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胃癌侵犯胰腺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胰腺的术前诊断方法及其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420例胃癌患者术前行电子胃镜和(或)内镜超声检查、上腹部B超和(或)螺旋CT扫描,术前检测血清肿瘤相关抗原CEA、CA19-9、CEA72-4水平。所有病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胃癌侵犯胰腺者共62例,其中行联合腺切除的胃癌根治术37例,非根治术25例。结果:内镜超声、CT扫描和B超检查对胃癌侵犯胰腺的术前诊断率分别为84.2%、57.1%和25.8%。联合胰切除的根治手术组与非根治手术组比较,两组的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镜超声和CT扫描对胃癌侵犯胰腺的术前诊断有较大的帮助。联合胰腺切除的胃癌根治术可延长部分病例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胰头的根治性手术方式及远期生存效果。方法对13例病人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加部分胰腺组织切除,5例行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两组病人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均明显高于姑息手术病人。8例行部分胰腺组织切除病人无胰瘘发生。结论严格选择病例,部分胰腺组织切除或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均适用于胃癌侵犯胰头的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3.
刘中宁  刘祖定 《消化外科》2005,4(4):240-241
目的 探讨胃癌侵犯胰头的根治性手术方式及远期生存效果。方法 对13例病人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加部分胰腺组织切除,5例行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两组病人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均明显高于姑息手术病人。8例行部分胰腺组织切除病人无胰瘘发生。结论 严格选择病例,部分胰腺组织切除或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均适用于胃癌侵犯胰头的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以腹部包块就诊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效果等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8至2006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0例以腹部包块就诊的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B超和CT对腹部包块的定位诊断符合率均在90%以上.50例患者中的22例完成了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率44%,其中13例涉及联合脏器切除.22例手术切除患者术后胃癌病理分期Ⅲ期9例,Ⅳ期13例.结论 以腹部包块就诊的胃癌患者,术前进行增强的上腹部CT检查,肠道准备,良好评估后,积极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5.
李守林  冯培勤  刘宇 《腹部外科》2001,14(3):166-167
目的 总结小儿腹部恶性肿瘤的诊治体会。方法 对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间收治的 42例小儿腹部恶性肿瘤行B型超声检查 ,39例行CT和 /或MRI扫描。 2 9例肿瘤完全切除 ,10例部分切除 ,3例活检 ;术前化疗 2 9例 ,术后化疗 42例。结果 B型超声、CT、MRI瘤体检出率10 0 % ,术前化疗前后影像学临床分期吻合率Ⅰ期 6 6 .7% ,Ⅱ~Ⅲ期 90 .0 % ,Ⅳ期 6 6 .7%。患儿生存状况因瘤体不同而异。结论 术前B型超声、CT/MRI检查临床分期对术前治疗有指导意义 ;术前化疗能降低临床分期 ;术后病理组织学改变对术后化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进展期胃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有3种情形涉及联合脏器切除:(1)胃癌直接侵犯邻近器官,如脾、胰腺、肝脏等,患者需接受联合脾切除、联合部分胰腺或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部分肝切除等手术;(2)胃癌远处转移,如胃癌肝转移者接受联合部分肝脏切除的胃癌手术;  相似文献   

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的最佳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8年期间武汉协和医院胰腺外科中心收治26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经B超检查发现胰腺混合回声实性或周边低回声而中央无回声的囊实性病变,13例CT证实胰腺囊实性肿块伴囊内钙化,3例MRI提示肿块呈高低混杂信号且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仅5例患者在术前经B超或CT引导下经腹细针穿刺活检而确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9例肿瘤局部切除,7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9例胰体尾和或脾脏切除,1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均恢复较好,3例发生术后胰瘘.对所有患者长期随访,仅有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结论 SPT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治愈的唯一手段且预后好.B超、CT和MRI等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对其早期诊断极为重要.B超或CT引导下经腹细针穿刺活检对术前确诊和术式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胰腺损伤22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1996年12月22例胰腺损伤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结果 腹腔内出血、腹膜炎、肠梗阻是胰腺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本组术前行B超检查15例、X线检查13例、CT检查9例、B超和CT联合检查5例,无1例在术前获得确诊。手术方式:缝扎和电凝止血+外引流8例、内引流9例、胰体尾切除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各1例。结论 对胰腺损伤术前诊断困难,尤其以肠梗阻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应根据胰腺损伤的分类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胃癌穿孔行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24例,胃癌根治术8例,穿孔修补术4例,未手术1例.结果 术前诊断率24.3%,误诊率75.7%.围手术期病死率为5.4%,其中穿孔修补死亡1例.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穿孔修补术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7%,25.0%,75.0%;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5,29,3,0个月;姑息性胃大部切除和胃癌根治术的疗效明显优于穿孔修补术和未手术.结论 对于胃癌穿孔的患者,全身状况许可者,可行一期胃癌根治切除或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0.
Fristrup  CW  Mortensen  MB  Pless  T  黄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2(7):446-446
胰腺肿瘤可切除性的术前精确评估可以减少无效的外科手术探查。该研究主要目的是了解联合内镜超声与腹腔镜超声检查在术前评估胰腺肿瘤能否手术根治(R0切除)的价值。2002年1月到2004年2月丹麦Odense大学医院外科共收治179例胰腺肿瘤病人,经CT和腹部B超初查筛选,其中31例(17%)由于病情严重和身体状况差而被排除,2例(1%)由于术前CT扫描发现转移而被排除。对146例进行研究,首先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如果内镜超声检查认为肿瘤能切除,再行腹腔镜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增强CT(MDCT)对进展期胃癌(AGC)手术根治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分析70例AGC患者MD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资料,判断N2(第7、8和9组)淋巴结转移及脏器受侵情况,并将CT判断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8例因手术禁忌证无法行手术治疗。MDCT术前判定N2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2.0%(46/50),特异性为75.0%(9/12),准确性为88.7%(55/62)。MDCT术前判定存在N2或以上淋巴结转移者81.6%(40/49)行D2以上扩大根治术;判定N2淋巴结无转移者92.3%(12/13)行标准D2根治术。结论MDCT对诊断AGC N2淋巴结转移及周围脏器侵犯有重要价值,对AGC手术根治程度的判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二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进行术前TNM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的术前64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由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术前影像学分期。结果术前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T分期判断的总体准确率为79.2%(95/120),其中对T1、T2、T3和T4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6.7%(10/15)、66.7%(14/21)、84.0%(42/50)和85.3%(29/34)。对于单层胃壁结构和多层胃壁结构,CT增强扫描对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59.4%(19/32)和81.8%(7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对N分期判断的总体准确率为73.9%(85/115),其中对N0N1和N2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5.5%(37/49)、70.3%f26/37)和75.9%(22/29):对M分期判断的准确率为89.2%(107/120)。结论64层螺旋CTi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早期动态观察肿瘤累及侵犯情况、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有望成为胃癌术前分期有重要意义的检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3.
64排CT三维血管重建术前对胃癌血管侵犯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64排CT血管三维重建(3D CTA)进行胃癌术前评估中对肿瘤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经胃镜确诊为胃癌并接受手术探查的40例患者进行术前CT影像的CTA重建,判断胃周血管侵犯情况,与术中探查结果对比.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CTA重建,14例提示血管侵犯的患者有12例术中探查证实血管侵犯;CTA判断血管侵犯的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96.4%;术前CTA判断胃周血管是否受侵与手术判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99,P>0.05).结论 64排3D CTA可作为胃癌是否侵犯血管的有效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术前胃癌血管受累情况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选取2013-01—2015-12间术前行CT检查筛查出胃癌手术适应证的26例患者。将每例患者的19支血管(包括10条静脉和9条动脉)作为研究对象(共494支)。通过CTA对上述血管进行探查,判断胃周血管的受累情况和受侵表现。同时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TA判断胃静脉侵犯情况的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99.53%。CTA判断胃动脉侵犯情况的灵敏度为96.15%,特异度为98.74%。CTA检测与手术探查在判断血管管腔狭窄或扩大表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35)。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术前判断胃癌血管受累情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胰体尾侵犯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和手术干预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6年3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癌数据库资料中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870例胃癌病人中有73例发生胰体尾侵犯。BorrmannⅣ型、肿瘤穿透浆膜、离胃〉3cm淋巴结转移、腹膜扩散与胃癌胰体尾侵犯相关(P〈0.05)。联合胰体尾切除根治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1/44),围手术期内无病人死亡。联合胰体尾切除根治术组病人1、3、5年存活率分别为63%、24%和19%,其1年内各时点存活率总体上高于胃癌姑息性切除组和姑息性手术组(P〈0.05)。结论联合胰体尾切除的根治术具有可接受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能显著改善胃癌胰体尾侵犯病人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胃癌仍然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是治愈进展期胃癌的唯一手段;D2胃癌根治术作为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已被普遍接受.几项临床试验已证实与D2根治术相比,扩大手术范围并未使患者术后生存率有更多的获益.为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必须强调开展术前TNM分期,以便临床医生根据肿瘤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外科综合治疗包括合理应用围手术期化疗、放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等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最佳选择.在本文中,作者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告的有关进展期胃癌外科综合治疗的发展与趋势,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7.
准确的胃癌术前分期是胃癌综合治疗方案实施的需要.早期胃癌,特别是黏膜内癌,可以行内镜下切除以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为了获得局部进展期胃癌R0切除,新辅助治疗倍受关注并已展开探索.随着内镜超声检查(EUS)、经腹超声检查(TAUS)、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PET)、PET-CT和腹腔镜探查分期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已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旨在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其价值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胃癌侵及胰腺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侵及胰腺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4年6月至2001年6月对58例胃癌怀疑侵及胰腺的患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扩大根治切除组(联合胰腺切除)36例,经病理证实胰腺有癌细胞浸润24例(66.7%),淋巴结转移30例(83.3%),姑息切除组2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5%,其中扩大根治切除组为16.7%,姑息切除组为13.6%,两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两组无手术死亡,随访48例,术后1、3、5年生存率扩大根治切除组分别为75.0%,38.9%,19.4%,姑息切除组分别为22.7%,9.1%,4.5%,扩大根治切除组术后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切除组(P<0.005),结论:对胃癌侵及胰腺的患,扩大根治切除可提高1、3年生存率,但选择适应证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