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兔毛纤维的性能、预处理和纺纱难点作了分析,介绍了转杯纺纱线的主要特性,并据生产实践经验,探讨了利用转杯纺技术开发高比例兔毛及其混纺半精纺色纱的主要工艺参数、技术措施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分析研究了麻赛尔和次兔毛混纺的可纺性能,通过选择适当的纺纱工艺成功纺制了2种麻赛尔/次兔毛混纺纱线.纺纱工序中,细纱前工序使用数字式小样纺纱设备,细纱工序分别采用SDL转杯纺与数字式环锭纺2种纺纱方法进行试纺,并对2种混纺纱线的主要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比较.测试结果表明,转杯纺纱线的毛羽与条干优于环锭纺纱线.使用转杯纺有利于充分发挥麻赛尔/次兔毛混纺纱线性能,该研究既拓宽了麻赛尔纤维的使用范围,又为次兔毛的回收利用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发挥棉型转杯纺纱工艺的短工艺、高速度、高效益的特点,同时为兔毛资源的利用,开发转杯纺非棉纺纱及产品,我们从1987年起采用棉型转杯纺设备,进行纺制兔腈混纺纱的纺纱工艺及产品的研究。由于兔毛和腈纶纤维的含尘和含杂量小,纤维质轻、蓬松,兔毛的单纤维强度低,易散落,为了保护兔毛,减少散失,有必要进一步缩短工艺流程。若能加强回收,减少落毛,使用转杯纺工艺后,成纱的毛感可以提高,并能进一步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介绍用转杯纺纱机开发四级兔毛、次兔毛与涤、晴、棉等纤维混纺的纺纱工艺,并简要介绍用这种混纺纱开发的针织和机织产品。  相似文献   

5.
采用兔毛纤维和抗起球腈纶以70∶30的比例混纺的方法,在原料相同,不同温度、湿度的条件下,采用环锭纺、转杯纺和赛络纺3种不同纺纱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开发新型兔毛/腈纶混纺纱。发现对混纺纱断裂强度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纺纱方法,其次为相对湿度和温度。采用赛络纺纺纱方法,相对湿度60%~70%,温度20~25℃时,兔毛/腈纶混纺纱的断裂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生产原料成本,大部分的转杯纺纱配棉品级较差,并要消化一定量的回花、精梳落棉等,这些成分中的短纤维、不成熟纤维的含量较高,是形成转杯纺纱棉结疵点的主要原因.为适应消费群体对转杯纺纱的高质量要求,针对棉结形成原因,在原料选配、工艺配置及生产过程管理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使转杯纺纱棉结疵点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阎磊 《棉纺织技术》1991,19(2):59-62
新型高产精梳机和新型转杯纺纱机同为棉纺厂设备现代化的标志。棉纺生产中精梳是提高成纱质量的关键工序之一。转杯纺纱是当今诸多新型纺纱技术中最为成熟的一种,并具有独特的成纱结构。根据我国国情,转杯纺纱在低支纱领域效益比较显著。其经济支数为7~16英支。国内还未将转杯纺纱的主要注意力转移到中、高支纱领域。至于用精梳条子纺制转杯纱,在市场上还未形成批量产品。目前国外新型的精梳机发生了重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转杯纺纱质量控制及原料的合理选配,前纺工艺管理,纺纱原件的维修和管理因素等。通过生产实践使转查纺纱质量稳步提高,使转杯纺纱从机织纱向针织纱和从粗号低支纱向细号高支纱转变。  相似文献   

9.
转杯纺纱加捻效率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大量试验数据阐述了转杯纺纱过程中加捻效率与纺杯转速,纺纱号数,计划捻系数,假捻盘曲率半径,涤棉混纺比的关系等,为正确掌握转杯加捻效率,提高转杯纱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转杯纺纱的前纺工艺与设备朱长惠,姜余庆,贺福敏(纺织工业新型纺纱技术开发中心)(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纺织大学)1前言转杯纺纱可直接由条子纺成纱,制条是转杯纺纱的前纺准备工程。就制条的工艺原理及工程实际过程而言,转杯纺与环锭纺纱相比,并无原则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