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抗阻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09-2017-04于我院治疗的70例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推拿、按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主动抗阻运动疗法。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测定治疗前后颈部各肌群肌力,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c Gill疼痛量表视觉模拟(VAS)评分、疼痛强度(PPI)、分级指数(PRI)以及ND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伸、前屈、右侧屈、左侧屈肌力均显著高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颈部各肌群肌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抗阻运动疗法治疗CSR能显著降低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升颈部各肌群肌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徒手神经松动术结合悬吊训练技术(sling exercise training,SET)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颈椎牵引结合SET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徒手神经松动术结合SET治疗.两组患者各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N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徒手神经松动术结合SET可进一步改善疼痛和颈椎功能障碍,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综合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属于一种进展缓慢的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我们自2004年-2006年应用综合物理疗法治疗70例神经根型颈椎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现发病率上升,患者年轻化趋势。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者,约占60%。笔者在门诊中运用颈椎牵引与推拿配合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12例单纯性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2年 8个月。结果 疗效优 6例 ,良 4例 ,可 2例 ,优良率83 3%。结论 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定位诊断对手术疗效至关重要。颈椎MRI结合CT能协助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6.
电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由仁 《颈腰痛杂志》2003,24(2):108-109
目的 观察电针与推拿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就诊顺序以2∶ 1的比例设计 15 0例 ,因少数病例随访联系失缺 ,故观察组 96例 ,对照组 44例作为统计比较。结果 两疗程结束后 ,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P <0 .0 1)。结论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牵引加电针配合颈肩部肌肉锻炼等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牵引加电针治疗,观察组配合颈肩部肌肉功能锻炼,两组均治疗三疗程。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以双盲法分别在治疗前后及半年后进行测评。结果两组组内治疗疗效明显(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半年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牵引加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很好的短期疗效,配合颈肩部肌肉功能锻炼及颈部保护措施可明显提高远期疗效并降低复发率,是值得推广普及的好方法 。  相似文献   

8.
胡建锋  潘庆辉 《中国骨伤》2006,19(2):119-12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多发于中老年人,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推拿治疗时患者一般都采用坐位接受手法治疗。近年来,我院以侧卧体位下利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5例,  相似文献   

9.
神经根型颈椎病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朱谦  张爱萍 《颈腰痛杂志》1997,18(4):252-253
自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牵引\中频电。磁热中药透入及三者综合疗法,共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39例,现将康复治疗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X线摄片检查进行诊断分型[1]。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539例,一般情况又表1。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备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基本相同,具可比性。表l一般情况对照1.2A组采用颌枕式坐位牵引[’1,牵引角度按病变部位在0”~30”之间调整,高位病变者角度小,低位病变者角度大[’]。牵引重量为6~skg。颈椎生理曲度变小的患者,采用小重量(小于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经择穴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局部发散式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实施发散式冲击波循经择穴,两组均5d一次,共治疗5次,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28d与6个月随访观察其疗效与复发率,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与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评定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VAS评分、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近期与远期疗效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经择穴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疼痛,促进其临床痊愈;其具有损伤小、安全、可靠、简便,易推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维曲度牵引联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伴有颈椎曲度异常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用三维曲度牵引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坐位枕颌套牵引联合电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对2组患者颈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曲度指数等指标进行观察;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VAS评分、颈椎曲度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2组VAS评分、颈椎曲度指数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曲度牵引联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或改善患者的异常颈椎曲度,疗效持久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李楠  王和鸣 《中国骨伤》2006,19(10):631-632
颈椎病是目前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本院于2005年3-7月采用葛仙益通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并与颈复康颗粒治疗30例进行对照,取得较好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参照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  相似文献   

13.
李楠  王和鸣 《中国骨伤》2007,20(10):631-632
颈椎病是目前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本院于2005年3-7月采用葛仙益通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并与颈复康颗粒治疗30例进行对照,取得较好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参照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的诊断标准[1]:①年龄4060岁,缓慢发病,病程较长(3个月以上),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②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③颈部旋转或后伸活动受限,患椎棘突及关节囊部常有压痛;④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⑤影像学所见(X线或CT、MRI显示颈部骨关节退行性改变)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颈椎后路经椎间孔镜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PTED)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5-05分别采用PTED与ACDF治疗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PTED组15例,ACDF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活动度,以及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结果 PTED组14例、ACDF组27例获得9~26(15.6±5.1)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ED组术中出血量较ACD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TED组邻近下位节段活动度较ACDF组小,颈椎整体活动度明显大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邻近上位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TED组邻近上、下位节段活动度均小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颈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TED组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均较ACDF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ACDF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PTED能有效保留颈椎活动度,减少邻近节段退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红外偏振光联合微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58例.常规组给予曲度牵引进联合微波治疗,实验组在曲度牵引基础上给予红外偏振光联合微波治疗.记录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情况以及颈椎生理曲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  相似文献   

16.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报道辨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6年2月-1998年3月共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9例。运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证施汉.以中药内服为主,配合按摩、牵引、局部穴位、封闭等综合疗法治疗。结果 89例中优32例占36%;良29例,占32.6%;好20例,占22%;差8例,占9%;总有效率为90.6%。结论 祖国医学治疗颈椎病是从整体观出发,根据病情发展变化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  相似文献   

18.
陈艳红  陈敏  方汉萍  杨凤翔  薛霜  夏婷 《骨科》2015,6(1):42-44
目的观察并比较内热针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在太和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性别、年龄、病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临床颈椎病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分进行配对,每对研究对象分别随机归入内热针组及电针组。内热针组行内热针治疗,电针组行电针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改善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热针组JOA评分中的主观症状评分、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情况比治疗前明显增加,而电针组仅日常活动受限比治疗前改善。内热针组治疗后JOA评分各项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能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传统的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在各类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vrlotic radiculopathy,CSR)占多数[1]。近年来,针刀疗法作为中医新兴技术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类型颈椎病,且疗效显著[2]; Mulligan手法作为现代康复技术的一种,安全、有效、针对性强,病人适应性好[3]。笔者采用针刀结合Mulligan手法治疗CSR患者,以期提高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可通过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但如何牵引可取得最优的临床疗效,目前尚无明确和统一的标准[1]。优值牵引(superior value traction, SVT)通过对牵引角度、时间、力量等优化,可形成针对CSR的“最优”牵引模式,从而提高牵引效果[2]。本研究观察了SVT在CSR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