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3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静脉溶栓治疗中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间伴发疾病、再通率、并发症发生情况、CK峰值水平、梗死后心绞痛,结合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病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再灌注损伤有关;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及梗死血管狭窄程度重所致。这类病人心肌受损较重,血管再通率低,常发生梗死后心绞痛。单纯溶栓治疗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应重视再灌注损伤的处理,并可作为补救性PTCA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20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溶于0.9%的氯化钠溶液100ml,30min内静脉滴注完.治疗前后观察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判断再通及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120例有98例再通,85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与心肌梗死部位无关.结论 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与心肌梗死部位无关,可作为判定静脉溶栓再通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静脉溶栓治疗中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间伴发疾病、再通率、CK峰值水平、梗死后心绞痛,冠脉造影结果.结果A、B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病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再灌注损伤有关,原因可能是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及梗塞血管狭窄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溶栓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4h、12h、24h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0.6%,对照组病人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4h、12h、24h的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治疗,不仅明显改善病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而且可以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辅酶Q10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国产尿激酶(UK)静脉点滴并用辅酶Q10肌肉注射,对照组采用国产尿激酶静脉点滴。结果辅酶Q10不能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但可降低AMI溶栓后不良反应。降低1周后再梗死率及5周病死率。结论辅酶Q10可减轻AMI溶栓后的再灌注损伤,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心脏事件的情况。方法 6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依发病到就诊时间的早晚分为尿激酶溶栓组和非溶栓组,溶栓组以150万U尿激酶静脉溶栓,非溶栓组给予一般治疗,1周后做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再通情况并记录心脏事件。结果静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67.7%,非溶栓组血管再通率27%,溶栓组心功能损害较非溶栓组轻。结论静脉溶栓治疗仍可以是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 ,转院将延误再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7.
贾新巧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47-3248
急性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和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实现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防止左心室重构,降低死亡率〔1〕。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IC)和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PCI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 ,使部分心肌因持久缺血而坏死的疾病 ,属冠心病病情严重的类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使心肌及时再灌注 ,避免坏死 ,降低急性期病死率。本文回顾分析 3 0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 996年至 1 997年作者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时收集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及 1 997年至 2 0 0 1年本院内科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共 3 0例 ,均符合 1 979年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其中男 2 5例 ,女 5例 ,年龄41~ 75岁 ,平均年龄 69岁。其中广泛前壁心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 对我院 2 0 0 3年 8月— 2 0 0 4年 3月间收治的 93例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心功能及不良临床事件的比较分析。结果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使梗死相关动脉 (IRA)再通 ,改善心功能及降低不良临床事件方面均优于静脉溶栓治疗。结论 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项最有效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方法 ,并发症少 ,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对49例29岁~73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39例临床判定再通,再通率79.59%。溶栓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85.41%,加速性自主心律仅发生在再通组,大多是一过性。结论加速性自主心律是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殊类型,可作为判定再通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明确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ST段变化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对我院68例AMI患者溶栓后ST段变化及心肌灌注情况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左旋卡尼汀(L-CN)在已行静脉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静脉溶栓,溶栓即刻口服阿司匹林0.3 g,用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激活物(rt-PA)前予肝素5 000 U静脉输注,rt-PA 8 mg静脉推注,42 mg于90 min内静脉输注溶栓后应用肝素700 U/h,静脉输注48 h,并予硝酸酯、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静脉溶栓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左旋卡尼汀3.0 g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结果 通过1个月临床住院观察,两组病人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发生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旋卡尼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病人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5月-2009年6月我院治疗的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并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19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再通率为73.1%,无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无1例需要输血,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 急诊静脉溶栓疗效迅速,并发症少,是重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灌注的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正>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旦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可导致心肌泵功能丧失,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病死率高。早期识别AMI的高危人群对指导治疗、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AMI的治疗关键在于尽快恢复心肌的再灌注。早期再灌注包括直接PCI及静脉溶栓治疗。本研究观察两种再灌注治疗对AMI合并新发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静脉溶栓治疗中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间伴发疾病、再通率、CK峰值水平、梗死后心绞痛,冠脉造影结果。结果:A、B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病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再灌注损伤有关,原因可能是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及梗塞血管狭窄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距溶栓时间的不同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和发生不良反应的相互关系。方法选自2004年7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6h内溶栓与6~12h溶栓(延迟溶栓)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6h内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高于6~12h内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h内溶栓治疗的病死率低于6~12h溶栓的病死率。结论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适应证的病人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的缩小梗死范围,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防止不可逆的心肌损害和心功能不全,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疗法是当前挽救缺血心肌最简单、最直接的再灌注治疗手段之一.虽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需要设备和随叫随到的技术人员,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在基层医院静脉溶栓治疗为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早期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81.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可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选择 6 2例未经静脉和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在紧急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另外选择 5 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采用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后不再接受介入治疗和外科冠状动脉搭桥 ,然后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溶栓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结果发现 ,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组 6 0例再灌注成功 ,成功率为 96 .7% ,其中 4例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均再灌注成功 ,血压回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1例 ,死亡率为 0 ;溶栓治疗组 38例再灌注成功 ,成功率为 6 4 .4 % ,住院期间死亡 5例 ,出院 6月内死亡 2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1例 ,血尿 1例 ,溶栓治疗后心源性休克 5例 ,死亡率为 1 1 .9%。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再灌注成功率明显高于溶栓治疗 ,死亡率和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治疗 (P <0 .0 1 )。结果提示 ,急性心肌梗死的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安全有效 ,再灌注成功率明显高于溶栓治疗 ,疗效及预后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治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以及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等,能使缺血心肌快速恢复血液灌流及氧供应,在过去的20年中显著降低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其中,PPCI是STEMI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治疗策略~([1])。然而,值得注意的是,P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使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减小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