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制备具有高抗折性能的硫氧镁基胶凝材料, 分别研究了不同掺量硅灰取代轻烧氧化镁粉对柠檬酸改性硫氧镁(CMOS)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及机理. 结果表明: 掺加硅灰之后, 制备的柠檬酸改性硫氧镁胶凝材料抗折抗压强度均得到了提高. 当硅灰取代掺量在5%~10%质量分数时, 柠檬酸改性硫氧镁胶凝材料各个龄期的力学性能最优, 其中, 28d抗折强度达到了22~23 MPa左右, 这比相同水灰比条件下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的抗折强度提高了238%. 研究还发现, 硅灰取代掺量在5%~10%质量分数范围时, 所制备的硫氧镁基胶凝材料的耐水系数达到了0.85以上, 表明该高抗折硫氧镁基胶凝材料具有较高的耐水性, 完全适用于受水浸泡或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结构中.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地聚合物材料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以沸石或膨润土为矿物掺合料,NaOH和生石灰粉为激发剂,在常温下合成粉煤灰地聚合物材料。正交试验表明,沸石或膨润土能促进粉煤灰地聚合物合成,用NaOH和生石灰粉作为复合激发剂,可合成28d抗压、抗折强度分别大于26MPa、8MPa的粉煤灰地聚合物材料。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当采用沸石为矿物掺合料时,粉煤灰地聚合物材料中非晶态铝硅酸盐量最多,且结构中存在许多连续的三维网状PSDS型地聚合物产物。并且,以沸石为掺合料的粉煤灰地聚合物材料具有很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固硫渣得到更好的循环利用,采用化学激发和机械磨细等物理化学方法对固硫渣胶凝材料进行改性,并测定雷氏值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来研究沸石灰渣激发剂(HAZ)掺量对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促安剂HAZ可以改善固硫渣胶凝材料的安定性和提高其强度.最后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对安定性和强度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改性硫氧镁胶凝材料的配制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工业级轻烧氧化镁粉与七水硫酸镁溶液配制改性硫氧镁胶凝材料的最优参数,分别研究了不同氧化镁/七水硫酸镁摩尔比,硫酸镁溶液浓度及水稳剂水玻璃对硫氧镁胶凝材料工作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镁/硫酸镁摩尔比的提高,硫氧镁水泥的初凝时间逐渐缩短,流动性逐渐降低,抗压和抗折强度逐渐提高;随着七水硫酸镁浓度的提高,硫氧镁水泥的抗压抗折强度也呈现增长趋势,MgO:MgSO4·7H2O:H2O摩尔比为14:1:12时,硫氧镁胶凝材浆体的28d抗压和抗折强度分别达到38.3MPa和7.0MPa.耐水性研究表明,加入氧化镁质量2%的水玻璃可以很好地改善硫氧镁水泥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5.
三聚氰胺减水剂对α半水石膏水化硬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磺化度三聚氰胺(Sulfonated melamine formaldehyde,SM)改良α半水石膏使用性能,研究了减水剂对石膏水化硬化过程的影响.首先测定了SM对α半水石膏的减水效率,然后通过强度测试、热重分析和电镜扫描,揭示了SM对α半水石膏强度发展过程、水化速度及硬化体亚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M对α半水石膏的最大减水率为15.6%,对应最佳掺量为0.5%.经SM改性的α半水石膏其强度发展过程发生了变化,且2h湿抗折和湿抗压强度、绝干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提高38%、29%、20%和27%.此外,SM能加速α半水石膏的水化,经其改性后的石膏硬化体结构中二水石膏晶体数量增多,长径比明显减小,硬化体结构更为密实.因此,SM可用于改良α半水石膏,特别有利于提高石膏硬化体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有机硅树脂中添加不同粒径(2μm、300 nm、20 nm/300 nm和20 nm)的SiO2,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结构的有机硅-SiO2复合涂层,并设计进行了涂层的凝露实验和闪络实验,系统地研究了涂层表面结构对其凝露和闪络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添加SiO2粒径的减小,复合涂层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静态接触角θ逐渐增大,20 nm SiO2复合涂层(θ=152°)表现出超疏水特性。凝露实验表明,20 nm SiO2复合涂层表面的液滴出现时间延长至1 min,凝露30 min时涂层表面99%的液滴尺寸小于150μm,防凝露效果良好。闪络实验表明,随着添加SiO2粒径的减小,复合涂层表面闪络电压增大;20 nm SiO2复合涂层的闪络电压增加至15.4 kV,是有机硅树脂涂层的2倍,表现出优异的防闪络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树脂导光水泥基材料(Resin light conductive cementitious materials,RLCCM)中水泥基体与透明树脂界面间的粘结性能,采用强度试验、X射线衍射仪和环境扫描电镜分别研究了环氧树脂AB胶对RLCCM整体抗压强度、界面处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RLCCM的整体抗压强度比纯水泥砂浆体低,且强度大小与界面间的粘结性能有关,环氧树脂AB胶增强了RLCCM的整体力学性能;环氧树脂AB胶减少了界面处羟钙石的生成,提高了界面间粘结强度;环氧树脂AB胶还提高了界面的粗糙度,增强了界面间机械作用,改善了界面间粘结性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rO2-Al2O3复合载体,考察了复合载体和焙烧温度对Pd基催化剂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RD、TPR、NH3-TPD、H2和N2吸附等技术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ZrO2-Al2O3比Pd/ZrO2、Pd/Al2O3催化剂有较好的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活性。ZrO2-Al2O3复  相似文献   

9.
稀土配合物Gd(TTA)3Phen的两种不同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稀土配合物Gd(TTA)3Phen(TT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Phen=邻菲咯啉)的2种不同效应,即作为光致发光中分子间能量转移的能量给体和电致发光中的电子转移层的性质,这些性质是由配合物中的中心离子Gd(Ⅲ)的电子层结构决定。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 (CS)和聚丙烯酸 (PAA)在不同的 p H值下以不同的比例混合 ,当离子强度在 0 .1~ 0 .3范围内时 ,形成的聚电解质络合物 (PEC)的量通过测定悬浊液在 42 0 nm处的浊度来确定 .在 p H=2时 ,没有 PEC生成 ;在 p H=3~ 6时 ,PEC形成的最大量出现在不同的混合比处 .该范围内离子强度对 PEC的形成影响并不大 .通过对上清液 p H值的测定分析得知在 p H=3~ 5时 ,混合物的 p H值随着 PEC的生成量增大而减少 ,而在 p H≥ 6时 ,混合物的 p H值随着 PEC的生成量增大而增大 .由此可推测 PEC形成的机理是 PAA的羧基和 CS的氨基基团之间发生静电作用 ,这一点亦可通过对不溶的 PEC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来证实 .  相似文献   

11.
以镉污染土种植水稻秸秆为原料, 通过500℃不同时间(10~720min)处理制备秸秆热解产物(生物炭和秸秆灰), 测定产物中镉的含量及其溶出性. 结果表明, 水稻秸秆经热解处理后挥发镉总量的29.6%~48.4%; 样品产率随热解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单位质量生物炭和秸秆灰中镉含量为2.35~7.05mg·kg-1和15.0~16.4mg·kg-1, 分别是水稻秸秆中镉含量(0.948mg·kg-1)的2.5~7.4倍和15.8~17.3倍; 通过不同提取剂得到镉溶出率由低到高依次为0%~43.2%(采用0.01mol·L-1 CaCl2提取)、0%~44.3%(采用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提取)、28.8%~58.8%(采用1mol·L-1 pH5.0乙酸-乙酸钠单次提取)、35.1%~98.4%(采用1mol·L-1 pH5.0乙酸-乙酸钠连续4次提取); 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 样品中镉溶出率逐渐降低; 由于热解过程中镉的挥发和形态转变, 水稻秸秆转变为生物炭和秸秆灰后镉的可溶出总量(采用1mol·L-1 pH5.0乙酸-乙酸钠连续4次提取)由0.933mg·kg-1降至0.223~0.384mg·kg-1, 表明受镉污染的水稻秸秆热解转化为生物炭和秸秆灰可以有效缓解镉潜在的溶出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电子结构的三种金属离子(Zn~(2+),Cu~(2+),Pd~(2+))与两种分子结构类似但反应官能团不同的吡啶偶氮染料(PAR和5-Cl-PADAB)间的显色反应的作用。试验证明:(1)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增敏作用的产生,最根本的是由于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和试剂的反应官能团的不同,以及由此引起所成显色络合物的结构的不同。(2)表面活性剂对显色络合物的增敏效应,与单个表面活性剂分子对有色络合物的作用有关,更重要的是形成胶束,改变反应微环境。(3)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是否产生协同增敏效应和协同增敏效应的大小,决定于两者形成混合胶束的难易。如果显色络合物的结构有利于此两种表面活性剂同时对它起协同作用,则协同增敏效应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流化床中评价了用于甲烷二氧化碳氧化重整制合成气反应的Ni-Al2O3/SiO2催化剂体系(NixAlSi,x代表Al的质量分数,Ni的质量分数为4%)的催化性能.利用XRD,CO2(O2)-TPD,积炭量测定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2O3的添加促进了Ni金属的分散;增强了对CO2和O2的吸附能力,使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延缓了催化剂的失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