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并发症。方法回顾5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相关资料,对二次手术方式、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二次手术中甲状腺及周围组织中残癌率为40.8%(20/49),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7.1%(13/3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5.1%(8/53),二次手术后5年生存率96.1%(49/51)。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诊断困难,存在转移、复发,二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根据患者初次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对颈部淋巴结癌转移、可能甲状腺癌残留及术后复发患者有必要进行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再手术的原因 ,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方法 对 9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9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发现总的残癌率( 5 3/ 95 ) 5 5 .7% ,其中原发部位残癌率 ( 43/ 95 ) 4 2 .76 %。外院行甲状腺肿物局部切除和次全切除术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 ( 8/ 95 ) 8.4%。结论 甲状腺肿瘤手术应行甲状腺腺叶切除 ,术中强调喉返神经的解剖 ,疑有颈淋巴结转移 ,应行规范化的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一侧叶加峡部切除术中手术方法对减少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回顾 1999~2 0 0 0年 16 5例在本院接受甲状腺一侧叶加峡部切除术病人 (包括单纯性囊肿 35例 ,单纯性腺瘤 47例 ,囊腺瘤 5 9例 ,甲状腺癌 2 4例 )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中术后未出现声嘶、四肢抽搐及大出血。结论 术中采取贴近腺体处理下极动静脉 ,上极结扎后再行切断等方法后能有效减少手术难度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17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对 173例分化型腺癌的回顾性分析 ,研究病程、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分级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总数的 83 3% (173 2 0 8) ,其中T0 、Ⅰ期占 8 1% (14 173) ,Ⅱ期占 4 1 0 % (71 173) ,Ⅲ期占5 0 9% (88 173)。共行颈淋巴结清除手术 77例 ,其中Ⅱ期 11例 ,均未查见转移淋巴结 ;Ⅲ期 6 6例 ,淋巴结转移率 10 0 %。随访 5年以上者占 5 2 6 % (91 173) ,5年复发率为 7 7% (7 91)。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加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 ,放疗及化疗效果较差。Ⅰ、Ⅱ期病例可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 ,Ⅲ期病例需加做改良式颈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5.
Yang CS  Zhang Q  Guo ZM  Zeng ZY  Lai FY 《癌症》2008,27(3):311-314
背景与目的:儿童甲状腺癌较少见,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与成年人甲状腺癌均有所不同,且治疗方面也存在不少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4岁以下22例儿童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根据UICC(2002)病理分期标准:Ⅰ期19例(T1-4N0M02例,T1-4N1M017例),Ⅱ期3例(T1-4N0-1M1)。乳头状腺癌8例(36.4%),滤泡状腺癌8例(36.4%),乳头状腺癌合并滤泡状腺癌5例(22.7%),髓样癌1例(4.5%)。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口服甲状腺素片。单侧颈清扫术12例,双侧颈清扫术7例,颈淋巴结转移者19例(86.4%)。中位随访时间14年10个月(6~26年)。5年总生存率为100%,10年生存率为95.5%。结论:儿童甲状腺癌多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可取得较满意疗效,并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4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辅以内分泌治疗,4例术后~(131)Ⅰ内照射治疗。结果术后病理:乳头状腺癌33例(80.5%),滤泡状腺癌8例(19.5%)。颈部淋巴结阳性者28例(68.3%),肺转移4例。40例获5年以上随访,1例失访,5年生存率95.1%(39/41),20例获10年以上随访,10年生存率90.0%(18/ 20)。结论青少年甲状腺癌颈部肿块临床表现大多数无特异性,难以与其他颈部肿块鉴别,易误诊。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病理类型、肿瘤范围及转移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再治手术治疗的方法 ,尤其是甲状腺单发结节的适当术式。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自 197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收治的 115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患者。结果 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首次手术方式失当 ;甲状腺癌单纯结节切除后约有 78 9%有癌残存。结论 甲状腺单发结节的恰当术式是腺叶切除 ;复发及局部转移的甲状腺癌再次手术十分必要 ,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宜及早行再手术。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癌近期内再手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近期内再手术的原因、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3年6月间33例甲状腺癌患者3个月内再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中发现甲状腺癌残留14例,其中伴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对侧甲状腺腺瘤残留2例.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9年,中位随访时间4年,本组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甲状腺癌首次手术时漏诊、误诊及首次手术切除范围不足是导致近期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对明确有再手术指征者,手术应尽早进行.再手术时应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手术患者56例,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并予以针对性护理,统计并发症分布情况,总结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6%(11/56),其中喉返神经(RLN)损伤3例,因出血压迫呼吸困难2例,窒息1例,因低钙血症手足抽搐1例,乳糜瘘1例,甲状旁腺损伤2例,甲状腺危象1例。经护理干预,所有并发症患者均未遗留永久性损伤。结论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容易发生RLN损伤、呼吸困难、手足抽搐、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及时予以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修复并发症,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分化型甲状腺癌侵犯气管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高分化型甲状腺癌侵犯气管患者行肿瘤削除术、气管部分切除气管造瘘术、气管袖状切除术和姑息手术。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局部复发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34例行根治性手术(包括肿瘤削除术、气管部分切除术、气管袖状切除术)5年局部控制率82·4%(28/34),姑息性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5年局部控制率44·4%(4/9)。9例行姑息性手术患者的生存期比较短。结论根据高分化甲状腺癌侵犯气管的范围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可达到切除肿瘤,减少复发,保留喉功能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86例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最佳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86例患者均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内分泌治疗,少数患者加^131Ⅰ内照射治疗。结果 全组乳头状癌73例(84.9%),滤泡状癌6例(7.0%),乳头滤泡状癌4例(4、7%),髓样癌3例(3.5%)。颈部淋巴结转移59例(68.6%),其中双侧甲状腺癌并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16例,占27.1%。肺转移11例。术后复发6例。本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双侧甲状腺受侵犯伴双颈淋巴结转移率、肺转移率均明显高于成年人。84例获5年以上随访,5年生存率95.3%(82/86)。41例获10年以上随访,10年生存率87.8%(36/41)。结论 青少年甲状腺癌颈部肿块临床表现大多数无特异性,难以与其他颈部肿块鉴别,易误诊,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既使已有肺转移,手术加^131Ⅰ内照射的综合治疗仍能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必要性及其手术方式,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1999年2月~2002年10月,45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行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的有43例,行甲状腺患叶 峡部切除术的2例。首次手术后的病理类型:乳头状腺癌32例,滤泡性腺癌12例,髓质样癌l例。根据外院手术治疗资料及我院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CT检查结果,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再次行甲状腺残叶 峡部切除术的28例,行甲状腺残叶 峡部 同侧功能性颈清扫的17例。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癌残留的29例(67.4%),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癌的有12例(70.6%),随访至今均生存。结论:甲状腺癌行局部切除术,残癌率高,再次手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残余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1994年8月~1998年7月对已手术(术后18月内)并经病理主宰为甲癌(乳突状癌11例、滤泡状癌2例、髓样癌3例)的16例患者行残余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原来行包块切除及侧叶切除术的残癌率分别为75%(6/8)及60%(3/5)。多灶癌7例(43.8%)。临床治愈率为87.5%(14/16)。结论:残余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  相似文献   

14.
吴伟宏  朱火根 《肿瘤》2006,26(4):385-386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误诊误治原因及近期再手术的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5年5月因误诊误治需再手术的2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甲状腺癌原发灶残留占35.7%,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占28.5%,侧颈琳巴结转移占32.1%。结论:甲状腺癌首次手术时,误诊误治使手术范围不足是导致近期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对有再手术指征者应尽早进行手术,并选择规范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7月-2010年2月6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相关资料,对二次手术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二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7.46%(11/63),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为7.94%(5/63),暂时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76%(3/63),2周后声音嘶哑逐步恢复,1例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先行呼吸机正压给氧待患者呼吸困难好转再行声带成形手术后患者呼吸困难消失,气管损伤发生率为3.17%(2/63)。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因解剖组织结构改变,二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进行二次手术应熟悉解剖、掌握术中操作技巧及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16.
刘建  胡跃 《实用癌症杂志》2009,24(4):399-400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甲状腺微小癌的男女比为1∶4.5;71.8%(28/39)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发现的;97.4%(38/39)为乳头状癌;56.4%(22/39)行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体大部分切除术,43.6%(17/39)行患侧腺体全切术。术后随访0~10年(平均7.2年),仅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对侧叶复发,行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治愈,其余病例至今未见复发。结论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率较高;绝大多数为乳头状癌;多数因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时疑为恶变行快速病理检查发现;手术方法多为行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体大部切除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Zhao WC 《癌症》2003,22(10):1102-1104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绝大多数为分化较好的低度恶性癌,经规范治疗后,一般预后好,但仍有少数病例会复发。本研究旨在对其复发的原因、治疗及预后作一总结分析,以寻找复发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980年1月至1996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44例甲状腺复发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44例复发甲状腺癌中,分化型甲状腺癌38例,其中乳头状癌28例、滤泡癌7例、髓样癌3例,未分化型即间变癌6例,分别占同期同种组织学类型甲状腺癌的4.1%(28/676)、18.9%(7/37)、8.1%(3/37)和42.9%(6/14)。33例为淋巴结复发(75%)。39例行复发癌灶局部广泛切除,术后辅以放疗;5例予单纯放疗。本组治疗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1_4%、100%和0;5年生存率分别为60.7%、57.0%、66.7%和0;l0年生存率分别为35.7%、42.9%、33.3%和0。结论:初次手术时遗漏的临床和亚临床淋巴结转移灶是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甲状腺复发痛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后其预后仍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近期再手术的原因及相关因素,讨论再次行甲状腺癌手术的指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9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58例甲状腺癌患者3个月内再手术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48例,年龄介于7岁-75岁,中位年龄40.6岁,所有患者在完善相关检查及病理会诊后二次手术均选择甲状腺全切,并行患侧改良颈清扫或Ⅵ区局域淋巴结清扫。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有癌残留36例,残留率为62.07%,其中单纯原发灶残留7例,单纯淋巴结转移13例,原发灶及淋巴结均有残留16例。结论:合理的再手术方式为包括患侧在内的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并根据原发病灶情况及病理类型或行选择性局域淋巴结清扫。再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可有效减少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为后续1130治疗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监测提供条件,提高病人生存率的同时减少反复多次手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