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群空间发展演化态势研究--以福厦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群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一般认识。在此基础上,以辐厦城市群为例,对其发展条件、形成机制与空间范围的界定及发展阶段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其未来空间发展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数字城市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城市群已成为区域协同、共赢发展的必然结果。2010年5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正式批复,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这将更加有力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的交流、互动和协作。面对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土地瓶颈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诸多瓶颈和难题,迫切要求更加突出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体现区域一体化、推动共赢发展。从数字城市群的建设视角,提出了推进长三角数字城市群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城际高铁通行时长、班次数据、人口流动数据,利用平均旅行时长、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高铁对区域可达性和空间联系格局演变的影响,发现:(1)高铁推动各大中小城市均衡地接入长三角高铁网络,区域可达性整体水平提升了50%,但过长的途外附属时间使得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中小城市在区域可达性格局中处于劣势。(2)高铁推动了长三角空间联系格局的非均衡演变,在中心辐射型高铁网络的带动下,人口趋于向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流动,与周边地区形成同城化的核心边缘模式,而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与外围城市在空间联系格局中面临着要素流失的困境。(3)总结了高铁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路径,为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部平原地区的城镇发展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河南省唐河县城空间发展在面临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时,通过对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面临的动力不足,以及周边大城市的拉动作用的研究,在城市空间上进行优化,提升发展的内在质量,做到城市空间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管理手段,进而应对新时期城镇化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金波  李文驹 《建筑与文化》2021,(11):126-128
文章将大数据核心技术应用于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研究上,采用多源数据、多视角展开的形式,结合熵权法、主成分分析、间断点分析等分析方法,以此反映长三角地区多元视角下的发展边界,并对其中的典型边界地区给予现状评估和发展建议.在宏观层面,若没有政策引导,优势资源将向几大都市圈聚集;在微观层面,安徽省的边界效应较强,江苏与上海边界协调度较高,浙江形成杭金甬强联系结构.尽管内部地域间差异明显,但随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边界城市在政策推动下得到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红利,例如南京都市圈的滁州、马鞍山在教育、医疗体系方面的互助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探究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对于实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构建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马尔可夫链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2009—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水平、时空分异格局、空间动态演进及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2009—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均有提升,且具备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2)2009—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指数有所提升,总体水平由初级协调转至中级协调,且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区以上海市为中心扩散,冷点区集中在皖北地区,高水平协同发展地区自身锁定效应明显,且对低水平协同城市存在正向溢出效应;(3)基础设施建设、消费水平、政府调控和对外开放共同驱动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且各影响系数存在空间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探索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能为长三角城市群有关部门推进二者协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城市群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格局经历着由"单核引导"的点轴结构向"单核+多中心支撑"的网络状结构的转变,支撑其演变的市场力和调控力的力量对比也在发生着变化.长三角城市群已有部分协作机制和内容,但区域一体化过程推动缓慢.目前,国家和区域空间管治制度和财税制度正在逐步优化改革的过程中,并且有世博会和高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关中城市群城镇化存在问题的研究,指出关中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应以产业化推动的县域城镇化为主,主要载体为小城市(含县城)和城镇。以咸阳市新型城镇化为例,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对我国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已经成为城市参与竞争的重要平台.西北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城市群相比,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空间中位于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密度较低.文章首先对城市群空间演变的一般规律进行探讨,进一步结合西北地区城市群特殊性对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其次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通过空间演变特征分析发现其呈现出从"多节点"到...  相似文献   

10.
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和江北新区等国家战略实施以及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成立的新背景下,南京都市圈八市联合推进了都市圈城乡规划协同工作.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区域规划协调的难点与现状矛盾,借鉴国外都市圈发展经验,明确了规划协调的目标与思路.在工作方法上,重在适应市场,构建起自下而上的规划协同工作新机制.而且,既强调各城市的独立性,又强调相互的协同性,共同达成区域协调的规划约定,确立了行动指南,创新了都市圈规划行为约束机制.在技术方法上,区域空间层面重在建立都市圈规划编制体系,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实施性;专项规划层面重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厘清有关区域整体发展格局的综合交通、生态保护等城市外部空间规划条件;地区实施层面重在关注跨界地区规划协调,明确分类管控及规划协调要点.以此对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进行全新尝试,希望对今后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区域规划中利益协调初探——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漠视或规避多元主体利益间的冲突是传统区域规划失败的根本原因,维护公共利益是区域规划的本质要求。从以长江三角洲为例,从公共利益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了公共利益实现的三种基本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调整若干建议,从而提高区域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郑德高 《城市规划》2011,35(Z1):127-131
金融危机之后,长三角核心区的产业转移持续向周边地区扩散,发达板块与新兴增长板块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市场导向下的长三角扩区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华东经济板块。但以上海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和以安徽为代表的新兴增长地区都面临转型发展的新挑战,前者需要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后者需要双轮驱动,加速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本文以安徽为例探讨了工业化、再工业化、城镇化、异地城镇化和人口回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区域协调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俊宴  陈雯 《城市规划》2007,31(9):17-23
区域协调向来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焦点之一,本文在中国科学院2005年对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各职能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区域协调的重大问题展开分析,提出长江三角洲区域协调的主要方向,并从完善区域协调法规、构建区域协调常设机构和完善协调调控手段等方面提出协调制度创新的建议,力求对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协调进程有实质性的促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球城市区域的视角构建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发展演化的理论逻辑,认为全球化生产网络的构建、高快速交通网络的完善、高品质集约发展的诉求以及社会消费需求的升级等全球城市区域的发展特征是推动区域内小城镇加速差异化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四方面外部因素与小城镇自身资源禀赋的结合使得长江三角洲当前小城镇的发展加速呈现为三种类型:都市一体化型、区域增长极型、公共服务中心型。区域内非都市一体化类型的小城镇,进一步发展将主要表现为三种趋势:成长为拥有综合功能的小城市;发展为兼具特色和活力的旅游服务型聚落;成为承担广大农村地域服务职能的公共设施中心。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是长江经济地带发展的引擎,以城市为载体的多中心区域经济格局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长三角多中心结构分析表明,多中心不协同发展导致的区域竞争加剧、区域不平衡性、区域同质重构现象成为影响和制约长三角地区持续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利用生物共生理论,对长三角地区多中心关系进行分析与诊断,构建了多中心共生的框架,分析了多中心共生的机理、结构与模式,并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多中心共生与协同发展的调控模式、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行政区兼并到区域管治--长江三角洲的实证与思考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通过200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发生的大规模的行政区兼并运动,评估了其影响,认为激烈变动的行政区划会给地方经济带来不稳定,而且在简单的行政区兼并之后,行政区划的壁垒又会以新的形式、在新的地域形成,因此如果将得失进行全面的衡量,则很难肯定长江三角洲的行政区兼并是成功的。文章进而分析了行政区兼并背后深层次的体制原因,认为长江三角洲的行政区经济是一种阶段性的合理存在,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那还会继续强化。最后研究指出长江三角洲的行政区兼并将会推动该地区的行政体制改革,以及这一地区正在走向区域管治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茂龙 《工业建筑》2014,(Z1):131-134,189
人口老龄化是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考虑的重要因素。长三角城市群是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地区。根据第五次、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老年人口数量在长三角地区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沿沪宁、沪杭甬发展轴,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呈逆核心边缘结构。人口老龄化水平区域差异的直接原因是人口迁移和老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城市规划、社会保障和文化等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发展战略的思考——基于与长三角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比较了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差异,发现了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效益高于长三角,但长三角的发展后劲足于珠三角;从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全球化以及内部矛盾等方面分析了形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珠三角的以创新、拓展腹地与港澳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战略导向。  相似文献   

19.
19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世界500强"投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代以来,"世界500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起飞极具影响.认识"世界500强"在长三角洲地区投资的时空演变、行业演变及内在机制对于跨国公司、FDI的研究,对于地方政府引资策略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1990年代以来所有"世界500强"在长三角各个县、市、区的投资行业、投资空间分布进行"过程分析"和"空间分析",并简要分析了投资演变特征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硅湖”构建与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总结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选址布局的经验和一般规律出发 ,阐述了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现状布局 ,认为现状布局缺乏区域之间的整合 ,尚未形成区域合力 ;然后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 ,讨论了竞争与合作在“中国硅谷”建设中的关系 ,最后提出了“硅湖”布局的调整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