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定向筛选天然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某些病原性微生物产生β-内酰胺酶的能力与这些细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具有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成为寻找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推动因素。能够有效地抑制β-内酰胺酶的物质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大大扩大现有β-内酰胺抗生素治疗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的可能性。某些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可抑制β-内酰胺酶。很明显,这些抗生素的抑制作用与其侧链结构有关,由于仅仅在非  相似文献   

2.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波卿 《天津药学》2001,13(1):14-16
过去的40多年是β-内酰胺抗生素类发展取得空前成就的时期.天然、半合成和新合成的药物不断涌现.同时,为了寻找新的和改进的β-内酰胺抗生素,已开展了酶与这些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70年代开发成功的酶抑制剂已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自从青霉素引入医疗实践以来,β-内酰胺抗生素就成为最重要的化学治疗剂类别之一。这类抗生素对于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具有特殊的抑制能力,而动物没有细胞壁,这就保证了它们对人的低毒性。1929年 Alexandex Fleming 在一个青霉菌落与周围的细菌培养物之间观察到抗菌作用。后来被 Florey 等人证明了 Fleming 实验的抗菌物质是青霉素。这是第一次发现β-内酰胺抗生素,也是第一次发现抗生素。这为开发许多其它抗生  相似文献   

4.
王汝龙 《首都医药》2004,11(3):32-36
(一)基本概念β-内酰胺是指氨基在内酰胺环中的β位碳原子上。(二)分类β类抗生素主要有五类:青霉素类(penicillins,代表性品种为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代表性品种为头孢唑林;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代表性品种为美罗培南;青霉烯类penems,代表性品种为法洛培南;单环β-内酰胺类(monobactams,代表性品种为氨曲南。(三)进展概况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效和不良反应较低的特点,所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已成为抗生素的开发中心,并在各种细菌感染的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的类别和品种最多,…  相似文献   

5.
6.
Prat.  A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1,12(5):329-335,337
一、概况青霉素G及V、头孢菌素C、头霉素C生物合成的初始阶段都一样,这些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全过程见图1。Ingolia及Queener(1988)提出了生物合成基因的分类命名、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相同的生物合成基因,命名为Pcb(青霉素/头孢菌素生物合成),只限于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分别命名为pen及cef。L-α-氨基己二酸、L-半胱氨酸及L-缬氨酸的酶缩合,伴同发生缬氨酸的异构化而成为D型。在半纯化的酶提取液中,曾观察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文华  崔怀西 《江苏医药》1994,20(11):619-620
头孢霉素和青霉素类同属于肝内酷胺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是当今世界上研究最活跃、进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极为重要的抗感染药物。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在临床的选择上,尚存在不少有待于讨论之处。本文仅从头抱霉素和青霉素类引起的毒副作用进行粗浅的论述,希望能有助于临床正确地选用此类药物。一、肾脏损害’‘’:青霉素对肾脏毒性损害分三型:I型:血管炎及肾小球肾炎性损害,在一次常用剂量注射后即出现中毒反应。巨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在一剂青霉素后即刻发生完全无尿,经治疗可达到恢复。文献报道一例患者,肌注青霉素G40…  相似文献   

8.
β-内酰胺抗生素有两类:一类是青霉素G为代表具有共同的6—氨基青霉素烷酸(6—APA)母核,这类青霉素降解、分子重排都可以形成含量较高的青霉烯酸,它与体内蛋白结合形成全抗原。由于形成共同的青霉噻唑基因,它具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因此各类青霉素之间能发生交叉过敏反应;二类是头孢菌素,它的降解产物不能形成稳定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为核心的头孢噻嗪衍生物,为一种单价半抗原,只有当其与蛋白或多肽等大分子载体结合成多价抗原时才具有抗原性引起过敏反应,因此,  相似文献   

9.
10.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Augmentin(AUG),Timentin(TIM)和Unasyn(UNA)对685株临产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其他抗菌药物行比较。685株细菌中459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厌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菌是引起人类许多感染的病原体,大部份厌氧微生物仍对用于治疗和预防厌氧菌感染的抗微生物制剂敏感。然而,过去几年的文献报道表明耐药性特别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厌氧菌正在增多。已知厌氧菌耐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机理是合成了使药物失活的β-内酰胺酶;影响蛋白与该类抗生素亲和力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数量和类型的改变;由于细菌外膜孔或孔道的改变而阻止该药到达作用部位。其中β-内酰胺酶最重要。本文就目前所了解的厌氧菌耐受β-内酰胺的机理,尤其对β-内酰胺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1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红 《上海医药》1995,(5):32-34
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已成为抗生素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它β-内酰胺类(如: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及氧头孢烯类等)。随着临床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亦呈增长的趋势。此类耐药的一个最重要机理是产生β-内酰酶。β-内酰胺酶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内酰胺环,从而使这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15.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主核结构,本文从青霉烷砜、头孢烯砜、1β-甲基碳青霉烯、青霉烯、单环β-内酰胺、桥键单环内酰胺及非β-内酰胺类化合物七个方面对近几年新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相似文献   

18.
50多年前,自从 Fleimg 发现第一个青霉素以来,有机化学家在原有的分子上进行了成千种的改革,但仅极少数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被证明对感染性疾病有效。新近的两个发展,加速了有效的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设计。一是我们对这些抗生素作用机制的了解有明显的提高;另一为对这些抗生素分子结构的潜在变异范围有更深的体会。Fleming 于1920年测定了青霉素抗菌作用的许多重要方面,但未阐明其精确的  相似文献   

19.
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1年发现了具有抗菌活性的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以来,又用化学方法合成了氨曲南(SQ26776)和卡芦莫南(carumo-nam,AMA-1080)等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毒性低,稳定性好,且结构简单,易于用全合成的方法制备,所以受到了人们的普遍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的制药厂中,结构修饰后的抗生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制天然抗生素结构的新品种在于获得比初始物质或作为化学合成关键化合物的中间体在生物学、化学、药理学性质方面更有价值的药物。在这方面,β-内酰胺抗生素是典型的例子,因为在临床应用的几十种药物中,用生物合成获得的仅有苄青霉素和苯氧甲基青霉素。其它的都是用化学方法和酶转化制得的。酶催化方法的应用为解决半合成β-内酰胺抗生素的关键问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酶转化抗生素的例子很多,而且包括不同类型的反应:酰胺、酯和其它键的水解、羟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