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苏联对纤维素纤维织物的还原染料印花制订了一套新工艺,这种新工艺使染料在汽蒸时只要30~40秒钟即可固着。染料的快速固着是靠下述原因:1)当提高织物上已印制花纹处的湿度时,印花后染料立即固着;2)  相似文献   

2.
丁燕  邵建中  邵敏 《印染》2010,36(23)
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研究异双活性基染料对蚕丝和羊毛织物的染色差异。通过上染率、固着率和总固着效率对比分析,优化其染色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异双活性基染料与蚕丝织物的最佳染色条件为pH值8~9,温度60~70℃;与羊毛织物的最佳染色条件为pH值4~5,温度80~90℃。蚕丝织物与异双活性基染料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可以反应,其弱碱性条件的总固着效率要略高于酸性条件;羊毛织物与异双活性基染料在酸性条件下总固着效率远高于弱碱性条件。  相似文献   

3.
《印染》2015,(7):53-56
2.3.3纯棉织物的含亚硫酸钠油墨防染印花 防染印花中,防染剂通过化学方式(防止染料固着)或者物理方式(阻止染料吸附),来防止预先浸轧在织物上的地色染料固着,从而在地色织物上获得白色印花的效果。如果对活性染料加以适当选择,该工艺将非常有前景。因为在印花前的烘干过程中,地色染料并没有固着,否则不能得到白色的印花图案。  相似文献   

4.
染苑精萃     
《印染》2004,30(17):54-54
二硫双乙烯砜基活性分散染料对尼龙 6和真丝织物的染色2 0 0 4161分析了新型的含二硫双乙烯砜基活性分散染料的合成途径 ,研究其在真丝及尼龙 6织物的染色性能和染色工艺条件 ,如温度、pH值和染料浓度等对染料上染率和固着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pH值为 8和温度 1 30℃条件下 ,染料的上染率和固着率最佳 ,这主要是染料通过 β消除反应形成乙烯砜基 ,从而与纤维上的氨基发生亲核反应。真丝织物由于氨基含量较高 ,所以固色率和上染率都比尼龙 6高。提高染浴中的染料浓度 ,会使染料发生聚集 ,从而影响其上染。由于发生 β消除 ,染料分子量…  相似文献   

5.
苏格兰国际道生在一项英国专利中陈述了织物上染料和化学整理剂用超短波加热固着的发明。这种固着工艺的原理是使浸有染液或整理药液的织物在扁形管道里的传送带上通过。管道上下两侧装有两片平行电极并施以超短波电场。在狭缝般的管道中,由于织物的进入足以使它产生部分封闭作用使加热产生的蒸气形成压力,以加速染料或药剂在织物上的固着反应。  相似文献   

6.
《印染》2015,(7)
<正>2.3.3纯棉织物的含亚硫酸钠油墨防染印花防染印花中,防染剂通过化学方式(防止染料固着)或者物理方式(阻止染料吸附),来防止预先浸轧在织物上的地色染料固着,从而在地色织物上获得白色印花的效果。如果对活性染料加以适当选择,该工艺将非常有前景。因为在印花前的烘干过程中,地色染料并没有固着,否则不能得到白色的印花图案。Broadbent和Lewis开发了如下工艺:织物预先浸轧含硫酸酯乙烯砜活性染料(Remazol)和甲酸钠(p H=6.5),70~80℃烘干,再罩印含亚硫酸钠的油墨,或者  相似文献   

7.
《印染》1976,(2)
据阿托斯机械厂介绍,印花后染料的固着如果在悬挂式蒸箱内用较低的温度时进行,则在内部加热和外部加热两种方法之间蒸汽消耗的差别是比较小的。但聚酯/棉混纺织物和纯合纤织物印花后必须高温处理,因此对高温处理的设备进行了比较。 印花后染料的固着,如用外部加热的标准悬挂式蒸箱汽蒸,工作宽度2.6米,织物容量为200米,过热蒸汽(180℃),则需1,700公斤蒸汽/小时,作为从外部热源到汽蒸箱内的热载体。在中欧每千公斤蒸汽的价格是25西德马克,即每小时需42.50西德马克,如每天两班操作,利用率75%,每年220工作日的蒸汽费用为112,200西德马克。  相似文献   

8.
唐菊 《江苏丝绸》2009,38(1):12-14
通过测定在不同的温度、pH值下,二氟一氯嘧啶型染料在真丝绸、羊毛和棉纤维上的上染率、固着率和总固着率,初步探索该染料在蚕丝纤维上的成键性能。研究表明,该染料在温度为70℃,pH值为8.5—9.5时对蚕丝织物有较佳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9.
《江苏印染》2011,(10):53-55
主持人:欢迎进入《百花苑》。 蒸化的目的是使印花织物完成纤维和色浆的吸湿和升温,促使色浆中的染料向纤维中转移并固着。蒸化过程是较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蒸化工艺条件的优化,对染料在纤维上的固着,印花色泽的鲜艳度及花型轮廓的清晰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印染》2015,(5)
采用一种均三嗪类改性剂对蚕丝织物进行改性,用阳离子荧光染料对改性后蚕丝织物进行染色,并对改性和染色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蚕丝织物的优化改性工艺为:改性剂7%,吸附p H值为3,吸附时间15 min;固着p H值为8,固着时间45 min,改性温度90℃。改性蚕丝织物的染色优化工艺为:染色p H值为7,染色温度90℃,染色时间30 min。用此改性及染色工艺,蚕丝织物经固色后具有较好的染料吸收能力,耐摩擦牢度及耐洗色牢度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由于反应固着染料的加入扩大了适合于纤维素纤维染色(直接、还原和隐色体还原、硫化、偶氮和纳夫妥染料以及活性染料)的染料品种。 反应性固着染料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当前的需要,如:能源节省、提高产量、应用范围广而灵活、家庭洗涤牢度,生态学以及对现代机械设备的适用性。 在纤维素染色的众多方法中,包括竭染、轧蒸、浸轧─打卷、浸轧─卷染、轧烘、浸轧─烘燥─热溶和轧卷,从能源、水和化学品消耗、染色给色量、产量、染色牢度以及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轧卷染色法肯定是最理想的。 与其他半连续和全连续染色法相比较,轧卷染色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的数量最少,电力和热能消耗最低。劳力需要也是很低的,而且建立期缩;就织物的产量而言,轧卷染色法的使用也是相当灵活的。因此轧卷染色法也可以被认为是特别经济的加工法。 反应固着染料可以象直接染料那样使用,另列它们的发色团中还含有同多元固色剂象Indosol CR液反应的基团,这样纤维就被交联住,染料与纤维素  相似文献   

12.
转移印花     
“转移印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纺织物印花的新技术。这种方法是将染料配成色墨,用印刷方法把色墨印在纸上,然后将纸紧贴织物,通过高温和加压,使染料成为气相转移到织物上。印花后不需要固着和水洗即为成品。转移印花无须使用蒸箱、烘干、平洗等设备,可较大量节约能源,不产生废  相似文献   

13.
羊毛织物的冷堆印花,印前不需对羊毛氯化预处理,印花后又不需以汽蒸方式对羊毛织物以固着染料,节省印花助剂,达到了节能减排、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的目的。详细介绍了羊毛织物印花的条件、印花设备的选用及色浆的调配等。  相似文献   

14.
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的匀染性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测试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的固着速率曲线、相对固着速率和移染性能,探讨活性染料在纤维上的匀染性。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性高、活性基反应强的染料(如Cibacmn LS)加碱前的移染性差,固着率高,匀染性差;而加碱后的固着速率不快。直接性不高的染料(如Levafix CA和Megafix B)加碱前的移染性好,固着率低,匀染性好;而加碱后的固着速率较快,匀染性差。中针对移染性能和固着速率不同的活性染料,给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印染》2016,(23)
正在纺织品湿处理过程中,水主要用于两个方面:第一,作为化学物质的溶剂;第二,作为清洗和水洗的介质。活性染料广泛应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和印花。纤维素纤维的活性染料染色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但碱性条件同样会促进活性染料基团与染液(水)发生反应,导致染料水解。大约3/4的染料能固着在织物上,而剩下的1/4发生水解。染色后,织物上包含未固着的水解染料和残留的未  相似文献   

16.
用阳离子染料对腈纶织物印花时,由于染料是调和于浆料中的,所以染料渗透困难,必须用较长时间的高温汽蒸才能使染料扩散、渗透、固着,这一点与染色不同。腈纶针织内衣和腈纶膨体纱羊毛衫一般要以衣片的形式进行印花。目前印制工艺是没有问题的,难以解决的是衣片印花处理后  相似文献   

17.
防染印花拔染印花和防染印花的最终效果是相同的,但工艺途径不同。防染剂在白色织物上印花和固着,并防止地色固着,后者通过相应的染色或印花技术来施加。色防可通过在印花浆中包含一种着色染料而获得,这种着色染料能够在防染剂存在下固着。防染技术分为两类: (1)反应性防染,随后匹染,一般为大浴比;  相似文献   

18.
丝绸其光泽、手感和悬垂性都优于其他许多纺织品。然而在沸染时,往往容易损伤这些特性。许多研究人员始终在探索能否在产生自由基的物质(如氧化还原体系)存在下对丝绸进行低温染色。 碱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用于丝绸染色时由于这二类染料的染色织物水洗牢度和耐光牢度都较差而受到限制。尽管碱性染料色泽鲜艳,有利于提高织物外观。假设在丝纤维和染料上都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之间的反应会形成染料在纤维上的共价固着。基于此,我们使用了诸如双氧水/葡萄糖、过硫酸钾/焦亚硫酸钾、过硫酸钾/葡萄糖等氧化还原体系,用碱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染丝,企求在低温条件下获得牢度较好的染色品。 试验  相似文献   

19.
由于聚酯纤维对于分散性染料有高的亲和力,热转移印花工艺大多应用于纯聚酯纤维织物。棉纤维对于分散性染料很少或几乎没有亲和力。转移印花工艺对于棉和聚酯纤维交织织物是可以进行的,但花纹仅固着在聚酯纤维上,其可能改善的程度取决于二种纱线交织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论述丽华实E/EA纤维反应性染料对棉及聚酯/棉混纺织物的竭染应用中的最新技术。加入碱以增进纤维反应性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固着可能引起pH值的突然改变,并可能产生一些问题,如染色不匀等。在最佳染色条件下,pH值的改变应以线性形式进行,但如果人工加入碱的话,这就几乎不可能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