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稀土铽离子(Tb3+)的荧光敏化增强作用即以Tb3+为荧光探针,分别研究了柠檬酸(Cit),草酸(H2C2O4)和蛋氨酸(Met)与Tb3+、BSA三元体系的络合反应情况.结果表明:Cit,H2C2O4均与Tb3+、BSA生成了三元配合物,而Met则未发生络合反应.  相似文献   

2.
以氯化稀土(RECl3,RE=La、Pr、Nd、Sm、Eu、Tb、Dy)和柠檬酸(H3Cit)为原料,合成了7种柠檬酸稀土化合物。探索了反应温度、物质的量的比、酸度等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0℃,氯化物与柠檬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2,以及pH为4~5。通过元素分析、红外谱图和TG/DTA等手段确定了柠檬酸稀土化合物的组成为RE(Cit)·nH2O。  相似文献   

3.
复盐草酸合Fe(Ⅲ)、Cu(Ⅱ)酸钾标准生成焓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 -反应量热计 ,分别测定了 2 98.15 K时 [Fe Cl3· 6 H2 O(s) +3K2 C2 O4 · H2 O(s) ]和[K3Fe(C2 O4 ) 3· 3H2 O(s) +3KCl(s) ]在 10 0 .0 m L 4 .0 m ol/ L HCl溶液中的溶解焓及 [Cu SO4 · 5 H2 O(s) +2 K2 C2 O4 ·H2 O(s) ]和 [K2 Cu(C2 O4 ) 2 · 2 H2 O(s) +K2 SO4 (s) ]在 10 0 .0 m L 4 .0 m ol/ L HCl溶液中的溶解焓。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得到三氯化铁和草酸钾反应的反应焓及硫酸铜和草酸钾反应的反应焓分别为 (- 78.5 5± 3.90 ) k J/ mol和 (- 2 6 .95±1.5 3) k J/ mol,进而计算出复盐 K3Fe(C2 O4 ) 3· 3H2 O、K2 Cu(C2 O4 ) 2 · 2 H2 O在 2 98.15 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4 2 11.2 2± 3.90 ) k J/ m ol、(- 2 72 9.0 6± 1.5 3) k J/ mol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弱还原气氛下,分别合成了单掺Ce3+、Gd3+和双掺Ce3+/Tb3+、Gd3+/Tb3+的ZnO-CdO-B2O3(ZCB)基质系列荧光体.光谱分析表明:Ce3+的5d→4f(2F7/2,2F5/2)和Gd3+的8P7/2→8S7/2跃迁的强发射分别对应于427 nm和574 nm,而Ce3+/Tb3+和Gd3+/Tb3+的强发射分别对应于546 nm和548 nm.双掺Ce3+/Tb3+、Gd3+/Tb3+的荧光体比单掺Tb3+的发射强度显著增强,这表明存在Ce3+→Tb3+、Gd3+→Tb3+的能量传递,且Ce3+和Gd3+都是Tb3+的优异敏化剂.  相似文献   

5.
利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绿色发光材料γ-LiAlO2:Tb3+。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荧光光谱(PL)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助熔剂H3BO3对γ-LiAlO2:Tb3+的物相、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仍为四方晶系,在238nm的紫外激发下,跃迁发射峰位于489nm,542nm,548nm,584nm和620nm,分别对应于Tb3+的5 D4→7F6,5 D4→7F5,5 D4→7F4和5 D4→7F3的能级跃迁。硼酸的加入,有利于样品荧光和形貌的改善,其最佳掺杂摩尔浓度为1.5%。  相似文献   

6.
以黄磷炉渣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不同钆含量的Tb3+掺杂CaO-Al2 O3-SiO2系统微晶玻璃.采用差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研究了Gd2 O3含量对该微晶玻璃析晶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的Gd2 O3添加范围内,Gd2 O3的添加使微晶玻璃析晶峰温度和析晶活化能均升高,对基础玻璃的析晶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λem=542 nm的激发光谱中,Gd3+和Tb3+的特征激发峰强度均随Gd2 O3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在λex=317 nm的发射光谱中,Gd2 O3的添加使Tb3+特征发射峰强度增加明显,微晶玻璃的荧光寿命逐渐增长.通过光谱图结合能级图分析,在该微晶玻璃体系中Gd3+对Tb3+具有敏化作用,Gd3+可通过共振传递的方式将能量传递给Tb 3+,从而提高Tb 3+掺杂黄磷炉渣微晶玻璃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水相中合成了11种稀土硝酸盐与蛋氨酸的配合物,其通式为RE(Met)_4(NO_3)_3·4H_2O(RE=La,Ce,Pr,Nd,Sm,Eu,Gd,Tb,Dy,Er,Y:Met=D—L—Methionine),利用DSC技术测得了它们的熔化焓和熔点。  相似文献   

8.
以自制的双水杨醛缩(1R,2R)-环己二胺手性席夫碱(H2L)与CuCl2、CoCl2、NiCl2、ZnCl2的络合反应,得到了4个配合物CoL(1)、2NiL(H2O) (2)、CuL(3)、ZnL(4),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电导率、元素分析、旋光测定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NBT实验显示了一些配合物对O2·-的抑制作用;Fenton实验表明一些配合物对·OH的抑制作用;用荧光波谱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作用,发现配合物与DNA均为非典型的插入结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熔融法制备Tb3+/Sm3+掺杂的SiO2-B2O3-Na2O-CaF2-NaF氟氧化物基质玻璃,通过热处理获得Tb3+/Sm3+共掺杂的CaF2的微晶玻璃.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图谱(XRD)、电子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等对样品进行分析.XRD研究结果表明:基质玻璃经680℃热处理1 h后获得了Tb3+/Sm3+掺杂的CaF2的微晶玻璃,估算的CaF2晶粒尺寸为37 nm.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由于Tb3+/Sm3+进入到低声子能量的CaF2微晶中,与基质玻璃相比微晶玻璃的发射特征峰强度明显增强.同时也证实Tb3+和Sm3+之间的能量转移过程及其Sm3+离子的自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10.
应用0-D单区模型耦合乙醇氧化反应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对乙醇均质压燃燃烧反应化学动力学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乙醇氧化消耗的主要途径及乙醇的燃烧反应机理中的关键中间产物和重要的基元反应,并总结出了乙醇总体氧化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醇氧化消耗的主要途径中,C2H5OH+OH→产物占主导,单个基元反应中以R145 C2H5OH+OH=CH3CH2O+H2O为主,其次为R144 C2H5OH+OH=CH3CHOH+H2O。乙醇氧化经裂解反应、脱氢反应最终形成支链反应,乙氧基C2H5O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在链分支中决定了链分支的进行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YAl3(BO3)4:Ce,Tb绿色硼铝酸盐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光致发光(PL)光谱对其晶体结构和荧光光谱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YAl3(BO3)4:Ce,Tb发光材料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R32,掺入Ce3+,Tb3+离子后晶格结构没有变化;发光材料的发射光谱主峰位于541 nm处的Tb3+的5D4→7F5跃迁峰,Ce3+离子对Tb3+有敏化作用;掺杂的稀土离子配比为Ce:Tb=0.3:0.1,B的掺杂量为25%,在1 100℃下、高温烧结2h的样品的荧光强度最好.  相似文献   

12.
封闭空间瓦斯爆炸过程的反应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取瓦斯爆炸过程中反应动力学参数,通过修改化学动力学计算软件CHEMKINIII中的SENKIN程序包,采用甲烷燃烧的化学动力学详细反应机理(包括16种组分、41个反应),建立了定容弹中瓦斯爆炸过程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瓦斯爆炸过程中温度、压力及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通过对瓦斯爆炸详细反应机理的敏感性分析,找出了影响瓦斯爆炸以及爆炸后部分致灾性气体生成的关键反应步.结果表明:瓦斯爆炸后温度、压力将分别达到2800K,0.24MPa左右;促进瓦斯爆炸的关键反应步为CH3+O2=CH3O+O,CH4+HO2=CH3+H2O2;促进CO与CO2生成的关键反应步为CH3+O2=CH3O+O,CH4+O2=CH3+HO2,CH4+HO2=CH3+H2O2,CH3+HO2=CH3O+OH,H+O2=OH+O.  相似文献   

13.
UV/Fe(C2O4)33-/H2O2系统羟自由基生成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Fenton、UV/Fenton和UV/Fe(C2O4)33-/H2O2系统中羟自由基(.OH)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3个系统生成的.OH浓度顺序均为UV/Fe(C2O4)33-/H2O2>UV/Fenton>Fenton.对于UV/Fe(C2O4)33-/H2O2系统,最佳K2C2O4浓度为1 mmol/L,最佳初始pH范围和H2O2浓度分别为2-5和20 mmol/L,增加Fe2 浓度和升高反应温度有助于UV/Fe(C2O4)33-/H2O2系统生成.OH.  相似文献   

14.
用大环配体 L ( [( OPD) 2 ( DIEN ) 2 ] )与金属离子作用合成了 [Mn L ] ( Cl O4) 2 · 2 H2 O、[Co L ] Cl4·2 Me OH· H2 O、[Ni L ] ( Cl O4) 2 · 2 Me OH· 2 H2 O和 [Tb L ( Cl O4) 3 ( H2 O) 2 ]· 3 Me OH四种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鉴定 .并对其质谱裂解方式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过渡金属配合物在喷雾质谱条件下比较稳定 ,而稀土金属配合物在质谱条件下不太稳定 .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 - Br O3 -- Fe( phen) 3 2 + - H2 SO4 体系在间歇釜中的振荡现象。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及 Cl-、Br-、Ag+、H2 O2 、丙烯腈、乙醇等添加物对振荡反应的影响。该振荡反应的诱导期与反应温度之间的关系符合 Arrhenius方程。实验测得其表观活化能为 75.0 8k J·mol-1。  相似文献   

16.
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法合成稀土磷酸盐绿色荧光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eCl3·7H2O,La(NO3)3·6H2O,Tb(NO3)3·6H2O,(NH4)2HPO4和适量表面活性剂为原料,采用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磷酸盐绿色荧光粉,用XRD和TG DTA分析技术,研究球磨过程和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用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对材料的形貌、粒径进行表征。用荧光光谱分析样品的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有助于产物的晶化,但其结晶程度较低,煅烧后则形成晶型完整的稀土正磷酸盐荧光粉,所得样品为亚微米级的球型绿色荧光粉,在272nm紫外线激发下发绿色荧光,发射主峰在548nm。  相似文献   

17.
以N,N-二-二苯氧膦-4-溴甲基-苯胺(DPBB)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得到一种含P=O的有机硅烷前驱体Si-DPBB,并与Eu(DBM)3.2H2O及四乙氧基硅烷通过溶胶-凝胶法反应得到一种新的无定形无机-Eu(Ⅲ)配合物杂化材料SiO2-DPBB-Eu。红外、紫外-可见漫反射及荧光光谱表明,在杂化材料SiO2-DPBB-Eu中,稀土离子Eu3+与Si-DPBB中的P=O发生配位,并分布在SiO2网络中。该杂化材料显出良好的由配体到Eu3+能量转移的线状5D0-7FJ(J=0,1,2,3与4)红光发射。  相似文献   

18.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u2O3单掺和Ce/Tb/Eu三元共掺杂的CaO-B2O3-SiO2(CBS)发光玻璃材料,并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CIE色度坐标对其结构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394nm激发下,Eu2O3单掺杂的CBS发光玻璃的发射光谱中出现了Eu3+的特征发射峰.这些发射峰主要起源于Eu3+中的4f电子的f-f跃迁;在374nm激发下,三元共掺杂发光玻璃的发射光谱中同时观测到了起源于Ce3+、Tb3+和Eu3+的蓝色、绿色和红色的三基色发射,这些发射可进一步混合成为白光发射.此外,Ce/Tb/Eu三元共掺杂发光玻璃的发光颜色,随着Eu2O3含量的增加从蓝光逐渐过渡到白光,这显示出了发光颜色的可调节性,极大地扩展了其在白光发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2-氨基-4-氯苯甲酸(2-A-4-CBA)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第二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稀土铽离子(Tb~(3+))的三元有机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可表示为[Tb(2-A-4-CBA)phen(H_2O)4·H_2O],2-氨基-4-氯苯甲酸和1,10-邻菲罗啉均参与配位且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色坐标研究配合物的发光性能,配合物发出较强的Tb3+的特征荧光,在369.6 nm激发下其最强发射峰在545.2 nm处,其色坐标落在黄绿光区域.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合硫酸铝在氢氧化钾存在的条件下在水中发生共晶作用得到无色块状的配合物K(H2O)6Al(H2O)6(SO4)2晶体,其中钾离子(K+)形成KO6八面体的配位几何构型。将D,L-酒石酸和相同当量的KOH反应生成配合物K(C4H5O6)(C4H5O6=D,L-酒石酸),其中K+以KO8多面体的形式被8个氧原子围绕形成一个扭曲的立方体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