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青藏铁路五道梁低温冻土区进行了片石护道路基新结构和土护道路基结构的实体工程试验,以确定路基修筑对温度场的影响.对测试断面冻融循环的地温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2004年片石路基左右路肩孔冻土上限处,年平均地温分别低于土护道路基相应位置0.12℃和0.14℃.2005年片石路基左右路肩孔分别低于土护道路基相应位置O.65℃和0.03℃,冻土上限以下地温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片石护道和土护道路基冻土上限均存在不对称性,但随着时间发展,片石护道路基最大融化深度位置基本接近或超过天然地面,且冷生过程还在继续.该区域的片石护道路基新结构能够有效发挥降低地温、主动保护多年冻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藏公路热棒路基降温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的工程效果,定量评价其降温效能,基于青藏公路热棒路基试验工程近11年的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热棒路基的地温特征、温度场形态和冻融过程,估算了阴阳坡影响下热棒附近的水平热收支状况。建立了空气-热棒-冻土地基三维非稳态耦合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单侧直插式、单侧斜插式、双侧直插式与双侧斜插式)的热棒路基的降温效能。实测结果表明:在热棒作用下,阳坡侧路基地温可降到-1.5℃附近,较普通路基地温降低约3.0℃,阴坡侧路基地温最低达到-2.1℃;热棒路基经过11年的营运,阳坡侧冻土上限抬升约0.95m,基本达到天然地基水平;阴阳坡两侧热棒的年平均实际功率分别约为69.80、54.07 W,且热棒路基在最初5年传递能量较大,第6年后逐渐减小,此后路基的热状况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双侧直插式热棒路基与双侧斜插式热棒路基第20年冻土上限分别为2.88、1.88m,而单侧直插式热棒路基与单侧斜插式热棒路基第20年冻土上限分别为3.84、3.46m,因此,双侧热棒路基的长期降温效果明显强于单侧热棒路基,斜插式热棒路基强于直插式热棒路基;单根热棒的年平均功率为47~56 W,与试验工程监测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沉降杯的基本构造及工作机理,结合具体工程,叙述了沉降杯观测路基沉降的方案、具体的埋设工艺以及观测方法,并对沉降杯的观测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公路线路经过软土路基时会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沉降,其在设计和施工中的沉降分析和计算结果精度不足以满足无工后沉降的要求,需要对沉降进行实时观测和分析。以软土地基上某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为例,介绍公路线路中路基沉降观测的流程、元器件的埋设方法,总结了沉降观测过程中各类元器件的适用性,及真实、准确、及时和连续采集沉降观测数据的方法,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沉降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天山腹地G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工程,通过地质调绘、挖探、工程钻探、电法测试、地质雷达检测、地温监测、取样试验等勘察手段,查明了区域地层岩性、冻土类型及分布规律,通过对冻土纵横向分布情况、冻土级别、冻胀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针对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的路基设计原则及处理方案,为路线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6.
对于西藏高海拔地区公路路基浅层软弱土、路基坡脚季节性冻土处理方面的设计、现场施工方案研究较少,缺乏设计、施工和应用效果方面的研究成果。基于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改造工程米拉山隧道段第1合同段K4471+740~K4472+400段路基浅层软弱土、路基坡脚季节性冻土处理资料,分析了地质情况、冻土处理方案和保温护道的设置情况,以及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出该处理方案能保证路基稳定性及沉降的要求,并保证基底填料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保定一阜平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程序建立路基沉降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地基土性质、路堤高度、路堤填料性质条件下路基沉降变形特性,并结合现场沉降观测数据研究了土基变形模量、路基高度、路堤填料容重、路堤变形模量及施工时间对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的影响规律,为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拓宽方式对路基沉降的影响,结合西潼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针对单侧拓宽和双侧对称拓宽方式建立了路基沉降数值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路基顶面沉降、差异沉降与坡脚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并选定试验段进行双侧对称拓宽方式下的数值模拟分析和分层总和法计算,同时进行了路基沉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拓宽相同宽度时,双侧拓宽的旧路基中心沉降减小幅度较单侧拓宽增加15.2%;两侧各拓宽2车道时,路基差异沉降是单侧拓宽4车道时的24.3%;随着拓宽宽度的增加,旧路基中心沉降增量逐渐减小,最大沉降位置在距新建路基边缘内侧3~5m处。数值模拟、分层总和法计算及现场观测最大沉降分别为18.40、18.74、16.06mm,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可靠,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结合锦赤铁路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工程实例,分析了传统法观测路基沉降的弊端以及单点沉降计在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中的应用,结合现场试验进行了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分析,认为高填方路基沉降最基本原因是路堤自身重力,为今后高填方路基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技术参考。实践证明,单点沉降计的应用解决了传统观测法所存在的精度不高、操作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冻土地温数据采集的应用现状和实际需求,提出了青藏冻土地温远程无线自动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详细描述了系统的功能、组成结构及工程实施。经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青藏铁路冻土区人工采集地温数据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至磁县段改扩建工程沿线分布有软土、膨胀土、淤泥质粘土,旧路基经多年运营,沉降已稳定,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是地基处理的重点。针对一般拼宽路基、膨胀土路基、软土路基提出科学、可行的处理方案;对灰土垫层、土工合成材料、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提出具体要求、该方案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FLAC3D建立了土石填料路基沉降数值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对沉降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探究土石混填路基的沉降规律。利用模型计算了怀新高速及湖南省其他典型土石混填路基沉降量,计算结果显示:基于FLAC3D建立的数值模型计算得到的高速公路土石混填路基沉降量与实际观测值吻合良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解释土石混填路基沉降规律,可以为后续土石混填路基工程沉降特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永久性冻土隔热层遭到破坏,导致冻土融化引起的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是影响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路基施工首先考虑如何控制多年冻土层保护和正确评估冻土发生融化后的变形量。通过对冻土温度监测,为路基施工提供科学技术依据,提前做好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的相关准备,努力实现保护冻土隔热层、不破坏冻土结构和减少扰动冻土等目的基础上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4.
杨斌 《交通标准化》2014,(14):61-63
针对高速公路沉降给交通安全带来的危害性,探讨了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的重要性及相应的技术要求,提出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观测贯穿于高速公路修建的整个过程,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研究高寒冻土区路基变形破坏演化过程,以漠北公路K6+200断面处的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区路基和K8+200断面处的低温高含冰量冻土区路基为研究对象,在路基不同部位和路基下不同深度处土体埋设温度传感器和变形传感器,研究了高纬度、高寒冻土区不同冻土条件下路基实测温度和变形演化过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区,在公路建成2年后,路基下出现了明显的融化盘偏移现象,新建宽幅路基呈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变形特性,路基下形成了2个融化盘,其中一个明显向路基坡脚处偏移,左坡脚和路中冻土上限明显下降了3~4m,路基下原天然地表处沉降达4~9cm,而路肩处冻土上限基本保持稳定;在低温高含冰量冻土区,在保证一定路基高度的条件下,除了建成初期路基土体存在一定的变形(工后沉陷)外,由路基下多年冻土不均匀融化导致的变形很小,因此,在低温冻土区公路路基稳定性相对较好。可见,研究结论进一步阐释了高温冻土区路基、路面变形严重的成因,为高纬度、高寒冻土区路面结构抗融沉破坏设计和病害防治提供了参考,揭示了高温多年冻土区路基纵裂、沉陷等不均匀变形破坏的特征和成因,相比高温多年冻土区,在保证一定路基高度下低温多年冻土区路基具有相对良好的稳定性,这一结论对于高纬度、高寒冻土区不同冻土条件下冻土路基的设计及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拓宽工程路基实测沉降资料的分析,总结出拓宽地基沉降变形的时效特点,并在分析沉降量与填土高度关系的基础上时其进行了回归分析,这时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的路基填筑及其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京福高速公路曲界段DK29 000- 150段路基为软土路基,通过土工布复合水泥粉喷桩处理软土路基,取得良好的效果。结合工程实例,简要解释土工布复合水泥粉喷桩处理软土路基施工及工后沉降观测技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修建已久的高速公路大部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交通需求,必须进行拓宽处理。由于施工时间和不同地质条件及填筑材料的差异,都有可能会引起搭接部分的裂缝、破损、错台。主要介绍路基拓宽工程的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及应用,基本掌握路基沉降规律,并为路基施工提供填筑依据和填筑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沉降观测对保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合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沉降观测数据,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和双曲线模型在公路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并对等间隔的灰色模型GM(1,1)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任意时间间隔的非等时序改进灰色模型。通过具体工程实践,给出了灰色模型和双曲线模型对公路路基沉降量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灰色模型的预测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更接近,精度更高,更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20.
全风化花岗岩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得到全风化花岗岩的工程性质,特别是动强度等性质,提出了临长高速公路风化花岗岩路基处理方法及压实施工工艺,通过路基施工实践检验和沉降观测结果,验证了路基处理技术是合理可行及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