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思考——以山东省位山灌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发展引黄灌区91处,山东省位山灌区是其中之一.位山灌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但灌区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灌溉水源不足、泥沙处理日趋困难、田间节水推动难度大、水资源统一调配难度大等.灌区改造与改革任重道远,需通过在国家层面统一界定灌区的准公益性、建立灌区节水新机制、完善水费形成机制等.以保障灌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位山灌区近年来供水矛盾突出的问题,通过采用计量供水模式、调动经济杠杆、提高供水管理科技含量、制定相应供水管理政策,促进了节水;在节水工程中,对骨干渠道进行防渗节水改造,对分水口门进行技术改造,在田间推行节水工程,促进了节水扩浇;在节水灌溉方面实行流量包段,采用高水位、大流量、速灌速停的灌溉技术,通过兴建提水泵站集中供水。位山灌区节水技术应用表明,采取切实可行的供水管理措施和节水措施后,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灌溉周期缩短,节水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位山灌区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农业灌区,是聊城乃至华北农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国家高度重视位山灌区建设,1998年-2006年投资实施的节水改造工程,对灌区东输沙渠、干渠进行了衬砌、改建各类水工建筑物308座,极大地改善了灌区工程条件,工程投入运行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现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方法,首先介绍了位山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践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位山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主要包括渠底纵横向超深排渗、混凝土预制板几何尺寸的优化等,最后对位山灌区节水量在工农业生产中能量化效益及因节水减少支出的效益等进行初步的分析计算,试图为其他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四水转化模型是认识区域水资源转化消耗规律的重要工具.根据半干旱半湿润区特点对四水转化模型进行改进后应用于位山灌区,得到了地下水实测值的验证.2000年模拟结果表明:降水与引黄是位山灌区的主要水源,水资源供给相对丰富;不同情景下渠系水利用系数对整个灌区的水量平衡影响不显著,地下水开采的增加有助于保证农作物供水,同时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引黄水量的减少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并影响农作物供水.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位山灌区水资源状况,提出了几种不同灌溉水源的开发利用思路,并针对当前形势提出了灌区节水建议。  相似文献   

6.
漳河灌区节水型社会的特征及目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了解漳河灌区节水型社会的特征及其目标体系,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结合国际合作项目对漳河灌区各部门的水量分配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从灌区各级水利设施的作用、节水灌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对节水型社会的特征及目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建设节水型社会有利于农业节水,可以将更多的水资源应用于工业生产及其他重要行业.同时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可以降低灌溉成本,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7.
泾惠渠灌区农业灌溉是区域地下水消耗的主要原因,研究该灌区农业生产活动对区域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对调整区域农业结构、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分析灌区作物用水的基础上,利用1977~2011年降水及灌溉等资料,分析同期区域地下水位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伴随着灌区降水量的减少和节水工程的实施,降水入渗补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作为灌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的地表引水灌溉及渠系渗漏补给量也大大减少,加之人工开采量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灌溉供需矛盾,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剧烈下降。  相似文献   

8.
许生源  江燕  徐金华 《山东水利》2005,(10):43-43,45
位山引黄灌区是全国第五大灌区,干渠全长274km,目前在上中游已衬砌150km。随着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还将对大部分渠道进行衬砌。但在近几年的运行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衬砌板坍塌现象。对此,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有利于今后衬砌施工和管理。1衬砌板破坏的原因位山引黄灌区干渠衬砌板破坏的原因可分为渗水破坏、冲刷破坏、调度运行不当、设计缺陷和施工质量差引起的破坏等。1·1渗水破坏位山引黄灌区上游衬砌段全为半填半挖段。当渠道两岸地下水位高于渠内水位时,形成的水位差对衬砌板产生了扬压力,当扬压力足…  相似文献   

9.
以祁县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中的城赵镇高效节水灌区为例,主要通过首尾测算法进行该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结果表明,首尾测算法可直接根据灌区渠首引进水量和作物最终利用水量进行灌区典型作物毛灌溉用水量和净灌溉用水量取值测定,最终测算出整个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使测算过程大大简化,测算结果准确度也有保证;测算结果也表明,城赵镇高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灌溉水高效利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对灌区代表性站点进行土壤墒情监测,分析不同监测点位下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和作物灌溉水效益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各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均大于理论试验值,作物综合灌溉用水定额为322 m~3/亩,且滴灌条件下作物灌溉水效益大于常规灌溉,作物平均灌溉水效益为4.95元/m~3。数据表明新疆三屯河灌区现状作物还处于比较保守的充分灌溉,故灌区的综合灌溉效益较好,应适当加大高效节水面积,提高作物灌溉效益,促进作物节水增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喀什噶尔灌区规模不断扩大和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程度日渐增强,开采强度不断增大,原有的水资源平衡关系被打破。对喀什噶尔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并概括出地下水位变动与灌溉农业变化之间的规律关系。结果表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灌区地下水位并无明显变化,八十年代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后,粮食作物等的种植比例逐渐上升,蔬菜种植面积增大,用于蔬菜灌溉的地下水开采量随之增加,导致地下水位的显著变化,同时蒸发强度、工业用水等也是影响灌区地下水位下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宁夏青铜峡河西灌区地下水调控标准研究(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灌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着重分析了灌区内典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 ,指出地下水以灌溉入渗补给为主 ,灌溉制度决定地下水补给量、补给时间和补给强度 ,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深入探讨了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农作物生长及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初步给出灌区地下水调控标准 :在作物生育期 (5~ 7月 ) ,可将作物防治渍害和盐碱害的标准作为该时段的地下水调控标准 ;在作物秋灌期 (9~ 10月 ) ,可将防止土壤盐碱化的地下水调控标准下限 ,作为本阶段的地下水调控标准。  相似文献   

13.
李战国 《陕西水利》2022,(2):68-69,74
结合渭干河灌区高效节水工程,依据相关政策制定灌区用水总量红线.根据灌区规划,充分考虑作物种植结构及灌溉需求上制定灌区灌溉制度,计算灌区不同月份灌溉需水量,通过理论计算及类比分析,综合确定灌区现状及规划年灌溉水利用系数,从而分析灌区供需水平衡.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后,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灌区毛灌溉定额及灌溉水利用系...  相似文献   

14.
灌区用水量计算及可利用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地区水资源十分紧缺,发展节水农业是一项长期、重要的战略任务.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确保水资源系统良性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加强作物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及其应用工作.对灌区用水量及可利用水量的计算预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柳园口引黄灌区控制面积40 724 hm~2,耕地30 882 hm~2,拥有人口35万人,由于多年来灌区渠系工程年久失修等多种原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日趋萎缩,灌溉节水显得越来越重要。为适应灌区信息化发展趋势,在柳园口灌区范围内建立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对作物土壤水分指标进行远程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指导灌区节水灌溉,促进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位山灌区灌溉效益分摊系数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确定分摊系数是计算灌区灌溉效益的关键。由于灌区灌溉效益是灌溉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综合作用的成果,因此,分摊系数的计算有其复杂性。通过分析位山灌区建成后的灌溉历史,把灌区的发展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从作物产量或产值的变化着手,探讨了分摊系数的计算方法,实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疆灌区普遍存在地下水超采、地表水与地下水调配利用程度低、灌溉效益低下等问题,灌溉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灌区农业生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迫切要求建立起灌区可循环利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文章以新疆石河子灌区为例,在对灌区井渠结合节水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对井渠结合节水灌溉工程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并对井渠双灌和井渠分灌两种井渠结合节水改造灌溉技术模式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通过井渠结合提灌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能减少土壤库容量,通过降水再次补给水资源蒸发和渗漏损失,从而实现降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联合调度、综合利用,应在我国北方灌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基本情况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始建于1958年,1962年停灌,1970年复灌,复灌至今累计引水352亿m3,不仅满足了灌区农业灌溉用水、补充了地下水源、改良了盐碱地,而且为聊城市工业和城市居民生活及环境用水提供了大量优质水源,累计创经济效益200亿元。位山灌区管理处是位山灌区市级  相似文献   

19.
河套灌区发展节水灌溉要因地制宜,总体目标的实现应该分阶段进行。用灰色理论进行河套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分析,预测2010年节水潜力为10.30亿m3,2020年为13.81亿m3。灌区节水潜力有:采取工程措施、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开采浅层地下水、改进地面灌溉方式、发展灌水技术、提高灌区节水灌溉管理水平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方法,对维持位山灌区健康生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沙池区缺乏治理;水资源供求矛盾尖锐;供水成本补偿严重缺失;水价问题日益突出;节水改造欠账太多;管理体制不适应现代新型灌区发展是位山灌区维持健康生命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