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建设多样化教学资源、更新信息化教学手段、改革形成性考核方式和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施等方面,介绍"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并指出建设支撑学生开展泛在学习的个性化优质微课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刘承良 《现代信息科技》2023,(3):192-194+198
高职院校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教学资源库建设背景下混合式学习模式成为一大趋势。文章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践进行了研究,构建出基于静态教学结构、动态教学流程和学习空间的结构框架,并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践应用流程进行了分析,肯定了这一学习模式的优势,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混合式学习需要虚拟学习环境给予支撑,而云课堂为混合式学习的进行提供了在线学习环境。因此,实现云课堂与混合式学习的融合成为当前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如何基于云课堂与混合式学习融合视角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无疑是提升教学质量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鉴于云课堂用于开展混合学习的一系列优势,文章提出了完善前期分析工作、明确教学活动目标、合理制定学习活动方案以及科学评价学习过程与结果等教学设计策略,旨在促进云课堂与混合式学习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笔者从MOOC、SPOC和混合式学习等理论出发,分析了高职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叙述了在高职摄影课堂上开展SPOC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要素,如在线教学平台、学习资源、教学评价和学习分析。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笔者将知识点的学习划分三个阶段:初步认识阶段、深入学习阶段和实践创新阶段,并设计了相应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日渐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普遍应用于各高校的课程教学中,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评价,也不应只停留在线下评价。文章论述了应用性本科大学数学类课程基于“学习通”平台的过程性评价的应用,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考核办法,利用学习通平台定量进行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章节测验、素质拓展作业,并展示“学习通”平台的过程性评价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将传统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将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流模式。本研究将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通过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提出了"课前导学+课堂学做+课后提升"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微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便利。作为新型信息化资源,微课弥补了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改变了现有的教学形态,使教与学的结构更加符合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探索微课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当前"互联网+"教育时代的理论课题。文章研究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模式设计,首先分析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内涵,最后研究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框架。该研究实施教育信息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山东华宇工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色彩”课程为例,针对传统线下课堂面临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提出一种以“学习通”作为线上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授课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改革实践。实践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新工科背景下的现代电子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两性一度”建设标准,通过重构教学架构、丰富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组织、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等,全方位探索研究了“数字电路”课程基于BOPPnP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学习目标可视、流程可控、效果可检、反馈可行,能够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式学习,保障了大班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课堂参与度。  相似文献   

10.
Access数据库课程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以及实际应用意义成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学科。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此处有删减)严重影响了Access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效果。文章论述了混合式学习理念及其特征并分析了现阶段中Access数据库教学中的一些现状,提出了将混合式学习理念应用于Access数据库教学中的优化思想,探究了Access数据库教学中实现混合式学习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学生学习体验出发,利用泛雅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通过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确定混合协作学习体验的7个影响因素,分别是教学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活动设计、资源特性、学习任务、师生交互、同伴互动与协作,然后提出相关假设模型,再进行实证分析与统计验证。结果表明:在混合式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是混合式协作学习模式下的学生体验影响因素的关键因素,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师生与生生互动是混合协作学习的重要方面。最后提出改善混合协作学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杜淑娟 《电子技术》2022,(2):262-263
阐述互联网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云课堂在混合式教学运用中的问题,提出应对的教学方法,包括校园网络的基础建设、丰富教育资源库的数据量、优化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3.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早已满足不了如今的教学需求。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普及,混合式教学逐渐登上舞台,本文描述通过超星学习通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克服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恐惧心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4.
合作学习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下,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课堂设计主要从设计特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线学习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教育革命,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对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地位特殊,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文章从其教学特点出发,提出了“线上教学+自主实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还阐述了与此密切相关的集约化线上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化翻转教学环境以及多元化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三个重要环节。经研究发现,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得到全面提升。教学环境支持课堂互动和全周期教学行为数据采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教学实施的精准化和教学评价的客观化,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基于“雨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把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因此,本文通过对基于“雨课堂”线上线下模式的研究,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的Unit3 Like Father, Like Son为例进行分析,对于该课程运用“雨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希望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可视化学习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优势,帮助学习者理解复杂的知识现象和知识体系。在技术赋能教育的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利用可视化学习工具打造高效课堂和智慧课堂成为新趋势。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了学习风格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利用李克东教授提出的可视化学习活动STILE模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可视化学习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混合式教学是同时运用两种以上主要教学方法的协同教学模式。借力慕课信息资源, 基于翻转课堂和产出 导向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能够有效衔接课上与课下的教学活动, 是探索信息化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大 学英语写作的实证研究表明, 该教学模式能显著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效促进学生写作 中对句子准确性与复杂性的掌握。  相似文献   

19.
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组织教学已成为新的教学形态。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2020年、2021年“微机原理”课程分别采用了翻转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比分析两次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线上教学资源利用数据以及教学效果,发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学生线上资源学习行为数据,如学习频次、单次学习量、学习时段以及完成度可以作为过程性学习效果评价考核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中华  熊荆  王方 《数字化用户》2022,(13):241-243
随着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以“自动线装调实训”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分析课程课程性质及存在问题,从课程建设路径?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方式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理念和信息化教学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