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右美托咪啶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啶对重症患者的镇静、镇痛作用以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需要镇静、镇痛的73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右美托咪啶组(35例)和咪达唑仑组(38例).右美托咪啶组经静脉泵入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啶1μg/kg、10 min,继以0.2~0.7μg·kg-1·h-1维持;咪达唑仑组给予负荷剂量咪达唑仑0.06 mg/kg,再以0.04~0.20 mg·kg-1·h-1维持.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机械通气时间、顺行性遗忘情况、唤醒时间、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率等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调整药物剂量使两组患者Ramsay评分均在2~4分时,右美托咪啶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低于咪达唑仑组[(2.38±0.48)分比(6.07±0.79)分,P<0.01];唤醒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咪达唑仑组[(0.17±0.03)h比(1.63±0.56)h,P<0.01].右美托咪啶组有2例出现血压下降,自主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咪达唑仑组有7例出现血压下降,2例出现自主呼吸频率下降(P<0.05).右美托咪啶组中有4例产生顺行性遗忘;咪达唑仑组所有患者均产生顺行性遗忘(P<0.05).右美托咪啶组和咪达唑仑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6±1.68)h比(5.21±1.56)h,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作为ICU镇静、镇痛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右美托咪啶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镇静镇痛是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尤其是机械通气患者的基本治疗措施,理想和适度的镇静镇痛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1-2].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病房镇静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0例有创机械通气的ICU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控制镇静水平RamsayⅢ~Ⅳ级,以咪达唑仑作为对照,分别记录镇静起效时间、平均负荷剂量、维持剂量、停用镇静剂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与咪达唑仑比较,右美托咪定起效迅速[(57.7±6.2)s vs (117.5±13.1)s,P<0.05],镇静的同时保持可唤醒能力[苏醒时间(0.20±0.03)min vs(11.30±2.10)min,P<0.05],治疗剂量内不诱发临床意义的呼吸抑制(发生率0.2%,P<0.05),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平均动脉压降低3.3%,心率减慢3.9%).结论 右美托咪定是重症患者镇静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Dex)和咪达唑仑(MDZ)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镇静作用。方法收集247例在ICU治疗的患者,随机纳入D组和M组分别泵入Dex和MDZ,采用镇静-躁动评分(RASS)维持RASS评分(-2~+1)。记录各组出现躁动患者的百分比,目标镇静的维持时间,机械通气持续时间,ICU治疗总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D组躁动百分比为46.3%,M组为7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目标镇静维持时间和ICU治疗总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机械通气时间D组小于M组(P<0.05)。D组易出现心动过缓,但其它不良反应较M组减少。结论Dex和MD对ICU患者目标镇静维持时间和ICU治疗时间无显著差异。但Dex显著缩短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并在治疗中较少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术后机械通气(MV)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术后带气管导管人SICU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咪达唑仑(98例)和右美托咪定(102例)镇静治疗,两组均常规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根据Prince-Henry镇痛评分调整芬太尼剂量,使疼痛评分维持在1~2分;根据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SAS)调整镇静药剂量,使镇静深度评分控制在2~4分;连续监测记录呼吸机参数、心电图、心率、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进行血气分析。观察记录两组药物用量,MV时间,以及低血压、心动过缓、谵妄、恶心等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均能使患者达到镇静及镇痛目标评分,右美托咪定组更易唤醒并保持安静。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芬太尼用量(μg.kg-1· h-1)明显减少(0.23±0.13比0.41±0.12,P<0.01),MV时间(h)明显缩短(7.20±6.29比12.44±8.96,P<0.01),低血压发生率(27.45%比11.22%)和心动过缓发生率(24.51%比10.20%)明显升高(均P<0.05),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3.92%比31.63%,P<0.01),恶心发生率降低(9.80%比11.22%,P>0.05)。将右美托咪啶组按是否发生低血压再分为两个亚组分析:低血压与非低血压组间术中失血量(ml/kg)、术中输液量(ml.kg-1.h-1)、术后当日及术后1d血乳酸含量(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失血量:12.79±12.13比13.52±11.62;术中输液量:11.91±4.59比13.09±7.05;术后当日乳酸含量:1.88±1.07比1.71±0.87,术后1d乳酸含量:1.43±0.98比1.37±0.79,均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外科术后MV患者镇静效果满意,易唤醒,谵妄发生率低,可缩短MV时间,减少芬太尼用量约50%,是一种较为理想的SICU镇静剂。但要加强用药期间的监测,防治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ICU收治患者4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20例。DEX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镇痛,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镇痛。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8及12 h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估疼痛状况,并计算12 h镇痛指数。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4、8及12 h血压、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两组用药后各时间点VAS、血压、HR、RR、SaO2均较用药前降低(均P<0.05),两组间VAS、血压、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芬太尼组用药后12 h RR(次/min)及SaO2的下降程度较DEX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8±2.0比19.9±1.7,SaO2:0.957±0.015比0.992±0.006,均P<0.05)。两组镇痛有效率均>80%。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可用于独立镇痛,较芬太尼对呼吸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8.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躁动比较常见,及时恰当处理是保证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的关键.右美托咪定作为镇静镇痛药用于ICU,特别是术后早期,具有抗焦虑、抗交感、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的特性,且没有呼吸抑制的作用[1].本研究将右美托咪定用于术后早期ICU 躁动患者,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定在ICU患者镇静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0例和咪达唑仑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目标镇静范围内镇静时间的百分比、谵妄发生率、停药后唤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 留住时间、血压和心率不良反应事件等指标.结果 两组达到目标镇静范围内时间的百分比相似;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械通气时间和停药后唤醒所需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CU留住时间相似;右美托咪定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更高,咪达唑仑组心动过速发生率更高;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和高血压的发生率相似.结论 右美托咪定使ICU患者达到目标镇静的同时,唤醒时间和机械通气的时间缩短,谵妄发生率降低,可作为ICU镇静的推荐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10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气管插管接受机械通气(24 h<机械通气时间<72 h)同时需要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8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39例)和右美托咪定组(41例).两组均静脉持续泵入芬太尼0.7~1.5μg·kg-1·h-1镇痛治疗,镇痛目标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OPT)评分0~3分,每小时进行1次疼痛评分,当COPT评分> 4分时追加芬太尼用量0.5μg/kg.达到镇痛目标后给予镇静治疗,其中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2 min静脉推注0.05 mg/kg负荷量,之后静脉泵入0.03~0.30 mg·kg-1·h-1;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20 min缓慢静脉泵入0.5~1.0μg/kg负荷量,之后持续泵入0.2~0.7μg·kg-1·h-1;每小时进行1次镇静评分,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ASS)>0分时增加镇静药物用量,RASS<-2分时减少或停用镇静药物用量.在此过程中,观察患者心率、血压、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入住ICU时间、使用镇静药物总费用、使用芬太尼总费用、入住ICU总费用及不良反应.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总量(mg/kg:0.03±0.01比3.35±1.39)、每小时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μg·kg-1·h-1:0.66±0.13比59.78±19.44)、芬太尼用量(μg·kg-1·h-1:0.40±0.21比0.57±0.26)、每小时使用芬太尼总费用(元:1.41±0.86比2.00±0.84)、每小时ICU总治疗费(元:264.42±99.55比297.80±138.70)均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减少(均P<0.05);每小时使用镇静药物总费用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增加(元:8.97±5.05比7.78±4.22);机械通气时间〔h:43.58(39.83,53.58)比58.58(46.17, 65.50)〕、拔管时间〔h:1.00(1.67,0.58)比3.67(2.00,5.50)〕、入住ICU时间〔h:57.25(47.33,67.37)比75.58 (64.67,90.83)〕 均较咪达唑仑组缩短(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咪达唑仑组增高〔低血压:29.27%(12/41)比7.69%(3/39)、心动过缓:24.39%(10/41)比5.13%(2/39),均P<0.05〕;谵妄发生率较咪达唑仑组降低〔2.43%(1/41)比15.38%(6/39),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患者镇静效果良好,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降低ICU的治疗费用,是较为理想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目标性镇静护理在儿科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3-4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监护室的患儿3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目标性镇静护理;同法选取2015年1-2月目标镇静法实施前同一儿科监护室患儿3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镇静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儿镇静效果、镇静前后和苏醒后生命体征变化以及遵医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镇静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入住监护室镇静护理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平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转出监护室时遵医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性镇静护理在儿科监护室中应用明显提高了患儿遵医依从性,确保医疗活动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ICU)专科护士培训班的经验,以提高ICU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对来自全军的55名学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重症监护培训,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重症监护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等三方面,分别在培训前后发放调查问卷,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培训后学员在重症监护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熟练掌握方面均有了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ICU专科护士培训是提高护士整体监护技能的有效途径,科学高效的培训模式是确保ICU专科护士培训质量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ICU收治的危重孕产妇的临床特点、治疗干预结果。方法:收集2010-01~2012—10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ICU收治的46例急危重症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危重孕产妇平均年龄(28.8±6.4)岁,孕龄(32.2±7.6)周。人住ICU的最常见原因为产后大出血(11例,23.9%),其次为妊娠相关性高血压(8例,17.4%),死亡4例(8.7%)。合并基础疾病组ICU治疗时间(5.3±5.1)d,并发重症产科疾病组ICU治疗时间(2.7±1.7)d。结论:危重孕产妇人住ICU的最常见原因为产后大出血、妊娠相关性高血压。应根据孕产妇人住ICU的病因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评估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各危险因素预测术后谵妄发生的效能。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法,选取2019年1—5月于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CSICU住院的心脏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谵妄评估采用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ICU环境压力源量表收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描述各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及最佳临界值。结果 (1)共纳入316例患者,发生谵妄81例(25.6%),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OR=1.257,95%CI为1.018~1.553),停循环时间>15 min(OR=6.943,95%CI为1.288~37.429),术后疼痛平均得分(OR=2.918,95%CI为1.749~4.867),睡眠质量得分(OR=1.147,95%CI为1.038~1.267),ICU环境压力源得分(OR=1.161,95%CI为1.110~1.214)。(2)ROC曲线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停循环时间>15 min、术后疼痛平均得分、睡眠质量得分、ICU环境压力源得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5、0.617、0.758、0.837、0.910,APACHEⅡ评分、术后疼痛平均得分、睡眠质量得分、ICU环境压力源得分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分、3分、14分、72分。结论 CSICU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APACHEⅡ评分>9分、停循环时间>15 min、术后疼痛平均得分>3分、睡眠质量得分>14分、ICU环境压力源得分>72分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谵妄。本研究为完善CSICU患者术后谵妄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玲  李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4):1908-1909
目前国内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已由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rn,HMIS)转向临床信息系统(clinicinformationsystem,CIS)。据统计,美国25%的1000张床位以上大型医院使用了CIS。国内的CIS处于理论探索和临床初步摸索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病原体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0年11月~2002年1月住院的52例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和细菌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2例患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侵入性治疗、意识障碍、应用制酸剂、高龄,其发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7.82、5.58、2.68、2.53、1.24;②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28株:G~-杆菌93株(占72.66%),G~ 球菌22株(占17.19%),真菌13株(占10.16%);③128株致病菌对所选的抗生素有很高的耐药率。结论:机械通气、侵入性治疗、意识障碍、应用制酸剂、高龄是ICU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G~-杆菌是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