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杨艳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0):1007-1009
目的观察球松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灌注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用脂多糖(LPS)诱导建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模型,随后用球松素作用于受损伤细胞,观察其对HUVEC的保护作用。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梭形,单层铺路石状排列,Factor VIII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阳性。100μg/L的LPS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作为人脐静脉内皮损伤模型的造模浓度。球松素能减轻LPS对细胞的损伤(P〈0.05),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球松素对LPS所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二苯乙烯苷对氧化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二苯乙烯苷(TSG)对过氧化氢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0.1、1.0和10.0 μmol/L)的二苯乙烯苷孵育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 h后,用200 μmol/L过氧化氢作用内皮细胞24 h,采用电镜观察、MTT等方法 测定各组细胞活力;RT-PCR、Western-blot检测基因NF-κB、IκB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组TSG均可以提高过氧化氢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降低NF-κB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其中以1 μmol/L TSG组的作用最明显(P<0.01),但对IκB基因表达的影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二苯乙烯苷对氧化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抗氧化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的表达、阻断细胞NF-κB/I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马齿苋总黄酮对过氧化氢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过氧化氢损伤组、马齿苋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过氧化氢损伤组血管内皮细胞活力、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与过氧化氢损伤组比较,马齿苋总黄酮干预组血管内皮细胞活力、线粒体膜Ratio值明显升高(P〈0.05),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马齿苋总黄酮对氧化应激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维持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谷氧还蛋白1(glutaredoxin1,Grx1)在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高糖环境中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制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Grx1预保护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以初步观察Grx1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Hoechst33258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Grx1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光镜观察结果显示,Grx1预保护组与损伤组比较细胞状态明显改善;MTT法显示高糖环境下,Grx1可减轻高糖引起的细胞活性降低;Hoechst33258染色实验显示,Grx1可明显改善高糖所致的内皮细胞变形、皱缩等损伤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当Grx1存在时,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结论 Grx1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对氧磷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损伤作用。首先建立对氧磷介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再用最佳浓度对氧磷(1 200 μm)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不同时间(0,6,12,24 h),用试剂盒分别测定各组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与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W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otch1、Hes1、Bax、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对氧磷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地降低细胞活力(P<0.05),降低SOD含量;升高MDA和LDH含量(P<0.05);对氧磷可上调Notch1、Hes1、Bax、Caspase3的表达(P<0.05),下调Bcl-2的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P<0.05)。提示对氧磷可介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魏酸川芎醇酯对H2O2引起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H2O2诱导体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入氧化应激状态,造成氧化损伤模型,观察阿魏酸川芎醇酯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阿魏酸川芎醇酯能减少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生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对内皮细胞损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素对HL-60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静止及动态条件下观察肝素对HL-60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的影响。结果:TNF-α处理脐静脉内皮细胞能明显增加HL-60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肝素处理脐静脉内皮细胞及HL-60细胞能明显抑制两者之间的粘附作用。讨论:肝素可抑制体外条件下HL-60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白细胞粘附机制及筛选抗炎药物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0-羟基-α-癸烯酸(10-hydroxy-2-decenoic acid,10-HDA)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的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VC-304)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H2O2作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EVC304细胞株建立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根据不同处理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对波动性高糖致内皮细胞损伤的活性氧(ROS)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对照组、波动性高糖模型组及人参皂苷低、中、高剂量治疗组。DCFH-DA为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各组细胞HO-1的蛋白和m RNA表达。结果:波动性高糖导致内皮细胞ROS水平上升,并上调了HO-1的蛋白和m RNA的表达。人参皂苷能显著降低波动性高糖所致的脐静脉内皮细胞ROS水平,进一步上调HO-1的蛋白和m RNA的表达。结论:人参皂苷可能通过上调HO-1的表达而发挥其抗波动性高糖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氧化应激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朝辉  徐昆 《四川医学》2006,27(1):15-17
目的体外观察人肿瘤坏因子α(TNFα)对内皮细胞细胞连接蛋白β-链蛋白的影响及抑肽酶的保护作用,探讨抑肽酶抑制体外循环术后系统性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TNFα组,抑肽酶+TNFα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连接蛋白β-链蛋白(β-catenin)的表达。用细胞培养小室测定中性粒细胞跨迁单层融合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迁移率。结果250KIU/ml抑肽酶可显著减少β—catenin的丢失(P〈0.05);250KIU/ml抑肽酶对中性粒细胞跨迁活化的单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抑肽酶对内皮细胞细胞连接具有保护作用;抑肽酶可能通过保护内皮细胞细胞连接来抑制体外循环术后系统性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Yang B  Zhao QH  Zh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5):2506-2510
目的 观察溶栓抗凝治疗大鼠下腔静脉血栓(DVT)形成后对循环内皮细胞及受损内皮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165只,135只建立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运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肝索治疗A组、尿激酶治疗B组、联合治疗C组各45只;另30只为假手术组(sham,SH)。各组给药后分别于血栓形成后第1、3、7、14、28天获取日标血管,扫描电镜评估局部内皮细胞层的完整性以及力学测量管壁血栓附着力,术后28 d测定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的数量及黏附能力。结果 栓后1、3d,B、C组血栓附着力分别较A组低(P<0.01);7d时C组血栓基本消融;28 d时C组内皮损伤较A、B组轻(P<0.05)而A、B、C、SH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6.3±2.2) ×106、(4.76 ±3.1)×106、(1.9±0.8)×106、(0.91±0.3)×106]依次降低,(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PC数量(18.9 ±5.33、37.4±6.0、55.4±8.0、64.1±3.2)与CEPC黏附能力(9.6±2.9、17.5±3.2、22.1±4.4、28.3±2.0)依次增高,(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受损,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加。早期溶栓抗凝联合治疗能使局部血栓基本消融,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直接保护作用,并可能通过提高CEPC数量及功能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但在急性血栓形成早期,联合治疗使得残余附壁血栓黏附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制miR-186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和缺氧状态下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培养模型,检测正常培养组与缺氧培养6 h 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miR-186 表达量。干扰组 HUVECs细胞转染miR-186-inhibit 48 h,干扰miR-186表达,对照组转染对照inhibit。检测miR-186的表达以确定干扰效果,干 扰成功后缺氧培养6 h后观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电镜下线粒体结构。干扰miR-186表达后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的mRNA和蛋白 表达。结果缺氧培养6 h 的HUVECs 细胞中miR-18 表达轻度上升(P=0.0188)。转染miR-186inhibit 48 h 可干扰miR-186 70%~80%的表达,干扰miR-186表达促进缺氧诱导因子-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干扰组缺氧培养6 h,电镜下线粒体损伤明显 减轻(P=0.00297)。结论干扰miR-186通过促进HIF-α上调,改善线粒体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靶向干扰miR-186可能有 助于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注射、喷射冷冻、喷射冷冻联合平阳霉素注射分别作用于兔耳后静脉所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结构的形态学改变.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一组于兔耳后静脉注射平阳霉素,一组对兔耳后静脉行喷射冷冻,一组将喷射冷冻与平阳霉素注射联合作用于兔耳后静脉.另取1只白兔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在处置后1,3,7,14,28和56 d后各组兔耳后静脉的变化.结果:平阳霉素静脉内注射后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缩窄,最终闭锁;15~20 s的喷射冷冻所致的血栓形成、水肿、炎性浸润等改变为可逆性变化; 15~20 s的喷射冷冻联合平阳霉素注射可使局部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腔缩窄并闭锁. 结论:15~20 s的喷射冷冻与平阳霉素静脉内注射联合使用, 可导致静脉内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管腔缩窄并闭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胰岛素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内皮细胞的协同损伤作用,建立一种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体外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法,将生长融合状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随机分为9组,分别施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胰岛素和ox—LDL条件液,培养24h后观测细胞活性、细胞一般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微镜下见模型组细胞回缩变圆,轮廓分明,细胞内出现粗糙颗粒样变化;线粒体肿胀,嵴丢失,内质网结构模糊、肿胀,呈小泡状;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模型组有明显的细胞凋亡典型的阶梯状区带电泳图谱(DNA Ladder)。结论三因素对细胞有协同损伤作用,可以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和细胞器结构发生变化,含100mg/L ox—LDL、20mmol/L葡萄糖和100mU/L胰岛素的混合条件培养液对细胞的损伤最显著,可作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体外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合适诱导条件液。  相似文献   

15.
杨金霞  马越 《黑龙江医学》2012,36(10):721-723,729
目的观察高浓度外源性精胺(Sp)对传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传代培养的方法,观察较高浓度精胺(5.0 mmol/L)作用2 h时引起HUVEC的损伤,分别给予一定的保护剂维拉帕米(V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维生素E(VE)进行预保护。观察指标: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UVEC形态学变化;②透射电镜观察HUVEC超微结构改变;③细胞活力(MTT)测定;④MDA含量测定;⑤SOD活性测定;⑥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测定。结果通过检测各组细胞MTT活性,检测细胞培养液中SOD、MDA及CAT活性,以及借助倒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和透射电镜下对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均证实3种保护剂可以明显减轻精胺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加入保护剂的3组细胞,其MTT、SOD、MDA及CAT活性值,与精胺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细胞损伤有所减轻。结论高浓度的外源性精胺引起HUVEC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钙超载、氧自由基大量产生导致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光镜在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对血栓及血管内膜、内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进行观察.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骨折组、创伤组和对照组,骨折组和创伤组分别用自制的打击装置造成不同程度损伤,3组均行髋人字石膏固定,光镜观察不同时相点鼠隐大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血管内膜、内皮细胞变化.结果:骨折组7d时血栓发生率85%,骨折组、创伤组可见静脉内膜损伤,内皮细胞剥脱,内皮下层裸露,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隐动脉内未见血栓,9d时部分血栓纤维化、部分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迷路状可互相沟通的管道,血管再通.对照组内膜和内皮细胞基本正常,仅见少数静脉内有不完全血栓存在.结论:大鼠创伤性隐大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内膜及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从脐静脉体外分离培养HUVEC,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观察rhHGF对HUVEC的增殖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HUVEC的迁移,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1)rhHGF对培养的HU-VEC有显著的促增殖和迁移作用,且成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rhHGF促使HUVEC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增多,常染色质增多(3)细胞周期分布改变:S期、G2/M期细胞增多.结论:rhHGF能显著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提示其可能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毒理病理损伤机制。方法海洛因依赖组(实验组)按逐日递增原则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透射电镜观察海洛因依赖组及对照组部分脑区:兰斑(L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杏仁核、黑质和海马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海洛因依赖大鼠部分脑区神经细胞胞体固缩,神经纤维水肿,有髓神经纤维髓鞘松解,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线粒体畸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多聚核糖体解聚,轴突内可见微囊形成,部分轴突内细胞器稀疏。结论海洛因依赖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损害,相关脑区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皆发生不同程度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0.1%的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HUVECs,加入内皮细胞完全培养基中培养,采用胰蛋白酶进行消化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将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LPS组(内皮细胞培养基+0.1 μg/mL LPS)和法舒地尔组(内皮细胞培养基+0.1 μg/mL LPS+3.275 μg/mL法舒地尔),Western blot法检测RhoA、ROCK2、p-ERM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hoA、ROCK2和p-ERM mRNA表达量.结果: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在接种后24 h后完全贴壁生长,第3天融合呈铺路石样镶嵌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反应,证实为内皮细胞.LPS组RhoA、ROCK2和p-ERM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法舒地尔组ROCK2和p-ERM蛋白及基因表达均低于LPS组(P<0.05~P<0.01),但2组RhoA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o/ROCK/ERM通路在LPS诱导的HUVECs细胞骨架改变中起重要作用,法舒地尔可拮抗LPS诱导的骨架蛋白重排等HUVECs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复合材料作为组织工程载体的可能;为基质材料表面改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和脐静脉内皮细胞(UVECs)和HA/TCP进行混合培养,应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结果:人骨髓基质细胞和脐静脉内皮细胞在HA/TCP表面均生长良好,并可观察到细胞长入基质材料微孔内的改变。结论: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复合材料可作为细胞移植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