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中药淫羊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 cells,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以及对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成骨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用淫羊藿含药血清和地塞米松干预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即分为淫羊藿组(M组)、地塞米松组(D组)和阴性对照组(C组),分别于诱导培养的第2、5、8天对细胞进行Giemsa染色和F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于诱导培养的第8天对细胞进行矿化结节染色.结果 ①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M组和D组细胞中有大量的立方形和多角形细胞形成,C组细胞以梭形为主;②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三组细胞的FN表达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M组和D组FN上升的速率较C组快;③M组和D组均有大量矿化结节形成.结论 淫羊藿具有促进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淫羊藿在骨髓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早期,对FN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之后可能具有促进作用,提示FN可能是淫羊藿促成骨细胞分化作用后期的辅助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淫羊藿苷对骨折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SD大鼠5只,8周龄,雌雄不限,体重(290±20)g。麻醉大鼠,于右膝髌骨内侧做一切口,暴露股骨髁间凹,在髁内钻孔后,将克氏针插入胫骨髓腔,钢锯横行截断股骨,形成横行骨折,缝合。骨折后2 d,麻醉后断颈处死,剥离股骨,体外分离BMSCs。取第三代BMSCs分为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低、中、高剂量组(加入终浓度为1、10、100μmol/L的淫羊藿苷溶液)。检测各组BMSCs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矿化结节面积、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STAT5)、p-STAT5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光密度(OD)值、ALP活性、矿化结节面积占比均升高,JAK2、p-STAT5/STAT5均降低(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OD值、ALP活性、矿化结节面积占比均升高,JAK2、p-STAT5/STAT5均降低(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OD值、ALP活性、矿化结节面积占比升高,JAK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免疫调控能力的影响。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MSCs并进行传代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其表型。选取第5代MSCs进行研究,通过混合淋巴增殖反应和定量PCR方法检测淫羊藿苷对MSCs免疫抑制能力和免疫调控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所获得的骨髓贴壁细胞CD34和CD45表达阴性,CD44、CD71、CD90和CDl05阳性表达,符合MSCs的特征。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淫羊藿苷处理后的MSC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且淫羊藿苷处理后的MSCs中表达更多的HMOX-1、IL-10、iNOS和IL-2基因,而IL-1α、IL-1β和IFN-γ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淫羊藿甘可提高骨髓MCSs的免疫抑制能力,淫羊藿苷处理后的MSCs免疫抑制相关基因表达增加,促炎相关基因表达减弱。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广泛,BMSCs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潜能,同时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可向脂肪、骨、软骨细胞分化。BMSCs在合适的生长因子作用下可以快速地向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并且具有容易取材、容易分离、容易扩增、多谱系转化而不发生明显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在骨组织工程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是,随着使用增多,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生物学特性、分离鉴定、诱导分化和临床应用进展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是否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分别处理在成骨或成脂诱导培养液中培养的大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培养14天,分别行哑甲基蓝、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新生小鼠颅盖骨中分离和培养成骨细胞;用组织化学染色和矿化结节法进行细胞鉴定;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淫羊藿苷浓度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同时通过检测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观察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各浓度组比较,10μg/L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均有促进作用,且作用最强,最为持久。结论:浓度为10μg/L的淫羊藿苷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增强其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ICA)对人牙髓干细胞(DPSC)神经向分化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DPSCs后,采用不同浓度ICA(0.01μmol、0.10μmol、1.00μmol、10.00μmol)处理DPSCs。CCK-8法检测ICA对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确定其最佳促DPSCs增殖浓度。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Nestin细胞免疫荧光检测。Western blotting检测DPSCs神经向分化相关蛋白Nestin、βⅢ-tubulin及NSE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ICA细胞相对活力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以0.10μmol ICA细胞相对活力最高。与对照组比较,ICA组神经球的直径增加(P <0.05),Nestin荧光强度增强(P <0.05),Nestin、βⅢ-tubulin、NSE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结论 ICA能够有效促进DPSCs增殖,提高DPSCs神经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淫羊藿苷对大鼠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SPF级SD雌性大鼠脂肪干细胞后,流式细胞术进行表面标志物检测,然后通过茜素红、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及成脂分化。将第3代脂肪干细胞分为空白组、白藜芦醇组(100μmol/L)、淫羊藿苷Ⅰ~Ⅳ组(1、10、50、100μmol/L),培养21 d后对脂肪干细胞LIM结构域蛋白Ajuba(Ajuba)、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进行荧光定量RT-PCR、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 培养至第3代的脂肪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表现为CD90(95%)、CD34(9.26%)。成骨诱导21 d时茜素红染色可见橘红色钙化结节,成脂诱导21 d时油红O染色可见红色脂滴。白藜芦醇与100μmol/L淫羊藿苷均能促进脂肪干细胞Runx2、ALP基因及蛋白表达,且与白藜芦醇比较,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呈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P<0.01,P<0.05)。白藜芦醇及各浓度淫羊藿苷均可抑制Ajuba基因及蛋白表达,且与100μmol/L白藜芦醇比较,50、100μmol/L淫羊藿苷抑制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诱导人牙囊干细胞(dental follicle stem cell,DFSC)旁分泌作用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并鉴定DFSC;分别使用0、1和10μmol的ICA处理DFSC,24h后收集培养上清,CCK-8法和结晶紫染色检测MC3T3-E1的增殖活性;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MC3T3-E1的迁移能力;qRT-PCR检测MC3T3-E1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DFSC具有间充质来源干细胞特征;与对照组比较,0ICA-CM组和1ICA-CM组促进了MC3T3-E1增殖(3天,P<0.001;5天,P<0.001);并且1ICA-CM组显著促进了MC3T3-E1迁移(P<0.001),上调了成骨标志基因的表达。结论 ICA具有调控DFSC旁分泌的作用,可促进MC3T3-E1迁移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槲皮苷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分化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CCK 8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BMSCs迁移,茜素红S染色检测BMSCs钙沉积,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检测BMSCs中ALP活性,Western blot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钙素(OCN)蛋白表达;体内实验:40只骨折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MSC组、异槲皮苷组和BMSC+异槲皮苷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尾静脉和腹腔注射PBS; BMSC组大鼠尾静脉注射2×106个BMSCs,腹腔注射PBS; 异槲皮苷组大鼠腹腔注射40 mg/kg异槲皮苷,尾静脉注射PBS; BMSC+异槲皮苷组尾静脉注射2×106个BMSCs,腹腔注射40 mg/kg异槲皮苷。X线摄影检测大鼠骨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痂组织OCN和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异槲皮苷促进BMSC增殖,其中10 μmol/L效果最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异槲皮苷(5μmol/L和10μmol/L)促进BMSCs迁移、钙沉积和ALP活性,促进BMSCs中Runx2和OCN蛋白表达(均P<0.05)。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及BMSC组相比,BMSC+异槲皮苷组大鼠在骨折2周后,骨折愈合评分、OCN和ColⅠ的表达升高(P<0.05);而BMSC组、异槲皮苷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BMSC组、异槲皮苷组和BMSC+异槲皮苷组大鼠在骨折3周后,骨折愈合评分升高,OCN和ColⅠ的表达升高(P<0.01);与BMSC组相比,BMSC+异槲皮苷组大鼠在骨折3周后,骨折愈合评分升高,OCN和ColⅠ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 异槲皮苷通过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分化促进大鼠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成骨性分化中活性氧(ROS)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健康SPF级SD大鼠rBMSCs,分为四组,姜黄素组(15μmol/L姜黄素干预),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含40 mmol/L NAC),姜黄素+NAC组(含15μmol/L姜黄素+40 mmol/L NAC),对照组(只含等体积溶剂)。比较各组间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含量和ROS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①姜黄素组第4、8、12天ALP表达OD值[(35.72±0.295)、(60.44±0.347)、(51.51±0.487)]均高于对照组[(19.96±0.874)、(53.55±0.978)、(41.32±0.7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和姜黄素+NAC组第4、8、12天ALP活性表达的OD值低于姜黄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姜黄素组培养12 d时BGP活性[(6.900±0.026)μg/L]高于对照组[(5.690±0.09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姜黄素可明显增强rBMSCs的BGP活性。NAC组和姜黄素+NAC组的BGP活性[(5.360±0.254)、(5.500±0.232)μg/L]低于姜黄素组[(6.900±0.0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BMSCs诱导成骨化培养8 d后,姜黄素组ERK1/2,p38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NAC组ERK1/2,p38蛋白表达量低于姜黄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促进r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ROS表达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向正宗  陈剑锋 《海南医学》2016,(16):2674-2676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多能成体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功能细胞。在骨科领域为各种组织的修复提供良好的细胞来源,是目前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研究最为深入的种子细胞之一。电磁场(EMF)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疗法,在治疗骨不连、骨缺损及骨质疏松等疾病具有良好的优势。因此,近几年对电磁场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较多,本文就电磁场参数、电磁场类型对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分化的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模型。方法:取6个月水囊引产胎儿股骨骨髓,Percoll分离液分离,取单个核细胞层在人MSCs专用MSCGM培养基中体外培养。将第3代生长状态良好的MSCs用10μmol/L 5-氮胞苷孵育诱导24h,继续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结果:用Percoll分离液(1.073g/ml)分离得到的单个核细胞48~72h呈纺锤形、梭形、多角形的多型性改变;经5-氮胞苷孵育24h,细胞逐渐向梭形心肌细胞样形态转变,胞浆中可见棕黄色颗粒。结论:MSCs在体外经5-氮胞苷孵育24h,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形态的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高效诱导体系。方法按照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分将实验为4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应用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检测分化的成骨细胞的成骨特性。结果在地塞米松10-8mol/L、β-甘油磷酸钠10-2mol/L、维生素C 3×10-4mol/L时,积分光密度值最高。结论 MSCs具备较强的增值能力和良好的成骨特性,可为骨缺损修复技术优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具有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作用的小寡核苷酸(ODN),探讨ODN对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BMSCs孵育24 h后进行成骨诱导,双盲法加入12条不同的ODN,PBS作为溶媒对照组,应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ODN于不同工作浓度(4.0、 2.0、 1.0和 0.5 mg/L)、不同时间点(24、72和120 h)刺激经成骨诱导后的BMSCs内ALP的表达水平,筛选出具有促成骨分化作用的ODN。结果:与PBS溶媒对照组比较,ODN工作浓度为4.0和0.5 mg/L时,实验组与对照组ALP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ODN工作浓度为2.0和1.0 mg/L时,有2条ODN在不同时间点(24、72和120 h)均可促进BMSCs内ALP的表达(P<0.01)。结论:在12条不同的ODN中共筛选出2条具有促进BMSCs成骨分化作用的ODN,表明特定序列的ODN能够影响大鼠BMSCs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ADAM)9、15、17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ADAM9、ADAM15、ADAM17的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的BMMSCs,培养刺激其分化为成骨细胞。比色法测定成骨标志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早期转录因子Runx、Osterix,茜素红染色分析成骨矿物质形成情况。 结果:在无刺激的对照培养下,ADAM9组(8.08±0.34)、ADAM15组(6.46±3.40)、ADAM17(9.30±2.30)组的ALP活性与WT组(9.44±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2, BMP2)刺激培养, ADAM9组(14.22±3.25)、ADAM15组(10.14±2.40)的ALP均小于WT组(20.89±3.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DAM17组(23.56±2.50)虽大于WT组(20.89±3.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成骨培养基(osteogenic induction medium, OST)刺激培养,ADAM9组(9.63±1.00)、ADAM15组(7.75±1.30)的ALP均小于WT组(12.97±1.30), 而ADAM17组(20.09±1.68)大于WT组(12.97±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样,BMP2与OST联合刺激培养后检测ALP,ADAM9组(15.75±1.30)、ADAM15组(12.43±1.30)均小于WT组(26.15±1.50),而ADAM17组(29.55±2.10)大于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unx2表达,在无刺激的对照培养下,ADAM9组(2.02±0.24)、ADAM15组(3.09±0.19)、ADAM17组(3.89±0.91)分别与WT组(2.02±0.2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MP2刺激培养后ADAM9组(7.00±0.23)、ADAM15组(6.04±0.23)均小于WT组(12.6±0.23),而ADAM17组(18.52±1.39)大于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sterix表达,在无刺激的对照培养下,ADAM9组(9.60±3.87)、ADAM17组(12.4±3.00)与WT组(10.9±1.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DAM15组(6.50±1.51)低于WT组(10.9±1.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2刺激培养后ADAM9组(39.20±3.23)、ADAM15组(20.50±4.80)均小于WT组(60.3±5.93), 而ADAM17组(80.2±3.30)大于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茜素红染色,无刺激组未见明显橘红色团块,BMP2、OST、OST+BMP2刺激培养条件下各实验组均可见局部钙化结节形成,但量化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DAM9、15、17参与了BMMSCs的成骨分化,为调节BMMSCs成骨分化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雪旺样细胞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雪旺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 :取健康人骨髓血标本 ,利用percoll(密度为 1.0 73 g·ml-1)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 ,在DMEM LG + 10 % (体积分数 )FBS中培养 ,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 ,对第 2、3、5、8代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 ,用单抗S 10 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gacidicprotein ,GFAP)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诱导的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 :经 percoll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传 16代 ,细胞数增加了大约 6× 10 7倍。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 :percoll分离出来的未经培养的细胞 ,其CD2 9+CD4 4 +CD3 4 -CD4 5 -细胞数为 3 2 .4 7%± 3 .4 9% ,而培养后贴壁细胞中CD2 9+CD4 4 +CD3 4 -CD4 5 -细胞数为 94 .3 8%± 1.5 0 %。诱导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由 β ME +bFGF预诱导、β ME +bFGF诱导的S 10 0阳性细胞最多 ,可达 90 %± 4 % ,GFAP阳性细胞为 2 1%± 5 %。结论 :人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能定向诱导分化成雪旺样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ECs)诱导分化的可行性。方法:用贴壁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扩增后,加入10ng/m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向ECs诱导分化,分别于0、24d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及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结果:hMSCs向ECs诱导分化24d,细胞CD34、KDR转为阳性,CD54、CD106、vWF表达增加。可摄取ac—LDL,并可结合UEA。结论:hMSCs经bFGF和VEGF作用,分化为具有ECs的表型和部分功能的细胞。  相似文献   

20.
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具有来源广泛、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是骨组织工程上的重要种子细胞.MSCs在体内的生理环境及植入后都是一个低氧状态,低氧是影响MSCs迁移、成骨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研究认为低氧通过调控相关趋化因子及细胞因子等促进MSCs向低氧处迁移,涉及的相关因子包括整合素家族、基质金属蛋白酶、Rho-GTPase家族、SDF-1α/CXCR4信号、OPN/CD44信号等.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可促进骨形成、骨修复,然而,低氧对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尚存在较大争议,低氧环境下BMP-Smads、WNT/β-catenin、Notch、Hedgehog等成骨相关通路的变化是影响MSCs成骨分化的因素之一.本文就低氧对MSCs迁移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