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基于掌背动脉与指掌侧动脉存在交通支这一解剖基础,本组设计以此交通支为蒂,带第1或第2或第3或第4掌背动脉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食、中、环、小指掌、背侧皮肤缺损28例。结果28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厚度及质地与受区皮肤接近,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6mm-9mm。结论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操作简单,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修复手指掌背侧近节或近2节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逆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1年11月利用逆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41例46指,其中近节33指,中节13指。结果本组41例46指,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厚度与受区皮肤一致,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好。结论逆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近中节小面积皮肤缺损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指掌侧固有动脉侧方带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病人14指末端软组织缺损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侧方带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0 cm×1.5 cm~2.1cm×3.2 cm,从同侧前臂内侧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供区缺损。结果:13例14指皮瓣术后全部成活,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指外形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手指掌侧固有动脉侧方带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末端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手指外形恢复满意,是修复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含指神经背侧支的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带指神经背侧支的皮瓣修复26例(31指)伴肌腱或骨组织外露的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其中,对远端指腹缺损患者,术中将指神经背侧支与创面指神经残端吻合重建皮瓣感觉;而对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者,直接采用邻指或隔指侧方岛状带指神经背侧支皮瓣覆盖。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创面愈合良好;获随访4—27个月,修复后指腹饱满,色泽正常,感觉恢复,静止两点辨别觉达4—8mm,手指功能按TAM法评定为优。结论采用带有指神经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不仅能修复缺损皮肤,且能重建皮瓣感觉,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手指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手指掌侧V-Y推进皮瓣,示指背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32例。结果32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手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手术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第二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示指近、中节皮肤缺损适用的方法之一.方法:我科从2007年6月~2011年10月应用第二掌骨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示指皮肤26例,以第二掌背动脉为轴线,以该动脉远端及筋膜为蒂.结果:术后26例皮瓣全部成活,经2~15个月随访,手指功能及外观均良好.结论:第二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适于修复示指近节及中节掌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延长血管蒂的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方法。方法 利用掌背动脉与指背动脉的相连续性,指背动脉的终末支与指固有动脉的背侧支在手指近节中、远1/3区相吻合,并以此为转点设计皮瓣,临床应用13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两点分辨觉7~9mm(平均8.1mm),皮瓣厚薄适中、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结论 该皮瓣是修复手指较大范围缺损的较好方法,并能同时进行肌腱修复及感觉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指背动脉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食指背部远端软组织缺损。方法:对23例食指背侧远端软组织缺损或伴有伸指肌腱缺损,指骨部分缺损的病例,采用食指尺侧近侧指背动脉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2.0~3.0)cm×(3.0~4.0)cm。结果:23例全部成活,2例皮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伤口自行愈合,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该皮瓣克服以往掌背动脉蒂只能修复近节指部软组织缺损的缺陷,蒂部皮肤直接缝合,操作简单,损伤小,病人痛苦减轻,病程缩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手指软组织缺损使用指动脉皮瓣修复的应用价值。方法:新鲜成人手标本20侧,对指动脉走行及分支进行观测;临床运用指动脉皮瓣修复指端、近侧指骨间关节以远皮肤缺损40例。结果:指掌侧固有动脉在手指每节发出4条较小的掌皮支,供应手指掌侧及背侧面的皮肤,桡、尺侧固有动脉在中节指骨的远端、远节指骨的近端有较恒定的交通支。据此设计指动脉逆形岛状皮瓣;临床应用40例全部成活。结论:该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的特点,是修复手指中节以远皮肤缺损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28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功能性修复的几种方法.方法: 采用九种皮瓣,根据指端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共265人、282指:用指掌侧V-Y推进瓣修复43例,指神经血管束V-Y岛状推进瓣修复27例,指掌侧带指神经血管束推进瓣修复33例,示指背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瓣修复拇指17例,指总神经血管束岛状瓣修复12例,带神经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25例,带神经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瓣修复85例,带指神经指动脉逆行岛状瓣修复22例,带指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瓣修复18例.结果: 279例皮瓣存活,3例坏死,成活率98.9%,随访3~12个月,指端外形满意,感觉良好.结论: 带神经皮瓣皮肤质地结构与患处相似,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指端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指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对32指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缺损采用了不同的皮瓣修复。其中皮神经岛状皮瓣逆行转位重建拇指感觉功能16指,中指尺侧岛状皮瓣加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拇指套脱伤2指,中环指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拇指撕脱伤4指,以手指一侧指背动脉为轴转位修复手指掌侧近中节皮扶缺损10指。结果:除有一例拇指皮肤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经随访6个月-7年,拇指及指掌侧皮瓣的质地、外观、功能、长度和感觉良好。结论:皮神经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中指尺侧岛状皮瓣加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位,中环指岛状皮瓣及指背皮瓣转位修复拇指损伤及手指掌侧近中节皮肤缺损,方法简单、可靠,手指的外观、感觉、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上肢皮瓣在急诊手外伤修复中应用39例.方法根据手损伤部位不同,应用五大类上肢皮瓣修复缺损:其中指动脉掌侧皮瓣6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9例,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合并环指桡侧指动脉顺行皮瓣8例,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10例,前臂以桡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6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上肢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能最大限度恢复手的功能和外形,临床效果较好,成活率高,宜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3.
带指背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手指皮肤缺损,尤其是残端骨外露很常见,常伴有骨、关节、肌腱等深层组织损伤或外露,通常需皮瓣移位,甚至残端骨短缩,才能完成创面的覆盖。自2002年2月—2007年5月,我们应用指背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和残端创面覆盖63例85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85指,男42例,女21例;年龄16~58岁,中位年龄32岁。手指皮肤缺损伴肌腱外露37例,残端骨外露26例。指背筋膜顺行岛状皮瓣修复邻指近节掌背侧皮肤缺损28例32指,指被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中、末节掌背侧皮肤缺损及指端缺损35例53指。1.2手术方法1.2.1皮瓣设计:(1)带指背神经筋膜蒂顺行岛状皮瓣,根据皮瓣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邻指作为皮瓣供区,皮瓣以邻近伤指侧的指背中外1/2交界处为筋膜蒂的轴线,以掌背动脉的远端穿支为旋转点,距指蹼缘以近约1.0cm处,皮瓣可切取至轴心线两侧1.0~1.5cm,不应超过侧正中线。(2)带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首先确定皮瓣的蒂部,远侧指间关节以近背侧均可为皮瓣的蒂部,带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以指背中外1/2交界处为筋膜蒂的轴线。1.2.2皮瓣切取:筋膜蒂部皮肤“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远端蒂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带拇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12例、拇指掌侧和背侧皮肤缺损6例。结果 1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色泽及外形良好,拇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远端蒂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外形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15.
岛状皮瓣在四肢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曰明 《北京医学》2001,23(3):187-187
我们自1995年1月~2000年1月应用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伤12例,修复下肢损伤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18~56岁,平均37岁.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3例,均为外伤造成软组织缺损,无法用皮片移植或轴型皮瓣转移来修复,而采用岛状皮瓣修复.皮瓣种类:前臂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及第一掌骨开放性骨折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2例,修复手掌部及拇指间隙软组织缺损1例,手背2例;指侧方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背侧及末节软组织缺损4例;示指近节背侧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3例;足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内、外踝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各1例;小腿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胫前溃疡1例.皮瓣面积最小为1.5cm×1.5cm,最大为13cm×7cm,皮瓣供区均采用中厚皮片移植.15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1年2个月,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第二、三、四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皮瓣设计的轴线为各指蹼背侧中点和两掌骨基底部汇合点连线。旋转点为距指蹼缘近侧约1.5 cm,皮瓣解剖平面在深筋膜与伸肌腱之间。切取皮瓣最大为4.0 cm×2.5 cm,最小为2.0 cm×1.0 cm,修复45例食、中、环指近节及中节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43例全部成活,2例因血运障碍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4~12个月,皮瓣质地、外观满意,手部功能良好。结论第二、三、四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皮瓣质地好,厚薄适中,成活率高,应用于手指背侧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邻指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邻指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应用邻指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皮肤软组织31例。结果 术后31例全部成活,28例2周断蒂,3例瘀血,3周断蒂。术后随诊6-12个月。皮瓣血运、质地良好,外形与功能满意。结论 该皮瓣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是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佳皮瓣。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的血管显微解剖学基础;介绍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显微解剖24例新鲜废弃手标本: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显微解剖观察大鱼际区皮肤的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在此基础上临床选择18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病例行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术。结果解剖24例新鲜废弃手标本均发现有拇指桡掌侧指动脉恒定存在。临床选择的18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行转移修复术,转移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拇指对掌、对指功能正常,皮瓣感觉达S3~S4。结论应用带血管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指神经与皮神经显微吻接后感觉功能恢复好,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拇指腹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急诊转移修复拇指腹侧不同形式的软组织缺损18例。结果:18例皮瓣全部存活,外形和功能良好,存活率100%。结论: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是急诊修复拇指腹侧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有手术简单、疗效可靠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45例(45指)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等5种岛状皮瓣修复。通过术后随访,比较各种皮瓣的治疗效果、治疗优缺点和最佳适应损伤类型。结果45例皮瓣全部成活,植皮区I期愈合。术后1例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和1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伤口换药后,均成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15.7±2.1)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恢复满意,质地柔软,弹性好,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拇指活动、对掌功能及皮肤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临床治疗各有优点,临床可根据拇指皮肤缺损特点,选择最佳皮瓣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