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包括人民群众是权力主体、动力主体、检验主体等"以民为本"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执政为了谁、执政依靠谁、如何执好政掌好权"等根本问题。浅析习近平人民主体观,对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并形成了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的生成有其特殊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原则要求、价值立场、目标导向和实践路径,形成了科学完备的内涵要义。系统梳理并分析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理论、促进正确决策、密切联系群众乃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的具体内涵和时代价值,要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人民层面三个维度进行解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优良传统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围绕"人民是什么、人民需要什么、如何为人民服务"等问题而形成的整体理论形态。它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人民主体地位的丰富内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历史方位中人民的利益诉求,明确了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路径和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开辟了为人民服务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的新发展,是回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各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方法论良方,是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行动指南,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人民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的核心就是指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敬民的形象深深镌印在老百姓心中,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赞颂。研究学习习近平的人民群众观,不仅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涵,而且对新时期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贝  黄翠茂 《世纪桥》2024,(1):8-10
梅山革命精神是琼崖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南革命史上不朽的精神丰碑。“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为中心,不惧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是梅山革命精神的精神内涵。梅山革命精神是琼南地区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实践斗争中形成的,其生成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当前,海南自贸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步伐已进入深水区,在此背景下,厘清梅山革命精神的生成逻辑,研究梅山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对增强海南文化自信,丰富海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宏阔视野,着力于构建人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如何寻找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点,既能保证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又能保证经济社会向好运转,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矛盾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人民立场”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人类解放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力量源泉。《宣言》中的“人民立场”是在批判继承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诉求,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终极指向。《宣言》中的“人民立场”集中体现在其鲜明的政治立场、科学的实践基础、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崇高的理想信念等四个维度。全面分析和阐述《宣言》所确立的“人民立场”,对于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持久生命力的价值真谛,准确把握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丰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内涵,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是对我们党百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人民至上的基本内涵包括人民地位至上、人民权力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人民标准至上等。贯彻践行人民至上,必须坚守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发展人民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聚焦人民向往、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奋斗,坚持人民标准、努力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0.
溯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能溯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理论源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根源,亦可溯游其对中共历届领导集体环保思想积淀之脉承,显见海纳全球生态思潮及哲学进步观点之镜鉴。其思想以历史、辩证、实践的唯物主义和人民性为底色,基于美丽中国实践凝结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系统治理、普惠民生等创造性观点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引领了天人合一与和谐共生现代化文明方向、奠定了人民生态普惠与民族永续发展的绿色根基。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执政理念中的时代观主要内涵是观察时代、解读时代、搞懂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文章对这四个方面做了探析。这对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价值立场,是贯穿于"五位一体"建设的价值主线"。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关注和解放人"的基本价值追求,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基本价值立场,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指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构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框架,开辟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路径,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善于从社会历史中汲取人生智慧和治国理政智慧。他的历史观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国际视野,符合时代潮流。习近平的社会历史观对于当代中国与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顺利实现。习近平系统阐明了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科学构成,深刻阐述了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中党政、党群、党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民主与集中等的关系,及其在不同维度所形成的既内在统一又凸显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和全面领导地位的深层结构,进而从凝聚整合的政治优势、部署落实的组织优势和知行统一的执行优势等方面深刻揭示了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治理优势。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国内两大场域中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危机,对如何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综合把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以极端重要明确意识形态工作价值地位;以两个巩固阐明意识形态工作目标任务;以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确认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导向;以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对外传播力;以党管原则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主体。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开展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遵循,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柳长青 《求实》2020,(1):4-15,M0003
政党的形象是政党内在气质的外显自溢和执政施策的全面展示,内蕴于政党文化之中,体现了政党的软实力和魅力,是政党执政的无形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特别重视党的建设包括党的形象建设,他的有关论述和实践方略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又注入了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党的形象观,围绕着新时代构建什么样的党的形象、怎样建设新时代党的形象这个主线,回答了如何认识党的形象、为何重视党的形象、党的形象何以生成和如何建设党的形象等重大理论课题。在形成依据上,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迫切的现实要求和强烈的时代呼唤;在核心内容上,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伟大使命担当形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形象、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象、负责任国际形象五个方面铺陈展示;在建设进路上,主要从六大建设、两型媒体、三类人群、三位一体、两个面向五个维度进行勾勒与探索,对于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和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新变化,把人民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归宿,把共建共享发展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形成了习近平人民观。习近平人民观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另一方面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习近平人民观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体现在新概念、新命题、新观点等新提法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彰显、对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以及对共同富裕的推进。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是基于世界范围内的绿色发展潮流、我国资源危机与环境恶化日趋严峻以及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提出的。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绿色技术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绿色消费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是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根本目标。习近平的这些绿色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以全面深刻的历史眼光对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是唯物史观在科学技术层面上的横向延伸。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继承创新,在理论层面诠释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在新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人类对于传统科学技术的认识飞跃;在实践层面开创了新时代我国科技革命和创新发展二者相互融合的新境界;在发展层面对科学技术发展在我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重要作用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对道路问题的探索,不仅贯穿着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还贯穿于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中。无论何时,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道路是观察和认识当代中国的一条重要线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中国道路的重要论述,阐明了中国道路生成的历史逻辑和中国道路内蕴的核心要义,其中,两个只有阐明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两个不走规定了中国道路的性质和方向,两个必由之路强调了坚持中国道路的重要意义,两个不能否定指明了中国道路是历史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辩证统一。这些重要论述不仅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向指引,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好的发展道路贡献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