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查明滇东雨汪区块多煤层含气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文中在分析研究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测试结果,揭示了各个主采煤层含气量在区域和层域上的分布趋势,阐明了主要控气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上,主采煤层含气量呈"中部高,东部、北部和南部低"的变化趋势;层域上,含气量垂向展布具有特殊性,表现为不同煤层平均含气量随...  相似文献   

2.
试验分析了水的硬度、引气剂添加顺序、引气剂种类和用量、缓凝高效减水剂用量、石粉含量等因素对碾压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施工现场水的硬度提高时,会影响引气剂的起泡能力,碾压混凝土的含气量减小,和使用硬度为132.14 m g/L的软水对比,使用硬度为156.33 m g/L的中等硬度水会使碾压混凝土含气量降低0.95%;采用先加缓凝高效减水剂后加引气剂的方法可以改善引气剂的引气效果;松香类引气剂的引气效果普遍较好,合成洗涤剂类和皂角苷类引气剂的引气效果较差;引气剂掺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碾压混凝土的含气量上升;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从0.6%变化到1.0%,VC值从10.1s降低到4.64s,含气量先升高,后逐步减小;人工砂内石粉含量增大会降低引气剂的引气效果,石粉含量每提高1%,含气量就降低0.1%。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是中国煤层气开发的重点地区,以贵州省及其周边地区已开发的煤层气井为研究对象,结合钻井、测井、排采等现场资料,从贵州省煤层气井的含气量、气体组成、等温吸附特征和含气饱和度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贵州省煤层气产层的含气量主要集中在10~18 m3/t;500 m以深解吸CH4的体积分数均超过90%;相比于周边地区,不同区块的兰氏体积、兰氏压力差异明显;含气饱和度主要为70%~90%,整体含气性较好,见套压时所对应的井底流压变化较大,在2.0~8.0 MPa范围。贵州省单一产层对比周边地区煤层气井产层没有优势,体现了多煤层开发工艺在贵州省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地位,虽然其含气量、兰氏体积、兰氏压力差异明显,层间干扰严重,但是总体含气性较好,临界解析压力较高,认为贵州省煤层气产出的重心应该放在如何正确地优选适合合采的煤层,在不同井组乃至不同井之间,根据其储层物性的变化,制订专属的排采工艺及制度,从而实现煤层气井的高产。  相似文献   

4.
中国煤层气井地面开发大部分集中在煤矿区,随着采煤的范围和区域逐年扩大,造成的煤层气井废弃数量逐渐增多。对于煤层气地面垂直井,通过分析总结煤层气废弃井的现状,研究了煤层气井套管对煤炭开采的影响,开展了对套管射孔、套管锻铣、套管封堵三种不同处理措施的试验及总结。通过介绍项目实际情况,找出消除煤层气废弃井不利影响的方法,并对煤层气废弃井处置进行研究,最终形成煤层气废弃井的处置方法和煤层气井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煤层气排出水的水质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水质分析情况,提出,要对排出水进行检测,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免对环境造成影响,尤其是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据煤层气资源评价,中国埋深2 000 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36×1012m3,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赋存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的56.3%、28.1%、14.3%、1.3%。1 000 m以浅、1 000 m~1 500 m和1 500 m~2 000 m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煤层气资源地质总量的38.8%、28.8%和32.4%。全国大于5 000×108m3的含煤层气盆地(群)共有14个,其中含气量在5 000×108m3~10 000×108m3之间的有川南黔北、豫西、川渝、三塘湖、徐淮等盆  相似文献   

7.
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设计合理的开采流程可减少开采过程造成的煤层损伤,这是提高煤层气井产量的关键。叙述了煤层气储层特征及运移产出机理,利用Comet3软件进行了低渗透煤层气井产能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8.
凡刚 《中外能源》2008,13(6):55-58
介绍了湿接头和泵入法两种测井施工工艺的优缺点。分析了水平井与直井在测井环境、测井响应等方面的差异.研究了水平井测井中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声波测井在层界面的响应特征.探讨了水平井解释方法,即油水界面法和常规解释法。以XX水平井为例,对井眼轨迹在储层中的位置,储层横向变化特征,储层流体性质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关于水平测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春光 《中外能源》2013,18(6):31-35
随钻测井是保证大斜度井、水平井成功钻遇油气藏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为提高单井产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被广泛用于这些油藏的解释评价和地质导向钻井工作。在开发随钻测井地质导向软件平台过程中,绘图所涉及的数据量很大,在绘图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比例运算、坐标转换及坐标映射等。特别是绘制需要快速连续滚屏显示的随钻测井图像,经常出现内存不足、图形刷新速度过慢、图形重叠和闪烁等现象。为满足现场速度和精度要求,采用多种坐标转换算法、内存DC绘图、局部重绘等技术,实现了大数据量随钻测井图形的快速度、高质量绘制以及图形的连续滚动显示,提高了绘图效率,保证了随钻测井资料综合成图和测井数据实时解释工作的流畅运行。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随钻测井解释识别地质目标的精度,达到了实时地质导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思涵 《中外能源》2009,14(6):54-57
以某油田FST研究区块密井网资料为基础,应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对某油田FST研究区块的储层沉积特征、储层裂缝特征、水淹情况及剩余潜力分布作了进一步分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指导了射孔及压裂方案的编制;调整并完善了注采关系,共增加水驱厚度61.8m,增加水驱动用储量16.1×10^4t;改善了主力层和非主力层动用状况,调整井区40口油井,日产油增加3.1t/d,含水率下降1.1个百分点;指导注水调整,缓解层间矛盾;指导单井产能改造,累计增油4419.2t。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煤层发育,煤层气资源富集,对其合层开发煤层气产层孔渗特征进行研究能够为煤层气高产、稳产提供依据。基于贵州合层排采煤层气井产层特征统计,综合现有地质及工程数据,系统研究产层孔渗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境内受煤变质程度高的影响,煤层气产层孔隙度较低,主要在2% ~ 6%之间;煤储层大多发育两组相互近正交的内生裂隙,外生裂隙则与区内深大断裂活动以及煤层厚度有关;产层渗透率均低于0.35 mD,属于中低渗透率产层,且以小于0.1 mD的低渗产层为主。  相似文献   

12.
油气井开发过程中,均质油藏具有一定的特性。为了计算测试井的特性参数,基于渗流力学基本理论,创建了均质油藏试井解释模型,选取Stehfest拉式逆变换数值反演算法,在压力、压力导数图版拟合方法的基础上,获得典型试井分析样板曲线,进而估算出反映储层特征的参数。研制的压力反演解释软件可以通过不同的反演算法获得均质油藏的储层特性参数,如地层渗透率、无因次表皮系数、无因次井筒储集系数等,反演精度可达到90%以上。数值反演过程仍然需要人工参与,拟合点选择不同,反演结果会呈现不同程度的误差。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优化配水系统分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分区算法的供水管网区块化优化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供水管网系统的节点压力信息,改进了分区评价函数,并结合城市供水管网实际情况进行分区。以A市为例,利用EPANET建模器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配水系统分区理念,将A市供水管网分为了11个区块。结果表明,分区后的供水管网实现了单独区域水量计量,缩小了查找漏失范围;管网压力更加趋于均衡,降低了漏失水量和产销差,使供水管网运行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研究成果可为供水管网分区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蒋建平  罗荣  崔光 《中外能源》2013,(11):40-45
塔河油旧水平井测井技术主要为湿接头测井工艺。受井深、测量井段长、井底温度高、部分井需要加测特殊项目等因素影响,塔河油田水平井测井技术存在湿接头对接一次成功率不高、仪器耐温性能要求高、常规工艺不能满足特殊测井项目作业要求、测井电缆井口运行安全风险、钻具输送井下风险等难点。通过优化钻井液循环方式、改进斜井段对接工艺、设计新型湿接头公头外壳等方式,保证了一次对接成功率;对井下仪器性能进行检测、按井下实际情况组合仪器串,确保仪器在高温环境下稳定运行:密度姿态保持器和套筒式扶正器较好地解决了密度、微电阻率扫描成像、偶极子声波等特殊项目在水平井、大斜度井中的施工问题;自主研发的井口电缆防碰装置确保了钻具输送测井作业时,电缆在井口的安全。根据各井工况综合采用以上措施后,塔河油田水平井测井一次成功率达到了94%。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四川油气勘探的深入,目前在油气领域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迫切需要测井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时解决存在的大量问题.重点介绍了几项新技术的应用成果.对于岩性识别、储层参数计算、特殊岩性分布、流体性质的确定等难题,利用GeoFrame软件平台中的相关软件包进行很好地解决;利用声电成像测井技术方便了在四川盆地的深层找气作业,还可以依据声电成像技术作出地质解释.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技术可以帮助求取地层真电阻率和侵入带电阻率的精确数据等等.  相似文献   

16.
朱轩彤 《中国能源》2020,(12):28-31
在当前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大趋势下,能源系统正迎来根本性的转型变革。区块链技术应用使能源流与数据流结合创造价值,可成为加速促进能源转型的重要手段,发挥积极作用。首先,本文从能源转型趋势特征及区块链技术特性出发,分析能源转型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契合关系;然后,介绍区块链技术在国际国内能源转型中的典型案例及应用成效;最后,探讨能源转型领域区块链应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分布式能源交易中,智能合约可以被用来进行数据信息的传递、验证和执行,在无需第三方信任担保和监督的情况下,实现系统的自动运行和运转。本文分析了当前能源区块链的发展现状,并重点阐述了国网能源区块链的多个应用场景和针对当前能源区块链面临的挑战。建议加强区块链数据迁移技术的发展和行业标准规范,提升区块链技术在能源行业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助力能源领域的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过程的公信力和可追溯性,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绿证交易撮合及流通模型,借助区块链的平等互信、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优势特性,在区块链上完整记录绿证的发行和交易过程,能够有效降低用户间的信任成本、简化绿证的溯源和审计、提升绿证的交易和流通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煤层气抽采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控制中心,通过监测传感器实现对煤层气抽采时的井底流压力、温度等的连续性监测,实现对抽采设备运行转速的调整.实际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将井底流压力变化范围控制在0.4%范围内,有效提升了煤层气采集的控制精度和采集速度.  相似文献   

20.
区块链是第一个改变生产关系的网络技术,基于信任与安全,区块链技术通过通证承载价值交换,从而改变生产关系,对电力领域同样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大数据作为电网企业的重要财产,区块链技术催生新的数据共享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推动电力共享经济的新浪潮.文章首先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区块链具有的核心技术以及特性,并阐述区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