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以来在我院显微手术的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结果经过显微手术和精心护理,43例动脉瘤患者,术后生活自理31例,部分自理5例,丧失自理4例,死亡3例。结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对168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动脉瘤填塞过程顺利.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李士雪 《大家健康》2016,(3):213-214
目的:分析研究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生命体征平稳,52例患者均成功致密填塞,无术中动脉瘤破裂,术中脑血管痉挛3例,停止操作,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基底节区脑梗死2例,造成对侧肢体偏瘫,经对症治疗,好转出院.52例患者护理满意度达98.08%(51/52).结论:通过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系统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了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徐丽娟 《吉林医学》2014,(6):1308-130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术治疗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有效的方法,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1):166-169
目的:掌握多发性颅内动脉瘤(MIA)开颅夹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技巧,促进患者康复。方法:收集36例使用开颅夹闭术治疗MIA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配合及术后监护、随访体会等资料并进行分类、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开颅夹闭术中均成功夹闭动脉瘤,其中有1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术失败后转变为开颅夹闭治疗,2例患者分2次手术进行夹闭。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36名患者随访3~40个月后预后,GOS4~5级有20例(55.6%),GOS1~3级有16例(44.4%),随访过程中有4名患者(11.1%)死亡。结论:开颅夹闭术治疗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在技术上具有较高的挑战性,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做好专业的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动脉瘤术中破裂风险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42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病例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及围手术期护理组(试验组),对照组212例采用神经外科专科护理,试验组216例在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采取围手术期护理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GC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效果,注重术前宣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患纠分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丹丹 《大家健康》2016,(4):259-259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该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半月出院。术后随访无异常。结论:针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除了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外,还应当注重和加强对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以及充分的护理能够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显微直接手术仍是颅内动脉瘤的最主要治疗方法 ,而动脉瘤术中破裂和围手术期的脑缺血甚至梗死是影响动脉瘤疗效的两大主要因素。我院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3月手术治疗破裂的大脑前循环动脉瘤 2 1例 ,在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措施防治脑缺血性损害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性 9例 ,女性 12例 ,年龄 4 2 .6± 11.7岁 (2 3~ 5 7岁 )。其中 16例于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 3d内入院 ,3例于 SAH后 4~ 6 d入院 ,DSA检查前、后破裂各 1例。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复视、失语、肢体无力、小便失禁、动眼…  相似文献   

9.
刘桂丽  王红光 《中外医疗》2013,32(6):171-172
目的通过对该院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的分析,探讨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护理方案。方法观察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患者围手术期的病情情况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措施、及早有效地处理并发症。结果 12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部成功手术夹闭动脉瘤,围手术期死亡0例,98例(79.67%)术后可以生活自理。结论通过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全面、系统的护理,可以预防或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疗效以及更好地配合医师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33例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行GDC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3例,通过贯穿始末的心理护理、周全的术前准备及严密的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32例恢复良好,1例突发死亡。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颅内复杂动脉瘤行搭桥血管重建术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复杂动脉瘤行搭桥血管重建术围手术期安全管理重点.方法:回顾性总结了采用搭桥血管重建技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24例的临床治疗护理资料.结果:随访3~52个月(平均9.6个月),出院时GOS(Glasgow Outcome Scale)评分5~4分者22例(91.67%),重残1例(4.17%),死亡1例(4.17%).结论:术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动脉瘤的再出血,进行有效的Matas试验,可提高患者对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的耐受性,减少术后脑缺血的发生.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做好此类患者围手术期各个环W的安全管理,才能确保手术治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从病情观察、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出院指导等几方面进行护理。结果 1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中,恢复良好8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全面细致的护理有利于颅内多发动脉瘤治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芸  黎艳 《医学文选》2003,22(1):116-117
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 ,收治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行手术治疗者 2 3例 ,现将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以 SAH入院 ,共 2 3例 ,男 1 0例 ,女1 3例 ,年龄 7~ 64岁 ,平均 47岁 ,9例有高血压病史 ,其中小脑上动脉瘤 1例 ,颈内动脉瘤 1例 ,3例大脑中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瘤 8例 ,后交通动脉瘤1 0例 ,均于术前行 DSA检查证实 ,行动脉瘤切除术加夹闭术 2例 ,动脉瘤夹闭术 1 3例 ,动脉瘤弹簧圈栓塞 8例 ,死亡 2例。2 护理体会2 .1 术前护理2 .1 .1 心理护理 给患者介绍有关颅内动脉瘤的诊治知识及…  相似文献   

14.
薛红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795-179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情况。结果38例患者经积极护理,治愈26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6例。结论做好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孙金凤 《中外医疗》2014,(13):165+167-165
目的探究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6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8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在护理后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介入治疗时,护理人员对其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能够减少并发症,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比较困难 ,我科自 1 998年7月至 2 0 0 0年 3月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 GDC)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 2 3例 ,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报告体会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1 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科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93例 ,其中 2 3例为多发动脉瘤 ,占 2 4 .7% ;男 8例 ,女 1 5例 ,年龄 3 2~ 64岁 ,平均 4 6.3岁。 1例以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入院 ;余 2 2例患者均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史 ,3例伴颅内血肿。 Hunt-Hess分级 : 级 5例 , 级 1 2例 , 级 4例 , 级 1例。本组 2 3例动脉…  相似文献   

17.
李建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931-493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8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66例痊愈,留有神经系统损害14例,2例患者未行手术因再出血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科学合理地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康复、降低病残率、减少病死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减少介入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4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总结我院这几年来血管内治疗动脉瘤护理的经验与教训。结果本组94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栓塞,均为一次性完全栓塞。1例术后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3例出院时出现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出院时出现轻度语言障碍,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手段。围手术期采取恰当、正确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能有效较低动脉瘤术前发生破裂风险和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10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护理,对临床效果进行统计总结。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均取得满意疗效。本组108例患者,治愈92例,好转10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1例。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降低残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研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 1例患者栓塞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请神经外科会诊手术后死亡,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术后半年复查完全康复。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有效方法之一,在围手术期良好细致的护理配合和干预,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改善和推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