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磁场作用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电磁场诱导所致ERK信号通路变化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成骨中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为对照组、暴磁组、PD98059组和PD98059+暴磁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RK通路的活性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按照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检测各组细胞ALP活性。 结果①暴磁后5 min,ERK1/2磷酸化水平即明显高于对照组,1 h后仍处于较高水平(P<0.01);PD98059作用可明显抑制ERK1/2磷酸化水平的升高,提示PD98059可有效阻断ERK通路的激活。②MTT法检测结果提示,暴磁后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D98059可明显抑制这种效应。③暴磁组AL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D98059+暴磁组ALP活性较暴磁组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15 Hz、1 mT的正弦波电磁场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RK信号通路很快被激活,引起细胞增殖活性和ALP活性的改变,这为进一步研究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促增殖和分化成骨机制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动态观察体外冲击波干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表达骨细胞生长因子和酶联信号分子的影响,探讨其诱导成骨的机制。方法 将5kV、100频次的体外冲击波作用于第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隔代观察(P3-P1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计数阳性率。结果 5kV的体外冲击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显著;干预后的P3代hMSCs胞浆内即出现黄染颗粒,pERK1/2弱阳性;对照组仅P9代个别hMSCs阳性(P〈0.01)。干预组P9代hMSCs中pERK1/2活跃,TGF-β1出现强阳性表达(72.2%),随后开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体外冲击波干预后pERK1/2被激活,TGF-β1参与了hMSCs增殖后期ERKs酶联信号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 rsignal-regulate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RKs)的角度,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途径在缓激肽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促增殖等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实验选SD清洁级大鼠2只,分离颈动脉平滑肌组织培养VSMC。通过^3H-胸苷掺入率与VSMC^-H-亮氨酸掺入率分别反映VSMC的DNA代谢与蛋白质合成代谢速率;并通过给予缓激肽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eetyl-L-cysteine,NAC)及ERKS抑制剂U0126预处理,观察它们对细胞蛋白合成和DNA代谢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缓激肽(10~8mmol/L)处理30min VSMC^3H-胸苷掺入率和^3H-亮氨酸掺入率均明显增高(增加412.1%和137.9%,P&;lt;0.01)。缓激肽增高^3H-胸苷掺入的作用可部分被NAC所抑制及U0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为27.70%和28.60%,P&;lt;0.05),明显被NAC+U0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65.50%,P&;lt;0.01)。缓激肽增高。H-亮氨酸掺入的作用可部分被NAC和U0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为28.70%和20.80%,P&;lt;0.05),完全被NAC+U0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116.70%,P&;lt;0.01)。结论:ERKs激活在缓激肽导致VSMC增殖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通过ERKs信号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的抑制效应,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效应,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5Hz 1mT的正弦波电磁场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p38的激活规律及相互作用特点,探讨ERK和p38 MAPK信号通路在电磁场促成骨效应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第3代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对照组、曝磁组、曝磁+PD98059组和曝磁+SB202190组四个大组。曝磁组细胞置于带有电磁发生器的培养箱中培养,曝磁+PD98059组和曝磁+SB202190组细胞分别加入ERK信号通路阻断剂PD98059和p38 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SB202190后再置入带有电磁发生器的培养箱中培养,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ERK和p38 MAPK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变化。按照细胞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步骤对各组细胞ALP活性进行检测,其活性变化可间接反映细胞的分化成骨活性;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变化。 结果①电磁场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p38 MAPK信号通路可被快速激活,曝磁15min后出现p38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加用SB202190后,再行电磁场刺激,细胞内p38磷酸化水平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与曝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曝磁5d后细胞内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SB202190可明显阻断该效应(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曝磁3d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SB202190不能阻断该效应(曝磁+SB202190组与曝磁组比较,P>0.05)。④SB202190阻断p38 MAPK信号通路并曝磁5min后,ERK 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强化(P<0.05);PD98059阻断ERK MAPK信号通路并曝磁30min后,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强化(P<0.05)。 结论ERK和p38 MAPK信号通路分别参与了电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成骨过程的调节,并在电磁场作用下两通路表现出串扰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ERK-MNK信号通路是否参与IGF-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VEGF表达的诱导.方法 免疫印迹方法检测IGF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HIF-1α、p-MNK等信号蛋白的表达变化和VEGF表达的变化,给予MNK抑制剂CGP 57380和HIF-1α抑制剂YC-1后再检测含外源性IGF-1的骨髓质间充质细胞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外源性IGF诱导后,HIF-1α、p-MNK等相关信号蛋白表达上调,分别阻断MNK和HIF后,VEGF的表达趋于正常.结论 IGF-1通过调节ERK-MNK信号通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表达VEGF.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讨ERK-MNK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表达VEGF,进一步揭示MSCs与VEGF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经IGF-1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HIF-1α、p-MNK等信号蛋白及VEGF的表达变化,给予MNK抑制剂CGP 57380和HIF-1α抑制剂YC-1后再检测含外源性IGF-1的BMSCs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外源性IGF诱导后,HIF-1α等信号蛋白表达上调,分别阻断MNK和HIF后,VEGF的表达降低.结论 IGF-1通过调节ERK-MNK信号通路从而诱导BMSCs表达VEGF.  相似文献   

7.
祁绍艳  李继昌  柯楠 《临床荟萃》2008,23(7):499-500
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的产物,是机体调节能量的重要物质,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传导通路,调控靶基因的转录.近来研究发现瘦素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其增殖、增加其对基底膜的侵袭能力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分化后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MSCs,用含VEGF165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大鼠MSCs 2周诱导其向内皮细胞分化;用脂质体将携带有VEGF165基因的质粒转染诱导内皮细胞并对转染效果进行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上Notch信号受体Notch 1和配体Jagged 1的表达变化;用γ-内分泌酶抑制剂L-685458阻断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转导,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将细胞接种在半固体培养基上,观察其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的能力.结果 转染VEGF165基因的内皮细胞上表达有VEGF165 mRNA,说明实验成功地将VEGF165基因导入诱导后内皮细胞中.转染VEGF165基因后,细胞上Notch信号配体Jagged1 mRNA表达增强(1.08±0.01比1.01±0.02,P<0.01),Notch1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0.60±0.02比0.59±0.01,P>0.05);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划痕空白处细胞个数:46.45±4.46比41.61±1.42,P<0.05),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能力无明显变化(细胞分级:3.00±0.89比2.00±0.89,P>0.05).内皮细胞转染VEGF165基因后,以γ-内分泌酶抑制剂L-685458阻断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转导,则细胞迁移能力(划痕空白处细胞个数:51.72±3.47比46.45±4.46)和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能力(细胞分级:4.17±0.75比3.00±0.89)均进一步增强(均P<0.05).结论 转染VEGF165基因可增强大鼠MSCs诱导分化内皮细胞的功能,在此基础上阻断Notch信号通路转导可进一步增强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植入心肌缺血,梗死区域后,面临缺氧缺血微环境,其如何通过旁分泌细胞因子来发挥重建侧支微循环、修复心肌的作用,是目前存在争论的焦点之一.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时程缺氧环境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规律.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8-03/1 1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子医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2只,由南昌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常规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缺氧微环境在AnaeroPack密闭方盒中产生,盒中置入一次性缺氧催化袋GENbox anaer(可吸收O2,产生CO2),指示条监测氧的耗竭,根据缺氧培养时程分为缺氧0,6,12,24 h组.主要观察指标:RT-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为缺氧0 h组<6 h组<12 h组<24 h组(P<0.01).结论:缺氧24 h以内的培养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呈缺氧时程依赖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三七总皂甙对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效应及相关信号通路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对三七总皂甙调节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5/10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4-6周龄雄性SD大鼠9只,由汕头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三七总皂甙为,一两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的抑制剂PD98059为CellSignalingTech公司产品。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骨麓基质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设立3组:单纯诱导组向培养液中加入10u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24h后全量换为正式诱导液(含10P-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DMSO、200μmol/L丁羟回醚的α-MEM培养基),每24h半量换诱导液1次;三七总皂甙组向预诱导液和正式诱导液内加入终浓度100mg/L三七总皂甙;PD98059组在三七总皂甙组培养液基础上加入10μmol/LPD98059。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细胞Nestin的表达。 结果:诱导6h后,少数细胞呈锥形,细胞突起增多伸长,类似神经元,继续诱导培养后细胞突起增多,突起相互连接成网状。与单纯诱导组、PD98059组比较,诱导6,12,24h三七总皂甙组细胞均明显增殖(P〈005),且随诱导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P〈0.05):单纯诱导组、PD98059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单纯诱导组比较,诱导24h后三七总皂甙组Nestin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PD98059组Nestin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三七总皂甙可以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神经分化和分化后增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能够拈抗三七总皂甙促增殖分化作用,提示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是三七总皂甙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和增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活性的影响,抽取健康志愿者的骨髓液,贴壁培养获取第3代细胞,通过细胞形态特征、细胞表面抗原及诱导分化的方法进行MSCs鉴定;取经过鉴定的第3代MSC(P3-MSC)加入不同浓度rhEPO(0.5、1、5、10、50U/ml)后培养,应用细胞计数法及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结果发现:骨髓贴壁培养获取的第3代细胞同时表达CD105和CD90,不表达CD34和CD45,并可被诱导分化为脂肪、骨及软骨细胞,被鉴定为MSC。MTT结果显示EPO处理组的光密度值(OD)均高于对照组(P〈0.05);50U/ml浓度EPO组作用最显著,细胞计数法获得的结果与其一致。FCM细胞周期分析表明,rhEPO能明显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并提高S+G2/M期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能促进体外培养的人骨髓MSCs增殖,该效应与EPO调节其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索红景天苷对骨髓MSC增殖及干细胞因子(SCF)分泌的影响.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并扩增MSC,应用流式细胞术和成脂及成骨诱导法进行MSC鉴定,并观察红景天苷对MSC增殖、细胞周期及分泌SCF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景天苷可影响MSC的增殖,以1.5 mg/ml浓度刺激MSC增殖作用最强,在24、48、72 h内存在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并且红景天苷明显增加S、G1/M期细胞比例,尤以1.5 mg/ml作用明显.应用1.5 mg/ml红景天苷与MSC共培养48 h,其培养上清中SCF含量明显上调(P<0.01),其mRNA表达也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一定剂量浓度下红景天苷对MSC有明显增殖促进作用,并可提高MSC的CSF基因表达和分泌.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Notch信号传导通路在VEGF促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体外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研究.用Notch通路阻断剂DAPT阻断Notch信号传导,观察该通路在VEGF作用下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VEFG组、DAPT组及VEGF+ DAPT组.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RT-PCR法检测各组相关基因(Notch1、Notch2、Flk-1、HES-1)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胞培养3d,各时间点(24h,48 h,72 h) DAPT组及VEGF+ DAPT组细胞存活率均较低,细胞形态变圆脱落,数目明显减少;VEGF组存活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VEGF组的Notch1、Notch2和Flk-1的表达水平均上调,而DAPT组及VEGF+ DAPT组Notch1和Notch2的表达水平均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组Hes-1基因水平下调,而DAPT组及VEGF+ DAPT组Hes-1基因水平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T组及VEGF+ DAPT组的Flk-1基因表达水平稍有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在VEGF作用下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DAPT可抑制这种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将20只昆明小鼠(35±5g)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给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TPO25、50和100μg/kg,而给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g,每日1次,连用5日:每组分别于最后1次注射后12小时收集小鼠骨髓,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以10^6/cm^2接种、培养并计数原代成纤维样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同时对其进行成骨、成脂肪诱导分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NC中CD90^+、CD105^+、CD34^+细胞比例并鉴定CFU—F的表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所获得的BMNC、CD90^+、CD105^+、CD34^+细胞比例和CFU—F集落数明显增加(P〈0.05)。3个剂量中以50μg/kgTPO组增加最明显,但50μg/kg组的CFU—F集落数与100μg/kgTPO组的CFU—F集落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U—F样MSC具有成骨、成脂肪分化的能力。结论:TPO促进BMNC数、CD90^+、CD105^+细胞数和CFU—F集落数增多,即促进骨髓MSC的增殖,但是TPO促进骨髓MSC增殖的作用不随剂号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比较K562细胞与相同数量以及不同数量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黏附培养前后K56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以探讨MSC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建立正常人骨髓MSC的体外培养体系及其与K562细胞共培养的体系测定K562细胞的生长曲线;将不同数量的MSC与K562细胞共培养测定K562细胞的增殖率曲线;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单独K562细胞培养相比,K562细胞与相同数量MSC共培养后,生长受抑;K562细胞与不同数量MSC共培养后,MSC对K56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分析发现,K562细胞与MSC共培养后,G0/G1期以及G2/M期的细胞增加,S期的细胞减少。共培养24、48、72小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K562细胞的凋亡率下降。结论:正常人骨髓MSC能使导致K562细胞生长抑制,阻止K562细胞周期的运行,凋亡率下降,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MSC数量的增加,对K56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2/1型(recombinantadeno—associatedvirus2/1,rAAV2/1)作为载体在不同转染复数、不同时间点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lT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的效率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用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报告基因的rAAV2/1(rAAV2/1-EGFP),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ofinfection,MOI)分别为1×10^4、1×10^5、1×10^6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3、7、14天时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检测子代细胞的活力、增殖倍数、分化情况.以评估rAAV2/1对BMMSC存活、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2/1-EGFP对BMMsC的转染效率及荧光指数(fluorescenceindexnumber,FU。结果表明:转染24小时后即可观察到BMMSC发出的绿色荧光,荧光强弱不一,随着时间的延长,荧光的强度逐渐增强,7天后达到稳定的状态;在3、7、14天时不同MOIrAAV2/1-EGFP转染BMMSC的活力、增殖倍数、分化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在同一感染复数时,7天比3天和14天比7天的增殖倍数显著增强(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rAAV2/1-EGFP转染BMMSC的转染率和荧光指数随着MOI增加(1×10^4、1×10^5、1×10^6)和培养时间(3、7、14天)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结论:rAAV2/1-EGFP能有效地转染BMMSC,随转染复数的增加和短期内随转染时间的延长,转染率和荧光指数明显增加。在转染过程中rAAV2/1-EGFP对细胞的活力、生长无影响。对于改造BMMSC,rAAV2/1是一种有效的基因转移载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腐胺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分化的影响,以期建立一种新的MSC成骨分化诱导体系。方法:采集3份健康人骨髓MSC,应用MTT实验检测腐胺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分为:1腐胺组(100μmol/L腐胺),2阳性对照组(加入以地塞米松、抗坏酸磷酸盐和β-磷酸甘油组成的标准诱导体系),3阴性对照组(未加腐胺体系),MSC培养1周后应用PCR法检测细胞Runx-2表达水平,2周后进行碱性磷酸酶原位组织化学染色,并将部分细胞裂解后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蛋白质浓度。此外,以标准成脂分化诱导体系为阳性对照,MSC培养体系中加入腐胺,培养2周后油红O染色,观察腐胺诱导MSC成脂细胞分化作用。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腐胺促进人骨髓MSC增殖,且效应呈浓度依赖性。腐胺(100μmol/L)培养MSC 1周后,细胞Runx-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2周后,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呈现明显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单位细胞蛋白质浓度内酶活性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0.87±0.012 vs 0.52±0.010)(P0.01),也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0.83±0.029)(P=0.02)。在该浓度下,油红O染色显示腐胺组MSC未发生脂肪细胞分化。结论:腐胺可促进MSC增殖并促使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可作为MSC体外成骨细胞分化新诱导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除造血干细胞以外,骨髓中还含有另一类干细胞,被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这类细胞可分化为多种造血以外组织特别是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组织细胞,如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细胞和星形神经胶质细胞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分离和培养扩增,还易于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在多种造血以外组织的缺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病理生物学特性,以探讨MSC在MM骨损伤发生中的作用,取11例初治MM病人和5例正常人骨髓,用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MSC。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M骨髓MSC表型,MTT法检测MSC增殖能力,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能力。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浓度。收集MSC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按梯度浓度加入人SKO007骨髓瘤细胞系培养体系中,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人骨髓MSC比较,MM患者骨髓MSC的表型无改变,均一表达CD29、CD73、CD166和HLA-ABC,不表达CD45和CD31;MM患者骨髓MSC增殖和分化能力正常,且具有相似的成骨和成脂肪分化功能;MM骨髓MSC分泌IL-6和SCF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MM来源的MSC培养上清显著促进SKO007细胞的增殖。结论:MM患者骨髓MSC的增殖分化功能正常,MM时骨损伤可能与MSC分化功能无关,而IL-6和SCF高表达为骨髓瘤细胞提供了必要的生存信号。  相似文献   

2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持体外造血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24  
体内的稳态造血依赖于复杂而完整的骨髓造血微环境系统,其中的细胞成分是该系统的关键。存在于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在造血调控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成人骨髓MSCs的分离及体外培养的方法,并应用长期骨髓细胞培养体系,观察了MSCs滋养层体外维持长期培养启动细胞(LTC-IC)的能力及其促进造血细胞分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