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高速钢磨削加工时工件表面质量难以保证问题,采用低温冷风和常温干式两种冷却方式对高速钢试件进行了不同冷却条件下磨削试验,分别从表面粗糙度、表面烧伤、金相组织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低温冷风磨削时,工件表层金相组织变化深度较干式磨削减少了1~1.5倍,低温冷风磨削温度降低,磨削烧伤抑制,工件表面粗糙度值较干式磨削减小,工件表面质量较干式磨削提高.  相似文献   

2.
ELID磨削主要采用铸铁结合剂砂轮,但是该砂轮在使用过程中有明显的弊端,如砂轮难以 制造,价格也比较高,且无法保证加工表面的清洁度.将新型环保型竹炭结合剂砂轮(BCB砂轮)与 ELID磨削技术相结合,可开发一种使用简便、制作简易、并且可以达到优良的加工表面质量的新 型超精密加工方法与技术.通过BCB砂轮进行单晶硅ELID磨削工艺实验,研究磨削参数对单晶 硅ELID磨削表面质量,切向磨削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BCB砂轮进行单晶硅ELID磨削加工 过程中磨削性能良好,可获得高效率、高质量表面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于不锈钢、铝合金、铜、钛及其合金等高硬度、高韧性材料,在磨削时易出现砂轮堵塞和工件表面烧伤,难以进行磨削加工。为此,研究开发了多气孔槽型断续磨削砂轮,其磨削性能显著改善,可应用于难磨削材料的高精度、高效率磨削。  相似文献   

4.
针对钛合金干式磨削特点,制备了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cubic boron nitride, CBN)超硬磨料砂轮,进行了与碳化硅陶瓷砂轮干式磨削Ti6Al4V合金的对比试验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体视显微镜、粗糙度仪和显微硬度计对磨削工况和试样表面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磨削用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比较了3种砂轮磨削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微观组织及显微硬度。研究表明:工件表面粗糙度随着磨削深度增大而增大,随着砂轮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与绿色碳化硅陶瓷结合剂砂轮相比,CBN和金刚石超硬磨料砂轮磨削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和变质层深度较小,表面无明显烧伤,在一定用量条件下更适合Ti6Al4V合金干式磨削加工。  相似文献   

5.
就如何减少大型重载齿轮的磨削烧伤,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成型磨削原理、磨削烧伤的成因和检测方法,并就影响磨削烧伤的机床磨削方法、表面渗碳浓度、渗层显微组织、砂轮和修整轮、对中过程、切削参数、冷却液和辅助工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系任敬心教授等经过三年多实验研究,在国内首次推出陶瓷结合剂CBN(立方氮化硼)复合砂轮及钛合金高效磨削油,并对用陶瓷结合剂CBN复合砂轮及油基高效磨削液磨削钛合金,进行了系统深入、全面地研究,解决了国内对钛合金加工一大难题。陶瓷结合剂CBN复合砂轮是一种以CBN为主磨料,以绿色碳化硅或白刚玉为辅助磨料,具有优良磨削性能的砂轮。由于以CBN磨料为基础,渗入了辅助磨料,使结合剂桥增强;砂轮可用单粒金刚石修整器修整,给生产带来很大方便。用这种CBN复合砂轮磨削钛合金时,不仅磨削力小,磨削温度低,砂轮磨损小,磨削比高,而且使被磨表面具有较小的  相似文献   

7.
表面结构化砂轮磨削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表面结构化砂轮的磨削加工研究现状,系统介绍了砂轮磨粒有序排布、磨粒几何参数控制、砂轮结构设计、机械或激光修整砂轮等表面结构化方法,分析了表面结构化磨削工具的加工机理及其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阐述表面结构化砂轮磨削加工规则纹理表面的原理,并介绍了运用表面结构化砂轮磨削规则表面纹理的不同方法.论述了表面结构化砂轮磨削在特定材料加工领域的应用前景,对表面结构化砂轮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精密磨削高硬度铸铁时,CBN 砂轮浓度和粒度对磨削比及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了磨削参数对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也研究了精密磨削铸铁时CBN 砂轮耐用度及烧伤、光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用双锥面砂轮替代现有的平面砂轮和锥面砂轮磨削包络环面蜗杆以提高蜗杆磨削效率的新方法,采用合理论对这种方法所加工蜗杆副的啮合性能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加工方法适用于各种传动比的环面蜗杆副加,加工效率高,能实现蜗杆的双面磨削而重新调整磨头,且所加工传动副啮合性能好,传动精度高,砂轮修整容易。  相似文献   

10.
钛合金难于打磨加工,是航空航天制造业中难于解决的问题之一。“化学渗浸砂轮”是将化学添加剂及固体润滑剂等物质渗浸至砂轮孔隙中,从而可起到防止砂轮表面粘附,降低磨削力及磨削温度作用的新砂,轮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这种砂轮进行钛合金打磨加工,表面质量有显著提高,现已在实际加工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新型金刚石砂轮结合剂——超细增韧聚酰亚胺树脂粉。磨削试验结果表明:该树脂粉制作的金刚石砂轮其耐磨性、磨削效率和所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明显优于酚醛树脂金刚石砂轮。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树脂砂轮的显微组织,找出了两种树脂砂轮耐磨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树脂耐热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砂轮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新型金刚石砂轮结合剂-超细增韧聚酰亚胺树脂粉。磨削试验结果表明:该树脂粉制作的金刚石砂轮其耐磨性,磨削效率和所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明显优于酚醛树脂金刚石砂轮。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树脂砂轮的显微组织,找出了两种树脂砂轮耐磨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树脂耐热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砂轮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砂轮堵塞是影响砂轮耐用度的重要指标,磨削液在磨削加工中起到润滑、冷却、清洗等作用,对砂轮的堵塞有着较大影响.文章通过试验,分析了磨削液对砂轮堵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磨加工时的烧伤现象严重地影响着加工另件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有了这种现象就不能达到采用热处理和磨加工的预期目的。本文首先根据热传导理论导出计算磨削区温度的公式,提出磨削区温度的计算方法,对磨加工烧伤现象的物理本质进行了分析。其次介绍了作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室内进行实验的结果。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提出从选用磨削用量改进冷却方法等方面避免烧伤现象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技术市场     
技术市场便携式砂带机砂带磨削以其加工效率高、成本低、加工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在发达国家中迅速发展,应用极广。目前,发达国家中砂带磨削和砂轮磨削所创产值相同。砂带磨削在我国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砂带磨削设备跟不上使用要求,目前主要依赖进口(全是...  相似文献   

16.
陶瓷结合剂CBN砂轮磨削难加工材料时磨削液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单颗CBN磨粒和普通磨粒磨损特性的比较以及对陶瓷结合剂CBN砂轮磨损特性和磨削性能的分析,研究了CBN砂轮磨削难加工材料时磨削液的作用,提出了陶瓷结合剂CBN砂轮磨削液的选择依据,研究结果表明,CBN磨粒粘附后所承受的磨削力增大,由此所造成CBN砂轮磨粒和结合剂破碎是不利于发挥CBN砂轮的优异性能的主要因素,磨削液应以抑制粘附,减少摩擦的润滑作用为主,与水基磨削液相比,磨削不同的难加工材料时选用极压磨削油可减少磨削力20-50%,降低磨削温度70-200度,提高磨削比3-30倍。  相似文献   

17.
电泳砂轮加工机理及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细磨粒砂轮的试验研究是当前砂轮试制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叙述了超微细磨粒的电泳特性,并利用该特性试验研制一种新型的高密度低结合度超微细磨粒电泳砂轮,在MM7 120H精密磨床上,应用该砂轮对单晶硅片进行实际磨削加工,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磨削参数,可以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高速磨削试验下砂轮粒度、砂轮速度、磨削深度、工件速度等工艺参数对工程陶瓷材料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MK2710型数控内外圆复合磨床对工程陶瓷内表面进行磨削加工,并利用Surtronic 25接触式粗糙度测量仪进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得到不同磨削工艺参数下的表面质量.结果 单一因素试验分析得出表面粗糙度随着砂轮粒度的变小而降低,随着砂轮线速度增加而降低,随着工件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正交试验的分析得出,与工程陶瓷表面粗糙度关系最大的为砂轮粒度,其次为砂轮速度和磨削深度,工件速度影响最小.结论 揭示了砂轮粒度、砂轮速度、磨削深度、工件速度对工程陶瓷表面粗糙度的不同影响,确定了最佳磨削工艺,并且进行试验验证,为工程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陶瓷在工业中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它的脆性。以结构设计来部分地克服这一缺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陶瓷/金属合成部件有可能在这一方面得到应用。本文CBN用砂轮对氧化锆/钢合成部件进行了系统的磨削实验。初步分析了这种材料的磨削过程及特点。实验研究了砂轮表面地形与砂轮修整条件的关系,以及砂轮表面地形在磨削过程中的变化。以磨削力、磨削比、工件表面质量为评价指标,选择出合理的磨削参数。其结果对工业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陶瓷磨削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先进陶瓷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的日益广泛,陶瓷材料的加工技术和陶瓷材料本身的理论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陶瓷磨削的新方式、陶瓷磨削的材料去除机理、磨削加工损伤和强度损失的定性定量分析、砂轮修整技术的发展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陶瓷磨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分别介绍了陶瓷材料的去除机理和陶瓷加工领域的一些新型磨削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