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MR)是食品在加热过程中氨基化合物与羰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该过程可导致食品褐变,风味物质、活性成分和衍生危害物的形成。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类黑精、还原酮等。当反应控制不当时,可产生一些危害衍生物如丙烯酰胺、杂环胺类、晚期糖基化末端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等物质,可引起癌症及慢性疾病的发生(人体动脉粥样硬化、视网膜病变、神经衰退性疾病及糖尿病等)。因而本文综述了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生物活性,同时也探讨了常见的美拉德反应危害衍生物的生成机制及有效抑制方法,以期为探索合理利用美拉德反应、充分发挥其生物活性作用及减少不利影响的方法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热加工过程对食品的风味、色泽以及危害物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肉类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脂质氧化和其他前体物质的降解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主要的风味形成途径,赋予肉制品特征肉香味和色泽,但往往会同时衍生出杂环胺(heterocyclic amines, HAs)、晚期糖基化末端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丙烯酰胺(acrylamide, AA)等多种危害物,增加人们罹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美拉德反应和脂质氧化是肉类加工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2类反应,在风味和危害物的形成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2类反应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使风味和危害物的形成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往往同时形成并消耗同种或同类前体物,彼此相互影响。本研究综述了肉及肉制品中风味的形成机制、肉制品中常见的化学危害物(HAs、AGEs及AA)及其与风味化合物形成之间的关联,以期为肉及肉制品风味的改善及危害物的减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金华火腿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质联用(GC-MS)等分析技术,对金华火腿主要加工过程(腌制、晾晒、发酵)中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形成,及其对金华火腿独特风味的影响和抗氧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明:金华火腿加工过程中发生明显的美拉德反应,尤其是发酵工序,其中,蛋白质和糖含量分别降低9.97%、0.65%,色泽和褐度不断加深,同时,金华火腿在加工过程中醛类(40%)、酮类(20%)以及吡啶类、吡嗪类、呋喃类等美拉德反应产物不断增加,并生成了5-羟基糠醛(HMF)、丙烯酰胺、吡嗪等美拉德反应标志性产物,成品中含量分别达到0.16 mg/g、0.09μg/g和0.025μg/g,对金华火腿独特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此外,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和Caco-2细胞实验,表明金华火腿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并对Caco-2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柚皮素属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学功效,然而伴随食品体系热加工,可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对最终体系的品质特性产生影响。美拉德反应是食品热加工中涉及的主要反应之一。本研究以柚皮素为考察对象,基于葡萄糖与甘氨酸、苯丙氨酸和半胱氨酸构建美拉德化学反应模型体系。研究发现,柚皮素处理可显著降低模型反应挥发性物质产生,且挥发性组分种类及含量变化依模型种类而异;电子鼻主成分分析可良好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无柚皮素添加)挥发性组分。此外,添加柚皮素既可显著提高葡萄糖-甘氨酸模型体系的褐变强度,又可显著提高3组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能力。上述变化可归因为在加热过程中,柚皮素直接参与美拉德反应,引起模型体系诸多化学特性改变。综上所述,柚皮素可改变美拉德反应模式体系的风味、色泽及抗氧化能力。本研究结果为食品体系色泽、风味、抗氧化能力的调节提供新思路,为柚皮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及木瓜蛋白酶制备虾夷扇贝雌性生殖腺酶解物,再与核糖进行美拉德反应获得虾夷扇贝雌性生殖腺酶解物-核糖美拉德反应产物。采用DPPH自由基和亚油酸过氧化体系,评价美拉德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碱性蛋白酶酶解效果较好,在酶解3 h时其水解度及TCA可溶性寡肽得率最高,分别达24.16%和20.79%。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及亚油酸过氧化抑制活性为指标,确定了pH7条件下制备的虾夷扇贝雌性生殖腺酶解物-核糖美拉德产物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通过比较半抑制浓度(IC50),美拉德产物的抗氧化能力较酶解物及核糖本身均显著提高(p0.05),但弱于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虾夷扇贝生殖腺酶解物-核糖美拉德反应产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同条件下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拉德反应产物不仅在许多种类食品的颜色、风味、稳定性和货架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诱变、抗病毒、抗增殖、降血压等,其中某些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甚至可与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相媲美。目前对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综述了在实际体系、模拟体系下不同反应底物、溶剂、加工技术等条件下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分别通过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金属离子(Fe2+,Cu2+)螯合能力等考察其抗氧化活性。并且指出深入研究美拉德反应产物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关键物质是什么?其作用机制如何?是研究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性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美拉德反应及其在食品风味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是指氨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之间发生的反应。在食品中反应物通常是氨基酸、肽、蛋白质和还原糖类,是食品香味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食品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也称非酶褐变反应)会产生某些特有的食品风味,但也会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甚至还会产生毒性物质。因此,采取适当措施控制maillard反应程度既能为食品提供风味,亦能使有毒副产物尽可能降低。本就美拉德反应机理、影响因素、控制方法及在食品风味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热加工过程对食品的风味、色泽以及危害物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美拉德反应和油脂氧化是热加工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两类反应,彼此独立且相互影响,尤其是油脂氧化产生的羰基化合物能与氨基化合物发生反应,从而对丙烯酰胺、杂环胺、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5-羟甲基糠醛等多种危害物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油脂氧化产生的活性羰基化合物为关注点,综述了油脂氧化对食品加工伴生危害物的影响,以期为抑制食品中危害物的生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7):265-270
丙烯酰胺是高温加工食品中一种常见的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其主要通过美拉德反应生成,但美拉德反应对改善食品色泽、风味等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有效抑制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利用微生物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具有抑制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的作用。文章简要介绍了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以及微生物抑制丙烯酰胺形成的主要途径,重点阐述了微生物预处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抑制丙烯酰胺形成的研究,旨在为今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减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超声波法促进金带细鲹鱼肉蛋白酶解物与葡萄糖间的美拉德修饰反应,研究美拉德反应对酶解物功能特性、抗氧化性及潜在危害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功率或反应时间越高,修饰产物中游离氨基含量越低,接枝度越大,超声处理能加快美拉德反应的速率,且减少丙烯酰胺等美拉德反应潜在危害物的形成。功能特性分析表明,超声处理能显著提高酶解物的溶解性和乳化性(p0.05),同时,体外模拟消化分析表明,超声处理降低了酶解物的消化性。修饰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力、羟自由基清除力、还原力和Fe~(2+)螯合力显著提高(p0.05),而且超声修饰的能力和修饰物的特性均优于水浴法处理组。超声波促进美拉德修饰反应可提高金带细鲹鱼肉蛋白酶解物的功能特性和抗氧化活性,并减少丙烯酰胺等美拉德反应潜在危害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12.
缅甸玉美人     
一直对缅甸有一种神秘的向往.那是怎样的一片神奇地土哟!在不足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然汇集了如此之多的天地精华,真不知上苍为什么眷顾那一方热土,且不说安达曼湾硕大圆润的南洋珠,以鸽血红红宝石为代表,集中了多少珍贵宝石品种的抹谷,更有那缅北丛林密布的山区竟然蕴藏着世界上最具诱惑最具挑战的翡翠,而且是地球上的唯一产地,翡翠的神秘和美丽流传在云南边地老艺人  相似文献   

13.
梳理器材的发展与开发(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费青 《纺织器材》2001,28(6):348-352
系统地论述了金属针布的发展与高产梳棉机发展的关系,综合分析了锡林、道夫、盖板、刺辊针布为适应梳棉机的高速高产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并介绍了当今各针布公司新品开发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弧形变角齿尖的设计,应用和梳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进入 21世纪之际,中国制笔工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把我国从制笔大国进入国际制笔强国的前列。从总体上看,我国制笔工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已有了一定的竞争能力,笔的品种齐全,笔的总产量已居世界领先地位,是名符其实的制笔大国。但必须看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亦还存在企业经营观念滞后,绝大多数小企业职工的技术素质低,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如何尽快改变这一落后面貌,按目前形势,实现创新是一条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盐水鸭的历史文化和加工工艺,并进一步对原料鸭的品种、加工工艺、杀菌和流通方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猪肉新鲜度评价指标、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猪肉新鲜度的感官鉴定、肉表面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K值、聚胺类化合物及硫化氢(H2S)等几种评价指标,指出猪肉新鲜度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Nisin的特性及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就生物防腐剂Nisin的特性、抑菌范围、抑菌机理、抑菌影响因素及在肉品保藏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review summarizes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lupine allergy, potential sensitization routes, cross‐reactions between lupine and other legumes, and the respective IgE‐binding proteins. Since the 1990s, lupine flour is used as a substitute for or additive to other flours, mostly wheat flour, in several countries of the EU. In 1994, the first case of an immediate‐type allergy after ingestion of lupine flour‐containing pasta was reported. Since then,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incidents following ingestion or inhalation of lupine flour is rising. So far, the Lupinus angustifolius β‐conglutin has been designated as the allergen Lup an 1 by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Immunological Societies Allergen Nomenclature Subcommittee. Initially, publications focussed on the fact that peanut‐allergic patients were at risk to develop anaphylaxis to lupine due to cross‐reactivity between peanut and lupine. At present, however, the ratio between cases of pre‐existing legume allergy (mostly peanut allergy) to de novo sensitization to lupine seed is nearly 1:1. Although in December 2006, lupine and products thereof were included in the EU foodstuff allergen list according to the Commission Directive 2006/142/EC amending Annex IIIA of Directive 2000/13/EC in order to prevent severe reactions caused by “hidden food allergens”,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and medical personnel are still not aware of raw lupine seed as potentially dangerous food allergen.  相似文献   

19.
田螺肉的营养保健功能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田螺肉的功能特性及各种加工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田螺加工制品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将红毛菜经过脱脂后用热水抽提可溶性多糖,经脱蛋白后得粗多糖,用DEAE-32纤维素和SephadaxG-100对粗多糖进行柱层析分离提纯,得组分PY1和PY2;利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对组分进行鉴定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