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中把科学定义为知识体系,把技术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手段,把工程定义为有目的、有组织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对科学-技术-工程之间的关系、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之间的关系和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陈悦  宋超  徐芳 《科研管理》2019,40(1):12-21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握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基于此背景,本文从科学与技术交互的视角,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的方法,试图对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产出三者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模型分析。研究结论显示,科学产出和技术产出之间相互促进;相比技术产出,科学产出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产出;经济产出促进技术产出的效果要好于对科学产出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得出,“科学-技术”交互效应是存在的,并且对经济产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经济发展情况对“科学-技术”交互效应的实现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林燕 《科教文汇》2007,(6S):196-196
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国古代的概念难免会出现偏差,将气定义为物质就是一种典型的范例,其原因在于我们大家对中医学的基本概念的定义过程中,完全抛弃了中国哲学或传统文化固有的思维方式。通过运用中国古典的非对象的、唯象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古典哲学中气的考察,中国之气与西方之物质的比较,以及中医学典籍中有关气的分析,容易看出气是物质运动之象,在中医气则是人体生命活动之象。笔者就气和经,作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教育科学、教育技术与艺术密切相关.教育技术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学来指导,反过来,又影响和指导教育科学。教育技术以艺术为基础,教育技术的最高境界为艺术化,并对教育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以来,科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追求,科学发现往往也是新技术。这一类基于科学的创新,与过去得到很多研究的基于技术的创新,存在很大的差异。认识这两类基本的创新模式的差异,对于理解各行业的技术变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这些差异。这种框架将使理论与政策讨论能够引进行业差异的视角。此外,这篇文章中的分析说明,科学-技术关系并不存在普遍的模式,而不如被理解为存在着部门模式,在不同的部门中,科学与技术存在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王刚 《科学学研究》2007,25(5):836-841
 作为个体的科学家有可能是自利的,进行科研的动机是多元的、世俗的,并不都是出于好奇心,仅仅以追求真理为目标.但是他们的合作却能够生产出可靠的知识,并使科学成为一种最成功的人类认识事业.对于这种现象?科学经济学的学者利用"看不见的手"进行解释,给出的答案是,科学中的各种标准、规则、规范和制度诱导着具有世俗动机的科学家形成合作. 关键词:科学论;科学经济学;科学规则;"看不见的手"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在,科学的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注重科学素养的同时,文化的继承也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职责。科学与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之中所形成的两种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是人类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两者之间并不是许多人所认为的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科学与文化的统一体。通过本文,笔者一方面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为了人民”运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为了人民"运动,倡导科学为了人民而不是为了军事或政府利益所用、科学不应当排斥人民参与、科学家应该有足够的自主性;并认为,只有打破现有的社会结构、重构社会和政府,才能在美国实现上述这三个目标。与其说"科学为了人民"运动关注的核心是科学或科技政策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对人类带来巨大冲击,推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变革,其引发的深远蜕变,迄今方兴未艾。该文旨在探讨,于此巨变过程中,若干人文领域所受影响,以及由是而出现的转型。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追寻数学自牛顿以迄哥德尔的追求严格基础之运动,特别是其意想不到的结果;第二部分讨论艺术在文艺复兴时代与科学的密切关系,此关系之逐步破灭,以迄二十世纪抽象艺术的出现,及其失去与社会之内在联系;第三部分讨论自启蒙运动以来,“科学史学”和“心灵史学”之间的张力,以及“后现代史学”之意义;第四部分讨论自波普及库恩以来“异端思潮”在科学哲学的发展,其背后的社会根源,以及其与“后现代主义”之关系。整体而言,现代科学在出现早期与人文世界关系密切,相互激发、感染,令多个领域并生异彩;但发展至二十世纪,则转而有压缩人文空间,或者令其边缘化之趋向。这令人感到,科学背后以逻辑为基础的理性,可能在来临中的二十一世纪发生基本蜕变,即转向经验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1.
也谈“科学编辑”与“技术编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通过阿基米德的数学与力学工作、安提凯希拉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人体生理学的兴起三大案例来说明,希腊化时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作为这一互动的结果,在传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出现了新型的应用性理论研究,突出表现为机械力学的发展,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希腊化时代理解自然并指导技艺的"实验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外学者对默顿思想的研究中,存在着很多对默顿一般社会学理论与其科学社会学理论之间关系的模糊认识。通过对默顿著作的研读和对相关资料的整理挖掘,利用逻辑与历史的分析,试图理清默顿思想的脉络,进而全面把握两个理论体系的关系,得到结论:第一,默顿一般社会学与科学社会学的不同理论之间具有复杂的历史关系;第二,两个理论体系的结构具有很大相似性;第三,自洽与交错是默顿一般社会学理论与科学社会学理论之间关系的特征;第四,两种理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五种基本类型。第五,两个理论体系实际上构成了“一体化”结构。  相似文献   

14.
侯青云 《科协论坛》2002,17(1):24-25
我们在科普工作中沿用了50多年的“普及科学技术”的概念,不能全面反映已经发展并趋向成熟的我国科普工作内容与工作框架。目前科普工作所包含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内容,实际上属于科学文化的内涵。建议用“科学文化普及”替代“科学技术普及”的提法,以界定“科普”词义内涵;从科学文化视角,认识“普及科学文化”的重要现实意义,以构筑当代大科普的工作格局,规范和引导全国科普工作的行为,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经验——谈“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着重阐述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及它们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论述了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学术界一直十分关注的“李约瑟难题”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近代科学和在古代社会一直领先于西方的中国技术为什么近代会突然落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6.
眭纪刚 《科学学研究》2009,27(6):801-807
 对科学与技术不做区分会导致科技政策的偏差。本文从区分科学与技术的界限出发,梳理两者在历史上的演进关系,发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疏远到密切的过程,并评价发达国家在起飞阶段的科学技术政策得失,最后为我国的科学与技术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育科学、教育技术与艺术密切相关.教育技术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学来指导,反过来,又影响和指导教育科学.教育技术以艺术为基础.教育技术的最高境界为艺术化,并对教育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程 《科学学研究》2010,28(4):481-488
虽然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了不少"科学"用例,但它们都不是"science"意义上的"科学"。将"科学"用来对译"science"的用例率先出现在日本。"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实际上发生在大批留日学生归国之前。继康有为戊戌变法前在书中征引了日文"科学"一词之后,梁启超在日本、王国维在国内相继使用"科学"一词。1900年后,杜亚泉、钟观光、虞和钦等有过日语学习经历的学者开始频繁使用"科学",不通日文的严复1902年起也开始大量使用"科学",加上章太炎、马君武、鲁迅等赴日学人的推波助澜,"科学"很快就取代了"格致",并对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唯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费耶阿本德认为,民主判定高于专家的意见,因为“科学的优势威胁了民主”,还因为从事科学研究的专家既有限,也无知.民主让多数公民参与,有助于克服少数专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丁向华 《知识窗》2013,(3):59-59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听了容易忘记,看了可以记住,只有实践了才能加深理解。"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笔者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力求让学生从"玩中学",从玩中逐渐产生对科学学习的热爱,逐步体验学习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感悟科学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