮流计算模型,采用电力网络节点模型与热力网络回路模型组合,实时潮流计算过程中,要在网络拓扑形成节点之后,搜索供热网络回路,形成多个独立的最小热力回路,在最小回路模型的基础上,做牛顿法潮流计算;为了方便与电网潮流的节点模型组合,提高综合能源潮流计算的算法效率和收敛性能,我们采用热力网络潮流节点标幺值模型,用热力节点的供水温度、回水温度、供水压力、回水压力作为热力网络状态量,用回水、供水节点净注入流量为零、回水、供水节点节点的注入能量为零作为基础模型,采用变尺度算法解热力潮流非线性方程组,只计算一次雅可比矩阵并求逆,通过递推来实现潮流计算,克服了牛顿法需要多次求导求逆的缺点,避免了搜索实时网络的最小回路,方便与电力网络节点模型联合求解,更适合大规模热-电联合系统中的潮流计算。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软件的数量和需求不断增加,开发难度不断升级。代码复用以及代码本身的复杂度,使得软件中不可避免地引入了大量漏洞。这些漏洞隐藏在海量代码中很难被发现,但一旦被人利用,将导致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为了及时发现软件漏洞,首先从源代码中提取方法体,形成方法集;为方法集中的每个方法构建抽象语法树,借助抽象语法树抽取方法中的语句,形成语句集;替换语句集中程序员自定义的变量名、方法名及字符串,并为每条语句分配一个独立的节点编号,形成节点集。其次,运用数据流和控制流分析提取节点间的数据依赖和控制依赖关系。然后,将从方法体中提取的节点集、节点间的数据依赖关系以及控制依赖关系组合成方法对应的特征表示,并运用one-hot编码进一步将其处理为特征矩阵。最后,为每个矩阵贴上是否含有漏洞的标签以生成训练样本,并利用神经网络训练出相应的漏洞分类模型。为了更好地学习序列的上下文信息,选取了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BiLSTM)神经网络,并在其上增加了Attention层,以进一步提升模型性能。实验中,漏洞检测结果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了95.3%和93.5%,证实了所提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到代码中的安全漏洞。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explores delay-based congestion and flow control and the offloading of real-time traffic from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to mobile cellular networks (MCNs) in multihomed devices. The control system developed is based on an embedded hierarchical expert system. It adjusts transceivers’ traffic flow(s) for prevailing network conditions to achieve application-dependent delay and throughput limits. In wireless networks, delay and throughput depend on the packet size, packet transmission interval, and node connection density. Therefore, the controller on the destination node monitors average one-way delay and the change of one-way delay of the incoming traffic. On this basis, it adjusts the packet size and transmission interval of the source node by transmitting a control command to the source. If the prevailing level of traffic in the network exceeds its capacity despite of the control actions taken, devices prepare for developed asynchronous offloading of traffic to another access network.The control model was validated via simulation of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traffic in the OMNeT++ network simulator.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xpert system developed is able to regulate packet sizes to match the prevailing application-dependent optimum and transfer traffic to another network if the network exceed its capacity no matter the control actions taken. Although this work is motivated mainly by issues of congestion and flow control of WLAN systems and the simulations and results were prepared for the IEEE 802.11b system, the approach and techniques are not limited to these systems, but they are applicable for other packet switched access networks (PSANs), too.  相似文献   

20.
数据约束模型的一致性分析是业务流程管理的重要问题。已有的方法主要单一考虑流程模型的控制流方面。但是,对于一个模型而言,考虑数据流的时候可能是不一致的,所以应该结合数据信息的影响分析业务流程模型的一致性。基于相似最优校准的概念,根据算法计算出模型与日志的简化最优校准集,以便缩减已有方法所需的数量,然后映射校准移动到模型以确定模型行为不一致的区域,并添加控制节点进一步优化模型,最后通过具体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